資源簡介 課件37張PPT。 長效方法的實踐經驗大連市旅順中學雪飛虎【第三部分】高三復習方法的有效性與系統性長效與短效方法的價值與作用不同,要兼顧。系統方法跟能有好的效果,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要有效地抑制不利因素,使之收到好的效果。一、學案導學在高三復習中的幾個案例1、平拋運動復習課2、測電源電動勢與內阻實驗復習課3、1.“學案”的定義 學案是與通常所說的教師教案相對應的學生學習方案。它是在教師廣泛調研學生的學習狀況,研究學生建構自主學習諸種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廣益,精心編寫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輔助材料。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結構、學法引導、思考討論、技能訓練等。 2.“學案導學法”定義 “學案導學法”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學案,由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先學,教師再教,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幾個環節所構成的一種方法系統。它也是一種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3、“學案導學法”課堂教學三種模式1.誘導式:提問——討論——歸納——練習2.開放式:質疑——探究——小結——應用 3.技能式:示范——嘗試——評價——作業 4、“學案導學法”是轉變思維方式的體現 從“教”為中心轉到“學”為中心從“強教”轉為“導學”,以學論教 從“演員”角色轉為“導演”角色二、加深認識與理解,逐步完善功能(一)學案的基本價值與功能 1、構建性與引導性 2、合理性與分層性 3、輔助性與自主性 4、體驗性與操作性 5、反饋性與針對性1、構建性與引導性基本概念的構建:如力的概念:人 推 車馬 拉 犁吊車 提 貨物重物 壓 桌面物體物體作用學科邏輯—歸納法2、難度梯度的合理性與分層性☆難度由教材、高考決定,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降低難度梯度。☆解決一個復雜問題,通常要通過若干個小問題的逐一解決而達成,這些小問題的設計可稱為“子問題設計”。☆子問題設計,就是在分層設計(平行班與實驗班)。3、自學的輔助性與自主性學案作為自學的輔助性材料,能使學生能沿著一個有效的路徑、經過必要的提示和引導來完成學習任務。所謂的“自主”,是在學案引導下的自主。否則學生可能不勝任,或效率較低(尤其是難度較大的學科)。4、操作性和體驗性學案的操作性就是學生必須親身經歷的過程。在研究學案過程中體驗到對知識的理解、方法應用、學習策略等。5、反饋性和針對性通過對學案的檢查、批改等途徑,在講解、點撥之前就可以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反饋性。有了這些反饋就是的教學更具針對性,也就可以進一步增強實效性。對學案價值的概括認識1、培養自學能力與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長期堅持收益會很大.2、反饋的功能,在批閱過程中發現典型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提高效率.3、降低了難度梯度,使學生由不可駕馭或難于駕馭,變為可以駕馭或可以部分駕馭——體現分層教學的要求,能與分層教學有機結合。4、思維含量高,可以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把握學科的思維方式、提高思維能力等等。目前設計與實施中主要問題☆學科內部(教師)認識上有較大差別,設計思想有待深化。☆學案設計單一,不同課型的模式無本質差別。 ☆簡單的再現的多,構建與引導少。如僅設置成填空或復述的形式。☆學案有時幾乎成為“題單”,形式上的東西較多。☆學案與教法缺乏更緊密呼應,甚至兩者相分離。☆學案與習題冊雙重負擔,都壓到課下進行等等。(一)、學案設計的幾個問題1、學案設計的理念 學案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的具體化,學案設計要立足于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這一根本。在準備學案時,要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學生克服,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學案的設計不但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知識,而且要有利于引導學生“會學、會用、會做”,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學案設計為重點,教學實施是關鍵2、學案設計原則:(1)、課時化原則(2)、問題化原則(3)、參與化原則(4)、方法化原則(5)、層次化原則3、學案設計理念——把握“三條線” “三條線”是指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其中知識線是明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是暗線。知識是培養能力的基礎,也是實現除知識目標以外的其它教學目標的載體。在編寫學案時,我們以知識為主線,著眼于學法的生成和能力的培養,把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有機地結合起來。4、學案設計的基本方法(設問方法)問情景——問給出具體的材料、背景或試題的關鍵細節、隱含條件。問切入點——研究解決問題首先從那里入手、從哪個角度入手。問知識理解——在具體情景下,如何理解知識。問過程——學案設計要對研究的核心過程、關鍵問題從思維過程的角度作詳細的設計。問方法——問方法選擇、問方法。問技巧——問變通的方式、變換的方式問策略——對較復雜的問題,要問研究策略。問提煉升華——學生感悟要點。四、學案實施的幾個重點問題學案實施是這種方法的最關鍵部分。現在的問題必須明確學案導學就是“先學后教、先導后評”。然后搞清楚學生那些會、那些不會;不會的是需要學生間的幫助去解決,還是教師的幫助、引導與點撥來解決。1、課堂教學的操作過程[學習目標]——用學生易懂的語言敘述教學目標。[自學引導]——學生依據老師設計學案自主學習,解決全部或部分問題。[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同學間可以解決一定的問題。[小組提交]——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到全班。 [教師點撥]——教師將學生的問題,迅速歸納整理,概括為幾個問題進行點撥、引導。[總結提升]——作總的歸納、認識上的升華。[課堂練習]——針對研究的問題,作針對性訓練。基本上是預設性的,如有儲備可以課堂上通過投影給出更有針對性的試題或當堂編題。[拓展延伸]——將問題做縱深或橫向的拓展,對優秀生更有利。[布置作業]——與常規教學一致。2、學案導學實施中的幾個典型問題(1)教案與學案的關系?(2)怎樣評估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應對?(3)學困生聽都聽不明白,能自學明白嗎?(4)學生教學生可行嗎?(5)小組討論的質量與效率怎樣能夠得到保障或提高?(6)一節課必須由要有小組交流嗎?(7)當堂發下學案,如何教學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8)、學校已定資料,怎樣與我們自編的學案相結合?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9)學案導學與分層教學怎樣融合?(10)怎樣減少學案都放到課下而帶來的壓力與質量明顯下降的問題?五、學案導學的實施策略1、同步教、異步學2、超量供,分亞層3、勤互動,多途徑4、重管理,體學情5、重反饋,巧生成6、多調控,保提升7、巧設計,重簡約 8、敢放手、重能力1、同步教、異步學設計問題寫在學案上之后,什么時間學、學多長時間的限制減少,不受別人的干擾,盡最大可能獨立地去思考和研究,可見,“異步學”從教法意義上說,是一個進步;但此法對自學、自制力不同的學生效果會有所不同。 2、超量供,分亞層案導學倡導異步學習,就要有更多的選擇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能做出一定的選擇,可以展開分層教學。 3、勤互動,多途徑“師—生”互動、“案—生”互動、“書—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等。根據各種任務和難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互動方式,各種方式交替進行,使教學不至于單調、乏味。4、重管理,體學情課堂上學生自己利用空間明顯增多,多樣的互動展開后,教師的控制力受到極大的挑戰。 5、重反饋,巧生成準確的信息反饋,教學才更具針對性;而反饋渠道應多途徑的。處理生成性問題需要教師有“教學機智”,要在短時間內判斷問題的價值與 普遍意義,要在短之間內選擇有效的方式、辦法來應對。6、多調控,保提升對教學的思維進程、訓練速度的控制與把握,確保大多數學生有進步提高。7、巧設計,重簡約 學案的設計要體現一個巧“字”,不可千篇一律,在總的框架下,有變化、有巧妙之處,否則教師、學生都會厭倦。 簡約是一個教師駕馭教學的能力的體現,“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這也是教師引導學生以簡單的方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深刻、復雜的東西的一種素養,努力杜絕大運動量、機械地重復、低趣味性的學案。 8、敢放手、重能力學案導學課就是做學案核對答案,其實就是“啞巴課”,沉靜有余,活躍不足。 其實,學案導學是以“案—生 ”活動為主,兼顧其它多種互動的一種方法,不能只有一種單調的互動。 一是,教師要改變自己。學生學完學案后,教師擔心學生不會,統統再講一遍,既沒有很好地突出重點、也沒有很好地突破難點。講得多的問題必須改變,課堂上要堅決杜絕“麥霸”。二是,要敢放手,學生不動腦思考、不動手計算哪來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要肯放手,才能培養出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教之初,性本善,形相近,習相遠,茍不變,性乃淺,教之道,貴以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