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石二鳥之舉——巧制溫度計濟寧十二中 陳偉利在學習溫度一節時,利用小藥瓶、細玻璃管和酒精自制溫度計進行溫度計原理和量程的學習。教具制作:1.將小藥瓶去掉標簽洗凈,將洗玻璃管插入小藥瓶的橡膠蓋。2.在小藥瓶中倒入摻有紅色墨水的酒精,注意紅色墨水不易摻多,酒精不能倒滿,否則在蓋上插有洗玻璃管的瓶蓋時,會由于壓強變大使酒精在玻璃管中上升過高。3.調整玻璃管的長度,使玻璃管露出瓶蓋部分不要過長,保證能在溫水中由于酒精的受熱膨脹在玻璃管中溢出。注意不要使所有的自制溫度計的玻璃管都果斷,要保證一部分不會溢出。這樣,一批自制溫度計就制成了。教學片段:1.要求學生估計教室內的溫度。學生估計的結果不相同。2.為學生準備兩杯水,一杯熱水,一杯冷水。讓學生將兩只手的手指分別插入兩杯水中體會溫度,然后用交換兩根手指分別插入另外兩杯水中,體會溫度。學生明顯感到與剛才的體會不同。設計說明:通過充分的感官刺激和生活經驗認識到估計溫度的不準確,由此引入準確的測量工具——溫度計。3.讓學生觀察并描述溫度計的形狀、構造。展示自制溫度計,對應溫度計的各部分構造進行介紹,如液泡、玻璃管、液體等。4.讓學生先將溫度計浸入熱水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個別玻璃管較短的自制溫度計中的液體由于膨脹溢出了玻璃管。5.讓學生將溫度計拿出并浸入冷水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提出問題: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設計說明:利用自制溫度計的液體可以更清楚的認識管內的液體,經過實際嘗試觀察認識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6.讓學生討論自制溫度的不足,如何進行改進。學生討論發言,如將液泡做小;玻璃管做細;用熱脹冷縮更明顯的液體;將玻璃管的頂端密封;加上刻度線;等等。7.在學生回答時進行挖掘,如如何劃分刻度線?為什么要將玻璃管做細?玻璃管細了不易觀察怎么辦?等等。8.抓住剛才學生實驗中,液體溢出的幾個小組,讓大家討論為什么溢出?學生會很容易說出因為溫度太高,液體膨脹的程度超出了玻璃管的長度,也就是說溫度計是有測量范圍的,我們稱其為量程,使用溫度計時,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能超過量程。設計說明:通過事先調試好的溢出液體的溫度計的使用,學生氣氛高漲,也很自然的知道量程的概念,和溫度計使用時的注意事項。9.提出問題: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學生討論回答,師生進行補充。10.讓學生利用溫度計測出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設計說明: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初步會用溫度計,課堂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進行討論,總結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并且配以實際測量,加以練習。總結:自制溫度計取材與生活,方便,可靠,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的課程理念。通過事先調試,便學生對量程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知道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正所謂“一石二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