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 平衡條件的應用 學案突破思路 本節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或者靜止或者是勻速直線運動,反過來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就是處于平衡狀態,平衡狀態滿足的條件是合外力為零.即無論哪個方向上的合力都是零. (2)有關研究對象的選取:若問題中只有一個物體,一個過程,研究對象沒有選擇余地,也就是研究這個物體和這個過程.若問題中是一個連接體,又有多個過程,首先研究誰,再研究誰;是研究一個物體為好還是研究多個物體為好,這在審題中需要認真思考.總的原則:首先被研究的應該是受力最簡、已知量足夠多的,這樣通過研究后又可將研究結果作為一個已知條件,為下一次研究創造條件. (3)正交分解求解平衡體,建立坐標軸的原則讓盡可能多的力在坐標軸上;被分解的力盡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因一個待求力分解變成兩個待求力,給求解帶來很多不便. (4)平衡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靜態平衡是指物體處于靜止狀態,動態平衡指物體勻速運動,也可指在某方向上處于平衡狀態.?規律總結 規律:共點力平衡條件. 知識:共點力作用下平衡的應用. 方法:用平衡條件解題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體受同一平面內三個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時,這三個力的矢量箭頭首尾相接,構成一個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個力矢量箭頭首尾相接恰好構成三角形,則這三個力的合力必為零. (2)力的合成法.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成必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來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適的坐標軸,使更多的力在坐標軸上,將不在坐標軸上的力分解,根據物體處于平衡,列出x、y軸上的平衡方程來求解.?合作討論 將兩腳左右分開,使兩足間的距離約為30cm左右.你能從雙腳站立不變姿勢地改為單足站立嗎?試一試,并說明可能或不可能的原因.仔細體驗一下,你是如何從雙足站立而變為單足站立的? 我的思路:若保持雙腳站立的姿勢不變改為單足站立,是不可能的.因為兩腳左右分開,使兩足間的距離約為30cm左右,人體的重心和人體在同一個豎直面上,重心的作用線大致落在兩足中間.假設單足站立能夠平衡,重心的作用線就轉移到一只腳上,在保持姿勢不變的情況下,是無法做到的.從雙足站立而變為單足站立的,身體應逐漸傾斜,將重心轉移到一只腳上.?思維過程 平衡問題的整體法和隔離法 (1)“整體法”:把整個系統作為一個研究對象來分析(即當作一個質點來考慮). (2)“隔離法”:把系統中各個部分(或某一部分)隔離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對象來分析. 用平衡條件解題的常用方法: (1)力的三角形法.物體受同一平面內三個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時,這三個力的矢量箭頭首尾相接,構成一個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個力矢量箭頭首尾相接恰好構成三角形,則這三個力的合力必為零. (2)力的合成法.物體受三個力作用而平衡時,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成必跟第三個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來求解. (3)正交分解法.建立合適的坐標軸,使更多的力在坐標軸上,將不在坐標軸上的力分解,根據物體處于平衡,列出x、y軸上的平衡方程來求解. 【例1】如圖5—21甲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用水平細繩AB拉住,靜止在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求斜面對物體支持力的大小. 圖5—21 思路:本題主要考查,物體受力分析與平衡條件.物體在斜面上受力如圖5—21乙,以作用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據平衡條件∑F=0,即∑Fx=0,∑Fy=0.找準邊角關系,列方程求解. 答案:以物體m為研究對象建立如圖乙所示坐標系,由平衡條件得: Tcosθ-mgsinθ=0 ① N—Tsinθ-mgcosθ=0 ② 聯立式①②解得N=mg/cosθ. 【例2】如圖5—22中(1)所示,擋板AB和豎直墻之間夾有小球,球的質量為m,問當擋板與豎直墻壁之間夾角θ緩慢增加時,AB板及墻對球壓力如何變化? 圖5—22 思路:本題考查當θ角連續變化時,小球平衡問題.此題可以用正交分解法.選定某特定狀態,然后,通過θ角的變化情況,分析壓力變化. 答案:由圖(2)知,G,N2(擋板對球作用力),N1墻壁對球作用力,構成一個封閉三角形,且θ↑,封閉三角形在變化,當增加到θ′時,由三角形邊角關系知N1減小,N2減小.新題解答 【例1】如圖5—23中所示,用一個三角支架懸掛重物,已知AB桿所受的最大壓力為2000N,AC繩所受最大拉力為1000N,∠α=30°,為不使支架斷裂,求懸掛物的重力應滿足的條件. 圖5—23 解析:由圖5—23中(2)可知:F1=F/tanα=F/tan30°, F2=F/sinα=F/sin30°,所以F1/F2=sin30/tan30°=. 因為AB、AC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之比為F1m/F2m=2000/1000=2>. 當懸掛物重力增加時,對AC繩的拉力將先達到最大值,所以為不使三角架斷裂,計算中應以AC繩中拉力達最大值為依據,即取F2=F2m=1000N,于是得懸掛物的重力應滿足的條件為 Gm≤F2sin30°=500N. 點評:在該類問題中,一定要清楚當物體的重力逐漸增大時,哪一個首先斷裂.然后依據最先斷裂的物體來求物體的最大重力. 【例2】如圖5—24所示,細繩CO與豎直方向成30°角,A、B兩物體用跨過滑輪的細繩相連,已知物體B所受到的重力為100N,地面對物體B的支持力為80N,試求: 圖5—24 (1)物體A所受到的重力; (2)物體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3)細繩CO受到的拉力. 解析:如圖5—25所示,選取直角坐標系.據平衡條件得21世紀教育網 圖5—25 f-T1sinα=0, N+T1cosα-mBg=0. 對于定滑輪的軸心O點有 T1sinα一T2sin30°=0, T2cos30°-T1cosα-mAg=0. 因為T1=mAg,得α=60°,解方程組得 (1)T1=40N,物體A所受到的重力為40N; (2)物體B與地面間的摩擦力f=T1sinα=40sin60°≈34.6N; (3)細繩CO受到的拉力 T2=T1sinα/sin30°=40sin60°/sin30°≈69.3N. 點評:注意繩子上的拉力每處都相同,然后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根據正交分解可求待求的量.變式練習 一、選擇題 1.粗糙的水平面上疊放著物體A和B,A和B間的接觸面也是粗糙的,A和B間最大靜摩擦力為3N,A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4N,同時有F=1N的兩個力分別作用于物體A和B上,則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 ) A.1N B.3N C.6N D.2N 圖5—26 解析:由于外力小于A和B間最大靜摩擦力以及A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所以B對A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應該與外力等大反向. 答案:A 2.如圖5—27所示,3根質量和形狀都相同的光滑圓柱體,它們的重心位置不同,擱在兩墻上,重心的位置分別是1、2、3標出的位置,設、、分別為圓柱體對墻的壓力,則( ) A.<< B.>> C.== D.=< 解析:如果以圓柱體為研究對象,所受彈力的方向不變,都是垂直于接觸面過球心的,根據對稱性,這兩個接觸面的彈力應該一樣大小.由于重心位置不同,所以重力的作用點不同,但物體都是在重力和兩個彈力的作用處于平衡,所以可得出不管重心位置在哪,彈力的大小都應該一樣. 答案:C 3.質量為2kg的物體,受到一個平行于斜面向上、大小為7N的拉力F而靜止在傾角為37°的斜面上,若斜面與物體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 A.5N B.6.4N C.8N D.12N 解析:由于物體是靜止的,所以靜摩擦力的大小應該等于mgsin37°-F=20×0.6-7=5N.還可知靜摩擦力的方向應沿斜面向上. 答案:A 4.如圖5—28所示,物體受到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作用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受到的拉力F與地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合力是( ) A.向上偏左 B.向上偏右 C.豎直向上 D.豎直向下 圖5—28 解析:由于物體作向左的勻速運動,所以如果將力F分解到水平和豎直方向上,水平方向的分力F1與摩擦力等大反向,只剩下豎直向上的分力F2,所以拉力F與摩擦力的合力是豎直向上的.本題也可將物體所受的彈力與重力等效為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樣物體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拉力F與摩擦力的合力應該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答案:C 5.如圖5—29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塊在沿斜面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則斜面作用于物塊的靜摩擦力(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圖5—29 解析:由于不知道力F的大小,所以摩擦力的方向A、B都有可能,如果F=mgsinα,摩擦力就為零;如果F>mgsinα,摩擦力的方向應沿斜面向下;F<mgsinα,摩擦力的方向應沿斜面向上;如果mgsinα=2F,此時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等于力F的大小. 答案:ABCD 6.如圖5—30所示,人站在岸上通過定滑輪用繩牽引小船,若水的阻力恒定不變,則船在勻速靠岸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5—30 A.繩的拉力保持不變 B.繩的拉力不斷變大 C.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 D.船受到的浮力不斷減小 解析:由于船是勻速運動,對船進行受力分析,設繩子的拉力為了,繩子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F為船受的浮力,由于船是勻速運動,所以Tcosθ=f,Tsinθ+F=G,由于θ在變大,阻力f不變,所以繩子的拉力不斷變大,浮力不斷減小. 答案:BD 二、非選擇題 7.如圖5—31所示,質量為m的光滑球放在水平面AB上,并與AC接觸,則球對AB面的壓力大小為_______,對AC面的壓力大小為________. 圖5—31 解析:由于光滑的球處于平衡狀態,所以只受重力和AB面對其的彈力,而AC面沒有彈力,如果有彈力,球將不會是靜止的.所以AB面對其彈力大小為mg,即球對AB面的壓力為mg. 答案:mg 0 8.物體靜止于傾角為α的斜面上,當斜面傾角α變小時,物體受到的支持力變________(填“大”或“小”),靜摩擦力變_______(填“大”或“小”). 解析:支持力的大小為N=mgcosα,靜摩擦力的大小為f=mgsinα,所以當α變小時,支持力變大,靜摩擦力變小. 答案:大小 9.三個力共同作用于同一物體,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F1=9N,F2=10N,則F3的大小范圍是_________,F3和F1的合力為________N,方向為_________. 解析:F3的大小范圍應該是F1與F2的合力范圍,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剩余的兩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答案:1N~19N 10 與F2方向相反 10.如圖5—32所示,一定質量的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沿天花板做勻速直線運動,F與水平方向成α角,物體與頂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物體對頂板的壓力和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分別為多大? 圖5—32 解析:由于物體做勻速運動,所以合外力為零,物體受到重力、天花板給物體的彈力(豎直向下)、推力F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f=Fcosα,根據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所以N=f/μ=Fcosα/μ,注意N不能寫成Fsinα—mg,因為題目中未給出物體的質量m. 答案:N=Fcosα/μ,f=Fcosα.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