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節約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黃其勵 國家電網公司東北電網有限公司一、我國能源現狀——能源工作的挑戰與機遇: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經濟翻兩番、全面實現小康的偉大戰略目標,能源作為經濟發展列車的巨大動力和人民生活的光明使者,是首先必須充分考慮和萬無一失確保的。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3月召開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切實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都是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從我國能源的狀況、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的綜合觀點看,我國能源工業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貧乏;分布不均,耗能量大;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發展之必須、需量大幅度增加,見表1-5。我國能源狀況(表1)資源種類能源數量世界排序統計年份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6.76億kW[來源:21世紀教育網]1[來源:21世紀教育網]1980年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可開發的裝機容量3.78億kW11980年煤炭探明可采儲量1661億t31991年2002年電力裝機容量3.56億kW22002年我國能源消費量(表2)項 目數 量世界排序統計年份一次能源消費量14.8億tce22002年煤炭產量13.8億t12002年發電量16542億kWh22002年原油消費量2.45億t22002年我國人均能源情況(表3)項 目人均能源為世界均值,%統計年份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1050kgce492000年人均用電量1074kWh422000年我國能源利用效率(表4)項 目數 值比國際平均值統計年份加工、貯運到終端利用效率,%33.4-10%2000年開采到利用的總效率,%11.22000年發電用煤比例,%51.47-(30-40)1999年單位產值能耗1274tce/百萬世界均值3.38倍2000年污染排放物的排放情況(表5)項 目數 值世界排序統計年份SO2排放量1995萬t2000年酸雨面積30%全國面積SO2造成經濟損失1100億元2002年CO2排放量33.635億t21996年在今后的20年內,要實現“經濟翻兩番、全面達小康”的宏偉目標,要繼續發展治海,要大力開發西部,要努力振興東北,其必然的結果是:工業化對能源的需求增加,城鎮化速度加快,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一切都需要能源的支撐,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必將大幅增加。如果按照世界過去30年平均增加值能耗平均下降1.1%的能效提高水平,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將高達40億噸標煤以上,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為了實現“能源翻一番、經濟翻兩番”的目標,必須通過強化節約能源的途徑,解決經濟發展與能源供應的矛盾。2020年前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見表6。預計未來20年我國的能源需求(表6)項目 年代20002002200520102020煤炭消費總量,億t12.0613.914.916.520石油需求量,億t2.243.35-3.574.3-4.75石油進口依存度,%3146-5259-62電力裝機容量,億kW3.565.89-9.5全社會用電量,億kWh13508165422758042900燃煤發電容量,億kW2.523.074.195.36發電用煤量,億t5.97.28.39.814二、節能方針的思考:節能是一舉多得的益舉,有人說她是第六能源,確實是名副其實。首先,節能是實現“能源翻一番,經濟翻兩番”的必由之路;其次,節能關系到我國的能源安全。我國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對國外石油資源的依賴程度將逐年增加,直到2020年的60%左右(表7),這意味著我國在未來將承擔很大的經濟風險、政治風險和國家安全風險,必須認真加以解決。我國石油資源的需求及進口預測(表7)項目 年代200020102020石油需求量,億t2.243.35-3.574.3-4.35凈進口量,Mt69.6155-187240-295進口依存度,%31.046-5259-62第三,節能有利于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過去20年節能的環境效果和今后20年預計節能的減排污染物效果的預測見表8。節能的減排污染物效果(表8)年代 項目累計節能,tce減排SO2,萬t減排CO2,億t碳1980-200011.4520807.222000-202010.418806.56第四,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2001年11月10日我國加入了WTO,正式參加到全球經濟的大家庭中,參與國際分工。全球經濟一體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機遇和新的思考:國內國際經濟規則的融合、發展速度的較量、質量成本的比賽、技術與管理的競爭和對全民素質的挑戰,要求我國各企業都要努力降低成本與能耗,戰勝國際上的“綠色技術壁壘”。為此,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實現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低污染,節約投資、提高技術水平,而節約能源就是一支不可缺少的主力軍。第五,節能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使實施“翻兩番”的廣大人民可以享受到綠色環境、綠色住宅、綠色照明的小康生活。節能方針的思考:1、開發與節約并重,節約優先:化石燃料是幾億年形成的能源,要讓她不僅服務于當代人的發展,還要服務于子子孫孫的發展。2、樹立“大節約”的觀念:節約能源活動指一切可節約消耗能源的物質和人類活動的總稱,包括能源、物質、礦藏、水源、土地和人類的社會活動等,舉例見表9。節約物資資源的節能效果舉例(表9)節約項目節煤量,tce1t鋼0.7811t水泥0.1811t乙烯1.2121t合成氨1.2003、節能工作,人人受益;全民節能,人人有責;節能潛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節能工作四有利: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企業,有利于家庭,有利于子孫。人們都在被消耗能源所生產的物質所包圍著,點滴節約,舉手之勞(表10)。每人每年節約效果舉例(表10)節能 節約項目10kWh電0.5kg紙城市家電不待機節電,億kWh1302554節煤,萬t507100210減少發電裝機,MW(5000h)260051410804、技術是基礎,政策是保證;企業是主體,政府要調控;5、建議把節約能源與資源納入我國的基本國策:現在我國的基本國策有計劃生育政策和保護環境政策,如果把節約能源與資源也列入基本國策,可達到即節約能源總量,又提高人均能源用能的目的,確保發展經濟和全面小康的雙贏。 經“大衛與露茜·派克德基金會”與我國“能源基金會”合盟資助,由我國有關部門預測與計算,我國2000—2020年工業部門節能潛力如下:累計節能310—390 Mtce,其中調整行業結構、產品結構所占比重為70—80%,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所占比重為20—30%。主要工業部門節能潛力為:鋼鐵工業24%,建材工業13—22%,石化工業10—24%,合成氨6—18%,有色金屬4—10%;交通部門中公路為20—50%,鐵路10—30%,民航16—34%;政府機構節能潛力15—20%。 電力工業用能的數量大,與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關系密切。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電力是小康生活的忠實伴侶,電力是主要的燃煤大戶,而且今后20年,電力裝機容量要大幅度增加,為此電力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燃用煤炭量將逐年增加。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電力工業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指標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先進國家比,仍有很大差距,電力生產仍有較大的節能潛力(表11)。電力工業的節能責任(表11)年代項目20002002200520102020煤炭消費量,億t12.0613.914.916.520發電用煤量,億t5.97.28.39.814電煤比例, %4952565970供電煤耗,-gce/kWh392381360330線損率, %7.55(2001年)6.56 以預測的2020年全社會供電量42900億kWh計,今后20年電力工業的節能目標為(比2000年):由于供電煤耗的降低,可節煤2.66億tce;由于線損率的降低,可節電665億kWh,折算為節煤2194萬tce。三、電力行業的節能技術: ——高效、潔凈、節資源的電力新技術1、發電部分:發電部分節能技術(表12) 節能效果項目供電效率 %節煤量 億t年發電量億kWh其他效益高參數大容量火電機組亞臨界39-41超臨界41-42超超臨界42-45聯合循環燃氣55-60節水1/3燃煤43-50節水1/3熱電聯產熱點聯產70-801.2(50%工業鍋爐)聯合循環80-90潔凈煤燃燒發電技術1GCC40-45(50)節水50%,潔凈排放,適于高硫煤CFBC,PFBC40適于中低硫煤,潔凈排放煤氣化為核心多聯產發電(vision21)燃煤60合成氣,煤化工產品,粉塵、SO2 O ,CO2 50%燃氣75提高煤炭質量入選1億t原煤SO2 150-200萬t灰份減10%60萬tce節運力525億t-km水電三峽電站0.28億tce847SO2 100萬t,CO2 1億t2.2億kw(2020年)2.3億tce7000SO2 826萬tSO2 8.26億t核電0.4億kw(2020年)0.85-1億tce2600-3000SO2 307-354萬tCO2 3.07-3.54億t可再生能源2000萬kw(2020年)風電1600萬kw太陽能160萬kw生物質500萬kw0.174億tce530SO2 60萬tCO2 0.6億t關停中少凝汽機組(3000萬kw),用超臨界機組代替0.4002、輸變電節能技術: a、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技術 b、更高一級電壓輸電技術 c、緊湊型輸電和同桿多回送電技術 d、緊湊型變電站技術 e、提高輸電能力技術 f、靈活交流輸電技術 g、直流輸電技術 k、安全、經濟、靈活輸電網目標網駕設計技術配電用電節能技術: a、高效電動機,每年節電3.8億kWh b、變頻調速:可節電20—50% c、高效風機、水泵 d、高效節能電光源:節電60——80% e、高效節能家電 f、超導材料 g、節能變壓器 h、熱泵、熱管技術 k、生產工藝的余熱、排汽利用 l、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甲管理環節的節能技術 a、DSM——需方管理 b、能量平衡、水平衡等管理技術 c、節油、節水技術 d、能量梯階利用的綜合能量管理系統 f、熱能的熱量、質量評價技術 g、生產過程自動控制技術 h、計算機網絡與信息技術 k、電視電話會議系統等四、結語節約能源與資源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須,是應對進入WTO后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必須,是保護環境、實現全面小康的必須,節約能源人人有責。政府實施引導性政策,全國大力推廣先進技術,不斷提高全面素質,依靠現代信息和管理技術全面加強管理,必能實現節約目標,確保黨的“十六大”偉大目標的全面實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