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求變力做功的幾種方法(1)將變力做功轉化為恒力做功我們知道變力做功不能直接用公式來計算,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將變力做功轉換成恒力做功,就可以用求功公式直接求解.【例9】 如圖2—6所示,某人用大小不變的力F拉著放在光滑平面上的物體,開始時與物體相連的繩和水平面間的夾角是,當拉力F作用一段時間后,繩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已知圖中滑輪頂部的高度是h,求繩的拉力T對物體做的功,假定繩的質量,滑輪的質量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解析】 設繩對物體的拉力為T,顯然人對繩的拉力F等于T,由于T在對物體做功的過程中,大小不變,但T的方向時刻在改變,因此上述問題是個變力做功問題.但在繩的質量、滑輪的質量及滑輪與繩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人對繩的拉力F對繩做的功就等于繩的拉力T對物體做的功.而F的大小與方向都不變,因此,只要計算恒力F對繩做的功,就能解決問題.設繩的拉力T對物體做的功為WT,人的拉力F對繩做的功為WF,由圖2—6可知,在繩與水平夾角由變到的過程中,拉力F的作用點的位移大小為: 由可知:(2)用動能定理求解變力所做的功如果我們所要研究的對象所受的一個或幾個力中,只有一個變力,而其余都是恒力,而且這些恒力的功比較容易計算,研究對象本身的動能增量也較容易計算時,用動能定理就可以求出這個變力所做的功.【例10】 質量m=1kg的物體,從軌道的A點由靜止下滑,軌道AB是彎曲的,且A點高出B點h=0.8m,如圖2—7所示.如果物體在B點的速度為2m/s,求物體在軌道AB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析】物體由A到B過程中,共受三個力作用: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由于軌道是彎曲的,軌道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個變力,摩擦力也是一個變力,但支持力N不做功.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得:故物體在軌道上滑下時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為5.84J.(3)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變力做的功如果物體只受重力和彈力作用,或只有重力和彈力做功時,則W外是重力和彈力做功的總和,動能定理就轉化成機械能守恒定律.如果重力和彈力中有一個力是變力時,要求這個變力做的功,則可用機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11】 如圖2—8所示,質量為m=2kg的小球系在輕彈簧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懸點O處,將彈簧拉至水平位置A,使彈簧無形變由靜止釋放,小球到達距O點下方h=0.5m處的B點的速度為2m/s.求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彈簧彈力做的功.【解析】 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受重力和彈力作用,故系統機械能守恒.以B點為重力勢能零勢面,A點為彈性勢能零勢面,則在初態A有:對末態B有: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E1=E2因彈性勢能增加,故彈力做負功.因此,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彈簧彈力做的功為-6J.(4)用功能原理求變力所做的功功能原理的內容是:系統所受的外力和內力(除重力、彈力外)所做的功的代數和等于系統的機械能的增量.如果這些力中,只有一個變力做功,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變力所做的功.【例12】 一輛車通過一根跨過定滑輪的繩子PQ提升井中質量為m的物體,如圖2—9所示.繩的P端拴在車的掛鉤上,Q端拴在物體上,設繩的伸長、繩的質量、定滑輪的質量、滑輪上的摩擦忽略不計.開始時車在A點,左、右兩側繩都已繃緊,并且是豎直的,左側繩長為H,提升時,車加速向左運動,沿水平方向從A經過B駛向C.設A到B的距離也為H,車在B點時的速度為vB,求車由A到D的過程中,Q端繩子的拉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解析】 Q端繩子對物體的拉力等于汽車對P端繩子的拉力,這個力是變力,故本題是變力做功問題,可用功能原理求解.設繩的P端到達B處時,左邊繩與水平地面所成的夾角為θ,物體從井底上升的高度為h,速度為v,所求的功為W,則由功能原理有:因繩的總長不變,故有:沿車速vB分解成垂直于繩的速度v1和沿繩的方向的速度v2,則有:又 即故有:故Q端繩子對物體做的功為(5)利用求變力所做的功【例13】 一輛汽車的質量為105kg,該車從靜止開始以恒定功率行駛,經過40s,前進40m,速度達到最大值.如果車受的阻力始終是車重的0.05倍,問車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解析】 汽車在運動過程中,功率恒定,速度增加,所以牽引力不斷減小,當減小到與阻力相等時速度達到最大值.汽車所受阻力是恒力,牽引力是變力.牽引力做功不能直接用公式來求解,但可用公式W=P·t來求解.因為汽車達到最大速度時牽引力等于阻力,故有:牽引力的功為: 設阻力f做的功為W1,由動能定理得:即:將:代入上式得:故此汽車的最大速度為20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