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 測量的初步知識1.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長度的主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我們走兩步的距離約是 1米,課桌的高度約0.75米。3.長度的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關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時,尺要沿著所測長度,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5.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盡量減少,而不能消除,常用減少誤差的方法是:多次測量求平均值。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把尺寸很小的物體累積起來,聚成可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的數量后,再測量出它的總長度,然后除以這些小物體的個數,就可以得出小物體的長度。如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一頁紙的厚度.(2)平移法(a)測硬幣直徑; (b)測乒乓球直徑; (c)測鉛筆長度。 (3)替代法:有些物體長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的,就可用其他物體代替測量。如(a)怎樣用短刻度尺測量教學樓的高度,請說出兩種方法? (b)怎樣測量學校到你家的距離?(c)怎樣測地圖上一曲線的長度?(請把這三題答案寫出來) (4)估測法:用目視方式估計物體大約長度的方法。二、 運動的世界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2、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5、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6、速度的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7、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8、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9、根可求路程:和時間:三、 聲現象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3、聲音速度: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四、 光的反射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2、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4、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6、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與物體大小相同(2)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平面鏡成的是虛像。8、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五、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所以也叫會聚透鏡。凸透鏡成像: (1) (2) (3) F F (1/) (2/) f 5、光路圖: 空氣 空氣 空氣 水 水 水 6.作光路圖注意事項: (1).要借助工具作圖;(2)是實際光線畫實線,不是實際光線畫虛線;(3)光線要帶箭頭,光線與光線之間要連接好,不要斷開;(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圖時,應先在入射點作出法線(虛線),然后根據反射角與入射角或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作出光線;(5)光發生折射時,處于空氣中的那個角較大;(6)平行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發散后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相交在虛焦點上;(7)平面鏡成像時,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一定經過鏡后的像;(8)畫透鏡時,一定要在透鏡內畫上斜線作陰影表示實心。六、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4、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1牛頓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是測力計的一種)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的原理制成的。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1)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2)認清最小刻度和測量范圍;(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彈簧測力計來測力了,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就叫力的示意圖。力的示意圖的畫法:可采用“一畫點,二定標度,三畫箭頭標大小”的方法。 (1)“一畫點”是表示先要畫力的作用點,這個點一般畫在物體的重心上。(2)“二定標度再畫線”是指要根據力的大小定出適當長度的線段來表示力的大小。(3)“三畫箭頭標大小”是說在所畫線段的末端添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再在箭頭附近標上“多少牛頓”。10、重力:地面附近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11、重力的計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 牛頓/千克,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g=10牛頓/千克);重力跟質量成正比。12、重垂線是根據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13、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14、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是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減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和減小壓力;(2)用滾動代替滑動;(3)加潤滑油;(4)利用氣墊。七、 力與運動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3、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5、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6、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7、同一直線二力合成:同加反減,方向與大力同八、 質量和密度1、質量(m):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叫質量。2、質量國際單位是:千克。其他有:噸,克,毫克,1噸=103千克=106克=109毫克(進率是千進)3、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4、質量測量工具:實驗室常用天平測質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5、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一放(水平臺),二停(游碼停在左端0刻線),三調(調節橫梁右端平衡螺母),四測(左物右砝),五讀(砝碼質量加游碼標量)6、使用天平應注意:(1)不能超過最大稱量;(2)加減砝碼要用鑷子,且動作要輕;(3)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托盤上。7、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測量。符號是V,單位是立方米(m3)、dm3、L、cm3、mL,體積單位換算相當于長度單位的3次方,如1m=100cm,則1m3=1003m3。 1m3=103dm3=106cm3 1L=1dm3 1mL=1cm3。8、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注意步驟的順序。注意避免液體沾在物體上或杯子上對測量的影響。9、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計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還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質量m的單位是:千克;體積V的單位是米3。10、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種類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11、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其物理意義?12、密度知識的應用: (1)鑒別物質:用天平測出質量m和用量筒測出體積V就可據公式:求出物質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質量:m=ρV。 (3)求體積:V=m/ρ。九、浮力1、一切浸在氣體和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產生的原因是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的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和浸沒的深度無關。2、、浮力的計算:①二次稱重法:F=G-F’、②壓力差法:F=F下-F上、③阿基米德原理:F=G排=m排g=ρ液v排g、④平衡法:F=G3、浮沉條件: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法一:(比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 (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懸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體與液體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 (2) < 上浮 (3) = 懸浮。(不會漂浮)4、綜合應用:①求浮力應先判斷浮沉狀態再據題意選擇恰當的公式進行計算。②漂浮的物體其密度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則其漂浮時浸沒在液體中的體積(V排)就是總體積的幾分之幾,即:?③液體升降問題實為浮力變化問題,浮力變大則V排變大,液面上升,反之,浮力變小則V排變小,液面下降。④冰融化成水后,液面高度不變。⑤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中漂浮時受到的浮力不變。如輪船和密度計。⑥浮力將質量、密度、重力、體積聯系在一起,應用了力的平衡、合力、浮沉條件、阿基米德原理、重力與質量關系、密度公式等知識,所以題目中可求這些量中的任意一個或幾個,要根據題目要求,靈活的選擇公式。不可死記解題方法,要統觀全局,做每一步都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明白為什么進行這一步運算,所得到的數據應該是后面步驟中用得到的。可采用“要求什么必須先求什么”的逆向思路來進行思考,目的明確后再動筆。 十、 壓強1、壓力: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注意其與重力的區別和聯系2、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3、壓強公式:,式中p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1帕=1牛/米2,壓力F單位是:牛;受力面積S單位是:米2 4、 ;5、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2)F不變,S↓ (3)同時把F↑,S↓。而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6、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和液體的流動性。7、液體壓強特點:(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8、液體壓強計算:,(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米。)9、據液體壓強公式:,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無關。10、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這就是連通器的原理。船閘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制成。11、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被液體大小不變地向各個方向傳遞。P1=P2,F1/S1=F2/S2 壓力與受力面積成反比。十一 大氣壓強1、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存在并很大。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5、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6、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7、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抽水機至多可把水抽到10.3米高。十二、 簡單機械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五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 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3、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4、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5、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6、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7、滑輪組繩子的繞法:上下交替進行十三、 功與功率、機械效率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3、功的公式:W=Fs;單位:W→焦;F→牛頓;s→米。(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5、斜面:FL=Gh 或 。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8、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 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十四、機械能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人造衛星繞地球轉動時在近地點動能較大,在遠地點重力勢能較大,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的過程中,一部分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十五、小粒子與大宇宙1、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由夸克組成。2、基本粒子的發現。分子:阿伏加德羅(意大利)原子:道爾頓(英國)電子:湯姆孫(英國)原子的核式結構:盧瑟福(英國)。3.分子運動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2)分子間有間隙,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5.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于引力。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于斥力。6、太陽系八大行星:(離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十六、熱現象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2、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3、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4、熱力學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K), T=t+273K5、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6、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7、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8、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稱為三態。9、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10、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11、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12、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 熔化 凝固 ℃ t t(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1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14、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15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16、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空氣流動快慢。17、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18、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十七、內能與熱量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6.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只適用于傳遞過程,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12.比熱容(c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13.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固有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14.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15.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16.熱量的計算: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 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表示溫度的變化值, t0 是初始溫度;t 是后來的溫度。Q放 =cm(t0-t)=cm△t降17.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十八、內能的利用 熱機 1.燃燒值(q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燃燒值。單位是:焦耳/千克(焦耳/立方米)。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 =qm;(Q放 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燃燒值,單位是:焦/千克;m 是質量,單位是:千克。3.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4.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5.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的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6.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十九、電路1、物體帶電:物體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3、自然界存在正、負兩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4、正電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5、電量(Q):電荷的多少叫電量。(單位:庫侖)。1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6×10 -19庫侖。6、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體不帶電)。7、驗電器: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根據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8、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法二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帶電。9、判斷物體帶電性質(帶什么電)的方法:把物體靠近(不要接觸)已知帶正電的輕質小球或驗電器金屬球,如果排斥(張開)則帶正電,如果吸引(張角減小)則帶負電。(如果靠近帶負電物體時,情況恰好相反)10、物體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通常情況下質子和電子帶有等量的異種電荷,則原子對外不顯電性(中性)。11、摩擦起電的原因:在摩擦過程中,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多余的電子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上等量的正電荷。(因為電子帶負電)12、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13、電流的方向:把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而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和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相反,即與電流方向相反)。14、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15、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16、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17、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18、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19、導體和絕緣體的主要區別是:導體內有大量自由移動的電荷,而絕緣體內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但導體和絕緣體是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20、金屬導電靠的是自由電子,它移動的方向與金屬導體中的電流方向相反。21、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22、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23、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24、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唯一通路)25、并聯: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叫并聯。(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多條并列的通路)二十、電流1、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簡稱電流)表示。電流強度等于1秒鐘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2、定義式I=Q/t:變形公式,式中I是電流、單位是:安;Q是電量、單位:庫侖;t是通電時間、單位是:秒。3、電流I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安培(A);常用單位是:毫安(mA)、微安(μ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4、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5、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二一、 電壓1、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2、電壓U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伏特(V);常用單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3、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5、需要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于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二二、電阻1、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么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2、電阻(R)的單位: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的單位有: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1千歐=103歐。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4、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和變阻箱) (1)滑動變阻器: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2)變阻箱:是能夠表示出電阻值的變阻器。二三、歐姆定律1、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2、公式: ( )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1安=1伏/歐。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4、歐姆定律的應用:同一個電阻,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但加在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大時,通過的電流也增大。(R=U/I)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5、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④分壓作用: =;計算U1、U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Q是熱量)5、電阻的并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并聯)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和)或。 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則有R總=R ④分流作用: ;計算I1、I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Q是熱量)二四、電功和電功率1、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電功的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2、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電度表)3、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4、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5、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電量);6、電功率(P):電流在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7、計算電功率公式:(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8、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9、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公式:P=I2R和P=U2/R10、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11.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12.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13.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同一個電阻或燈炮,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額定電壓是220伏,額定功率是100瓦的燈泡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14.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15.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I→安(A);R→歐(Ω);t→秒。)16.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 (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二五、生活用電1、家庭電路由: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2、兩根進戶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伏,可用測電筆來判別。如果測電筆中氖管發光,則所測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3、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并聯的。而開關則要與它所控制的用電器串聯。4、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保險產生較多的熱量,使它的溫度達到熔點,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5、引起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6、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7、在安裝電路時,要把電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險絲應接在火線上(一根已足夠);控制開關也要裝在火線上,螺絲口燈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線上。二六、 電和磁(一)1、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5、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6、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7、磁場的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8、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線。磁體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它北極出來,回到南極。(磁感線是不存在的,用虛線表示,且不相交)9、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位置的北極附近。(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這是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13.安培定則的易記易用:入線見,手正握;入線不見,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極(N極)。(注意:入的電流方向應由下至上放置)14.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15.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16.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17.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18.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二七、電和磁(二)1、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2、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3、感生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右手定則)4、電磁感應現象中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5、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制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6、高壓輸電的原理:保持輸出功率不變,提高輸電電壓,同時減小電流,從而減小電能的損失。7、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制成電動機。8、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左手定則)9、直流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制成的。10.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11.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二八、信息、材料、能源(了解)1、記錄信息的介質的變遷。2、電話的話筒與聽筒原理。3、電磁波,頻率越低,波長越大,跨越障礙能力越強。4、光纖,信息容量大,傳輸能力比電纜強。5、材料。半導體、超導、納米技術。6、能源與社會發展關系密切,了解幾種新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科學探究一.伏安法測電阻實驗原理:R=U/I 實驗器材:如圖電路圖:(如右圖)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初中物理基本概念一、 測量的初步知識1.長度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2.長度的主單位,符號估測常見長度。3.長度的單位還有,單位的換算。4.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一看二量三讀四記,數據的組成 5.誤差:減少誤差的方法6.特殊測量方法: (1)累積法 (2)平移法 (3)替代法 (4)估測法。二、運動的世界1、機械運動2、參照物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4、勻速直線運動5、速度6、速度的定義和定義式,速度的單位是7、變速運動8、平均速度三、 聲現象1、聲音的發生2、聲音的傳播3、聲速4、回聲測距5、樂音的三要素6、減弱噪聲的途徑四、光的反射1、光源、光的直線傳播3、光速4、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5、光的反射定律6、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平面鏡成像特點8、平面鏡應用五、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規3、凸透鏡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4、光的色散5、光路圖:反射、折射、三棱鏡、平面鏡、凸透鏡、凹透鏡。6、遠近視眼成因與矯正。六、力1、力的定義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單位是5、實驗室測力的工具6、彈簧測力計的原理7、彈簧測力計的用法8、力的三要素是9、力的示意圖10、重力定義方向11、重力的計算公式12、重垂線13、重心14、摩擦力15、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七、力與運動1、牛頓第一定律2、慣性、慣性現象3、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條件5、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6、合力八、 質量和密度1、質量2、質量國際單位3、質量的測量4、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5、體積測量。6、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9、密度定義單位10、水的密度物理意義12、密度知識的應用九、浮力1、定義,產生原因2、、浮力的計算3、浮沉條件4、綜合應用 十、 壓強1、壓力2、壓強3、壓強定義式4、增大和減小壓強方法5、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6、液體壓強特點7、液體壓強計算10、連通器11、帕斯卡原理、液壓機十一、大氣壓強1、馬德堡半球實驗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3、托里拆利實驗。4、氣壓計5、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6、沸點與氣壓關系7、抽水機。8、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十二、簡單機械杠桿2、五要素3、杠桿平衡的條件4、三種杠桿5、定滑輪6、動滑輪7、滑輪組7、滑輪組繩子的繞法十三、功與功率、機械效率1、做功的必要因素2、功的定義3、功的公式4、功的原理5、斜面6、機械效率7、功率定義與計算十四、機械能1能2.動能3.勢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4、機械能5、機械能的相互轉化6、風能和水能十五、小粒子與大宇宙1、物質組成,基本粒子的大小排序2、基本粒子的發現3.分子運動論4.擴散6、太陽系十六、熱現象1、溫度2、溫度計3、攝氏溫度(℃): 4、熱力學溫度5、常見的溫度計6、體溫計7、溫度計使用8、物質三態。9、熔化10、凝固11、熔點和凝固點12、晶體和非晶體 13、熔化曲線圖14汽化15、蒸發16沸騰17、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8、液化19、升華和凝華20物態變化與吸放熱。十七、內能與熱量1、內能2.熱運動3.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4.能量的單位5.熱量6、比熱容7、水的比熱容8.熱量的計算9.能量守恒定律。十八、內能的利用 熱機 1.燃燒值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3.內能的利用4.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5.熱機的效率十九、電路1、物體帶電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3、兩種電荷4、電量(Q) 5、中和6、驗電器7、基本粒子的電性8、摩擦起電的實9、電流的形成10、電流的方向11、電源12、產生持續電流的條件13、導體、絕緣體14、金屬導體中電流方向與電荷定向移動方向。15、基本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16、電路的三種狀態17、電路圖18、串聯19、并聯二十、電流1、電流強度2、定義式3、電流單位4、電流表二一、 電壓1、電壓定義2、電壓單位3、電壓表4、常見電壓值二二、電阻1、電阻定義2、電阻單位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4、變阻器 (1)滑動變阻器 (2)變阻箱二三、歐姆定律1、歐姆定律定義2、公式3、公式的變形與意義4、歐姆定律的應用5、電阻的串聯①電流②電壓③電阻④分壓作用⑤比例關系5、電阻的并聯①電流②電壓③電阻④分流作用 ⑤比例關系二四、電功和電功率1、電功定義2、電能表3、電功計算公式5、計算電功的變形和推導公式6、電功率定義與計算公式7、計算電功率的變形和推導公式8.額定功率9.實際電壓10.實際功率11、功率與電壓、電流、電阻的比例關系12.焦耳定律16.電功與電熱二五、生活用電1、家庭電路2、火線和零線3、家用電器的聯接方式4、保險絲5、電流過大的原因6、安全用電的原則7、在安裝電路時,電能表、保險絲、控制開關、螺絲口燈座的接法。二六、 電和磁(一)1、磁性2、磁體3、磁極4、磁化5、磁場6、磁場的基本性質7、磁場的方向8、磁感線9、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10.地磁場11.奧斯特實驗12.安培定則13.通電螺線管14.電磁鐵17.電磁繼電器18.電話基本原理。二七、電和磁(二)1、電磁感應2、產生感生電流的條件3、感生電流的方向4、電磁感應現象中的能量轉化5、發電機的原理6、遠距離高壓輸電的原理7、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能量轉化8、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9、直流電動機原理10.交流電11.直流電二八、信息、材料、能源(了解)1、記錄信息的介質2、電話原理。3、電磁波。4、光纖5、半導體、超導、納米技術。6、新能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全.doc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提綱.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