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技能1、識記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要求、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基本含義。?2、理解在公有制范圍內堅持按勞分配的原因,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重要作用。3、聯系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初步認識我國目前存在的多種分配方式。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辯證思維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結合教材,獲得對相關知識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我國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及分配知識的初步認識,體會完善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從而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學重點難點】?1、在公有制范圍內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和重要性。????2、辯證認識按生產要素分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教學策略】考慮到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以及本課時知識量較大,較抽象的原因,我主要采取談話法、講授法等教學方法,讓談話貫徹整堂課的始終,讓學生通過家庭收入構成分析我國的分配制度的內容和原因。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并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海霞論壇”,在分配制度的改革歷程中激發學習興趣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海霞論壇,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海霞,由于今天討論的內容是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所以,我們請來了在校的高中學生,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首先讓我們看一段關于我國分配制度改革歷程的視頻。視頻展示:我國分配制度的改革歷程【導入課題】:通過這一段視頻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致力于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會財富分好。這一節課,我們就一塊來探討一下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七課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二、講授新課——“海霞論壇”,在合理的預設和生成中,適時追問,激發學生的思維(一)前置性作業——家庭收入狀況調查表家庭收入來源收入金額/月(二)教學過程:環節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探究活動——家庭收入狀況調查表收入來源、數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憑借因素分配方式探究問題一:請同學們整合組內成員的家庭收入來源,并且寫在卡紙上。預設:收入來源收入金額/月開個體小店,賣雜貨2500元在博匯/金誠石化上班400元在國有企業上班5000元承包集體土地種糧食1500元在外資企業當主管6000元炒股5000元在東岳是技術員,技術轉讓10000元在黃河龍上班4000元在銀行存款300元在國辦高中到老師3700元……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前置性作業。探究問題二:討論這些收入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預設:預設1:學生分析在國有企業上班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教師分析:由于國有經濟屬于公有制經濟,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所有,他們在國有企業上班時要付出自己的勞動,他們付出的勞動是向社會提供,而不是向某個人,某個團體提供。所以他們的工資、獎金、津貼就要在公有制經濟中,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后,以他們為社會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追問1:同樣在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上班,收入為什么不一樣多?收入能一樣嗎?為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我國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存在著明顯差別,勞動還是謀生手段,平均分配也不能很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我們國家不能實行平均分配。追問2:不能實行平均分配,那我國能不能實行按需分配?為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目前我國的公有制經濟,生產力水平還不夠高,勞動產品沒有極大地豐富,我們也不能實行按需分配。學生總結:按勞分配的適用范圍。基本內容和要求。按勞分配的原因。(略)(教學目的:用問題和追問驅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迸發思維的火花,掃清知識誤區。)預設2:學生分析承包集體土地種糧食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教師分析:集體土地歸國家所有,屬于公有制經濟,集體經濟生產資料歸部分勞動者所有,所以承包集體土地種糧食要付出自己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屬于按勞分配。追問3:適應農場規模化經營的需要,把土地承包給農場所得租金,屬于什么分配方式?土地性質怎樣?為什么?教師分析:把土地承包給農場經營,只是把土地的使用權交給農場,土地性質仍歸集體所有,由于自己不付出自己的勞動,只是把土地作為要素來收入,所以把土地承包給農場所得租金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教學目的:用追問驅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迸發思維的火花,掃清知識誤區。)預設3:1、炒股或儲蓄存款所得收入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教師分析:炒股或儲蓄存款所得收入是憑借自己的資本作為要素來取得收入,存在于非公有制經濟,屬于按生產要素的資本要素分配。2、從事個體雜貨、面館、理發所得收入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教師分析:個體經濟屬于非公有制經濟,個體經濟,生產資料歸勞動者自己或家庭占有, “個體”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而且其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所以他們的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屬于按生產要素的勞動要素分配。 3、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獲得的工資是在什么所有制形式中憑借什么因素取得分配的。(略)教師分析: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存在于非公有制經濟,生產資料私有,所以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獲得的工資,是憑借勞動要素參與分配,所以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工作獲得工資屬于按生產要素的勞動要素分配。追問4:不讓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會對自己家的收入有影響嗎?為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生產要素有哪些。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意義。追問5:經過同學們的分析,在國有企業工作所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屬于按勞分配,在私營、外資企業工作所獲得工資、獎金、津貼屬于按生產的勞動要素分配,同樣都有一個“勞”字,他們有什么區別嗎?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存在于私營和外資經濟中,是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所以,采用什么樣的分配方式要看它存在于哪種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所以,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教學目的:用追問驅動,讓學生在思考問題中,迸發思維的火花,掃清知識誤區。)過渡語:經過同學們剛才精彩的分析,相信大家對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關于這個內容,還有幾個難點,我們有幸請到了高中政治老師宋老師給大家講一下,現在來看一段微課。環節二:微課展示微課內容:(一)正確認識各種收入:1、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 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金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樣,如按勞分配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收入、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工資收入等。 非勞動收入:按資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風險收入,如紅利。 2、工資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如,私營、外資企業中工人獲得的工資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 3、勞動收入不一定是按勞分配收入。例如,個體勞動收入或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收入。 4、合法的勞動收入和非勞動收入都受到國家保護。 (二)判斷分配方式的依據:1、依據范圍 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范圍內;非公有制經濟范圍內屬于其他分配方式。2、依據分配尺度 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是勞動所得;憑借管理、技術、信息等獲得的收入是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3、依據形式判斷 工資、獎金等是勞動 收入;利息、股息、紅利等是資本要素收入。 環節三:在黑板上板書總結本節課內容三、課堂總結——總結升華,學生談收獲。結束語:讓我們借改革的春風,堅持黨的路線方針,堅持我國的相關制度,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我們這期的《海霞論壇》就到這里,感謝同學們的參與,我們下期再見。看自制視頻:《走在小康路上》,結束授課。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前置性學案展示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7.1: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學習指導】1、知識目標: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內容;理解我國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礎;知道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懂得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和意義;理解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容和意義。2、能力目標:能準確把握我國實行按勞分配制度的內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分析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的理解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堅定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優越性的信念,增強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學習重點:按勞分配為主體學習難點: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學習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自主學習】——準確的記憶和規范的表達是提高成績的最有效途徑溫故而知新:1、回憶初中所學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2、生產關系的內容有哪些?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什么?自學1——按勞分配為主體1、按勞分配的含義:按勞分配是____________經濟中__________分配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①(由誰決定?) ;②(前提) ;③(物質基礎) ;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④(直接原因) 。3、堅持按勞分配的意義: ①有利于 。 ②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是對以往幾千__________________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_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也體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會地位。4、按勞分配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___________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占 ___ 地位。◆學有所惑:在這部分知識中,你對哪些知識點產生疑惑?將它們記錄下來。自學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了按勞分配以外,還存在我國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和 。2、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的含義:3、按生產要素分配(1)主要的生產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參看教學資源鏈接)(2)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的意義?①是對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體現了 _。③有利于 。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學有所惑:在這部分知識中,你對哪些知識點產生疑惑?將它們記錄下來。總結:我國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為什么實行這一分配制度?【合作探究】——優秀源于合作 交流創生思想家庭收入狀況調查表收入來源、數額所有制形式憑借因素分配方式????????????????????名言警句:希望是人在逆境中的救星——米南德 2011年11月 注: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探究要求:1、認真填寫表格。2、實行那種分配方式的原因是什么?【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資源鏈接】1、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生產要素,是指進行社會生產所必須具備的因素或條件。它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機器設備、技術等。2、按生產要素分配,包括哪些要素?按勞動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所獲得的工資收入。按資本要素分配,私營企業主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后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按技術、信息要素分配,是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術和信息資料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業的管理人才憑借其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參與分配的方式。按土地要素分配,是指憑借土地取得的收入。《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評測練習一、選擇題1.“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這是說( )A.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決定分配方式的物質基礎B.實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C.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D.產品多少直接決定產品的分配方式2.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B.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C.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D.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3.某農民承包本村土地15畝,經過科學種植,獲得豐厚的收入。該農民的收入屬于( )A.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B.按勞分配所得C.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D.按技術要素分配所得4.莫言作品的影視版權,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在一二百萬元,獲獎后,其長篇小說的影視改編權立即水漲船高,價格推高至500萬元以上。這里的版權收入是( )A.按勞分配取得的收入B.個體勞動經營所得的收入C.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D.知識創新的獎勵收入5.下列屬于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個人消費品分配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形式的有( )①張某在私營企業中獲得的工資收入②王某在農村集體經濟聯產計酬中獲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國有控股企業中獲得的股息收入④孫某在國家機關工作獲得的工資收入?A.①④ ?B.②③C.③④ ?D.②④6.要讓科技真正進村入戶,就得把農民和科技人員“綁”在一起,使農民的利益和科技人員的利益統一起來。這里所說的“統一”從經濟學上看就是( )A.按土地要素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統一B.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統一C.按信息要素分配與按技術要素分配的統一D.按資分配與按勞分配的統一7.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財產性收入屬于( )A.按需分配 ?B.按勞分配C.按勞動要素分配 ?D.按生產要素分配8.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 )①在多種所有制經濟中對社會總產品實行多勞多得、少勞少得②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③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④在公有制經濟中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進行的分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9.《瞧這一家子》李家大哥真能干,承包五畝冬棗園。轉讓十畝責任田,妻子開了快餐店。兒子國企技術員,工資獎金照樣拿。炒股還把錢來賺,一家三口忙一年。掙錢多達一百萬,生活和諧又美滿。李某一家三口人一百萬收入分別屬于哪種分配方式?承包棗園獲得的收入?按勞分配國企技術員的工資獎金?按勞分配轉讓十畝責任田的收入?按生產要素(土地)分配炒股所得?按生產要素(資本)分配?效果分析:分配方式這一知識點主要通過第9題一非選擇題進行考查,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分配方式進行分析,掌握情況較好。學生能夠對我國的分配方式有較好的掌握,能分清輸入屬于哪種分配方式。并且對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和實行分配制度的原因有較好的掌握,總體效果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doc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測試.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