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0年安慶市初三模擬考試(一模)物 理 試 卷 分 析宜秀區教育局 吳麗萍2010年4月15日~17日,在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全市初三學生參加了中考模擬考試。閱卷工作結束之后,遵照教研室有關指示,由本人負責物理試卷分析。現將分析情況報告如下,以供參考。一、 試卷的基本情況 1.試卷結構:(1)試題數量:試卷共有4大題,23小題,題型、分值與09年安徽省中考試卷相同,整卷閱讀量約3000字左右。 題型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計算與推導題合計題量10(13空)73323分值2621222190比例28.9%23.3%24.4%23.3%100%(2) 題型與知識點分值結構分析題型與知識點分值結構分析力學電磁學光學熱學聲能量和能源綜合題合計填空題10102426選擇題9333321實驗810422計算1522221合計4222779390百分比46.67%24.44%7.78%7.78%0%10.00%3.33%100%試卷結構與09中考相比,題量相同,分值分布有所不同,08、09年中考試卷的圖片情景都共有15組,本次一模試卷圖片情景共有13組。相比較09中考,力學知識增加12分,電學知識減少13分,其他變化不大。計算類分值增加8分,其他分值基本相同。2.樣本情況(本次抽樣人數為294人)(1)樣本成績頻數分布表和直方圖樣本成績頻數分布表分組數80-9070-7960-6950-5940-4930-3920-2920以下人數613641363639378百分比20.7%12.2%13.9%12.2%12.2%13.3%12.6%2.7% (2)樣本試卷難度分析 一、 填空題題號12345678910滿分2222224442平均分1.371.481.760.960.90.831.992.962.381.06難度系數0.680.740.880.480.450.410.50.740.590.53 二、選擇題題號11121314151617滿分3333333平均分2.451.892.882.492.551.941.6難度系數0.820.630.960.830.850.650.53 三、實驗題題號181920滿分4810平均分2.215.736.33難度系數0.550.720.63 四、計算和推導及全部試題題號212223全卷滿分58890平均分2.174.43.756.02難度系數0.430.550.460.62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此次考題難度系數大于0.7的較易題有8題共28分,難度系數小于0.5的較難題有5題,共13分,其余均在0.5-0.7之間屬于難度適中題,沒有偏題怪題, 全卷總體難度系數在0.6~0.7之間,符合中考要求。二、試卷的總體特點:1、難度適中,題型相對穩定從試題結構和難度分析來看,試題基本保持平穩,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多,考查的內容與2009年考綱基本一致。綜觀全卷閱讀量比09中考少,沒有很復雜的物理情景和較多的隱含條件的題目出現,但仍保持靈活的理解而非機械的記憶,符合中考的要求。不管選擇題還是計算題均無偏題、怪題,學生能較快找到切入點,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正常水平。2.注重基礎,面向全體學生試題沿用中考注重基礎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特點,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規律的簡單應用,注重考查學生最基本的科學素質 ,如:第2題考查了物態變化的名稱。第4、5、6題,考查了有關浮力、壓強與密度的基本知識與基本計算。第14題考查了二力平衡的知識。第8題考查了簡單電路的基本規律。第12題考查了光的反射與折射現象。第20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第22題考查了功與功率等等,這些都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也是中考每年都要考查的內容。 3、注重能力,落實三維目標 試題全面落實三維目標,并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第19題的(2)、(3)小題,第20題的(2)、(3)小題,第21題的推導題。這類試題落腳點低,立意高,創新意識較強,試題較為新穎、靈活、有一定的發散性但難度卻并不大。不失為本卷的亮點。在物理考試中,實驗仍然作為考查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試卷考查了三個實驗,第18題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第19題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第20題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都是考綱規定的重點考查實驗。實驗試題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體現了對教材內容的再加工。這些題目關注到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感悟,突出對實驗思維、分析歸納等能力的綜合考查。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學習的能力。4、緊密聯系實際,體現課改精神試題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將基本知識與技能融于社會生活情景中進行考查,使物理知識情景化 ,體現應用性和時代性。例如第2題酒精汽化吸熱的應用。第3題中電磁波的應用。第11題,估測現實生活中的幾個物理量的大小。第12、13、14題中一系列圖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識。第15題中涉及到的廚房中的物理知識等等。在全卷23道小題中,有15道試題的設計是從日常生活、科學技術和學生實驗探究中設置情景的。題目設置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在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此類題難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強,涉及面廣。既能很好地引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切實有效地發揮了試題的教育功能。5、幾點商榷之處:(1)試卷中力學分值比例過大,電學分值比例偏小。(2)試題第22題的第(4)小題和第23題的第(2)小題中均出現了有關“效率”的計算,重復考查同一概念,尤其在兩大計算題中同時出現不合適。(3)可能由于本試卷在新考綱出臺之前制定的,故出現了考綱刪除的知識點的考題,如第3、15題中的電磁波;第4、17題中浮力;第20(2)題中的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1.填空題第3題得分率高。第4、5、6題是有關浮力、壓強和密度的計算,得分率均低于0.5,主要是學生單位換算及計算能力較弱。第7題中新型電表的參數學生沒見過,該題得分率也較低,反映出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其他題目得分率適中。2.選擇題選擇題得分率普遍較高,尤其是第13題,達到0.96。第12題,部分學生對實際生活情景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分不清。第16題,反映了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各種能的概念及相互轉化規律。第17題得分率相對較低,學生對液體的壓強與浮力概念及物體的浮沉條件掌握不牢。3.實驗題第18題得分率較低,主要是讀刻度尺不仔細及沒有掌握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第19(1)題,學生不清楚如何找重力的力臂,這一空得分率低;第19(2)、(3)題,雖然題意新穎,但立足點低,故得分率較高。第20題的(2)題的電路故障分析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一直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故得分率較低;第20(3)題,學生受題給條件的干擾,不能將電阻與溫度聯系起來。4.計算與推導題第21題得分率低為0.43,反映了學生對壓力與壓強的概念不清。第22題部分學生對功、功率和機械效率概念不清及由于判斷吊起動滑輪繩子股數錯誤而導致后面的計算錯誤。第23題學生不清楚電水壺的效率是求什么。 四、對今后教學的幾點建議:(一)把握考綱,強化“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中考中考查的覆蓋面仍較大。只有學好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才有基礎,才有利于良好思維習慣的形成。忽略這一點,最簡單的基礎知識就可能成為學生最難的問題。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中考考綱和課程標準,把握好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①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特別要搞清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物理意義,明確概念與概念之間、概念與規律之間以及規律與規律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區別。②要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③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基礎較差的學生特別要注重雙基的訓練。(二)加強實驗,重視能力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注重能力培養也是課標的重要目標之一。試卷中我們發現實驗試題是考生丟分最多的試題,足以說明我們實驗教學始終是一個薄弱環節。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物理實驗教學,要①充分利用和挖掘實驗教學資源,強化實驗教學,特別是學生的實驗教學。②通過實驗教學,創設有效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情境。在實驗教學中,要使學生會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驟;會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設計實驗方案;會觀察和解釋實驗現象;會分析、推斷實驗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③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通過典型實驗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動手能力,④加強訓練學生解實驗習題的能力。學會解習題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使學生在實驗中充分體會知識的創建,理解知識的意義,學會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三) 擴大視野,關注熱點近幾年各地中考物理試卷中,有不少是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載體,如自然災害(地震、干旱)、能源問題、環境保護、溫室效應、神州飛船、奧運體育等,要尋找這方面的習題進行練習,幫助學生找一些這方面的材料看一看,加深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關注熱點,加強訓練,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 以上僅是本人的個人意見,錯誤或不妥之處,請多多指教。2010年4月21日 課件23張PPT。2010年安慶市初三模擬考試物 理 試 卷 分 析宜秀區教育局 吳麗萍2010年4月21日一、 試卷的基本情況 1.試卷結構(2) 題型與知識點分值結構分析(1)樣本成績頻數分布表和直方圖 (抽樣人數為294人)(2)樣本試卷難度分析一、 填空題 (2)樣本試卷難度分析 二、選擇題(2)樣本試卷難度分析三、實驗題 (2)樣本試卷難度分析 四、計算和推導及全部試題二、試卷的總體特點1、難度適中,題型相對穩定 從試題結構和難度分析來看,試題基本保持平穩,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多,考查的內容與2009年考綱基本一致。綜觀全卷閱讀量比09中考少,沒有很復雜的物理情景和較多的隱含條件的題目出現,但仍保持靈活的理解而非機械的記憶,符合中考的要求。不管選擇題還是計算題均無偏題、怪題,學生能較快找到切入點,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正常水平。 二、試卷的總體特點2.注重基礎,面向全體學生 試題沿用中考注重基礎和面向全體學生的特點,注重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規律的簡單應用,注重考查學生最基本的科學素質 。 如:第2題考查了物態變化的名稱。第4、5、6題,考查了有關浮力、壓強與密度的基本知識與基本計算。第14題考查了二力平衡的知識。第8題考查了簡單電路的基本規律。第12題考查了光的反射與折射現象。第20題考查了凸透鏡成像規律。第22題考查了功與功率等等,這些都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也是中考每年都要考查的內容。 二、試卷的總體特點3、注重能力,落實三維目標 試題全面落實三維目標,并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第19題的(2)、(3)小題,第20題的(2)、(3)小題,第21題的推導題。這類試題落腳點低,立意高,創新意識較強,試題較為新穎、靈活、有一定的發散性但難度卻并不大。不失為本卷的亮點。 在物理考試中,實驗仍然作為考查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試卷考查了三個實驗,第18題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第19題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第20題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都是考綱規定的重點考查實驗。實驗試題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體現了對教材內容的再加工。這些題目關注到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和感悟,突出對實驗思維、分析歸納等能力的綜合考查。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學習的能力。二、試卷的總體特點4、緊密聯系實際,體現課改精神 試題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改理念,將基本知識與技能融于社會生活情景中進行考查,使物理知識情景化 ,體現應用性和時代性。例如第2題酒精汽化吸熱的應用。第3題中電磁波的應用。第11題,估測現實生活中的幾個物理量的大小。第12、13、14題中一系列圖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識。第15題中涉及到的廚房中的物理知識等等。 在全卷23道小題中,有15道試題的設計是從日常生活、科學技術和學生實驗探究中設置情景的。題目設置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在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此類題難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強,涉及面廣。既能很好地引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切實有效地發揮了試題的教育功能。二、試卷的總體特點5、幾點商榷之處:(1)試卷中力學分值比例過大,電學分值比例偏小。(2)試題第22題的第(4)小題和第23題的第(2)小題中均出現了有關“效率”的計算,重復考查同一概念,尤其在兩大計算題中同時出現不合適。(3)可能由于本試卷在新考綱出臺之前制定的,故出現了考綱刪除的知識點的考題,如第3、15題中的電磁波;第4、17題中浮力;第20(2)題中的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1.填空題 第3題得分率高。第4、5、6題是有關浮力、壓強和密度的計算,得分率均低于0.5,主要是學生單位換算及計算能力較弱。第7題中新型電表的參數學生沒見過,該題得分率也較低,反映出學生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其他題目得分率適中。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2.選擇題 選擇題得分率普遍較高,尤其是第13題,達到0.96。第12題,部分學生對實際生活情景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分不清。第16題,反映了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各種能的概念及相互轉化規律。第17題得分率相對較低,學生對液體的壓強與浮力概念及物體的浮沉條件掌握不牢。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3.實驗題 第18題得分率較低,主要是讀刻度尺不仔細及沒有掌握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第19(1)題,學生不清楚如何找重力的力臂,這一空得分率低;第19(2)、(3)題,雖然題意新穎,但立足點低,故得分率較高。第20題的(2)題的電路故障分析考查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一直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故得分率較低;第20(3)題,學生受題給條件的干擾,不能將電阻與溫度聯系起來。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4.計算與推導題 第21題得分率低為0.43,反映了學生對壓力與壓強的概念不清。 第22題部分學生對功、功率和機械效率概念不清及由于判斷吊起動滑輪繩子股數錯誤而導致后面的計算錯誤。第23題學生不清楚電水壺的效率是求什么。 四、對今后教學的幾點建議(一)把握考綱,強化“雙基” 認真研究中考考綱和課程標準,把握好教學的深度和廣度。1、要注重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2、要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3、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四、對今后教學的幾點建議(二)加強實驗,重視能力1、充分利用和挖掘實驗教學資源,強化實驗教學。2、通過實驗教學,創設有效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情境 。3、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4、加強訓練學生解實驗習題的能力。四、對今后教學的幾點建議(三) 擴大視野,關注熱點 近幾年各地中考物理試卷中,有不少是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載體,如自然災害(地震、干旱)、能源問題、環境保護、溫室效應、神州飛船、奧運體育等,關注熱點,加強訓練,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 謝謝!19.我們都做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若杠桿左端下傾,則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這一調節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這時杠桿重力的力臂為 。 (2)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__________。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數目過多(3)圖中,不改變支點O右側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左側第_______格的鉤碼不動,將左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仍可以水平平衡。第19題圖20. 小明同學做“測定一個小燈泡的功率”的實驗,所用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2V。(2)閉合開關后,小明發現燈泡始終不發光,電流表的示數為零,電壓表的指針迅速越過最右側的刻度線,產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情況中的________。(填寫序號) ?A.小燈泡短路 ?B.小燈泡與燈座接觸不良 ?C.電壓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 ?D.變阻器滑片放在了最小阻值處 (3)實際實驗的有關記錄與計算如下表(表略)【評估與交流】 根據他觀察的現象和表一的實驗數據分析,可得出燈泡的亮度與電功率的關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小明還算出了燈泡三種情況下的電阻,如表二所示,他發現燈泡電阻隨電壓、電流變化而變化,這與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導體的電阻與電壓和電流無關”相矛盾,請你予以合理的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題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0年安慶市中考(一模)物理試卷分析(吳麗萍).doc 2010年安慶市中考(一模)物理試卷分析(吳麗萍).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