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物理解題方法及應試技巧 這幾年來中考物理試題難度相對比較穩定(8:1:1),試題注重在真實,生動的生活情景中考查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狀況,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出死記硬背和偏題、怪題,試卷難度合學生實際,減少考試壓力,增強學生學好知識的信心。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應懂得注意解題方法及解題技巧/一、選擇題:選擇題對考查學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準確性有較強的監別作用,也便于評卷適于標準化的考試,在中考試卷占著相當的比例(約24%)。幾個選擇題對學生選答有迷惑,干擾作用,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此類題解答不好,常因考慮不周而致錯,所以要答好選擇題除了平時對物理概念掌握清楚牢固外,還要懂得在選答時應用選擇性推理的方法來判斷答案的正確與否。1、比例法例一、一木塊浸入在水中,當靜止時有3/5的體積浸入水中,則木塊的密度為( )A 1.0×103kg/m3 B0.6×103kg/m3 C 0.4×103kg/m3 D1.67×103kg/m3分析:這種試題只要理解浮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重,F浮=G木 ρ水g3/5V=ρ木gV就可選出B2、比較分析法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 A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程液體中,靜止后 B比較三個浮力的大小關系。 CA FA ﹥FB﹥FC B FA =FB=FC C FA ﹤FB﹤FC D FA ﹤FB=FC分析:首先應考慮通過阿基米德原理來判斷還是通過浮力與重力的關系來判斷,首先要分析三個小球的質量不等,所以不能用物體的浮沉條件來判斷,而三個小球都是浸在同一種液體中,通過F浮=Pgv來比較浸入體積的大小來判斷就可得出D是正確的。3、估算法:這類試題考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及觀察能力,結合課外實驗情況,進行判斷選擇。如 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測符合事實的是( )A 寫字桌的高度約為2m B 一盞家用日常燈的功率為200WC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 D人站立時地面的壓力約為10N只要把書桌的高與你本人的身高作比較,你的體重就是對地面的壓力就不難判斷A、D是錯誤,而家用日光燈的功率大約是40W正確答案是C此類試題也要求考生不能只死讀課本,應在學習中與生活實踐經驗相結合。4、排除法 先從題目中肯定幾個選擇項,然后范圍以后再肯定,也可以“否定”某些選擇項的錯誤,余下者為正確的, 如圖7所示,R為定值電阻,電源電壓不變,當滑動阻器R′的滑片向右移動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電流表系數變大,電壓表系數變小。 AB電流表系數變小,電壓表系數變大。 RC 電流表、電壓表系數變小。 RˊD電流表、電壓表系數變大。 v此類試題首先應從簡單的判斷入手,先分析滑片向右移動時,電阻增大,電流減少,從而排除A、D電流變大的選擇項,再根據UR=I·R,R不變,I減少,則U變小可選C。總之,對于選擇題應注意審題,平時在學習中要養成對一個問題多進行反思,都必須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對其批駁得全面,深刻,才能對所學知識全面掌握和透徹理解。二、填空題填空題是物理命題考試中最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在去年中考試卷中約占24%,常見有以下幾種類型:1、直接填空題 這類填空題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它可以根據自己對物理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的熟記程度直接填題。例如: 運動員用漿向后劃水,龍舟就向前運動,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2、推理填空題這類填空題比直接填空題難。它必須根據已掌握的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經過分析,判斷才能填題,例如 當某導體兩端的電壓是3V時,通過它的電流是0.3A,該導體的電阻是 Ω當電壓為N時,電流以為 A,當電壓為0時,電阻為 Ω。 學生應根據R= 計算出導體電阻后,還必須根據導體電阻的大小,只決定于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等知識從而推斷出當U=0時,R=10Ω 導體電阻為變。3、計算填空 這類填空題在這幾年中考試卷中,在填空題出現都比較容易,例如 求出“泉州”號客輪到金門的平均速度。填空題覆蓋面廣,它涉及物理知識的各個領域,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應懂得歸納二年來所學物理基本知識,規律使之系統化,(這在老師的幫助下),平時應注意培養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真做好備考復習工作,提高復習效率,爭取在中考上考出較好的成績三、作圖題(1)力的示意圖(2)力臂(3)繞滑輪組(4)判斷電子線管的N、S電流方向。 四:實驗、探究題 本大題在整張試卷中占的比例是最重的之一,考生應該給于足夠的重視。主要考查實驗內容和實驗探究能力,其題目特點是綜合性,實踐性強。此類題目考查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課本中有過的物理實驗。都是老師們上課或復習時實過或探究過的內容。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復習時,不能丟開課本,特別是課本的實驗應重新進行詳細的復習。丟開課本進行復習是極不明智的。1、簡單填空題(刻度尺、彈簧稱、溫度計、量筒(量杯)、天平、電阻箱、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秒表讀數)1. ⑴圖13中物體的長度是____cm;⑵圖14中物體A的重力為____N;⑶小英同學按圖15(甲)所示的方法測量液體溫度,其錯誤之處是____。糾正錯誤后,溫度計示數如圖15(乙)所示,則液體溫度為____℃。2.圖16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示意圖。MN為凸透鏡的主光軸,F為凸透鏡的焦點。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的左側時,若在透鏡右測的光屏上(光屏未畫出)得到燭焰清晰縮小的實像,則蠟燭可能置于凸透鏡左側a、b、c、d四點中的____點處。__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鏡這一成像特點制成的。2、中等難度寫結論填空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⑴實驗前,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位置平衡。(圖中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⑵實驗中,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數據并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如圖17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如果在支點兩側的鉤碼下方分別掛一個等重的鉤碼,杠桿____保持平衡(選填“能”或“不能”)。2. (4分)在“探究液體密度實驗”中:⑴把裝有某種液體的燒杯放在已經調好的天平左盤上,若加減砝碼都不能使橫梁達到平衡時,應移動________,使指針對準分度標尺的________,測得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103.6 g。⑵把燒杯中的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再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當橫梁重新平衡時,砝碼的質量以及游碼所在的位置如圖19(甲)、(乙)所示,則剩下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是____g,量筒中液體的質量是____g,液體的體積如圖19(丙)所示是____cm3。⑶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算出知該液體的密度是____g/cm3。3.在做“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中,已知電源電壓為3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 ⑴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20(甲)中連接成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導線不能交叉)。 ⑵在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⑶小明同學在檢查電路連接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____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的示數為0,而電燈不亮。出現這個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⑷故障排除后,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應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_V,若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如圖20(乙)所示,電流為_____A,那么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_____W。3、課文實驗設計小小文具盒里蘊含著豐富的的物理知識,可以用來做很多的物理實驗。⑴請你利用文具盒中的文具設計一個物理小實驗,只要求寫出實驗的做法和要說明的物理問題。(示例)把鉛筆立在桌面上,可以看到鉛筆形成一個影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通常圓珠筆在紙上寫字時非常流暢,有時候,圓珠筆的小圓珠被卡住不能轉動或脫落,在紙上寫字時,幾乎不能書寫,甚至會把紙張劃破。就此現象,請你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物理儀器的讀數,這是物理實驗操作中最基本的。每年中考都會出現的。如第1題的物理儀器的讀數就有3種。歸類:儀器的讀數有:刻度尺、彈簧稱、溫度計、量筒(量杯)、天平、電阻箱、電流表、電壓表、電能表、秒表等。 第2題“探究凸透鏡成像”到第31題做“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實驗我們同學們和老師都已在課堂中做到了實驗或探究了。第3題:雖然本題實驗不是課本中的實驗,但本題僅占3分。況且文具盒就在我們身邊。第32題的(1)利用文具盒設計物理小實驗。完全可以用我們課本的實驗來代替。如:用力使塑料尺變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這是課本中力的作用效果的實驗。又如:用兩手按一端削尖的鉛筆兩端。感覺尖端較痛。說明用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這也是課本中的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這樣的物理實驗在課本中都能找到一致或相似的實驗。(2)小題猜想也一樣,課本上有滾動代替滑動以減小摩擦的實驗。而這里只是反過來由滾動變成滑動時摩擦變大,才會使紙被劃破。綜上所述,同學們在復習時應重視課本中出現進的每個實驗以及實驗的各個細節。 五、計算題它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公式的掌握及理解和應用能力。其實,在其它四個題型中也要涉及到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只不過與計算題不同的是,它們只要得出最終結果即可,而計算題更注重解題的過程以及相應的文字說明(注明所運用的知識)。要求較為詳細。下列是本人對計算題歸納、分析的幾點拙劣的見解。題量及所占分數:計算題一般有三個大題,大約分成6至8個小題。占20分左右,占總分的20%。計算題中較常考的公式:(1)v=s/t (2)G=m.g (3)ρ=m/v (4)p=F/s (固體)、p=ρgh(液體)(5)W=F.S (6)P=W/t (7)η=W有/W總 (8)Q=mcΔt (9)I=U /R (10)W=UIt.以上幾個公式以及它們相應的推導公式是這縣這幾年中考較常出現的,其中第一題一般考的是v=s/t和G=m.g,而最后一題幾乎都是考電學的三個公式:I=U /R、W=UIt、P=W/t。解題過程及注意事項:一般來說,計算題的解題過程為“已知、求、解、答”。現在中考批改試卷時主要注重的是“解”的過程。在“解”的過程中應注意如下事項:寫出公式 (2)單位統一 (3)列式時,數值后面要寫相應的單位 (4)必要的文字說明如:500物體受到的重力為幾N?若放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壓力幾N?少公式:G=0.5Kg×10N/Kg=5N單位不統一:G=m.g=500g×10N/Kg=5N少單位:G=m.g=0.5×10=5(少單位主要是受數學的影響,這是很多“尖子生”也常犯的毛病)寫錯單位:G=m.g=500g×10N/Kg=5Kg沒有必要的說明:F=G=5N(重力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等于重力的)正確的解題過程:已知:m=500g=0.5Kg g=10N/Kg求:G 、 F解:G=m.g=500g×10N/Kg=5N因為放在水平面上F=G=5N答:重力和壓力都等于5N。解題技巧:計算題主要是公式的運用。在運用公式之前,就要根據所要求解的物理量選擇相應的公式。若公式選擇對了就完成了一大半。隨著現在中考難度的下降,許多題目中所用公式的物理量都能從已知條件中找出來。如:一輛小車用2小時行走了80千米,求它的速度。即然是求速度就應用公式V=S/t.只要找出S和t就可以直接求解,而已知中恰恰明確了這兩個物理量,只在帶入就可解得。這種題型在難度上為易。但在一些中或較難的題目中,所要求解的相應物理量可能沒有直接給出。如:把體積為2L初溫為20攝氏度的水燒開需要吸收多少熱量?熱量的公式為Q=mcΔt,要求Q就要先知道其它三個物理量。很明顯,比熱和溫度變化已經知道了,但還少了個質量。也就是說,要求出Q就必先要求出質量。怎么樣求質量呢?要注意到題目中還有一個已知量體積沒有用到,這和求質量有關嗎。這很容易想到:m=ρ.v。我們可以這樣畫出解題思路:Q=mcΔt--- m=ρ.v。少了哪個物理量就一直推下去,求解時就反其道而行之。六、應用題隨著課改的深入,應用題要求學生進行對物理問題的全面表述少了,本題題目主要來源于考生身邊較為熟悉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相關問題。讓學生從學物理的角度對物理現象或物理知識進行分析,此類題目往往較為簡單,考生不要放棄。題目中用到的知識一定是平時已學過的知識,平時多留意我們身邊的一些物理問題,多思考。例: 白熾燈是人們常用的照明用具,如圖12所示。它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請你寫出下列現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示例]白熾燈燈絲用久了會變細:燈絲在高溫狀態下升華。①燈座外殼用塑料做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燈絲用鎢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 我市已出臺禁止“高空擲物”的有關條例。你認為有必要嗎?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說出你的看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