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65張PPT。結 合 課 程 標 準解 讀 初 三 教 材 南京市鼓樓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王士云 學習物理不目的,只是一個過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物理知識方法和能力學習新課標、解讀新課標→學習新教材、解讀新教材→落實新教材、課堂教學研究→教學與評價的研究→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研究→引入新知識技能構建新知識技能應用總結反饋激發(fā)興趣產生求知欲提出問題引起新舊認知沖突產生新舊知識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活動會議類比承上啟下教法運用重、難點突破科學方法運用探究活動講授、演示演繹、推理合作交流師生對話深入思考鞏固知識應試訓練實例應用研究活動問題討論反饋練習凸顯知識脈絡貫通前后知識升華科學思想整理知識提出新問題教一、課標對教材的要求二、對教材的把握與理解三、蘇科版教材特點四、教材使用建議(初三)一、課標對教材的要求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有利于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內容的組織為實施科學探究提供便利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知識的嚴密性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應生動活潑應注意傳遞多種有益信息 自主設計詳細指導二、對教材的把握與理解1、教材既注重教學功能,又注重教育功能2、教材的教學功能由教的方面向學的方面轉化3、教材的體系由注重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向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有機結合轉化4、教材的教法指導側重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和開放性。5、教材結構重心由知識的組織表達,轉向知識與應用的綜合表達。教材的體系由注重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向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有機結合轉化現(xiàn)象知識與應用的綜合表達三、蘇科版教材特點骨頭多肉少過程多結論少插圖多公式少問題多定義少 知識內容的正文主要以各種活動組成,知識多由學生探究得出填寫教材上,到一章內容結束通過“知識梳理”欄目呈現(xiàn),教材對探究、活動式教學有應用性,閱讀性不強。每章節(jié)的引入方式以實驗、活動居多,無法用實驗、探究得出的知識,以“信息快遞”欄目給出。活動多、做中學物理的特點突出。呈現(xiàn)形式不直接呈現(xiàn)結論質量不同的小車從同一高度釋放,運動到水平面時速度大小相等。 教材實驗多,設計簡單、直觀并巧妙。探究中、活動中、三W中大量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教材中所舉實例多,圖片多。“生活、物理、社會”欄目,出現(xiàn)頻率多,“信息庫”資源豐富,使整個教材信息量很大。教材版面活潑,用兩個卡通孩子的對話,揭示物理現(xiàn)象中問題,能接近學生心理,便于學生學習思考。命題背景或素材具體體現(xiàn)在知識體系上整體按學科的邏輯順序,有些知識結構有自己的特點,突出相關共性。作業(yè)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但思維要求沒有明顯梯度,難度跳躍性,與應試有距離。具體體現(xiàn)以第十二章機械能為例一、動能 勢能 機械能二、內能 熱傳遞三、物質的比熱容四、機械能與內能的互相轉化 四、教材使用建議(初三)認真研讀課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學與應試的統(tǒng)一研 讀 課 標教師要關注《標準》中行為動詞的界定,它們是對知識技能目標和體驗性目標所要達到的水平的具體要求。“了解、認識、理解”是對知識的三個不同的層次要求;而技能的要求是“獨立操作”;體驗性要求有“經歷、反應、領悟”。研 讀 課 標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由“科學探究”和“科學內容”兩部分組成,科學內容包括“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個一級主題和十四個二級主題。研 讀 課 標《標準》中的科學內容(初三重點)1.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 (第一層次:了解) 。2.通過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第二層次:認識) ,知道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第一層次:了解) 。研 讀 課 標3.通過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第三層次:理解),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第一層次:了解)。 4.理解機械效率(第三層次:理解) ,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第一層次:了解)。研 讀 課 標5.會讀、會畫簡單電路圖(技能要求:獨立操作)。了解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第一層次:了解) ,能連接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技能要求:獨立操作) ,能說出生活、生產中采用簡單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的實例(第一層次:了解)。6.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技能要求:獨立操作) 。研 讀 課 標7.理解電功,理解電功率和電流、電壓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計算。能區(qū)分用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第三層次:理解) 。8.通過實驗,知道在電流一定時,導體消耗的電功率與導體的電阻成正比。(第一層次:了解)。研 讀 課 標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研讀教材,忌蜻蜓點水,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2.配合教材選擇與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 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 4.有效利用與組織教材提供的顯性信息,挖掘 教材中隱性信息如何合理安排本節(jié)2課時的教學內容?研讀教材例1(9上/59)《初識家用電器和電路》先后研讀教材例2(9下/68)1:探究電磁波的特性(1)、如圖所示用抽氣機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氣,打電話呼叫玻璃罩中的手機,你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判斷手機能否受到呼叫信號?(2)如果限于實驗器材,玻璃罩中無法抽成真空,你能否推理出實驗結論?(3)當把手機放在塑料容器、紙容器、金屬容器中時,這時打電話呼叫手機,你又是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判斷手機是否收到呼叫信號?研讀教材 例3/9下P96自發(fā)過程及其特征 所謂“自發(fā)過程”,是指在自然條件下,不需要施加任何外力就能發(fā)生的過程,自發(fā)過程雖然千變萬化,但有共同的特征:一是自發(fā)過程具有方向性,其反過程雖然并不違反能量守恒定律,但不能無條件地自發(fā)地發(fā)生;二是自發(fā)過程具有不可逆性。幾種常見的自發(fā)過程: (1)水從高處向低處流 (2)熱傳導 (3)功熱轉換 (4)氣體的自然膨脹 (5)擴散現(xiàn)象熱力學第二定律表述①熱不可能自發(fā)地、不付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這是按照熱傳導的方向來表述的)②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把它全部變?yōu)楣Χ划a生其他任何影響(這是從能量消耗的角度說的,它說明第二類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關于在有限空間和時間內,一切和熱運動有關的物理、化學過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經驗總結。 研讀教材: 九上教材的點滴例析1、探究杠桿平衡條件(九上P3)2、機械效率的教學(九上P21-22)3、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九上P31)4、比較三杯水的內能(九上P40)5、物質的比熱容實驗數(shù)據(jù)(九上P41)在相同的加熱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我們要觀察物體升高的溫度是否相同不,我們應當觀察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所需要的時間是否相同!研讀教材: 九上教材的點滴例析6、家用電器的分類(九上P59)7、怎樣使兩個小電燈亮起來(九上P63)8、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九上P69)9、嘗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九上P82)10、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九上P93)2.配合教材選擇與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例、9下/P13《電熱器 電流熱效應》實驗資源生活資源《浮力》引入 反例幾段視頻幾個圖例幾個提問為了得到哪個“托”字幾次討論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挖掘分析:波傳播的是能量、運動形態(tài)、信息。對波的基本物理量要了解。電磁波及傳播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挖掘分析:要求知道波速與波長和頻率的關系,物理學發(fā)展中是根據(jù)電磁波的速度與光速相同,去猜想并研究光是電磁波的。電磁波及傳播挖掘分析:了解電磁波這一家庭的成員組成和主要應用。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電磁波及傳播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挖掘分析:大致了解互聯(lián)網的用途。現(xiàn)代通訊——走進信息時代挖掘分析:了解核電站的組成以及各部分的能量轉化和轉移情況。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核能挖掘分析:了解人類利用太陽能的三種途徑和實例。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太陽能 挖掘分析:能源的利用是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實現(xiàn)的,要了解常見的能量轉化和轉移形式。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能量轉化的基本定律挖掘分析:能量轉移與轉化的方向性緊抓課本實例。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能量轉化的基本定律 挖掘分析:要學會看能量流程圖,并會計算簡單的能量轉換效率。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能源及可持續(xù)發(fā)展 挖掘分析: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詞是“能源消耗速度”、“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3.對教材資源的二次開發(fā)能源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與應試的統(tǒng)一先教后考考后反思通過考題看教學5+40教學模式教提 倡考例1(07南京)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實驗中,某同學用電流表分別測出圖5中a、b、c三處的電流大小.為了進一步探究a、b、c三處的電流大小有什么 關系,他下一步的操作應該是 A.將電源兩極對調,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B.改變開關S的位置,再次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C.將圖中兩只燈泡位置對調,再次 測量a、b、c三處的電流 D.換用不同規(guī)格的燈泡,再次測 量a、b、c三處的電流考試看教學C 作為探究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但不能作為得出結論的依據(jù)D考試看教學例2、(07北京)小林用如圖18所示的電路研究串聯(lián)電路特點,閉合開關S后,發(fā)現(xiàn)燈L1較亮,燈L2較暗。他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是:電流從電源正極出發(fā),經過燈L1、燈L2,電流逐漸變小,所以燈L1較亮,燈L2較暗。小歡認為小林的解釋是錯誤的,她只利用圖18中的器材設計了一個實驗,并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說明小林的解釋是錯誤的。請你完成下列問題:(1)在右側虛線框中,畫出小歡 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圖。(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簡要說明小林 的解釋是錯誤的。真實題境,考方法例3、(08南京)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與各串聯(lián)電阻之和的關系”實驗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電阻Rl、R2和R3(阻值分別為 2Ω、3Ω 和6Ω )、電源(電壓恒定但準確值未知)、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只、開關和導線若干.按要求完成以下內容: (1)圖25是根據(jù)實驗目的選擇器材后連接的部分電路,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把電壓表接入電路中. (2)實驗中還要用到R3,使用R3的具體操作是: (3)在題中所給的器材中,將電壓表換成電阻箱(符號為 )也能完成此實驗.在虛線框中畫出一個能反映實驗原理的電路圖.考試看教學實驗教學應重視目的性例4.某研究小組要測量一只阻值約為100Ω的電阻R,所提供的器材有:①干電池兩節(jié),②學生用電流表(0—0.6A、0—3A)一只,③學生用電壓表(0~3V、0~15V)一只,④滑動變阻器(100Ω,2A)一只,⑤電阻箱(0—9999Ω,5A,符號為)一只,⑥開關和導線若干。請你幫助該小組完成下列(1)、(2)兩項步驟,要求在電表讀數(shù)時,指針偏轉超過最大刻度值的1/3。 (1)你選擇的實驗器材是: (填序號); (2)根據(jù)所選器材, 畫出一個能反映測量方 法的電路圖。①③⑤⑥ ① ② ③ ④ ⑥考試看教學不能引導學死記知識例5.小明同學用圖所示的電路來驗證“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所用器材有:電壓恒為3V的電源,阻值為5Ω、10Ω,、2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只,“15Ω lA”的滑動變阻器一只,學生用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只,開關和導線若干。實驗過程中他控制定值電阻只兩端的電壓恒為1.5V。 A.先將R用5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進行實驗, 讀取與該電阻對應的電流值; B.再將10Ω的電阻替換5Ω的電阻接 入電路中進行實驗,讀取與該電阻對 應的電流值; C.最后他用20Ω的電阻替換10Ω的 電阻接入電路中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無法讀取 與20Ω的電阻對應的電流值。經檢查,電路連接無誤, 且元件完好,請你幫他找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原因1: 。 原因: 。 考試看教學例5.小明同學用圖所示的電路來驗證“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所用器材有:電壓恒為3V的電源,阻值為5Ω、10Ω,、20Ω的定值電阻各一只,“15Ω lA”的滑動變阻器一只,學生用電流表、電壓表各一只,開關和導線若干。實驗過程中他控制定值電阻只兩端的電壓恒為1.5V。 A.先將R用5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進行實驗, 讀取與該電阻對應的電流值; B.再將10Ω的電阻替換5Ω的電阻接 入電路中進行實驗,讀取與該電阻對 應的電流值; C.最后他用20Ω的電阻替換10Ω的 電阻接入電路中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無法讀取 與20Ω的電阻對應的電流值。經檢查,電路連接無誤, 且元件完好,請你幫他找出兩種可能的原因。 原因1: 。 原因: 。 控制定值電阻兩端電壓偏小 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對部分能力較強學生適當引導他們進行邏輯推理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須的個人觀點,歡迎商榷!謝謝大家!王士云:[email protecte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