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勞動與技術》說課稿 打繩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打繩結》。小學勞動與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 ,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 , 手腦并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最佳機會。《打繩結》是《勞動與技術》小學四年級上冊教學內容。教材中出現了5種生活中最常見、最常用的繩結,要求學生學會打繩結的5種基本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我想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還應重視在勞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這節課我制定了以下幾個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學習和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5種常用打繩結的基本方法。2、指導學生嘗試設計并制作各種不同打繩結方法,初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勞動實踐能力。3、引導學生在勞動制作過程中,學會合作、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4、在互評互賞和繩結推薦的活動中,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學會評價,取長補短,培養學生大膽、自信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學習重點:學習5種常用打繩結的基本方法。學習難點:結合實際,打出漂亮、實用的繩結教學方法:直觀觀察法、討論法、對比法學習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習準備: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繩子若干條,塑料袋,幾本書學習時間:一課時學習過程如下:一、談話導入新課?!ぐl學生創新思維的欲望。同學們,繩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鞋帶,是繩子,我們把它系起來,就是一個繩結;我們的紅領巾,在脖子里系起來,就是一個繩結。誰來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見過什么樣的繩結? 老師啊,也搜集了一些我們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各樣的繩結,想一起看看嗎?(想,看幻燈片) 老師拍了這么多照片,不光是想讓大家看,更想和大家一起研究:這么多的繩結是怎么打出來的,你們愿意嗎?這也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目的《打繩結》(板書)。二、 教、學結合,明確方法?!於▽W生創新的基礎。學習打繩結基本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并不急于向學生一一講解各種打繩結的方法,而是引導學生觀察繩子。1、“端頭結”。一根繩子在頭部松散的情況下,該怎么辦?學生觀察后發現要先處理繩頭松散部位,這樣才能防止繩子散開。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打個繩結,師示范,并說明這樣的繩結叫“端頭結”。打完后,可以讓學生嘗試解開“端頭結”,學生會發現很難解開。為了讓學生能深刻體會,可以放手讓學生體驗。2、“單活結”我們剛剛學習的“端頭結”打起來很簡單,相信你們都學會了,大家考慮一下我們的鞋帶能打“端頭結”嗎?為什么?(不好解開,穿鞋、脫鞋不方便)下面我們來看一種容易解開的打結方法——“單活結”。師示范“單活結”方法,打成后,可以讓學生體驗解結。學生會發現只需要拉繩子的一頭,就可以輕松地把結打開了。3、“雙活結”現在我手里的這只鞋子,已經用我們剛才學的“單活結”打好了。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僅打一個“單活結”,留出的鞋帶一根長,一根短,鞋帶太長走路不方便)那你有解決的好辦法嗎?(再打一個“單活結”)可以,(師示范)學生會發現比較麻煩,哪有沒有既簡單又方便的打結方法呢?有,我們來一起試試“雙活結”。師示范“雙活結”的打結方法,打完后學生觀察,“雙活結”造型對稱,易打易結,好像一只漂亮的蝴蝶一樣!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當中順利的突破難點。但是此時學生頭腦里打結方法還是凌亂、無序的,于是我讓學生小組討論“端頭結”、“單活結”、“雙活結”三種打結方法的步驟和優點。根據學生發言我進行歸納總結:1、“端頭結”,結實牢固,能防止繩頭松散。2、“單活結”,穩定性好,解結相對方便。3、“雙活結”,造型對稱好看,易打易結。設計意圖:這樣從觀察到討論就找出了3種打繩結的優點,這也為學生在制作中的創新奠定了基礎。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是導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不是讓每個學生各學各的,是要激發起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并加強合作交流,少走彎路。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說是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核心,它是一種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調節和控制各種任務行為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學生在掌握了3種打繩結的基本方法后,我出示了書上“塑料提袋結”和“晾衣繩結”的打法圖解,讓學生分成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兩種繩結的打法。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最先學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熱烈的討論著,然后推薦代表展示一下他們的打繩結手法。合作探究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設計意圖: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生有能力進行自學,無論是在知識、技能方面,還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四、引導思考,合作創新——提供學生創新的舞臺。“創新”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已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創造出自己所設想的物品,在“設計”中加入“新思路”、“新觀念”,在“實踐”中運用“新方法”,讓所學的知識得以升華,思維更加開闊。我們學習了5中打繩結的方法,問:如果我給你們一摞書,該怎么打結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想打“端頭結”因為這樣每一次都很牢固,有的想打“單活結”因為這樣解開方便,有的說,要捆好一摞書,一個僅僅打一個結實遠遠不夠的……學生的思維被激活,我會對每個孩子的想法做出充分的肯定。然后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動手嘗試不同的打結方法。同時讓學生想一想怎樣做得又快又好。學生嘗試之后,請學生介紹好的制作方法,在技術上給全班以提示、指導。設計意圖:經過這次的觀察活動,學生知道了打繩結不必拘泥于一類材料、一種形狀和一個方法,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了這樣的創新意識,再來進行其他繩結的嘗試就不難了。最后讓小組討論、嘗試:用一根繩子捆一摞書。我給予他們充分肯定的同時在評價中還給了他們技術上的指導。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舞臺,開啟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大門。四、展示繩結,享受快樂?!蕾p創新的成果。勞動課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教師鼓勵性評價會給他們帶來無限的歡樂。對學生勞動成果適當的評價及勉勵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創造和發現是教師一項重要任務。本節課我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在大部分學生打好繩結后,我播放了輕柔的音樂,讓學生自由發揮,下座位向同學們或老師介紹自己打繩結的方法,為自己的繩結找到欣賞者。學生們興高采烈地拿著自己打的繩結向別人介紹,在教室的每個角落尋找欣賞者,學生們在互相欣賞、評價的過程中積極的做出改進。在這一刻學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設計意圖:在與其他同學互相欣賞繩結的過程中,學會了評價、取長補短,還培養了他們大膽、自信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我堅信,只要勞技教師意識到學生具有創造潛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堅持“教學做合一”,積極創造條件,勞動與技術課教學將使無數學生的創造力開啟學生創新思維的大門,而且能點石成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