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4張PPT。(一)試題難度分析從三道試題的難度分析看物理試題的 難度因素● 05高考理綜 三套試卷的熱學試題對比一定質量的氣體經歷一緩慢的絕熱膨脹過程。設氣體分子間的勢能可忽略,則在此過程中A. 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B. 外界對氣體做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少C. 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D. 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少2005理綜C第19題特點:●只考查一個知識點; ●抽象地考,不聯系具體的實例,不存在對題目已知條件的轉化。對于定量氣體,可能發生的過程是A. 等壓壓縮,溫度降低 B. 等溫吸熱,體積不變C. 放出熱量,內能增加 D. 絕熱壓縮,內能不變2005理綜B第16題氣態方程溫度體積壓強熱力學第一定律內能做功吸熱對于定量氣體,可能發生的過程是A. 等壓壓縮,溫度降低 B. 等溫吸熱,體積不變C. 放出熱量,內能增加 D. 絕熱壓縮,內能不變2005理綜B第16題特點:●考查兩個知識點;(分別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和氣態方程來判斷各選項) ●直接告訴物理量的變化情況,不需要轉化。如圖所示,絕熱隔板K把絕熱的氣缸分隔成體積相等的兩部分,K 與氣缸壁的接觸是光滑的。兩部分中分別盛有相同質量、相同溫度的同種氣體 a 和 b。氣體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勢能可忽略。現通過電熱絲對氣體 a 加熱一段時間后,a、b各自達到新的平衡A. a 的體積增大了,壓強變小了B. b 的溫度升高了C. 加熱后a的分子熱運動比 b 的分子熱運動更激烈D. a 增加的內能大于 b 增加的內能 2005理綜A第21題特點:●考查多個知識點; (熱力學第一定律、氣態方程、平衡條件) ●給出具體情景,要根據情景轉化為物理條件。從三道試題的難度分析看物理試題的 難度因素影響物理試題難度的因素:●題目的復雜程度——綜合性●轉化和應用水平——靈活性2004年卷 如圖所示,兩個可導熱的氣缸豎直放置,它們的底部由一細管連通(忽略細管的容積)。兩氣缸各有一個活塞,質量分別為m1 和 m2,活塞與氣缸無摩擦。活塞的下方為理想氣體,上方為真空。當氣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兩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已知m1=3m,m2=2m) ⑴在兩活塞上同時各放一質量為 m 的物塊,求氣體再次達到平衡后兩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環境溫度始終保持為 T0 )。寧夏2007年高考理綜選做題 ⑵在達到上一問的終態后,環境溫度由 T0 緩慢上升到 T,試問在這個過程中,氣體對活塞做了多少功?氣體是吸收還是放出了熱量?(假定在氣體狀態變化過程中,兩物塊均不會碰到氣缸頂部)。 這是一個熱學題,但本題并不難在氣體實驗定律的知識上從三道試題的難度分析看物理試題的 難度因素影響物理試題難度的因素:●題目的復雜程度——綜合性●轉化和應用水平——靈活性●運用的數學手段——工具性 2004年卷●知識的理解要求——概念性(見下題)2006理綜A第20題一位質量為m的運動員從下蹲狀態向上起跳,經Δt 時間,身體伸直并剛好離開地面,速度為v。在此過程中,A. 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 + 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mv2/2B. 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 + 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零C. 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地面對他做的功為mv2/2D. 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 - 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零1. 從三道試題的難度分析看物理試題的難度因素影響物理試題難度的因素:●題目的復雜程度——綜合性●轉化和應用水平——靈活性●運用的數學手段——工具性●知識的理解要求——概念性2. 對待試題難度因素的策略《高考“理綜”考試大綱的說明》指出:“試卷中多數試題所考查的能力要求是針對大多數考生的,但也有一定量的試題是針對部分考生的,其目的是進一步區分能考入高等學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以便不同類型的高校和相關專業挑選。” “還有少量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這類試題所給出的物理情境可能是考生平時學習中未遇到過的,是所謂的‘生題’,……,‘生題’要求考生能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獨立地進行分析、綜合,靈活處理物理問題,并得出結論。這類試題所占的分值雖不多,答對與否一般不會決定考生能否上錄取分數線,但很可能會影響到被哪一類高校錄取。”1. 從三道試題的難度分析看物理試題的難度因素影響物理試題難度的因素:●題目的復雜程度——綜合性●轉化和應用水平——靈活性●運用的數學手段——工具性●知識的理解要求——概念性2. 對待試題難度因素的復習策略根據不同學生能力特長的差異、不同學生高考期望值的差異、不同試題的難度因素的差異采取恰當策略。(二)對全國高考理綜考試大綱的研究考試大綱對能力要求的變化:2004年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2005年以后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數學”和“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兩個特點)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要求:能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象進行表達、分析。(1)用幾何圖形分析、表達物理問題04、05、06、07物理試題,涉及幾何圖形有14道。力學:2道。圓周運動和平拋運動。光學:4道。幾何光學光路。電磁學:8道。帶電粒子在磁場、電場中運動。05C、25(力)05A、17(光)04B、24(電)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是運用幾何圖形分析、表達物理問題的重點。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2005理綜A第20題如圖,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B,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許多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 v 沿位于紙面內的各個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場區答案 : A 域。不計重力,不計粒子間的相互影響。下列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帶電粒子可能經過的區域,其中R=mv/Bq。哪個圖是正確的? A. C. D. B. v……以速率 v 沿紙面各個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場BvBvBvB2002年理綜第27題(20分)電視機的顯像管中,電子束的偏轉是用磁偏轉技術實現的。電子束經過電壓為U的加速電場后,進入一個圓形勻強磁場區,如圖所示。磁場方向垂直于圓面。磁場區的中心為O,半徑為r。當不加磁場時,電子束將通過O點而打到屏幕的中心M點。為了讓電子束射到屏幕邊緣P,需要加磁場,使電子束偏轉一已知角度θ,此時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應為多少?UOMθ+-P電子束O1θ全國2007年理綜Ⅰ卷第25題(22分)在兩垂直熒光屏上分別取 x、y坐標軸,坐標軸垂直于兩屏交線,原點為O。在0a 的區域有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均為B。 一束質量為m、帶電量為q (q>0) 的粒子沿 x 軸經小孔在O點射入磁場,最后打兩熒光屏上。粒子的速度可取從零到v之間的各種數值。已知速度為v的粒子在兩磁場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2:5,運動的總時間為7T/12,其中T為該粒子在上述磁場中作圓周運動的周期。求兩熒光屏上亮線的范圍(不計重力)。(簡寫)yxaOAyxaOAyxaOO1rrrBAr運動總時間7T/12,時間之比為2:560°O2C全國2007理綜Ⅱ卷第25題(20分)如圖所示,在坐標系 Oxy 的第一象限中在沿 y 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E。在其它象限中在在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A 是 y 軸上的一點,它到坐標原點 O 的距離為h;C 是 x 軸上的一點,到 O點的距離為 l,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 q 的帶負電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沿 x 軸方向從A點進入電場區域,繼而通過 C 點進入磁場區域,并再次通過 A點,此時速度方向與 y 軸正方向成銳角。不計重力作用。試求:(1)粒子經過 C 點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B。 αyxhO 根據電場中的運動可求得 v 的大小(用m、q、E、h、l表示)和 tanα的值。vCElRRβα 根據幾何圖形得R cosβ=h+R cosαR sinβ+R sinα=l消除β可求得RAB=?POO'AQR'RdφφD已知半徑為R的范圍內有垂直紙面磁場B,帶電粒子m、q 由P點射入、由Q點射出,射出速度和Q點切線的夾角為φ,AP長度為d。 求入射速度。OO′= R-AO′R'用余弦定理解出R′,便可求入射速度。= R-(d-R′)寧夏2007高考理綜第24題(17分)(簡寫)●根據物理知識作出幾何圖形運用幾何圖形求解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根據物理和數學知識分析圖形中的已知量和相互關系●根據數學知識求解圖形中的量04、05、06、07四年全國理綜高考試卷,涉及物理圖象的題有16道。2005年A卷第25題,就是作圖象的題。2.用函數圖象分析、表達物理問題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2.用函數圖象分析、表達物理問題(1)理解物理圖象五個方面的物理意義 ●坐標軸的意義 ●坐標系中某個點的意義 △橫坐標和縱坐標都是正值的點 △縱坐標為負值的點 △橫坐標軸上的點 △縱坐標軸上的點 ●一段曲線的意義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t /sAx /m0.2B0.1013x /mCy /mD0130.20.1振動圖象和橫波圖象:1.用函數圖象分析、表達物理問題(1)理解物理圖象五個方面的物理意義 ●坐標軸的意義 ●坐標系中某個點的意義 △橫坐標和縱坐標都是正值的點 △縱坐標為負值的點 △橫坐標軸上的點 △縱坐標軸上的點 ●一段曲線的意義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斜率的意義I /AAU / V2B100.10.3AVR1R2r=0CAK122. 用函數圖象分析、表達物理問題(1)理解物理圖象五個方面的物理意義(2)建立物理圖象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v0-W斜率意義點的意義題目:有一金屬A,受不同頻率的光照射時,其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跟照射光頻率的關系如圖所示。有另一金屬B,其光電效應截止頻率為A的一半,請在圖中作出B在發生光電效應時,光電子最大初動能跟照射光頻率關系的圖線。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v0-W斜率意義點的意義mg-g斜率意義:點的意義:F-mg=ma超重和失重作a-F圖象若質量為m/2又如何?2. 用函數圖象分析、表達物理問題(1)理解物理圖象五個方面的物理意義(2)建立物理圖象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一、 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1.考試大綱對實驗能力的要求能獨立完成“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能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二、實驗能力1.考試大綱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實驗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 “知識內容表”中的實驗,必須獨立、認真做過。《考試大綱的說明》對這19個實驗的要求是●理解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某些實驗中可能存在的系統誤差和消除系統誤差的方法,會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會記錄實驗數據和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二、實驗能力1.考試大綱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實驗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 “知識內容表”中的實驗,必須獨立、認真做過。《考試大綱的說明》強調:“盡管高考是以紙筆測驗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實驗試題非常注意盡可能區分哪些考生認真做過‘知識內容表’中的實驗,哪些考生沒有認真做過這些實驗。”二、實驗能力2005理綜A第22題(17分)(1)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A. 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 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C. 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1.考試大綱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實驗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 “知識內容表”中的實驗,必須獨立、認真做過。(2)要求能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理論、實驗方法、儀器去處理、分析、研究某些沒有做過的實驗,包括設計某些簡單的實驗。04年:電 05年:電+力 06年:電+光 07年:電+力近四年物理實驗考試內容:(“設計簡單實驗” 側重在電學內容中)二、實驗能力1.考試大綱對實驗能力的要求二、實驗能力2.關于簡單電路的設計設計簡單電路實驗的思路:——建立各種有關實驗器材的電路模型滑動變阻器電阻箱電流表電壓表2004理綜B第22題(17分) 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阻Rx的阻值(900~1000Ω): 電源E,有一定內阻,電動勢約為9.0V; 電壓表V1,量程為1.5V,內阻r1=750Ω; 電壓表V2,量程為5V,內阻r2=2500Ω; 滑線變阻器R,最大阻值約為100Ω; 單刀單擲開關K,導線若干。 (1) 測量中要求電壓表的讀數不小于其量程的1/3,試畫出測量電阻Rx 的一種實驗電路原理圖。 (2) 根據你所畫的電路原理圖在題給的實物圖上畫出連線。 (3) 若電壓表V1的讀數用U1表示,電壓表V2的讀數用U2表示,則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___________。 關于測量電阻阻值的實驗設計:電阻箱電流表電壓表關于測量電阻阻值的實驗設計:伏安法測量對象:①測定值電阻②測電表內阻伏阻法安阻法伏伏法安安法滑動變阻器:①限流②分壓(還有其它具體實驗要求)因此,對物理實驗復習的要求是:“理解” —— 理解和不理解的不一樣;“做” —— 做過的和沒做過的不一樣;“變通” —— 會變通和不會變通的不一樣。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