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東南亞》評課1、教學內容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地理學科素養的訓練。老師加強了“知識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聯系。一開始就通過新馬泰旅游線路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特別是有東南亞旅游經驗的學生異常興奮,劉軒儀同學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娓娓道來,也談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為后面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整個教學過程中,葉老師都特別重視識圖、讀圖能力的訓練,學生在展示的時候也是一邊指著地圖一邊分析問題,老師也將地理學法有機滲透到地圖教學中,一堂課中地圖展示達到8次之多。 2.教學模式走向交往與對話,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無論是【小組討論】:東南亞各地理要素之間都存在哪些聯系?還是在【小組合作】1、有人說馬六甲海峽對于中國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你覺得呢?2、萬一馬六甲海峽不能走了,需要重新開辟一條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線,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在整個展示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創造安全的表達環境,老師始終以欣賞鼓勵的眼光期待學生的回答。學生在問題的表達上自信大方,整個課堂氣氛積極有序。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富有藝術性,如陳濤在談到可以開辟一條隧道作為新航線時,葉老師馬上驚訝地說:哎呀,你跟李克強總理想到一塊去了。陳濤那個得意勁啊,別提多開心了。3、發展學生理性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討論“東南亞各地理要素之間都存在哪些聯系?”時候,學生分析了地形地勢對河流、農業、人口的影響時,老師繼續追問,周馳宇就馬上說老師河流也會影響地形,在河流的下流往往會出現沖擊平原,進而影響農業和人口的分布。又如在問題:萬一馬六甲海峽不能走了,需要重新開辟一條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線,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學生通過地圖分析馬六甲海峽的位置,想出了5條解決途徑,其中有2條途徑與中國政策不謀而合,真的讓人驚異于學生的思辨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