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09.8哈爾濱物理高考培訓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09.8哈爾濱物理高考培訓

資源簡介

課件101張PPT。新課標 新高考 —2009遼寧(寧夏)物理高考介紹1.遼寧省的高考方案
3+文綜合(理綜合)+綜合素質測評+學業水平測試
2.遼寧省的命題方案
語數外本省命題 文綜合理綜合委托國家命題
3.理綜合使用國家的考試說明
國家課改后的理綜合考試說明就是基于寧夏的考試說 明—09年由考試命題中心改版
4.09年高考理綜合遼寧與寧夏同卷
促使我們必須研究寧夏的考試說明與試題一、遼寧省高考方案及命題方案二、《物理科高考說明》的總體說明
教育部依據《物理課程標準(實驗)》,制定全國實驗區統一的《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物理科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簡稱《考綱》)。在此基礎上,又制定了《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考試大綱的說明》(以下簡稱《高考說明》)。征求寧夏遼寧意見,然后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印發。
2007、2008年, 《高考說明》是由寧夏起草,教育部考試中心審批。2009年寧夏遼寧沒有參與《高考說明》的編寫,以后可能也是如此。寧夏版《高考說明》是在《考綱》的范圍內做了減法調整。 ①物理選考內容確定為四個模塊選考其一;
②與全國考綱相比,寧夏版《高考說明》刪減了一些內容;
③對一些考試內容要求做了適當限制,個別考點降低了要求等;
主要是基于寧夏新課程物理教學的實際,有利于普通高中師生復習應考。 《高考說明》做這樣的減法處理,并對一些考試內容及要求做出限定,根本的原因是結合寧夏新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實現“新”、“舊”高考的平穩過渡。其次是旨在突出對物理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適當降低數學計算的要求,減輕過重的復習教學負擔。比如,力的合成與分解的計算只要求會應用直角三角形知識求解,這一限定強調學生應理解合力與分力的等效關系、分解一個力要根據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力的合成與分解的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繁難的數學計算。 課標、考綱、說明三者的關系課標考綱說明 原則上講:《高考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是復習教學的依據。 ㈠考試內容 分必考和選考兩部分。
① 必考內容為必修物理1、物理2、選修物理3-1和3-2四個模塊,要求所有考生必答。主要是基于理工科普通高等學校對學生文化素質的要求,對中學物理核心、主干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進行考查。
②選考內容為選修物理2-2、3-3、3-4、3-5四個模塊,要求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但不得跨模塊選做和多選多做。超量給題、限量做題,給學生較大的選擇空間。
③命題特點:
必考內容不受模塊局限,四個模塊的知識內容打通,融會貫通;
選考模塊的試題也可以涉及必考內容,但四個選考模塊的內容之間不橫向聯系。
試題只涉及本學科內容,不跨學科綜合。
三、考試內容、形式與試卷結構 ㈡考試形式 ①仍然采取理科“綜合”的形式,物理科分值為110(新課程以前是120分);
②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填空、實驗、作圖、計算、簡答等題型;
③選考題可能采取一個大題多點設問,小題并列的方法,使考查的模塊知識覆蓋面增大,題型不拘一格,設問更加靈活。(寧夏2007年選考題是每個模塊一個大題,缺點是覆蓋面小) 三、考試內容、形式與試卷結構㈢試卷結構 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為生物、化學、物理三個科目的必考題,題型為選擇題,每題6分。其中物理的8道題仍然是不定向(單選或多選)選擇題。
第Ⅱ卷由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必考題和選考題構成,物理第Ⅱ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四個選考模塊的試題分值相等,控制在15分左右。力求難度相同。
09卷物理試題:14—21題是選擇題;22—25是非選擇題; 33是選修2-2、34是選修3-3、35是選修3-4、36是選修3-5.三、考試內容、形式與試卷結構 ㈠在考試形式和分值上的變化:
①首次將考試范圍和內容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落實《課標》提出的“基礎性”和“選擇性”要求。
②物理學科分值由原來的120分變為110分,主要是基于讓學生高考取得較好成績考慮,不是淡化物理學科地位。
③選考實行超量給題、限量做題,給學生較大的選擇空間,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特長。但相對來講,學生的讀題量大幅度增大。
四、新高考與以往高考的主要變化 ㈡考試能力要求的變化
《高考說明》在能力要求上增加了以下條目:
①在能力要求的總論中表述為“高考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的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意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②在分析綜合能力表述中增加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要求。
③在實驗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主要包括:
⑴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⑵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⑶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四、新高考與以往高考的主要變化 顯然,這些能力要求更多地涉及“過程與方法”。因此,復習教學應突出物理學科特點,在概念、規律的教學中,問題的設置應注意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和廣泛應用,引導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的分析、思辨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強調的是對知識的理解而不是知識的機械重復訓練;
另一方面要盡可能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形成知識、技能和能力。不經歷真實的實驗過程, “講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強化訓練的目的,但要培養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能力,甚至設計實驗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踏踏實實上好實驗課、做好實驗,是新課程高考后達成的共識。 考題示例(2007、2008、2009年高考實驗題) (2007年)22實驗題(15分)
(1)(3分)由絕緣介質隔開的兩個同軸的金屬圓筒構成圓柱形電容器,如圖所示。試根據你學到的有關平行板電容器的知識,推測影響圓柱形電容器電容的因素有 。
(2)(12分)利用伏安法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現有的器材為:
干電池:電動勢約為1.5V,符號
電壓表:量程1V,內阻998.3Ω,符號
電流表:量程1A,符號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Ω,符號
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9.9Ω,符號
單刀單擲開關1個,符號
導線若干
①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電路并將它畫在指定的方框內,要求在圖中標出電壓表、電流表的接線柱的正負。
②為了滿足本實驗要求并保證實驗的精確度,電壓表量程應擴大為原量程的 倍,電阻箱的阻值應為 Ω。 該題是一道電學實驗題,分為兩小題:第一小題具有適度的探究性,要求考生將已學過的平行板電容器的知識進行遷移,來推測圓柱形電容器的電容量與什么因素有關,分值為3分;第二小題是用一塊量程為1V的伏特表,要求學生用伏安法測電壓為1.5V電源電動勢的綜合性實驗題,它主要是對考生的綜合實驗能力進行考查,分值為12分。
答卷情況分析:平均分4.8分 ;分值在2-7分之間的考生占73.8%;零分的考生占2.8%;滿分考生只占0.26%。
如果學生基本功扎實,本題平均分應在6分以上。 (2008年)22(15分)實驗題:
Ⅰ.右圖為一正在測量中的多用電表表盤。
(1)用×10檔測量電阻,則讀數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檔測量電流,
則讀數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檔測量電壓,則讀數為 v。
Ⅱ.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實驗裝置如圖,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上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計算的加速度 a =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 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為測量動摩擦因數,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 。 (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②測量①中所選定的物理量時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 (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 (填“偏大”或“偏小” )。 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 。
第Ⅰ題考查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果學生平時沒有接觸多用電表,或者在使用中沒有認真思考,要想正確完成此題的解答有一定的難度。
第Ⅱ題考查學生如何利用和處理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及其實驗原理、進行誤差分析等能力。要求學生在課本基本實驗的基礎上能夠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真組織學生做好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并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過一些適度的探究性學習和討論,答好此題問題不大。
考試難度:0.354 平均分:5.31(比2007年略好)。 得分不足一半分數的考生占75.96%,(2009年)22.(4分)實驗題 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一圓柱體的長度 ,用螺旋測微器測量該圓柱體的直徑 ,示數如圖。由圖可讀出 L= ____ cm, d= ______mm. (2009年)23.(11分) 實驗題 青島奧運會帆船賽場采用風力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為路燈提供電能。用光敏電阻作為傳感器控制路燈電路的開關,實現自動控制。光敏電阻的阻值隨照射光的強弱而變化,作為簡化模型,可以近似認為,照射光較強(如白天)時電阻幾乎為0:照射光較弱(如黑天)時電阻接近于無窮大。利用光敏電阻作為傳感器,借助電磁開關,可以實現路燈自動在白天關閉,黑天打開。電磁開關的內部結構如圖所示。1、2兩接線柱之間是勵磁線圈,3、4兩接線柱分別與彈簧片和觸點連接。當勵磁線圈中電流大于50mA時,電磁鐵吸合鐵片,彈簧片和觸點分離,3、4斷開;電流小于50mA時,3、4接通。勵磁線圈中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00mA。 利用以下器材設計一個自動控制路燈的電路,畫出電路原理圖。
光敏電阻
保護電阻
電磁開關,符號 ,
蓄電池E,電壓36V,內阻很小;
開關S,導線若干。
2.回答下列問題:
①如果勵磁線圈的電阻為200勵磁線圈允許加的最大電壓為 V,
保護電阻的阻值范圍為 __________
②在有些應用電磁開關的場合,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電磁鐵吸合鐵片時,接線柱3、4之間從斷開變為接通。為此,電磁開關內部結構應如何改造?請結合本題中電磁開關內部結構圖說明。
答: 。
③任意舉出一個其它的電磁鐵應用的例子。
答: 。,燈泡L,額定功率40W,額定電壓36V,符號 第22題也是考查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果學生理解了儀器的原理,即使忘記了讀數公式,正確完成此題的解答難度也不大。 第23題考查學生理解光傳感器、電磁開關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控制電路的設計,并利用歐姆定律做簡單計算。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做過類似的控制電路的設計實驗,不會丟太多的分。 試卷統計數據沒有出來,據一些老師和學生的反饋,23題答得不理想,一些學生電路沒能正確設計出來,有的學生不會設計共用一個電源。
五、2009高考考試說明要求
與課標內容標準的對比
注重考查學科核心、主干知識
注重考查物理學科能力
體現了“穩中有新,穩中有變”的思想
基層學校教師基本認同六、寧夏07、08、遼寧寧夏09年高考物理試題簡析2007年高考選擇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及能力要求2007年高考非選擇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及能力要求2007年試題特點 1、選擇題重基礎,突出主干知識,注重考查綜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選擇題第14、15、16題考查了力學主干知識“力和運動”,其中第15題一題多點,集中考查了考生對“力和運動”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要求既基礎又到位,提示我們物理教學必須要重基礎知識教學;第16題以“兩輛汽車的追擊”為情景,考查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物理意義的理解,重點突出;第14題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考生要根據已測出的行星的軌道半徑和運行周期,推算恒星的質量,對學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較高。
選擇題第17、18、19、20、21題均為電學題,突出了電學主干知識“勻強電場、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楞次定律、正弦交變電流”等內容的考查。其中第18題以“勻強電場中的兩個帶正電小球的運動”為情景,考查受力分析以及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等,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具有較好的區分度。第19題的情景是“恒定電流中閉合電路的動態分析”問題,考生需要首先明確滑動變阻器電阻的變化,然后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判斷整個電路的電流及路端電壓的變化,進而再判斷兩個支路中電流的變化,學生只有基礎知識扎實、分析到位,推理清晰,才能準確選擇,區分度較強;第20題以“電磁感應知識”為核心,重點考查“楞次定律的應用”,考生需要準確理解楞次定律,并能靈活應用“右手螺旋定則”。
2、實驗題體現課程標準要求,注重考查實驗探究能力。
兩道實驗題都是電學題。第1小題考查平行板電容器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推測影響圓柱形電容器電容的因素有哪些?考生應根據給出的圓柱型電容器的結構說出相關因素,而不是死套結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觀察常見電容器的結構,了解電容器的電容”,只有學生對電容器實物有所了解,才能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從實驗探究方面來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論證猜想的的學習習慣和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這道題對一線教學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第2小題是考查“利用伏安法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有關知識。題目立足基本實驗,但立意較新,要求考生能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并畫出測量電路,同時為了滿足實驗要求和實驗精度,能將電壓表的量程適當擴大。后一問對考生的要求較高,既要有較好的物理實驗理論,還要有動手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物理素養。這就啟發高中教師在實驗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到實驗室親自動手操作,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這對于改善“教師講實驗,學生紙上練實驗”的現狀發揮了積極的導向作用。2007年試題特點 3、計算題注重情境創設,突出過程分析,注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
23題(15分)傾斜雪道的長為25m,頂端高為15m,下端經過一小段圓弧過渡后與很長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圖所示。一滑雪運動員在傾斜雪道頂端以水平速度 ν=8m/s 飛出。在落到傾斜雪道上時,運動員靠改變姿勢進行緩沖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彈起。除緩沖過程外運動員可視為質點,過渡圓弧光滑,其長度可忽略。設滑雪板與雪道的動摩擦因素μ=0.2 求運動員在水平滑道上滑行的距離。
2007年試題特點 該題考查的是力學中的平拋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及功能關系的一道綜合題,滿分為15分。 其難點在于對“運動員靠改變姿勢進行緩沖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彈起”的分析理解,要求學生能讀懂且能將運動員落至斜面時的瞬時速度沿斜面分解,這里考查到了速度的分解和合成。解答該題考生要列出的關系式較多,且多次用到三角函數的知識 。
答卷情況分析:
平均得分為1.97分,零分率為31.81%, 1分率為23.83%,2分率為21.02%,3分率為8.53%,4分率3.15%,5分率1.44%,14分率0.15%,滿分率僅為0.16%。 24題(17分) 在半徑為R半圓形區域中有一勻強磁場,磁場的方向垂直于紙面,磁感應強度為B。一質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圓直徑AD方向經P點(AP=d)射入磁場(不計重力影響)。
(1)如果粒子恰好從A點射出磁場,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2)如果粒子經紙面內Q點從磁場中射出,出射方向與半圓在Q點切線的夾角為(如圖)。求入射粒子的速度。2007年試題特點 24題的區分度體現在通過粒子的一段運動軌跡找圓心位置以及確定軌跡圓半徑和磁場圓半徑的幾何關系,尤其是“余弦定理”的應用,這是本卷中應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最為突出的地方,閱卷0分率為31%。考生只有具備扎實的應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才能根據幾何關系和物理規律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從而進行推理和求解。 4、選考題突出選擇性,但難易均衡度不夠好。
30題即為物理選考題,要求考生從給出的4道物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這四道題的命題情景分別是:
A.[物理——2-2]“塔式起重機”,素材來源于教材,模型來源于生產實際,考查受力分析和力矩平衡知識,有一定的計算量;
B.[物理——3-3]“汽缸問題”,情境傳統,但立意新,重狀態變化過程的分析,難度系數為四個模塊題中較大的;
C.[物理——3-4]“簡諧橫波”識圖與畫圖問題,多點考查,考生很容易得部分分;
D.[物理——3-5]“彈性碰撞”問題,考生情境熟悉,但對過程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解題中要用到碰撞中“動量和能量守恒”聯立方程求解的問題,對考生的數學能力要求較高 。
2-2模塊,平均得2.32分; 3-3模塊,平均得1.98分;
3-4模塊,平均得7.5分; 3-5模塊,平均得5.4分。 2007年試題特點2008年高考簡析 相對2007年寧夏高考試題,有兩個特點:
1、知識覆蓋面比2007年更多、更全,突出了主干、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了能力考查。整套物理試題中沒有偏題、怪題、大難度題。試題整體難度比07年略低。
2、試卷總體結構基本保持了2007年模式,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1)計算題克服了07年數學運算過難,要求過高的情況。23、24兩個計算題均考查了高中物理主干基礎知識、物理規律的理解,突出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考查,數學能力能力要求適度。
(2)選考題克服了07年題型單一的不足,采取了一個大題進行多點設問,小題并列的方法,難度有所下降。從考試結果看,2008年物理2-2模塊、3-3模塊、3-4模塊、3-5模塊考生平均得分分別為3.44、4.71、6.15、3.66,模塊試題難度均衡程度好于2007年。 2008年高考簡析14.在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a、b、c處,各有一條長直導線垂直穿過紙面,導線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電流,方向如圖。過c點的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與ab邊平行,豎直向上
b.與ab邊平行,豎直向下
c.與ab邊垂直,指向左邊
d.與ab邊垂直,指向右邊
本題考查學生對直線電流周圍磁場分布及電流在磁場中所受的安培力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考試難度:0.502 平均分3.01 15.一個t型電路如圖所示,電路中的電阻 ,
。另有一測試電源,電動勢為100v,內阻忽略不計。則
a.當cd端短路時,ab之間的等效電阻是40 Ω
b.當ab端短路時,cd之間的等效電阻是40Ω
c.當ab兩端接通測試電源時, cd兩端的電壓為80 v
d.當cd兩端接通測試電源時, ab兩端的電壓為80 v
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歐姆規律、電阻的串并聯公式等直流電路的基礎知識和規律解決問題。
考試難度:0.381 平均分2.292008年高考簡析16.如圖所示,同一平面內的三條平行導線串有兩個電阻R和r,導體棒pq與三條導線接觸良好;勻強磁場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導體棒的電阻可忽略。當導體棒向左滑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流過R的電流為由d到c,流過r的電流為由b到a
b.流過R的電流為由c到d,流過r的電流為由b到a
c.流過R的電流為由d到c,流過r的電流為由a到b
d.流過R的電流為由c到d,流過r的電流為由a到b
本題考查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
考試難度:0.481 平均分2.892008年高考簡析 17.甲乙兩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
圖象如圖所示。兩圖象在t=t1時相交于p點,p在橫軸上的投影為q,△opq的面積為s。在t=0時刻,乙車在甲車前面,相距為d。已知此后兩車相遇兩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時刻為t′,則下面四組t′和d的組合可能的是 本題考查學生利用 圖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難度:0.233 平均分1.392008年高考簡析 18.一滑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滑行,t=0時其速度為1 m/s。從此刻開始滑塊運動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力F 和滑塊的速度v 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分別如圖a和圖b所示。設在第1秒內、第2秒內、第3秒內力F對滑塊做的功分別為則以下關系正確的是
本題要求學生在讀懂圖像的基礎上,從圖像中提取相關信息,能夠熟練運用函數圖像分析、數型結合,解決物理問題。
考試難度:0.498 平均分2.992008年高考簡析
19.如圖a所示,一矩形線圈abcd放置在勻強磁場 中,并繞過ab、cd中點的軸oo′以角速度逆時針勻速轉動。若以線圈平面與磁場夾角時(如圖b)為計時起點,并規定當電流自a流向b時電流方向為正。則下列四幅圖中正確的是 本題考查學生對正弦交流電的產生及交流電的圖像的掌握情況。
考試難度:0.311 平均分1.87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車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球通過細繩與車頂相連。小球某時刻正處于圖示狀態。設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N,細繩對小球的拉力為T,關于此時刻小球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小車向左運動,N可能為零
b.若小車向左運動,T可能為零
c.若小車向右運動,N不可能為零
d.若小車向右運動,T不可能為零

本題考查學生對力、加速度及物體的運動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解,以及能否靈活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定性討論物理問題的能力。
考試難度:0.167 平均分1.00 21.如圖所示,c為中間插有電介質的電容器,a和b為其兩極板;a板接地;p和q為兩豎直放置的平行金屬板,在兩板間用絕緣線懸掛一帶電小球;p板與b板用導線相連,q板接地。開始時懸線靜止在豎直方向,在b板帶電后,懸線偏轉了角度a。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懸線的偏角a變大的是
a.縮小a、b間的距離
b.加大a、b間的距離
c.取出a、b兩極板間的電介質
d.換一塊形狀大小相同、介電常數更大的電介質
本題考查學生對電容器電容的定義、影響電容器電容大小的因素以及靜電場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的能力。其中要求考生能夠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嚴密的推理,對學生定性討論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
考試難度:0.326 平均分1.962008年選擇題得分情況統計表 22(15分)實驗題:
Ⅰ.右圖為一正在測量中的多用電表表盤。
(1)用×10檔測量電阻,則讀數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檔測量電流,
則讀數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檔測量電壓,則讀數為 v。
Ⅱ.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實驗裝置如圖,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上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點,每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計算的加速度 a = (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2) 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為測量動摩擦因數,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 。 (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②測量①中所選定的物理量時需要的實驗器材是 。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 (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 (填“偏大”或“偏小” )。 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 。
第Ⅰ題考查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果學生平時沒有接觸多用電表,或者在使用中沒有認真思考,要想正確完成此題的解答有一定的難度。
第Ⅱ題考查學生如何利用和處理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及其實驗原理、進行誤差分析等能力。要求學生在課本基本實驗的基礎上能夠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真組織學生做好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并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過一些適度的探究性學習和討論,答好此題問題不大。
考試難度:0.354 平均分:5.31(比2007年略好)。 得分不足一半分數的考生占75.96%,22題學生答卷中出現的問題 Ⅰ題:屬于中學教材內容。
主要問題是考生讀出相關物理量時,沒有考慮估計值。絕大部分考生讀出的數據缺少估計值,導致失分。

Ⅱ題:緊扣教材 ,適度拓展。主要考查考生牛頓第二定律
的應用和摩擦因數實驗方面的知識 。
①大部分考生實驗數據的處理能力欠佳。不會由實驗數據及打點計時器的頻率(隱條件)計算加速度,得分率較低。
②在選用測質量的實驗儀器,大部分考生在選用天平后,還選用長度、時間等測量儀器,導致失分。
③考生能推出摩擦因數的表達式,但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題中給出的m1是一個多余的物理量,但有部分考生將m1出現在摩擦因數的公式中。
23題(15分)天文學家將相距較近、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運行的兩顆恒星稱為雙星。雙星系統在銀河系中很普遍。利用雙星系統中兩顆恒星的運動特征可推算出它們的總質量。已知某雙星系統中兩顆恒星圍繞它們連線上的某一固定點分別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均為t,兩顆恒星之間的距離為r,試推算這個雙星系統的總質量。(引力常量為g)
本題考查學生能否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圓周運動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題學生答卷平均分5.39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滿分率8.8%;0分率為16.2%;4分率為22.7%為最高。 23題答卷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萬有引力定律公式錯寫為:
諸如此類。
(2)不能很好地區分兩星體之間距離和星體的軌道半徑、 之間的關系,造成運算結果錯誤。比較典型的方程為:


(3)不能很好區分中心天體和雙星模型,
用中心天體模型解雙星問題。
(4)周期和角速度之間關系不清,導致結果計算錯誤。
(5)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對雙星問題認識不到位,不清楚是哪一個力充當了星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6)部分學生書寫不規范,丟三落四或前后矛盾,表述不清。
(7)少數學生只列出幾個關系式,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不符合答題要求。 24.(17分)如圖所示,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勻強電場,電場的方向平行于y軸向下;在x軸和第四象限的射線oc之間有一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有一質量為m,帶有電荷量+q的質點由電場左側平行于x軸射入電場。質點到達x軸上A點時,速度方向與x軸的夾角 ,A點與原點o的距離為d。接著,質點進入磁場,并垂直于oc飛離磁場。不計重力影響。若oc與x軸的夾角為 ,求
(1)粒子在磁場中運動速度的大小:
(2)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
本題要求學生首先要把帶電粒子
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過程分析清楚,
然后根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尋找
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進行解答。
考試難度:0.324 平均分:5.51 ① 對物體的運動規律不清楚,公式對應關系不明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②電場與磁場兩種在一起,學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扎實,分不清是電場力還是洛侖磁力提供向心力。
③按質點運動順序求解電場再求解磁場陷入困難。
學生答卷出現的這些問題,大多屬于基礎性的問題,是教師教學中沒有講清嗎?顯然不是,而是學生沒有把老師講的變成自己的知識。24題答卷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必考題得分情況一覽表選考題得分情況一覽表上表中的4.84均分為3系列考生的均分;
總體統計:選作3系列試題的考生,平均物理得分為38.372009年考題簡析2009年試卷結構有很大變化
物理將原來的實驗題22拆成22、23題
這樣必考非選擇題部分 物理是22、23、24、25四個題增一 化學26、27、28三個題 生物29、30、31、32四個題增二
選考部分 物理33、34、35、36四選一
化學37、38、39三選一
生物40、41二選一
總題號數41個學生答卷是做35個題而不是32個
2009年高考選擇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及能力要求2009年高考非選擇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及能力要求14. 在力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伽利略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B. 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C.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答案】BD。分析
考查物理學史(科學探究的一個方面),考查識記為主,間接考查行星定律、萬有引力常數、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和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學生把握不準。15. 地球和木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都可以看作是圓形的。已知木星的軌道半徑約為地球軌道半徑的5.2倍,則木星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線速度之比約為 A. 0.19 B. 0.44 C. 2.3 D. 5.2 【答案】B 分析
考查萬有引力定律、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直接給出物理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利用公式求比值;只要數學推導沒問題,就不易錯。16. 醫生做某些特殊手術時,利用電磁血流計來監測通過動脈的血流速度。電磁血流計由一對電極a和b以及磁極N和S構成,磁極間的磁場是均勻的。使用時,兩電極a、b均與血管壁接觸,兩觸點的連線、磁場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兩兩垂直,如圖所示。由于血液中的正負離子隨血流一起在磁場中運動,電極a、b之間會有微小電勢差。在達到平衡時,血管內部的電場可看作是勻強電場,血液中的離子所受的電場力和磁場力的合力為零。在某次監測中,兩觸點的距離為3.0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兩觸點間的電勢差為160μV,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0.040T。則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電極a、b的正負為 A. 1.3m/s ,a正、b負 B. 2.7m/s , a正、b負 C.1.3m/s,a負、b正 D. 2.7m/s , a負、b正 【答案】A。分析
考查電場、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電動勢與電勢差的關系,是由3-1第104頁第3、4習題演變而來,是速度選擇器、磁流體發電機(霍爾效應)結合的命題;學生如何把題述轉化為物理條件是解此題的關鍵。
17. 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從t=0時刻開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變,則 【答案】BD 分析
考查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的概念、動能定理、瞬時功率、平均功率、解讀F-t圖像,靈活運用動能定理是解此題的關鍵,若考慮畫出v-t圖像求總功,將陷入麻煩。18.空間有一均勻強電場,在電場中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o-xyz,M、N、P為電場中的三個點,M點的坐標(0,a,0),N點的坐標為(a,0,0),P點的坐標為(a,a/2,a/2)。已知電場方向平行于直線MN,M點電勢為0,N點電勢為1V,則P點的電勢為 【答案】D 分析
考查勻強電場的電勢、電勢差、等勢面知識,是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考查;在掌握物理規律前提下,經歷由立體幾何到平面幾何再到一維坐標的處理過程19.如圖所示,一導體圓環位于紙面內,O為圓心。環內兩個圓心角為90°的扇形區域內分別有勻強磁場,兩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均與紙面垂直。導體桿OM可繞O轉動,M端通過滑動觸點與圓環良好接觸。在圓心和圓環間連有電阻R。桿OM以勻角速度 逆時針轉動,t=0時恰好在圖示位置。規定從a到b流經電阻R的電流方向為正,圓環和導體桿的電阻忽略不計,則桿從t=0開始轉動一周的過程中,電流隨 變化的圖象是答案:C
分析
考查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方向、交變電流圖像的識別;本質上考查了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確定哪個閉合回路為研究對象應用楞次定律是答此題的關鍵。題述太繁,實際很簡單,學生容易被蒙住。20.如圖所示,一足夠長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塊靜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塊間有摩擦。現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當物塊相對木板滑動了一段距離但仍有相對運動時,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塊相對于水平面的運動情況為 A.物塊先向左運動,再向右運動 B.物塊向右運動,速度逐漸增大,直到做勻速運動 C.木板向右運動,速度逐漸變小,直到做勻速運動 D.木板和物塊的速度都逐漸變小,直到為零 【答案】BC 分析
涉及牛頓的三個定律和摩擦力,考查學生變換研究對象、受力分析的能力;解此題的關鍵是學生是否有此類運動的實踐意識,若不熟悉或分析不出來運動的過程,難保不丟分。答案:AC
分析
涉及彈力、摩擦力、共點力平衡、功率等知識,著重考查受力分析、利用數學工具(三角函數關系式)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尤其
的計算,利用的是數學技巧,一些學生得不出正確的結果,對這一結果取值的討論對學生也有相當的難度。22.(4分) 某同學用游標卡尺測量一圓柱體的長度L,用螺旋測微器測量該圓柱體的直徑,示數如圖。由圖可讀出L= cm, d= mm 【答案】2.25,6.860分析
理解原理 不單單識記讀數公式更好些評析
考查學生理解光傳感器、電磁開關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控制電路的設計,并利用歐姆定律做簡單計算。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做過類似的控制電路的設計實驗,不會丟太多的分。 試卷統計數據沒有出來,據一些老師和學生的反饋,23題答得不理想,一些學生電路沒能正確設計出來,有的學生不會設計共用一個電源,設計能力弱。24.(14分) 冰壺比賽是在水平冰面上進行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示意如圖。比賽時,運動員從起滑架處推著冰壺出發,在投擲線AB處放手讓冰壺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壺的停止位置盡量靠近圓心O.為使冰壺滑行得更遠,運動員可以用毛刷擦冰壺運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減小。設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動摩擦因數減少至 =0.004.在某次比賽中,運動員使冰壺C在投擲線中點處以2m/s的速度沿虛線滑出。為使冰壺C能夠沿虛線恰好到達圓心O點,運動員用毛刷擦冰面的長度應為多少?(g取10m/s2)評析
考查摩擦力、摩擦力做功、功能關系,考生若能靈活應用功能關系,此題較簡便,若按兩段勻變速直線運動處理將陷入困境。評析
考查電場、磁場對運動電荷作用力、平拋運動、牛頓第二定律、速度合成與分解等;作出右側示意圖并利用直角三角形MoQ證明MQ是直徑是此題關鍵;運算過程中,多個方程聯立求解,學生易出錯。評析
1題考查傳動種類、理解齒輪傳動原理的基礎上的傳動比(2-2P35),是識記性的考查。
2題考查液壓傳動原理、機械效率、功、液體壓強、杠桿原理,是2-2P43圖33-4演變而來;題目比較簡單,但學生容易考慮復雜了,比如第一問,若不是利用機械效率的定義式n=W1/W2 計算人做的功,而是考慮人做功的細節就陷入繁雜了。
遼寧幾乎沒有答此題的學生,遼寧沒有進行2-2的教學。
評析
1題考查理想氣體的V-T圖像、氣體實驗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讀懂V-T圖像,分析出ab是等壓過程、ac是等容過程是關鍵。
2題通過題述的具體過程考查學生應用氣體實驗定律解決問題,難點在于將題中給的什么條件轉化為等溫過程、等壓過程,怎樣確定氣體的兩個狀態及其經歷的是什么過程。評析
1題考查受迫振動、共振,是3-4P20圖11.5-4演變而來,單憑想象很難想象出振動 的過程,結合該圖就好判斷了。
2題考查折射定律、全反射,利用數學工具(幾何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題中隱含兩個條件:入射光線可以從法線的兩側入射—有兩組解,其中一組解隱含著會發生全反射。學生能否利用直尺等認真作圖,對解題思路影響很大,間接考查學生解題是否有一個認真的態度。評析
1題考查光電效應,理解好愛因斯坦方程,此題易。
2題考查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定律;雖然是三個物體,但列方程時只涉及兩個物體,題設情境常規、不難,但方程的聯立求解容易失誤。07、08、09試題考點比較我做的比較粗略,如:萬有引力問題有時寫成天體問題,實際它們是同考點題。
支招:把三套題都打印出來,每題剪下來,將同類考點的考題粘貼一起,研究3年的命題思路。 高考復習教學有沒有效益,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與否,也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題,學生做了多少題。而是指學生是否真正理解物理知識、規律,并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解題的思路、方法等。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好成績!
如果學生學習沒有收獲或收獲不大,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事倍功半,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無用功太多。
所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有效復習是關鍵!七 、對高考復習的幾點建議


由于今年是貴省新課程實施以來的第一次復習迎考,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應對高考,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解決。
一是對學生負責,二是對自己負責。脫離《課程標準》、《高考說明》,單兵作戰,憑直覺、憑經驗的盲目復習,很難保證不貽害學生。
從07、08、09年的高考結果看,一些名校、名師之所以能夠取得優異高考成績,不僅僅是生源的問題,研究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一)高考復習一定要強化研究,特別是集體研究!  研究《課程標準》、《高考說明》與往年《考綱》的變化與區別,以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益。 ①要明確《課程標準》、《考綱》《高考說明》三者之間同心圓的關系。《課程標準》是外圓,《高考說明》為內圓。復習應以內圓為知識復習范圍,適當地兼顧外圓所框定的學科核心思想,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兩圓之間存在的關鍵變化。
② 與新課程以前的《考綱》相比,《高考說明》所列的知識條目減少了,但能力要求提高了,且有些內容的要求沒有過去那樣明確具體。如“向心加速度”這一內容,以往有“不要求推導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明確要求,而《高考說明》中沒有這樣的限制;《課程標準》中有“從牛頓運動定律推導動能定理”的要求,但《高考說明》中沒有明確規定,類似的問題在教學中如何處理,需要加強教研組、同課教師之間的交流研究,進而把握一些要求不夠明確的知識內容的教學尺度,以提高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③注意新增考試內容的復習,把握深、難尺度
與往年的《高考說明》相比,09年增加了一些內容,10年可能還會有變動。要對這些新增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復習教學的深、難尺度。
如:“共點力的平衡” 從牛頓第二定律應用中分離出來,單列為一個考點,這意味著什么;“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要求從Ⅰ上升到Ⅱ ;新增加的“多普勒效應 ”復習到什么程度?等等。
新增的考試內容大多是Ⅰ類要求,即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
示例:關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研究與教學建議 課程標準的要求: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基本要求(Ⅰ ) :明確電動勢的物理意義、知道電動勢與電壓的區別、電源的內阻的意義、內電路、外電路的概念。
理解要求(Ⅱ )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并能進行有關閉合電路的簡單計算。
能夠區分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結合實際問題理解路端電壓與外電路電阻的關系。

實驗要求(Ⅱ ) :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原理,會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能連接電路并完成實驗操作。
能對實驗結果進行簡單的誤差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改進方法。 教學建議: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是高中階段研究電路的核心內容。復習教學中要通過具體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應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這個實驗的要求是“獨立操作”的水平。教學中應讓學生動手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經歷完整的實驗過程,從而學習有關電路的連接、測量方面的實驗操作技能。在測量中應指導學生完成完整的實驗報告,并嘗試討論實驗誤差和改進的方法。 示例:關于多普勒效應的研究與教學建議 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實驗感受多普勒效應。解釋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具體要求為:
①列舉多普勒效應的應用實例。在實驗中感受多普勒效應。例如,波源相對于觀察者接近和遠離時,觀察者所感受到的聲波頻率的變化情況。
②能解釋多普勒效應的形成原因,例如,能用圖示的方法分析多普勒效應形成的原因。
③列舉多普勒效應的實際應用,例如 “多普勒測速儀”、“彩色超聲波診斷儀”等。 教學建議:
完成一些較為典型的多普勒效應現象的演示,以體會波源相對于觀察者運動時引起所感受到的頻率的改變;列舉一定量的多普勒效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以強化學生對多普勒效應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感受與體驗,概括出“波源向著觀察者運動時感受到的頻率將變高,波源遠離觀察者運動時感受到的頻率將變低”的規律;把分析多普勒效應的問題限制在“波源相對于觀察者做直線運動”的最簡單的環境中。④研究高考試題,尋求命題智慧 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特別是課改區的高考試題,從中可以了解到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題趨勢,把握高考復習方向。課改區的高考命題仍然堅持出考查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物理思想方法的宗旨,堅持主干知識重點考查的傳統,并有所創新,穩步推出新增內容的試題。體現了課程標準對這一內容的要求和“穩中求進”的命題思想。 案例:試題難度因素研究 對考試大綱的研究供參考 要分析學情,把握自己學生的總體能力水平,習題難易程度、能力要求等應該適合自己學生的實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拔高。不應該把復習教學的要求定位在少數尖子學生身上。
有老師總結出以下經驗:
以平和的心態對待高考;
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目標低一點,任務少一點,師生心情好一點;
簡單題慢一點,難題快一點;
降低生命成本,提高復習效率。

(二)高考復習的目標定位要適合自己的學生 這一策略對所用學校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一,高考雖然強調選拔性,但縱觀多年來的高考試題,基礎試題依然占主體;選拔、區分是在對“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基礎上的拓展、遷移、綜合應用等,這類試題所占比重較小;
第二,高考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取得好成績,能考上大學,而不是拿滿分。所以,要依據《高考說明》,將高考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進行梳理歸類,明確哪些是自己的學生應對高考應知應會的、哪些是拓展拔高的等等。加強對“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復習梳理的過程中注意查漏補缺,不留死角,不留盲點。
從理性和高考結果的角度看:扎實掌握主干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先決條件。
(三)花大力氣抓學生知應會的“雙基”
例如,審題能力的本質還是對物理知識、規律的理解。審題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等能力培養的過程。一般來說,要指導學生在審題時注意幾個方面:
(1)關鍵詞語的理解;
(2)物理過程的分析;
(3)隱含條件的挖掘。
(4)干擾因素的排除。
但聽課中經常看到許多老師根本不給學生讀題、審題思考的時間和余地,常常是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效率”,一節課講了許多題,有的老師連題目都不出示,自問自答,可想而知,學生的審題能力如何形成?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績?
又如,學生解題不規范常常是教師本身就沒有嚴謹的解題素養造成的!
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性通法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因此,在復習中要注重知識的基本原理,充分體會通性通法在解題中的作用,系統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舍棄偏、難、怪習題,淡化特殊技巧。不要過多的“玩技巧”,這樣會使成績好的學生“走火入魔”,成績差的學生“信心盡失”。 (四)打好堅實的實驗基礎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更關注學生在實驗中的參與性、研究性和創造性。從近幾年的高考物理實驗試題看,絕大多數都能在課本相應的地方找到出處。這種命題的方式有很好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引導高考復習要重視課本;另一方面,很好地體現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題原則。但試題中也突顯出新課程的理念,要求考生根據所掌握的實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關物理知識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但回答的內容基本來源與教材。 抓實驗促能力。實驗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形成學生各種能力的基礎。應對高考實驗題的經驗教訓是:
①“基礎問題盡可能不丟分,能力問題盡可能少丟分”。對于實驗的復習,仍然強調基礎性。
②帶領學生做好基本實驗,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進一步認識。
③ 適度設計或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與基礎知識緊密結合的、帶有一定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親自感知,加深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和進一步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五)處理好教材與復習資料的關系 脫離教材是不行的:體現物理知識的基礎性和系統性,回歸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僅有教材是不夠的:缺乏知識綜合性。
分析近年來高考試卷不難發現,許多試題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們的“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教材原題的變形、改造及綜合,有的是類題,有的是變題。復習階段要站在系統的高度上重新審視教材。
指導學生讀書——學生成績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
①問題化:自己看書的時候,以節為單位 ,把每一節所講的內容首先給問題化 。看一看這一節教材講了哪幾個問題。
②重點化:重要概念、規律、方法的歸納與總結
③要點化:把重點問題要點化。
④系統化:建立這一單元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
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進行適度習題訓練、適度地拓展、拔高。習題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貴在有效、得法。注意引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可通過求同存異,舉一反三,舉三歸一、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途徑,來提高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習題訓練恰到好處,適度拓展、拔高。
(七)要做好各種資料的篩選、整合。
沒有一份資料是為你的學生量身訂做的,要想實現高效的復習,就必須做好各種資料的篩選、整合,提高針對性。
“拿來題就做”是最懶的老師的最笨的辦法。案例:大連24中高三復習的做法 原則上應該讓學生自己來選擇,防止學校、教師指定一個模塊,把選修模塊搞成必修。就現實而言,應根據學校的師資條件和能力,至少讓學生有選擇余地,以有利于應對高考。
根據07、08年、09年高考情況看,盡管考試說明中提出了“四個模塊試題力求難度相同”,但由于命題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很難做到“難度相同”。所以,關于選考,不能把寶押在一個模塊上。八、選考模塊的教學要慎重 2009年理科“小綜合”試卷依然是超量給題、限量做題的長試卷,這一特點在有利于學生的自主選擇的同時也明顯增大了讀題量,學生應試會有一些不適應。所以,復習階段要進行適當訓練。九、注意對“長試卷”的適當訓練 高考前和高考中,大部分高三的學生都會感到巨大的壓力,這是必然的。考前適度的緊張和壓力會促進同學們全面認真地復習,從而達到良好的考試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同學會因為過度緊張、焦慮和慌亂,而影響考試水平的正常發揮。所以,高三的同學必須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時的心理調整。如果高三的同學能采取科學的考試策略,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高考是一場知識戰,也是一場能力戰,更是一場心理戰。十、調整好考前狀態,掌握好應試策略預祝各位老師取得2010年高考好成績! 謝謝大家
2009高考考試說明(寧夏版)要求
與高中物理新課標內容標準對比
(以模塊形式)
物理1: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運動的描述
(1)通過史實,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2)通過對質點的認識,了解物理學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3)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圖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體會數學在研究物理問題中的重要性。
質點的直線運動
參考系、質點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



(黃色字為寧夏版說明的約束)
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只限于v-t圖像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1)通過實驗認識滑動摩擦、靜摩擦的規律,能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知道常見的形變,通過實驗了解物體的彈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過實驗,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知道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區分矢量與標量,用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4)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理解牛頓運動定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5)認識單位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知道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單位。
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
形變、彈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標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點力的平衡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定律的應用
超重和失重







1.處理物體在粗糙面上的問題,只限于已知相對運動趨勢和已知運動方向的情況
2.力的合成與分解的計算只要求會應用直角三角形知識求解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物理2: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機械能和能源
(1)舉例說明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關心生活和生產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
(2)通過實驗,探究恒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理解動能和動能定理。用動能定理解釋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3)理解重力勢能。知道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
(4)通過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有關問題。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種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規律之一。
(6)通過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認識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機械能
功和功率
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
功能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ⅡⅡ


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二)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1)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
(2)會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知道向心加速度。
(3)能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離心現象。
(4)關注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的規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拋體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
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離心現象





斜拋運動只作定性分析
(三)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1)通過有關事實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過程。知道萬有引力定律。認識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義,體會科學定律對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會計算人造衛星的環繞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知道相對論對人類認識世界的影響。
(4)初步了解微觀世界中的量子化現象,知道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類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
(5)通過實例,了解經典力學的發展歷程和偉大成就,體會經典力學創立的價值與意義,認識經典力學的實用范圍和局限性。
(6)體會科學研究方法對人們認識自然的重要作用。舉例說明物理學的進展對于自然科學的促進作用。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09新增)




選修3-1(高考必考):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電場
(1)了解靜電現象及其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用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的知識分析靜電現象。
(2)知道點電荷,體會科學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兩個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通過靜電力與萬有引力的對比,體會自然規律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3)了解靜電場,初步了解場是物質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電場強度。會用電場線描述電場。
(4)知道電勢能、電勢,理解電勢差。了解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5)觀察常見電容器的構造,了解電容器的電容。舉例說明電容器在技術中的應用。
電場
物質的電結構、電荷守恒
靜電現象的解釋
點電荷
庫侖定律 Ⅱ
靜電場
電場強度、點電荷的場強
電場線
電勢能、電勢
電勢差
勻強電場中電勢差和電場強度的關系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示波管
常見電容器、電容器的電壓、電荷量和電容的關系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運動的計算,只限于帶電粒子進入電場時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場強方向的情況
(二)電路
(1)觀察并嘗試識別常見的電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電表的原理。通過實際操作學會使用多用電表。
(3)通過實驗,探究決定導線電阻的因素,知道電阻定律。
(4)知道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理解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5)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7)通過實驗,觀察門電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邏輯電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動控制中的應用。
(8)初步了解集成電路的作用。關注我國集成電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發展情況。
電路
歐姆定律
電阻定律
電阻的串聯、并聯
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Ⅱ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電功率、焦耳定律






不要求解反電動勢的問題
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八: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十: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三)磁場
(1)列舉磁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了解我國古代在磁現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關注與磁相關的現代技術發展。
(2)了解磁場,知道磁感應強度和磁通量。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3)會判斷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
(4)通過實驗,認識安培力。會判斷安培力的方向。會計算勻強磁場中安培力的大小。
(5)通過實驗,認識洛侖茲力。會判斷洛侖茲力的方向,會計算洛侖茲力的大小。了解電子束的磁偏轉原理以及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
(6)認識電磁現象的研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磁場
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
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勻強磁場中的安培力
洛倫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
洛倫茲力公式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








1.安培力的計算只限于電流與磁感應強度垂直的情況
2.洛倫茲力的計算只限于速度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情況
選修3-2(高考必考):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電磁感應
(1)收集資料,了解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過程,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通過實驗,理解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舉例說明電磁感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3)通過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通過實驗,了解自感現象和渦流現象。舉例說明自感現象和渦流現象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現象
磁通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楞次定律Ⅱ
自感、渦流





1.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動勢的計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況
2.在電磁感應現象里,不要求判斷內電路中各點電動勢的高低
3.不要求用自感系數計算自感電動勢
(二)交變電流
(1)知道交變電流,能用函數表達式和圖像描述交變電流。
(2)通過實驗,了解電容器和電感器對交變電流的導通和阻礙作用。
(3)通過實驗,探究變壓器電壓與匝數的關系。
(4)了解從變電站到住宅的輸電過程,知道遠距離輸電時應用高電壓的道理。
交變電流
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的圖像
正弦交變電流的函數表達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變壓器
遠距離送電






1.不要求討論交變電流的相位和相位差的問題
2.只限于單相變壓器
(三)傳感器
(1)知道非電學量轉換成電學量的技術意義。
(2)通過實驗,知道常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3)列舉傳感器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傳感器
實驗十一:傳感器的簡單使用
選修3-3(高考選考):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分子動理論與統計思想
(1)認識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知道其實驗依據。知道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意義。
(2)了解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規律。認識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理解內能的概念。
(3)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解釋氣體壓強。
(4)通過調查,了解日常生活中表現統計規律的事例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
阿佛加德羅常數
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
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定性了解
實驗與探究: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要求正確使用溫度計
(二)固體、液體與氣體
(1)了解固體的微觀結構。會區別晶體和非晶體,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2)了解材料科學技術的有關知識及應用,體會它們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3)了解液晶的微觀結構。通過實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質及其在顯示技術中的應用。
(4)通過實驗,觀察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解釋表面張力產生的原因,交流討論日常生活中表面張力現象的實例。
(5)通過實驗,了解氣體實驗定律,知道理想氣體模型。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解釋氣體壓強和氣體實驗定律。
(6)知道飽和汽、未飽和汽和飽和氣壓。了解相對濕度。舉例說明空氣的相對濕度對人的生活和植物生長的影響。
固體、液體和氣體
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
液晶的微觀結構
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
氣體實驗定律
理想氣體
飽和蒸氣、未飽和蒸氣和飽和蒸汽壓
相對濕度








定性了解

(三)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1)通過有關史實,了解熱力學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體會科學探索中的挫折和失敗對科學發現的意義。
(2)認識熱力學第一定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用能量守恒觀點解釋自然現象。體會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規律之一。
(3)通過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了解熱力學第二定律。初步了解熵是反映系統無序程度的物理量。
(四)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1)認識能源和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知道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2)討論能源開發和利用帶來的問題及應該采取的對策。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3)嘗試估計一些廠礦、交通工具及家用電器的能源消耗。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和節約能源的意識。注意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單位制:
要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攝氏度(℃)、標準大氣壓 Ⅰ
要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選修3-4(高考選考):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1)通過觀察和分析,理解簡諧運動的特征。能用公式和圖像描述簡諧運動的特征。
(2)通過實驗,探究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關系。
(3)知道單擺周期與擺長、重力加速度的關系。會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4)通過實驗,認識受迫振動的特點。了解產生共振的條件以及在技術上的應用。
(5)通過觀察,認識波是振動傳播的形式和能量傳播的形式。能區別橫波和縱波。能用圖像描述橫波。理解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系。
(6)了解惠更斯原理,能用其分析波的反射和折射。
(7)通過實驗,認識波的干涉現象、衍射現象。
(8)通過實驗感受多普勒效應。解釋多普勒效應產生的原因。列舉多普勒效應的應用實例。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簡諧運動
簡諧運動的公式和圖像
單擺、單擺的周期公式
受迫振動和共振
機械波
橫波和縱波
橫波的圖像
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多普勒效應











1.簡諧運動只限于單擺和彈簧振子
2.簡諧運動的公式只限于回復力公式;圖像只限于位移-時間圖像
實驗與探究:
探究單擺的運動、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二)電磁振蕩與電磁波
(1)初步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的意義。
(2)了解電磁波的產生。通過電磁波體會電磁場的物質性。
(3)了解電磁波的發射、傳播和接收。
(4)通過實例認識電磁波譜,知道光是電磁波。
(5)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和在科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電磁振蕩和電磁波
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電磁波及其傳播
電磁波的產生、發射和接收
電磁波譜





(三)光
(1)通過實驗,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測定材料的折射率。
(3)認識光的全反射現象。初步了解光導纖維的工作原理和光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光纖技術對經濟社會生活的重大影響。
(4)觀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知道產生干涉、衍射現象的條件。用雙縫干涉實驗測定光的波長。
(5)了解激光的特性和應用。用激光觀察全息照相。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導纖維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




1.相對折射率不做考試要求
2.光的干涉限于雙縫、薄膜干涉
實驗與探究:
一、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二、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四)相對論
(1)知道狹義相對論的實驗基礎、基本原理和主要結論。
(2)了解經典時空觀與相對論時空觀的主要區別。體會相對論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影響。
(3)初步了解廣義相對論的幾個主要觀點以及主要觀測證據。
(4)關注宇宙學研究的新進展。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
質速關系、質能關系
相對論質能關系式



選修3-5(高考選考):
內容標準
考試說明要求
內容
要求
說明
(一)碰撞與動量守恒
(1)探究物體彈性碰撞的一些特點。知道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2)通過實驗,理解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能用動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維碰撞問題。知道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義。
(3)通過物理學中的守恒定律,體會自然界的和諧與統一。
碰撞與動量守恒
動量、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只限于一維兩個物體的碰撞問題
實驗與探究: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二)原子結構
(1)了解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歷史以及有關經典實驗。
(2)通過對氫原子光譜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級結
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能級公式


(三)原子核
(1)知道原子核的組成。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變。會用半衰期描述衰變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統計意義。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知道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3)知道核力的性質。能簡單解釋輕核與重核內中子數、質子數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會根據質量數守恒和電荷守恒寫出核反應方程。
(4)認識原子核的結合能。知道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關注受控聚變反應研究的進展。
(5)知道鏈式反應的發生條件。了解裂變反應堆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裂變反應堆的類型。知道核電站的工作模式。
(6)通過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學的基礎知識。
原子核
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應方程
結合能、質量虧損
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裂變反應堆
射線的危害與防護






不要求計算有關半衰期的問題
(四)波粒二象性
(1)了解微觀世界中的量子化現象。比較宏觀物體和微觀粒子的能量變化特點。體會量子論的建立深化了人們對于物質世界的認識。
(2)通過實驗了解光電效應。知道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以及意義。
(3)了解康普頓效應。
(4)根據實驗說明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光是一種概率波。
(5)知道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知道電子云。初步了解不確定性關系。
(6)通過典型事例了解人類直接經驗的局限性。體會人類對世界的探究是不斷深入的。
波粒二象性
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課件9張PPT。2010年物理高考復習探討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于連杰一、考試說明的說明
2007、2008年, 《高考說明》是由寧夏起草,教育部考試中心審批。2009年寧夏沒有參與《高考說明》的編寫。二、 學習到的一點經驗:“扎實推進第一輪復習,打好雙基”
1、主要任務:全面系統復習高考知識點。
2、實施方法:按照知識體系,分塊按章復習(基本概念、基本規律 解題方法 和技巧)
3、實施要求:全面復習與突出重點相結合;關注熱點、強化弱點相結合;課內復習和學生自主復習相結合;質量與速度并重,忌輕描淡寫和拖泥帶水;精講、精練、勤輔導 我們可借鑒 4、具體做法:
抓住主干、降低難度、注重雙基、關注探究、研究新增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 (1)制定復習方案 (2)責任到人,統分結合 (3)模擬試卷的命制 (4)認真做好每次模擬測試后的卷面分析和學情分析總結工作 我們可借鑒三、高考復習的幾點建議(一)高考復習一定要強化研究,特別是集體研究 (二)高考復習的目標定位要適合自己的學生(三)花大力氣抓學生知應會的“雙基”(四)打好堅實的實驗基礎(五)處理好教材與復習資料的關系(六)習題訓練恰到好處,適度拓展、拔高 (七)要做好各種資料的篩選、整合 四、選考模塊的教學要慎重五、注意對“長試卷”的適當訓練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和政县| 沽源县| 南溪县| 宁陕县| 崇州市| 油尖旺区| 天全县| 青神县| 讷河市| 鄂托克前旗| 娱乐| 夏邑县| 盐池县| 泽州县| 潜山县| 淄博市| 临沭县| 金门县| 宣恩县| 仙桃市| 苏州市| 延寿县| 玉树县| 长寿区| 普兰店市| 牙克石市| 东港市| 营口市| 苍梧县| 青海省| 新干县| 台江县| 永清县| 即墨市| 舞阳县| 宿松县| 芮城县| 民乐县| 深州市|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