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南省2009年物理科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分析報告海口教育研究培訓院 趙東明一、命題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1、命題以《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以海南省教育廳2009年中考說明為指導,同時根據我省實際,降低利用數學知識在物理解題中的應用的難度,杜絕偏題和超《標準》命題。2、命題從考查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出發,同時關注對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生活的聯系、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關心科技發展,提倡學習方法的多樣化;構建新的評價體系3、命題應當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發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物理背景和生活經驗編制試題,使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不同學習條件、不同的物理發展程度的學生都能表現自己的物理學習狀況,力求公正、客觀、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通過初中教育階段的物理學習所獲得的發展狀況。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初中物理教學導向具有積極的影響。同時有利于考試評價與選拔;二、試題結構與內容分析試題與2008年試題結構相同,保持了中考試題的穩定性。物理科全卷共2 4題。其中客觀題1 8題(選擇題1 0小題,填空題8小題)共62分;主觀題6小題(作圖與實驗題3小題,簡答與計算3小題),共48分。全卷滿分110分。60分鐘完成,與化學分卷合場,整卷的難度系數預設在0.6左右,難易程度比例為7:2:1。(1)、題型分值結構題型選擇題填空題作圖和實驗題簡答和計算題題量10833分值30(3×10)32(4×8)24(6+10+8)24(6+10+8) (2)、內容分值結構(實驗和探究題在知識內容中重復呈現)知識內容物 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 量科學探究呈現題目1、2、6、12、13、22、3、4、5、7、10、14、15、19(1、2)、22、238、9、11、16、18、19(3)、20、2420、21、22總分值27433824(3)、海南省2 009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物理科試題內容結構雙向細目表題號主要知識要點主要考查目標分值 ?一、?選擇題??共30分?1物態變化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32物質的尺度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3?3?凸透鏡成像、照相機基礎知識、分析能力?34噪聲的控制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35電和磁基礎知識、分析能力3?6物質的分類基礎知識、分析能力?37電磁波基礎知識3?8?安全用電?基礎知識?39機械效率分析和計算能力310浮力基礎知識、分析能力?3? 二、填空題?共32分11家庭電路基礎知識、4?12?分子熱運動基礎知識?413物態變化綜合分析、圖象分析能力4?14?力和機械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415大氣壓、光的直線傳播基礎知識416能量、能源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417物質的密度基礎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18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基礎知識、物理與生活的聯系4? 三、作圖、實驗24分19力、光的反射、家庭電路?基礎知識、作圖能力6?20電路的連接、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0?21?實驗、探究題實驗技能、處理數據、總結規律能力??8? 四、計算問答24分?22?開放題發散性思維能力、創造聯想能力、語言表達能力?5?23?力學綜合應用綜合分析能力、計算能力?9?24、電學綜合應用?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能力、?10三、試題評價和特點1. 立足雙基、強調能力、加大知識覆蓋面試題設置以課標中科學內容具體條目和要求的認知層次及目標為依據,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加大考查內容覆蓋面,面向全體學生。全卷試題涉及的知識內容涵蓋《標準》中三個一級主題中的14個二級主題。試題沒有偏題、怪題,超《課程標準》的命題。從今年全省的考試結果看,試題整體難度比08年有所降低,試題符合我省基礎教育的實際,較好體現了我省物理學業升學考試的基本定位。2. 注重試題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試題貼近生活,如第1題“鮮榨椰子汁”,第12題“煮咖啡”,第12題“高壓鍋”,第14題“端午節的賽龍舟”等;關注海南資源和社會熱點,涉及環保、能源、生態等方面題材,如:第16題“農民使用沼氣燒水”,第18題我省可開發用于發電的再生能源,第22題簡答題,以海南的“海上日出”為背景,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感受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椰風海韻,題型綜合開放,場景熟悉,學生可選擇自己熟悉的內容解答。第23題取材于《海南日報》關于汽車超載問題的報道,考查知識點速度、密度、壓力壓強的計算,第24題收集生活中電熱飲水機的說明書,既有表格又有電路圖,考查學生閱讀說明書獲取信息的能力,基本電路識別分析能力及電功、電功率、電阻的相關計算。在編制試題中,減少直敘式的物理問題出現,而是把物理問題通過一定的實際情景及學科聯系呈現,讓學生感知物理就在我身邊、在我眼前,可學可及,有趣有用。這樣既體現學科間的聯系和滲透,又能讓學生了解物理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及其對社會進步的影響和所帶來的某些問題,培養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因此本套試題有一定教育功能和對初中物理教學有導向作用3. 加強實驗、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物理學科特點,重視實驗探究的考核。第15題涉及了教材上的兩個小實驗,大氣壓存在,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希望教師在點點滴滴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實驗教學,不要用講實驗代替做實驗。第20題是貫穿電學的一個綜合實驗,測小燈泡功率的實驗,學生很熟悉,試題涉及到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儀表的連接讀數、實驗結果的評估等,試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突出能力。關注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考生,充滿人文關懷。第21題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是從教材實驗中挖掘新的探究元素,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考查設計實驗的能力及科學探究方法和思想。4、試題發揮了較好的評價功能從物理試題的整體功能出發,合理各大題的功能規劃、考查內容及題目量。試題圖文并茂、語言盡可能簡練,有利學生讀題、審題和作答。開放題考慮到條件、過程和結論,開放有度,具有可操作性。嚴格控制題目文字和答題文字量,沒有科學性錯誤,根據我省學生實際和兩考合一,在編制試題中,嚴格控制題目難度比例(7 :2 :1)。試題對知識點的覆蓋、應用能力、實驗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都有充分的考慮和體現。從統分基本情況看,基本實現畢業和選拔功能目標。綜合以上分析,試題既有兩考合一的評價功能。5、試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1)從考試統分情況看:試題難度降低了,高分段人數突增,而底分段人數不但沒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因此試題的信度和區分度不理想。(2)第14題試題立意設問不夠嚴謹,賽龍舟的木槳嚴格來說不算杠桿,更不是費力杠桿。(3)第20題第4個小問題的立意設問不夠恰當,考察價值不大。因為課本根本沒有提過測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或求平均額定功率四、考試效果分析1、基本情況 2009年海南省中考物理有效考試卷118470份,含缺考原始分0分人數1814人,總難度:0.57 ,A++兩顆星:7438人;A+一顆星:8342人;A等:8170人;B等:5634人;C等:4889人;D等:4353人;E等:3918人;F等:3884人;G等:8204人;H等:9030人;I等:9961人;J等:44647人。與08年考試情況對比如下:08年考試總人數:116431人。09年考試總人數:118470人。總難度:0.48總難度:0.52平均分:53分平均分:57分海口平均分:60.1分海口平均分:67.5分A+兩顆星:852人A+兩顆星:7438人A+一顆星:2450人。A+一顆星:8342人。A等:5673人。A等:8170人。B等:6463人B等:5634人C等:6876人。C等:4889人。D等:6300人。D等:4353人。E等:5440人E等:3918人F等:4815人F等:3884人G等:9744人。G等:8204人。H等:11053人。H等:9030人。I等:13605人。I等:9961人。J等以下:43160人。J等以下:44647人。海口市優秀率:23.51海口市優秀率:38.86海口市合格率:54.83海口市合格率:60.80試題難度降低了,高分段人數突增,而底分段人數不但沒減少,反而有所增加2.各題得分情況統計2009年物理科考試各小題得分情況得分統計表一、選擇題(1—10)分值30、平均分17.03分、難度0.567題號12345678910分值3333333333平均分2.01 1.65 1.70 2.43 1.462.001.10 1.921.431.45 難度0.67 0.55 0.57 0.75 0.49 0.66 0.37 0.640.47 0.480分人數39055531225100929892605953959574852428126215560884 二、填空題(11—18) 分值32、平均分18.29分、難度0.57題號1112131415161718分值44444444平均分2.70 2.65 2.401.851.992.66 1.382.64 難度0.67 0.660.600.460.50 0.660.34 0.66 0分人數2511826044210454821245441259687192927983 三、作圖與實驗題(19—20)分值24、平均分12.68分、難度0.538題號192021分值6108平均分3.965.103.61難度0.66 0.51 0.450分人數185421854236599四、解答題(22—24) 分值24、平均分8.84分、難度0.368題號222324分值6108平均分2.723.842.27難度0.450.380.28 0分人數396235565166381從上面表中可以看出,選擇題大多小題的得分率較高,其中得分率在0.5以上共有6道題;8道填空題得分率在0.5以上共有6道題。整卷難易梯度明顯,分布合理,難度比年明顯降低。兩道大題23和24得分率比去年有所提高 。3、各校考試成績分析2009年海口市中考物理優秀率排名(實考90人以上學校)學校名稱實考人數報考率%優秀率合格率名次海南僑中 90797.3 82.4 96.9 1 湖南師大附中291100 72.2 95.2 2 景山學校 15096.8 70.7 92.7 3 海口一中 88998.8 66.0 90.4 4 昌茂學校 18592.5 64.9 88.1 5 海口九中 109299.0 64.2 87.7 6 國科園學校17984.0 63.1 89.9 7 海政學校 101100 59.4 78.2 8 海口實驗中學82090.5 56.6 84.5 9 海口十中 79386.7 52.2 76.5 10 市十一中 13556.7 49.6 85.2 11 義龍中學 69281.5 48.8 79.2 12 海口七中 58495.4 44.7 65.1 13 華興學校 13674.3 42.6 65.4 14 金盤學校 35096.7 40.6 62.9 15 海口四中 76288.6 39.4 67.2 16 沿江中學 10033.6 37.0 70.0 17 海聯中學 11056.7 33.6 62.7 18 瓊山僑中 65681.3 33.5 57.6 19 龍泉中學 49494.5 33.2 48.8 20 海口八中 12261.6 30.3 63.9 21 海南子校 163100 30.1 41.7 22 瓊山二中 92895.8 29.4 49.4 23 永興中學 70494.4 29.4 40.6 24 長流中學 65099.2 29.1 48.3 25 海口二中 35098.3 27.7 58.9 26 海口十四中27163.0 27.3 59.8 27 海港學校 27395.5 26.0 54.9 28 新海中學 10698.1 25.5 59.4 29 靈山中學 70167.6 22.0 45.4 30 龍塘中學 22564.7 21.8 40.9 31 榮山中學 13998.6 21.6 33.1 32 府城中學 111294.5 21.2 38.1 33 豐南中學 14089.7 20.7 40.0 34 龍橋中學 26879.1 20.1 39.2 35 舊州中學 17760.2 19.2 46.9 36 遵潭中學 37687.6 18.4 33.8 37 長德中學 20099.0 16.5 37.0 38 紅旗中學 16662.4 15.7 47.6 39 新坡中學 27583.6 14.5 35.6 40 甲子中學 9252.3 14.1 42.4 41 東山中學 67193.7 13.3 31.0 42 演豐中學 15091.5 12.7 28.7 43 石山中學 25096.9 12.0 24.0 44 城西中學 9487.9 11.7 34.0 45 大華學校 36591.9 10.7 21.1 46 云龍中學 15296.2 9.2 25.0 47 三江中學 15785.8 7.0 20.4 48 東營中學 16297.0 3.1 19.8 49 海口市全部初中學校92所的排名會放在海口教育研究培訓院中學物理網上五、考生答題情況分析及評卷中反映的問題1.選擇題和填空題考生答題情況分析第1、2、3、4、6、8、11、12、13、16題得分率在0.5以上屬于簡單的基礎題第3題,得分率為0.57,0分51009人,光學儀器是學生經常用到和看到的,題目本來簡單,但因農村學生接觸較少因而丟分。第5題,考察學生對四種機器原理的了解,得分率為0.49。0分60595人偏多這四種機器的原理是初中學生必須熟悉和掌握的,幾乎每年都會考到,在復習中要注意。第7題,得分率為0.37,0分有74852人出乎預料。按理說此題不難,這種題目就象我們平時做的練習題或測試題一樣,為什么得分率不高?第9題,得分率僅為0.47,0分62155人。機械效率的題目難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公式,并且會正確使用就可選對。很多學生的公式應用計算能力還是很差。第10題,得分率僅為0.47,0分有60884人.本題設計了一個陷阱,只有真正理解浮力概念的學生才能又快又準選出正確答案。由此可見教學中抓基本概念的重要性。第14題,得分率0.46,0分48212人。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該題的立意和設問都不太清楚,物理過程讓學生感到模糊。第17題,得分率0. 34,0分71929人。題目簡單就考個單位換算和密度公式,但一考計算我們的學生就倒了,說明我們的學生數學能力太差,還是我們老師平時訓練要求不夠2、作圖與實驗題答題情況分析第19題得分率0.66,0分18542人比去年(0.47,34733人)有很大提高,說明老師們在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作圖基本功和技能的訓練,收到了成效。本作圖題考查的內容標準是要求學生學會一定的作圖技能,通過動手作圖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該題內容結構合理,和去年一樣還是力學、光學、電學各一小題,考查的內容都是教材上最主要、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新課標要求學生必須達到學習技能。過閱卷我們發現學生的答題還是存在以下問題:一、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比如:甲圖中外型規則的物體的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外面、重力的方向向四面八方。乙圖中題目要求畫反射光線,但部分學生卻畫折射光線,即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不清。或把反射光線的箭頭方向畫反。丙圖中開關接零線等等。二、作圖不夠規范,態度不認真,比較隨意。比如:不用刻度尺作圖,用虛線畫力的示意圖、畫光路、連接電路,反射光線畫得比界面還粗,火線和零線交叉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絕對可以避免的,但絕大部分的學生不能做到。三、學生平時訓練量少,做題不夠靈活、簡練。比如甲圖:絕大部分的學生可能都知道重力的三要素,但平時缺少動手練習,不清楚用一條還是多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力,所以出現用一排豎直向下的帶箭頭直線表示重力的現象。丙圖中連接電路時不少學生把電線連接在元件的外殼上或把開關的拉線當成導線。第20題得分率0.51,0分12321人本題是一道電學實驗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電學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查學生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具體表現:1、考查學生對基本電路圖的連接;2、考查學生對連接電路時應注意的事項;3、考查學生對電學儀表的正確使用;4、考查學生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學生答題中存在情況;(1)、學生對電學的基本電路連接掌握不夠好。在評卷中發現,一個簡單的看電路圖連接實物圖都連不對,出現:導線交叉、接線柱接錯、電流表內接等錯誤的答案。(2)、學生對電表的使用也掌握不夠好。在連接電壓表時出現正負接線柱接反、連錯量程、連成串聯等錯誤;而在讀電流表的示數時,不看連接的量程就讀,造成錯誤。(3)、學生對使用滑動變阻器的目的理解不到位。在選擇為了保護電路時,滑動變阻器滑片P應移到哪端,學生不明白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所以出現亂選。(4)、學生對額定功率概念不理解,造成很大的失分。在評卷中,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題目中這種求額定功率的方法合理,而一部分學生認為不合理,但他們回答理由時卻不正確,這都說明對額定功率概念不理解,更不懂得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今后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實驗教學,尤其是學生動手的實驗,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參與,動腦和動手體驗全過程,以便掌握各種的儀表的使用,并更好地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學會解決題的過程和方法。另外還要加強學生對實驗數據處理的練習。 第4個小問題可以不要問求解額定功率的方法是否合理?因為課本根本沒有提過求平均額定功率。刪除求平均額定功率的表格,若更換成:問圖表3組實驗數據中可以歸納出什么結論?第21題,得分率0.45,0分36599人本題是一道探究題,出自九年級物理課本“摩擦力”,是學生較熟悉的內容。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的掌握以及在探究中設計實驗來驗證猜想和假設的能力。第21題體現了較強的開放性,特別是第(3)小題,答案有很多種——可以利用甲圖實驗,將木塊側放、豎放,分別測出摩擦力做對比;也可以取兩塊質量相同,但底面積不同的木塊在長木板上分別勻速運動,測得摩擦力做比較;還可以先橫著拉長木板,然后再豎著拉,并記下它們的拉力,然后比較……讓學生有了相對自由的發揮空間,兼顧了不同學生。總體上大多數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題意和控制變量法,知道如何去控制變量,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猜想。 3、簡答和計算答題情況分析第22題,得分率為0.45,本試題6分。題目貼近海南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基本理念。本短文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識也很多,因此本題的答案就有很多,是一道開放性題目。而題目只要求找出三處蘊含物理知識的語句并加以說明,不同層次的考生都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題。體現了出題者“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的課程基本理念。從學生的答卷情況來看:學生答案豐富多彩。如:我來到大海邊一一以海岸為參照物,我在運動眼前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一一凸透鏡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沿直線傳播)太陽從海平面上冉冉升起——以海平面為參照物,太陽在運動涼爽的海風迎面吹來——海風加快汗液的蒸發,蒸發吸熱。幾葉小舟在海天相接處搖蕩——小舟浮在海上,受到浮力的作用。海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氣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海歐具有機械能;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海歐不時叫喊幾聲——發聲體在振動,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椰樹隨風搖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而學生答題中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概念不清、不能抓住物理現象的本質特征、語言表達不科學等。另外因為短文中的每一個語句蘊含的物理知識很多,有很多明顯的和不明顯的,所以對于這道題目學生的答案是千變萬化的,給閱卷評分帶來一些困難第23題,得分率為0.38,平均分3.84,0分有55651人。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有關部分力學知識的綜合分析、運用能力以及對計算題的解題思路、規范情況。考察學生對(1)速度公式v=s / t;(2)重力公式G = mg;(3)壓強公式p = F/s的掌握和運用;公式簡單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讀題能力,能從中正確地找出已知條件帶入公式運算,顯然部分學生這方面能力有限。 第24題,得分率為0.28,平均分2.27,0分有66381人,第24題收集生活中電熱飲水機的說明書,既有表格又有電路圖,考查學生閱讀說明書獲取信息的能力,基本電路識別分析能力及電功、電功率、電阻的相關計算。二道計算題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領會命題意圖,信息處理游刃自如,解題思路清晰、規范合理,求解方法靈活。例如:第24題的第3問求R1有難度,學生的求解方法多樣,表現出非凡的解題能力。但計算題答卷中兩極分化極度嚴重,第23題“0”分人數55651 滿分人數26829人,第24題兩道“0”分人數66381 滿分人數12118人。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讀題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計算能力仍然是我們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難題。六、對今后的教學建議1、每位初中教師要認真進行試題分析,發揮試題對我們教學的導向功能、在中考復習中要對各個物理知識點理解到位、分析到位和練習到位,知道各個物理知識點在歷年中考中的地位和題型,在復習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高學生的得分率。2、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狠抓“雙基’教學,要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學習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理精神;讓學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及規律;平時訓練應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強作圖基本功、試題的審題和規范解題的訓練。3、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物理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舉止語言、實驗操作、書寫做圖、思維分析等行為的規范、準確。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要跟學生一起感知、體會、形成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能力,養成解題規范、做題認真和思維嚴謹的學習習慣。4、教師積極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跟學生和同伴開發適合學生實際的教材資源,多讓學生制作實驗器材,自行設計實驗、親自動手做實驗,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5、注重“STS”教育,帶領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身邊、生活、社會中廣泛地體驗、感悟學習物理的意義,增強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009年10月20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