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1.(2007廣東物理,14,8分)如圖11(a)所示,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端拴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小車后面與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起初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離小于小車到滑輪的距離。啟動打點計時器,釋放重物,小車在重物牽引下,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上運動,重物落地后,小車會繼續向上運動一段距離,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圖11(b)中a、b、c是小車運動紙帶上的三段,紙帶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 (1)根據所提供紙帶上的數據,計算打c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打a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是2.5m/s2.請根據加速度的情況,判斷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現在b段紙帶中的 . 高考真題答案與解析物 理【實驗一】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1.答案:⑴5.0 m/s2(結果是4.8 m/s2的得1分)⑵D4D5區間內解析:(1)c段小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則5.0 m/s2(2)小車運動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現在b段紙帶中的區間內。【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2009山東理綜,23(1),4分)某同學在家中嘗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三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字,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分別在墻上的兩個釘子A、B上,另一端與第二條橡皮筋連接,結點為O,將第三條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胞掛一重物。①為完成該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測量細繩的長度b.測量橡皮筋的原長c.測量懸掛重物后像皮筋的長度d.記錄懸掛重物后結點O的位置②釘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現有器材,改變條件再次實驗證,可采用的方法是 高考真題答案與解析物 理【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1.答案:(1)① bcd ②更換重物【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1.(2009 江蘇物理,11,10分)“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袋如圖乙所示。計時器大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將5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后每次從小車上取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的實驗數據如下表: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m·s-2)0.691.181.662.182.70請根據實驗數據作出a-F的關系圖像. (3)根據提供的試驗數據作出的-F圖線不通過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高考真題答案與解析物 理【實驗四】 驗證牛頓運動定律1.答案:(1) 0.16 (0.15也算對) (2)(見圖)(3)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解析】(1)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用公式,關鍵弄清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為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t為連需相等的時間間隔,如果每5個點取一個點,則連續兩點的時間間隔為t=0.1s,(3.68-3.52)m,帶入可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后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0.15m/s2.(2)根據圖中的數據,合理的設計橫縱坐標的刻度值,使圖線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與水平方向夾角45°左右為宜。由此確定F的范圍從0設置到1N較合適,而a則從0到3m/s2較合適。設好刻度,根據數據確定個點的位置,將個點用一條直線連起來,延長交與坐標軸某一點。如圖所示。(3)處理圖象問題要注意圖線的斜率、交點、拐點、面積等意義,能正確理解這些量的意義則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與縱坐標相交而不過原點,該交點說明當不掛砝碼時,小車仍由加速度,即繩對小車仍有拉力,從此拉力的來源考慮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為砝碼盤的重力,而在(2)問的圖表中只給出了砝碼的總重力,而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實驗一.doc 答案與解析(實驗一).doc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doc 答案與解析(實驗三).doc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doc 答案與解析(實驗四).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