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特征知識點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在生物學習中廣泛應用。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于顯微鏡或放大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工具,有時還需要測量。科學觀察的要求是:明確目的;觀察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記錄及時;有計劃、有耐心地長時間觀察;觀察時積極思考;與別人交流觀察結果等。知識點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是有生命的個體,其體內時時刻刻進行著生命活動,因此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植物的營養是自己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動物和人以植物或別的動物為食,從中獲取現成的營養物質,細菌和真菌也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依靠分解植物或動物的尸體來獲取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呼吸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也有一部分生物的呼吸不需要氧氣,如厭氧細菌等。生物在攝取食物、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中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體通過呼吸作用從周圍環境中吸入氧,把體內的有機物分解,釋放出能量。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體在進行生命活動的時候,利用氧氣分解體內的有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等含氮廢物是生物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需及時排出,否則會影響生物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排泄廢物是生物體進行正常代謝的基礎。動物和人通過多種方式排出體內的廢物,如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體內產生的尿酸、尿素、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廢物排出體外。植物也產生廢物,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在自然界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了適應多變、復雜的周圍環境,生物能夠對外界各種刺激作出反應。例如,壁虎遇到敵害時,有斷尾的反應;饑餓的野狼遇到小羚羊的時候,有撲上去捕食的反應;斑馬發現獵豹后,有逃跑的反應;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等等。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是生物進化的結果,一般情況下,生物等級越高,其對刺激的反應越靈敏。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物的生長、繁殖是生物種族延續的重要保障。生物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對于低等生物來說,有通過細胞分裂繁殖的,例如草履蟲;有通過孢子繁殖的,例如真菌、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對于較高等的生物來說,有靠種子繁殖的植物,有靠體外受精或體內受精進行繁殖的動物。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是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生殖方式的多種多樣,也是生物進化的結果。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體的子代與親代之間,在很多方面表現出相同的特征,這就是遺傳現象,但總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這就是變異現象。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考點1:觀察法【例1】 下列不屬于科學觀察的是(??? )A.用攝像機拍攝蜜蜂采蜜過程B.用攝像機拍攝大雁南飛,并對其飛行特征加以分析、歸納???C.觀察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并做記錄D.黑色天穹流星劃過答案:D點撥:科學的觀察不同于一般的觀察,科學的觀察可借助于照相機、攝像機等一些用具;科學的觀察還要有目的,并對觀察有一定的記錄。“黑色天穹流星劃過”只是說一種現象;若說是“看到黑色天穹流星劃過”既沒有觀察的目的,也沒觀察得仔細,也不全面,只能是一般的觀察,而不屬于科學的觀察。??考點2:生物的特征【例2】下列哪個語句能夠體現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B.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C.螳螂捕蟬,黃雀在后D.朵朵葵花向太陽答案:C點撥:生物有共同的特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生物的遺傳特征,“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生物的繁殖特征,“朵朵葵花向太陽”是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是動物的捕食,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例3】請將下列生物的特征與對應的內容用線連起來。①汗流浹背?? ????????????A.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②紅杏出墻?? ????????????B.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③老鷹抓小雞?? ??????????C.生長發育現象④女大十八變??? ?????????D.排出身體內的廢物答案:①—D? ②—A? ③—B? ④—C點撥:本題在學生熟練掌握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能夠把生物的生命現象與它們的本質特征對應上。①“汗流浹背”是排出身體內的代謝廢物;②“紅杏出墻”體現了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③“老鷹抓小雞”體現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④“女大十八變”體現了人的生長發育現象。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知識點1: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1.調查的含義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國的森林資源每五年清查一次,這就是調查。人口普查也是調查。???2.調查的一般方法???調查時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選取合適的調查樣本,調查過程要如實記錄。調查的結果要整理和分析,并用數學方法統計結果。調查校園、社區或農田的生物種類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要求,備好材料用具。然后設計具體的方法和步驟:(1)選擇調查范圍。(2)分組,選一名責任心強的組長,能充分發揮我們本身的主動性。(3)設計調查路線。(4)調查記錄,要設計好調查表,并如實記錄調查內容。(5)歸類,對調查到的生物根據分類的依據進行歸類。(6)將歸好類的生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寫在筆記本上。???3.調查時的注意事項(1)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2)調查時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不能僅憑個人好惡取舍。(3)不要損傷植物和傷害動物,不要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4)注意安全。全組同學要集體行動,不要一個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處;不要下水;防止被動物咬傷等等。知識點2:生物的歸類對生物進行歸類,按不同的標準,歸類的結果就不一樣:(1)按照形態結構特點,生物可分為植物、動物、其他生物三大類。(2)按照生活環境,生物可以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生物可以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考點1:調查法【例1】對于范圍較大的調查對象,可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下列適合用抽樣調查的是(??? )??A.調查本班學生的近視率B.調查某校學生的男女比例C.調查某省七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D.人口普查???答案:C點撥:抽樣調查就是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分析。由于抽樣調查的結果不能精確地反映真實情況,所以人口普查不適合用抽樣調查。如果調查的范圍太大,而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一般情況,就可以采用抽樣調查,如某省七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就可以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測量、記錄和統計。考點2:生物的歸類【例2】某小組同學將調查到的生物進行分類,他們將月季、梧桐、含羞草、白菜、桂花樹歸為一類,而將瓢蟲、蜜蜂、蜘蛛、貓、狗歸為另一類。他們的歸類依據是( ???)A.形態結構特點?? ???????????B.生活環境C.用途?? ???????????????????D.數量答案:A點撥:生物歸類時,按照形態結構可將生物分為:動物、植物、其他生物。由題意可知,該小組的同學將調查到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和動物兩大類,因此是根據形態結構特點來劃分的。【例3】根據你的調查,你認為下列哪一組歸類是正確的(??? )A.蟹、蟋蟀、西瓜為陸生生物? ??????B.雞、豬、鴨為家禽C.小麥、玉米、水稻為農作物?? ?????D.海帶、鯽魚、鴕鳥為水生生物答案:C點撥:此題是對分類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的考查。對生物進行歸類既要求有科學的歸類方法,又要有廣泛的課外知識。A、D兩項依據生活環境對生物進行分類,B、C兩項依據用途對生物進行分類。其中A項中的蟹應為水生生物,B項中的豬應為家畜,D項中的鴕鳥應為陸生生物。??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目的要求(1)了解校園、公園、農田或周邊其他環境中的生物,記錄你所看到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2)嘗試對你所看到的生物進行歸類,初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以及生物??? 與環境的關系。(3)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材料用具調查表,筆,望遠鏡,放大鏡,照相機等。方法步驟(1)選擇調查范圍。如校園生物種類調查,公園或綠地生物種類調查,某??? 塊農田生物種類調查等等。(2)分組:6~8人為一個調查小組,確定一人為組長。(3)設計調查路線。選擇一條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4)調查。沿著事先設計好的路線進行調查,注意邊調查邊將觀察到的各? 種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稱、數量以及生活環境的特點一一記錄在事先設計好的調查表中。要特別注意樹皮、草叢和枯枝落葉等處,那里常有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另外,也要注意空中偶爾飛過的鳥和昆蟲。(5)歸類。將全組調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種共同的特征進行歸類。歸類的項? 目和方法可由全組同學討論決定,并說明歸類的理由。(6)整理。將歸好類的生物的資料進行整理,寫在記錄本上。點撥:對身邊的生物進行調查時,不必對所有生物進行全面調查,可以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當然樣本的選擇要適當,太少,會使得出的結論不準確,太多,會增加調查的難度。???在制訂調查方案時,若調查的范圍比較大,要進行抽樣調查。要設計好調查路線。調查過程中,一是要如實記錄;二是不要損傷植物和傷害動物,不要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三是要注意安全,如,不要亂品嘗采集的東西,不要一個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爬高,不要下水等等。【例1】調查農田的生物種類的實驗中,記錄的內容不包括(?? )A.生物食性?? ???????????????B.生物名稱C.生物數量?? ???????????????D.生物生活環境特點答案:A點撥:調查農田的生物種類的實驗中,主要記錄生物名稱、數量及生活環境的特點,不需要記錄生物食性。【例2】下列關于“校園生物調查”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調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叢和落葉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較大的生物就行B.調查時,全組的同學要集體行動,不要攀爬高處?C.調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種共同的特征進行簡單的分類D.對看上去差別明顯的生物,要注意它們相同之處;對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處答案:A點撥:本題考查調查的方法。調查校園內生物時要仔細,不僅要對較大的生物進行統計,還要特別注意草叢和落葉里的小生物。只有這樣才能使調查的結果比較全面、客觀。故選A。??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知識點1:環境中的生態因素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間,還包括存在于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ecological?factor)。? ? ? ? ? ? ?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生態因素? ? ? ? ? ? ? ?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知識點2: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存依賴于一定的環境,環境的變化會對生物產生影響。影響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等。它們對生物的影響是非常普遍的。1.光對生物的影響沒有光,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就無法生存下去。因此光影響著植物的生理變化和分布情況。光照不但影響植物的生活,也影響著動物的行為、體色、生長發育等。2.溫度對生物的影響地球上溫度變化的幅度極大,但適于生物生存的溫度范圍卻很窄。過冷或過熱都會使生物的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進行,甚至導致生物死亡。如候鳥的遷徙就是由于鳥類受溫度的影響而引起的。3.水對生物的影響水是一切生物體的構成成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另外,水還是生物體一切代謝活動的中介,營養物質的運輸、廢物的排出等等,都離不開水。水還影響著生物的生活和分布情況。4.空氣對生物的影響植物和動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氧氣,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沒有空氣,植物就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動物會因為沒有空氣而窒息死亡。非生物因素影響著生物的生活。當一個或幾個非生物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引起生物個體的變化,甚至死亡。知識點3: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是指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受到周圍很多其他生物的影響。????從同種或異種的角度,生物之間的關系可分為兩種: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的現象是常見的。例如,螞蟻、蜜蜂等營群體生活的昆蟲,往往是千百只個體生活在一起,在群體內部分工合作。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由于爭奪食物或配偶等有時也會發生斗爭。例如,在農田中,相鄰的作物植株之間會發生對陽光、水分、養料的爭奪;許多鳥類的雄鳥在占領巢區后,如果發現同類的其他雄鳥進入自己的巢區,就會奮力攻擊,將侵入者趕走。種間關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捕食關系指的是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的現象。競爭關系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利共生關系。豆科植物供給根瘤菌有機養料,根瘤菌則將空氣中的氮轉變為含氮的養料,供豆科植物利用。知識點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生物共同的特征,“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的一條自然法則。????地球上現存任何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這是生物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進化的結果。不同生物對環境有不同的適應方式,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有明顯的適應特征。例如:荒漠中的植物——駱駝刺的根非常發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在長期自然選擇、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生物和環境之間不斷地相互作用。生物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生理結構來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生物的這種改變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比如,森林植物以其偌大的樹冠為其他生物提供了陰涼的場所;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大氣的濕度;食草動物的各種取食活動直接影響、改變著地表植被;動物的糞便改良了土壤,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考點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例1】《晏子使楚》中有這樣一句話:“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造成這種現象的環境因素是什么(????)???A.陽光????????B.溫度?????????C.空氣????????D.其他植物????答案:B點撥:橘與其他生物一樣,它的生活同樣受土壤、溫度、光照等多種非生物因素的影響。橘適于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那里的溫度較高,這是它在“淮南”與“淮北”生長狀況不同的主要原因。考點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例2】直接影響小麥生活的環境因素(既要包括非生物因素,又要包括生物因素)有(????)???A.鼠、蚜蟲、鷹、陽光、水、溫度等????????B.鼠、蚜蟲、雜草,陽光、水、溫度等?????????C.動物、植物、微生物????????D.狐貍、蛇、小鳥、水、溫度等????答案:B點撥:本題考查環境因素對生物的影響。A選項中的鷹,D選項中的狐貍、蛇不能直接影響小麥的生活;C選項中沒有非生物因素;B選項中的所有因素都與小麥的生活有直接關系。故選B。【例3】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中藥。蟲草的幼蟲在土壤中越冬時,被蟲草屬真菌侵入體內,菌絲逐漸充滿蟲體而變成菌核,使蟲體內部被破壞,僅殘留外表。夏季溫濕度適宜時,從幼蟲口或頭部長出有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這種真菌與幼蟲的關系是(????)???A.寄生關系??????????????????B.捕食關系?????????C.競爭關系??????????????????D.合作關系????答案:A點撥:真菌生活在蟲體內,吸收蟲體內的營養,使蟲體內部被破壞,因此它們是寄生關系,而不是共生關系。考點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例4】雷鳥在冬季到來的時候會換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當年的降雪來得過早或過晚,都會使雷鳥暴露在天敵的視野中,這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A.普遍性????????B.個別性?????????C.相對性????????D.絕對性????答案:C點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這種適應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環境條件一旦發生變化,它的適應特征就反而會成為其致命的弱點,甚至會導致這種生物的滅絕。故選C。【例5】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下圖中的兩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1)圖____?所示為北極狐。其推測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兩種狐的頭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說明,生物的形態結構往往與________相適應。?A??????????B?答案:(1)B??B狐耳朵小,短,熱量不易散失??(2)生存環境點撥:B狐的耳朵比A狐短、小,是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狐,北極嚴寒氣溫低,耳朵小、短能減小散熱面積,抵制嚴寒存活下來;而A狐耳朵大利于散熱降溫。同種生物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態上出現一些變化,說明生物與生存環境是相適應的。考點4: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例6】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都體現了(????)???A.生物能影響環境B.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C.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答案:A點撥:由于樹木的蒸騰作用,可增加空氣的濕度,因此好乘涼,長堤上的蟻穴導致千里之堤的潰決,大樹和螞蟻對周圍環境產生了影響。【例7】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經過多次測量,得到幾組平均數據記錄在下列表格中,請回答問題:三種不同地點的空氣濕度平均值?(1)小組內的四個同學,在測量過程中的不同做法,哪個是正確的(?????)A.甲在裸地看到一個小水洼,非常高興地把干濕計放在小水洼邊測量空氣濕度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叢三個不同地點,早、中、晚各分別測量了一次,并認真記錄C.丙堅持每次都用同一個干濕計來測量三個不同地點的空氣濕度D.丁為了更方便穩妥地測量,在灌叢中把干濕計放在地上進行測量(2)請你根據給出的數據,畫出一天內,裸地、草地和灌叢三處空氣濕度變化的曲線。?(3)根據數據可以看出,空氣濕度最大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_,濕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而早、中、晚不同時間里,空氣濕度最大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答案:(1)C??(2)略。??(3)灌叢??裸地??早晨??中午點撥:(1)在進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中,干濕計不能放在水洼邊;為了使實驗減小誤差,所以要在每個地點,每個時間多測幾次,然后求平均值;不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測量;為了減小讀數的誤差,所以要用同一個干濕計來進行實驗。所以A、B、D三項都不正確,C是正確的。(2)因表格中的數據已是平均值了,所以只要在坐標系中找到各點連成線即可。?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材料用具每個小組10只鼠婦,濕土,鐵盤(或塑料盤、紙盒),紙板,玻璃板。?實驗裝置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在盤內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如圖所示)。?實驗步驟1.全班分成6~8個小組進行實驗。????2.將鼠婦放入實驗裝置,兩側的中央放同樣數目的鼠婦,靜置2分鐘。????3.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實驗數據填入下表。?得出結論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表達和交流向全班同學匯報你們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計算出全班各組10次數據的平均值,對全班平均值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點撥:本實驗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并且體會控制實驗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重要性。同學們應積極地思考。例如,根據捕捉鼠婦時所觀察到的鼠婦的生活環境,可提出問題;圍繞提出的問題,同學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是探究的重要環節,學會正確控制變量和合理地設置對照實驗。為了充分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我們可進一步探究濕度、溫度等因素對生物的影響。【例1】在“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一探究實驗中,實驗變量是(???)A.溫度?????????B.濕度??????????C.光?????????D.周圍的環境答案:C點撥:實驗變量的設計,應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作出的假設進行。研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很顯然應把光設計為實驗中的變量。故選C。?【例2】為確保探究實驗結果的科學性,除要探究的條件外,影響實驗的其他條件應(???)A.相同?????????B.不同??????????C.相似?????????D.隨意答案:A點撥:探究過程中應保持只有我們要研究的那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相同(即只有一個變量),如果出現了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會使實驗結果具有不確定性,無法獲得科學的結論。?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知識點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ecosystem)。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存在著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動。地球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大至生物圈、海洋、陸地,小至一片森林、一片草地,我國土地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系統的類型也極為豐富。知識點2: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是由生物、非生物兩個部分密切聯系、彼此作用組成的1.生物部分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按照作用的不同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1)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不僅供給了植物自身,也是動物的食物來源,因此,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producer)。(2)消費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consumer)。隨著動物攝食的過程,食物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流入動物體內。(3)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常常被稱為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decomposer)。分解者把動植物遺體中的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如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等),這些物質又可以被綠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態系統中促進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所以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2.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和水等。知識點3: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food?chain)。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傳遞的渠道。食物鏈越長,流動到食物鏈頂端的能量越少。在食物鏈中,有毒物質較穩定,不易分解,無法排出,在食物鏈中逐漸富集,與營養級別成正比。2.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food?web)。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知識點4: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1.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就是生態平衡。2.在一個生態系統中,食物網越簡單(即生物的種類越少),這個生態系統越容易被破壞;相反,食物網越復雜,這個生態系統則越容易保持穩定。原因是在一個復雜的食物網中,當其中的一條食物鏈遭到破壞時,其他的食物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條食物鏈的功能,減小這個生態系統在整體上受到的影響,實際上又達到一個新的生態平衡,這就形成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3.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的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會遭到破壞,就失去了生態平衡。??考點1: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組成【例1】下列不能成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是(????)???A.一群綿羊????????????????????B.一片樹林?????????C.一塊農田????????????????????D.一個湖泊????答案:A點撥:判斷一個范圍是否是生態系統,最好用生態系統的組成來判斷。“一群綿羊”都是動物,只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也沒有非生物部分,所以不能是一個生態系統。【例2】在一個穩定的池塘生態系統中,種群密度一直變化不大,但由于污染,植物在短時間內都死亡了,下列物質中的哪一種會因此而減少(????)???A.二氧化碳????????????????????B.硝酸鹽?????????C.氧氣????????????????????????D.磷酸鹽????答案:C點撥:本題考查生態系統中植物的作用。污染使植物在短時間內全部死亡,使分解者大量增加,需氧量劇增,因無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補充,水中氧氣的含量首先下降,而水中的二氧化碳、硝酸鹽、磷酸鹽不會因植物的死亡而減少。故選C。考點2:食物鏈和食物網【例3】關于食物鏈的寫法,以下正確的是(????)???A.陽光→草→蚱蜢→雞B.鷹→雞→蚱蜢→植物C.田鼠→蛇→鷹→細菌D.植物→蚱蜢→雞→鷹????答案:D點撥:食物鏈表示了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起點應是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止于消費者,千萬不要寫上分解者。用“→”表示其捕食關系,箭尾表示被捕食者,箭頭指向捕食者。【例4】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一部分圖解。請根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這個食物網由_________條食物鏈構成。(2)此食物網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出最短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此食物網中,貓頭鷹和蛇的關系既是________關系,又是________關系。(5)生物的種間關系非常復雜,但其中主要靠_______________聯系。????答案:(1)4??(2)生態系統??(3)綠色植物→鼠→貓頭鷹??(4)捕食??競爭??(5)食物鏈點撥: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綠色植物),數食物鏈條數時,要從綠色植物數起,然后按箭頭指向依次下去,直到最高的營養級別,而不能中途停止。營養級數多(生物種類多)的食物鏈就長,反之就短。食物鏈越長的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反之就少。考點3: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例5】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是(????)???A.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B.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種數量D.限制一個演替系列的演替過程????答案:C點撥:本題考查生態平衡的知識。減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不僅減少了生態系統的物種數目,而且干擾甚至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增加了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使生產者和消費者數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不能使穩定性進一步提高。限制一個演替系列的演替過程,干擾了生態系統的演替規律,反而降低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是因為演替過程會增加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只有增加物種數量,使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渠道增多,才能使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增強,提高穩定性。故選C。【例6】實施西部大開發,要切實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化等。(1)從生態學上分析,改變西部地區生態環境首先必須解決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2)退耕還林還草的生態學原理是為了提高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能力。保護環境的關鍵是保持_____________。(3)近年來北京等地區頻繁出現的“沙塵暴”和“泥雨”主要來自黃土高原和內蒙古地區,這說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1)水??(2)自動調節??生態平衡??(3)防風固沙點撥:此題考查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特點是土地沙漠化嚴重,主要原因是人為的過度放牧、亂砍濫伐等破壞了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使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第二章 第三節 第3課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知識點1:生物圈的范圍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biosphere)。2.生物圈的厚度如果以海平面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3.生物圈的范圍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1)大氣圈大氣圈的空氣由多種氣體組成,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在大氣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夠飛翔的昆蟲和鳥類,還有細菌等微小生物。(2)水圈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數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內的水層中。(3)巖石圈巖石圈是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蓋著土壤,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在這一圈層內,有郁郁蔥蔥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絢麗多彩的奇花異草,還有五顏六色的昆蟲,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以及大量的細菌、真菌。巖石圈也是人類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知識點2: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1.草原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多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動植物種類雖然比森林生態系統少,但仍然是非常豐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2.濕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腎”之稱。3.海洋生態系統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動物種類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動。遼闊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氣占地球每年產生氧氣總量的70%。4.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5.淡水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包括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等,由淡水水體與其中的生物組成。淡水生態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飲用、灌溉及工業用水的水源,在調節氣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6.農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以農作物為主體,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農作物抵抗旱、澇或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7.城市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而不是野生動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多,容易產生環境問題。知識點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又包含了各級生態系統。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看上去彼此分離,互不相干。但事實上各生態系統之間緊密相連、互相影響,它們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河流生態系統與許多生態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實際上,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這種關聯表現在方方面面。從非生物因素來說,陽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態系統,大氣在不停地有規律地環流,水和水蒸氣也在全球范圍內運動。地球上所有的生態系統都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從地域關系來說,各類生態系統也是互相關聯的。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和長江,作為河流生態系統,源自西部源頭的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河水奔流東去,滋潤著沿途的農田生態系統,養育著億萬人口和其他生物。它們沿途還形成湖泊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最終挾裹著陸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質,融入海洋生態系統。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許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種子,能夠隨大氣運動,到達不同的生態系統。魚類的洄游,鳥類的遷徙,會經過不同的生態系統。人類的活動更沒有什么屏障可以阻隔,可以把生物帶到不同的地方。??考點1:生物圈的范圍【例1】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A.生物圈是指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C.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氣圈、巖石圈和水圈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水陸環境????答案:B點撥: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共同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考點2: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例2】下列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最小的是(????)???A.農田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C.海洋生態系統?????????D.濕地生態系統????答案:A點撥:生態系統具有的自動調節能力有大有小,一般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多,成分與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大,反之就小。題中給出的四個生態系統中,農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較少,且以農作物為主,人的作用突出,一旦失去人的管理,作物產量將降低,農田生態系統將被破壞,故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最小。故選A。【例3】閱讀資料,回答問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世界在1980年至1995年間,失去18億公頃的森林。近200年間,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毀掉;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劇增加,而森林卻日益減少,這個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態環境的惡化,主要是全球氣候變暖。(1)文中提到的生態系統類型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之稱。(2)該生態系統分布在什么地區,動植物的種類如何(????)A.較干燥,種類多?????????B.較干燥,種類少C.較濕潤,種類多?????????D.較濕潤,種類少(3)該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該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后,會影響哪些生態系統?為什么?答案:(1)森林生態系統??“綠色水庫”“地球之肺”??(2)C??(3)人類的亂砍濫伐,過度開采。??(4)會影響淡水、草原等所有的生態系統,因為各生態系統間是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點撥: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考點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例4】生物圈內的各個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是(????)???A.都是彼此相互聯系的?????????B.有些是相互聯系的C.各自獨立的?????????????????D.生物成分間沒有聯系????答案:A點撥:由于自然界中的水分、大氣是可以流動的,陽光是普照的,因此各個生態系統之間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整個生物圈就是一個最大的生態系統。故選A。【例5】如果河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A.會影響其他生態系統?????????B.對其他生態系統不會產生任何影響C.人類可以輕易地恢復它???????D.其他生物可以遷到別處,不受影響????答案:A點撥:在生物圈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各種生態系統之間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關聯的,從而使生物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必然會使其他生態系統受到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8年七年級生物上冊1.1.1生物的特征備課資料新版新人教版20180724333.doc 2018年七年級生物上冊1.1.2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備課資料新版新人教版20180724334.doc 2018年七年級生物上冊1.2.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備課資料新版新人教版20180724335.doc 2018年七年級生物上冊1.2.2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備課資料新版新人教版20180724336.doc 2018年七年級生物上冊1.2.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備課資料新版新人教版20180724337.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