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初二物理知識點復習資料 (內部使用)
第一章 聲現象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人發聲靠聲帶振動發聲的,鳥發聲靠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的鳴膜的振動,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動發聲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不同介質
中的聲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一般狀態下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的速度大小關系是。聲音靠介質傳播,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回聲:聲音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回聲到達人耳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聽到回聲至少離障礙物17m。利用回聲可測距離.
4、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頻率:物體一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Hz。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用(分貝)dB表示聲音的強度。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響度還與距離有關,同一聲源處發出的聲音,離聲源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聲音的特色。決定音色的因素: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辨別聲音主要靠區分聲音和音色。
5、人的聽覺頻率為20Hz—20000Hz
(1)次聲: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特點:傳播距離遠,無孔不入等,主要發生于大型的自然災害:地震、海嘯、火山爆發、臺風、核爆炸等,
(2)超聲: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等,可用于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聲的含義:(1)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境保護角度)
7、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大于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大于90dB,會破壞聽力。
8、控制噪聲的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9、聲的利用:
(1)利用聲來傳遞信息。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聲音就會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根據聲音返回的時間,可以判斷障礙物的位置。現在人們用來探測海底的“聲吶”裝置,醫學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聲的原理。
(2)利用聲波傳遞能量。如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密機械;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等。
第二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l.光源的特點   光源指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太陽、發光的電燈、點燃的蠟燭都是光源,有些物體本身不發光,但由于它們能反射太陽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們也在發光一樣,不要被誤認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們并不是物理學所指的光源。
2.光的傳播規律:光在同一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例子:種樹、排隊、挖掘隧道、打槍、影子、手影、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3.光的傳播速度   光速與介質有關,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 大,真空或空 氣中的光速取為c=3×10m/s。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真空 中的2/3。
4.光年(距離單位): 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
5.光線: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光線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表面時,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質中傳播的現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規律稱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點:入射光線與鏡面的交點。
法線:從光的入射點O所作的垂直于鏡面的線ON叫做法線。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用符號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用符號r表示。?
注意:①對應于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
②反射光線的位置是隨入射光線的改變而改變的,即入射光線是“因”,反射光線是“果”,所以敘述反射定律時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線沿原來的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到界面上,這時的反射光線定會沿原來的入射 光線的方向射出去。 3.反射類型: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線入射后反射光線不再平行
而是射向各個方向。    ②鏡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線反射后光線仍然平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現象,每一條光線反射時,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③它們的不同點:是鏡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個方向,利用鏡面反射可以改變光路,例如用平面鏡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電影。    ④例子:日常見到的絕大部分反射面都會發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夠使我們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電影幕布用粗布,都是為了使各個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會出現“反光”現象,就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沒有反射光線,從而看不見了。
⑤光的反射現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鏡成像、潛望鏡、凸面鏡、凹面鏡、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
三、平面鏡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①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②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④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2.平面鏡中像的形成 平面鏡所成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出)的光線入射到鏡面,發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長線在鏡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圖2所示,光源S在平面鏡后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這樣的像就叫虛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鏡后的S'處,是接收不到這個像的。
3.平面鏡的應用 ①成像;
②改變光路(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就是利用兩塊互相平行的平面鏡可以從水下觀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虛像:非實際光線而是光線的反向沿長線會聚而成的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實像。
在光學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實像和虛像。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能被人眼觀察到,即都有光線射入人眼。它們的不同點是: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機成像、幻燈機成像均是實像;而平面鏡成像,放大鏡成像均是虛像。實像是光線的實際會聚而成,而虛像則是由發散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虛像。
5.會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圖兩種方法找物體的像。最關鍵是光路圖法。
6.畫圖中的實線和虛線:(1)實際光線用實線畫,加箭頭表示光線的行進方向。(2)反向延長線不是實際光線,所以用虛線畫,不加箭頭。(3)實像用實線畫,虛像用虛線畫,都要加箭頭表示像的正倒。(4)法線等輔助線要用虛線畫。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這現象。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3.折射定律:①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
注意: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在這個定義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光能射入某種介質,則這種介質一定是透明的。否則光只會被反射。
②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光一定會發生反射,若介質透明,則還能發生折射。③光的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但特殊情況下,光垂直入射時,傳播方向將不變化,也就是說,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規律:
①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從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
④光的折射現象例子:海市蜃樓 、筷子向上折斷了、池水變“淺”了、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照相機、投影儀、近視眼鏡、老花鏡、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上彎;看見落到地平線下的太陽;叉魚的時候瞄準魚的下方.
6.若光是由較密的介質射入較疏的介質時呢?根據光路可逆的可逆性。作圖如6—3
①由疏到密 ②由密到疏 ③光路可逆
圖6—3
在實際的運用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究竟誰大,是非常容易出錯的問題。可以不去記它,而記為“疏大密小”,即指在較疏的介質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較大,而在較密的介質中,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較小。
五、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現從上到下紅、橙、黃、綠、藍、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帶,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鏡的色散實驗使白光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該實驗證明了:白光不是單一色光,而是由許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2.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等比例混合后為白色。
3.物體的顏色
①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紅、黃、藍),等比例混合后為黑色。
②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
③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④白色的不透明體反射各種色光。黑色的不透明體吸收各種色光。
4.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決定。不透明物的顏色由它所反射的光決定.
六、看不見的光
1.光譜
太陽光通過棱鏡時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不同顏色的光,這七種顏色按這個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2、紅外線
①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輻射紅外線,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物體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
②紅外線的主要特性——熱作用強。
③應用:可用來加熱物品。取暖、搖控、探測、夜視,還可用于紅外線遙感、紅外線論斷疾病
3.紫外線
⑴熾熱物體發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線。
⑵紫外線主要特點:使熒光物質發光.
⑶應用:滅菌、驗鈔等,適量照射紫外線有利于身體健康,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紫外線另外還具有瑩光效應、生理作用(殺菌)。
注意:
①過量照射紫外線有害于身體健康,要進行防護。
②太陽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
③臭氧能吸收紫外線。
第三章 凸透鏡成像規律
1、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
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會聚 所以也叫會聚透鏡。 ? 凸透鏡的焦點:平行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就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
這一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平行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焦點(如圖一),反過來從焦點發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平于主光軸(如圖二) 
圖一 圖二
2、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發散。
凹透鏡的焦點:平行光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如圖三)。則入射光的延長線過虛焦點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軸的光線(如圖四)


圖三 圖四
4、 照相機的原理: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 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時,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14 照相機的結構: a.膠片:感光顯影后變為照相底片。 ? b.調焦環: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但上面數字表示景到鏡頭的距離) ? c.光圈:控制鏡頭的進光量。 d. 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5、幻燈機的原理: f 物鏡相當于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9、顯微鏡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物鏡和目鏡。
物鏡相當于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人眼看東西時,眼球好像一個照相機,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凸透鏡。
11、近視:成像在視網膜前(如圖五所示),所以要加凹透鏡進行糾正(如圖六)


圖五 圖六
12、近視:在光線還沒有會聚成一點就到達視網膜了(如圖七所示),所以要加凸透鏡進行糾正(如圖八) 
圖七 圖八
光學補充知識點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同一種均勻介質)、光速、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影子、日食等)

光的反射
條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折射規律及光路圖、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

透鏡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照相機: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
幻燈機: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實像,f放大鏡: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虛像,u2、與光的反射、折射現象相聯系的光學器件及應用:

3、關于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能夠會聚到一點,這一點就是物點的實像。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不僅可以用眼睛直接觀察,也可以在屏幕上顯映出來。
如果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相交于一點,看起來光線好像從這一點發出,而實際上不存在這樣一個發光點,這點就是物點的虛像。虛像只能用眼睛觀察,不能用屏幕顯映。
跟物體相比較,實像是倒立的,虛像是正立的。
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應用:
u——物距、v ——像距、f ——焦距。
物體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質
應用舉例
像、物異側
縮小
倒立實像
照像機
像、物異側
放大
倒立實像
幻燈機
投影儀
像、物同側
放大
正立虛像
放大鏡
5、凸透鏡成像的作圖:
6、凸透鏡成像的動態情景:
①當物體從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漸向凸透鏡移近過程中,像逐漸變大,像距v也逐漸變大。但是,只要物體未到達二倍焦距點時,像的大小比物體要小;像的位置總在鏡的另一側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間。
②當物體到達二倍焦距之內逐漸向一倍焦距點移動過程中,像變大,像距v也變大。像的大小總比物體要大,像的位置總在鏡的另一側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見,二倍焦距點是凸透鏡成縮小實像與放大實像的分界點。即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所成實像小于物體;物體在二倍焦距以內時所成實像要大于物體。
④當物體在一倍焦距以內時,只能在與物體同側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焦點F是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
第四章 物態變化知識點
一.溫度計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攝氏度用符號℃來表示。而攝氏溫度是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 把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規定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為1攝氏度. -6℃讀作負6攝氏度或零下6攝氏度.
3、使用溫度計之前應: (1)觀察它的量程; (2)認清它的最小刻度.
4、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 正確的方法是: (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 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體溫計的溫度范圍:35℃-42℃ ? ①結構特點:玻璃泡容積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個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銀不能自動回落到玻璃泡內)最小單位: 0.1℃ ②注意事項: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內的水銀回落到玻璃泡, (體溫計在讀數時可以離開被測人體)。
6.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點, 而非晶體沒有.
二.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熔化現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0C。當溫度為790C時,萘為固態。 當溫度為810C時,
萘為液態。 當溫度為80.50C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0C,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0C,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0C,此時水銀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0C,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三.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凝固現象:①“滴水成冰” 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凝固規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晶體凝固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
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四.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汽化現象分為:沸騰、蒸發,兩種形式都要吸熱。
沸騰和蒸發的區別:
沸騰:
⑴沸騰現象:例-水沸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
⑵沸騰規律: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⑶液體沸騰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
⑷有關沸點知識:
①液態氧的沸點是-1830C,固態氧的熔點是-2180C。-1820C時,氧為氣態。
-1840C時,氧為液態。-2190C時,氧為固態。-1830C氧是液態、氣態或氣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紙鍋將水燒至沸騰。(水沸騰時,保持在1000C不變,低于紙的著火點)
③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排盡空氣)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變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氣。酒精沸點為780C,高于780C時為氣態)
蒸發:
⑴蒸發現象:
      ①濕衣服放在戶外,很快就會干 ②教室灑過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
      ①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風加快了身上水的蒸發,蒸發吸熱)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斷蒸發,留在杯中的酒精溫度低于400C。(蒸發要向周圍環境和液體自身吸熱。)
      ③在室內,將一支溫度計從酒精中抽出,示數會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發吸熱,使溫度計中液體溫度下降,蒸發結束后溫度回升到室溫)
    ⑶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
①液體自身的溫度高低。 ②液體蒸發的表面積大小。 ③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五.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液化現象:
①水開后,壺嘴看見 “白氣”(壺中汽化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成霧狀小水珠)
   ②夏天自來水管和水缸上會“出汗”。(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分為:降低溫度、壓縮體積兩種方法
⑴降低溫度(遇冷、放熱)液化:
①霧與露的形成  (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附在塵埃浮在空中,
形成“霧”;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氣”。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
(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
     ③冬天,窗戶內側常看見模糊的“水氣”。(屋內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醫在為病人檢查牙齒時,將檢查用的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鏡面上)
⑵壓縮體積液化:
     ①在常溫下,將石油氣壓縮放入鋼瓶中,以液態石油氣的形式保存。
     ②“長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劑分別是:壓縮成的“液態氫”和“液態氧”。
     ③打火機中,常用壓縮后的液態“丁烷”作為燃料。
液化放熱: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內暖氣管道中通以灼熱的水蒸氣來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頭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氣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熱)
    ②1000C的水蒸氣比1000C的水更容易燙傷人體。(1000C的水蒸氣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熱)
六.升華: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升華現象:
①加熱碘,可以看到有紫紅色的碘蒸氣出現。
②衣柜中防蟲用的樟腦片,會慢慢變小,最后不見了。
③冬天,濕衣服放在戶外會結冰,但最后也會晾干。(冰升華成水蒸氣)
升華吸熱:
①干冰可用來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升華成氣態時,吸收大量的熱)
七.凝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
凝華現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
②冬天看到樹上的“霧凇”
③冬天,外界溫度極低,窗戶內側可看見“冰花”(室內水蒸氣凝華)
凝華放熱
八.附錄一:
①電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劑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②南極地區以冰雪為水源。先將冰雪放入壺中加熱熔化成水,至水沸騰,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氣在壺嘴上方液化成霧狀小水珠,俗稱“白氣”。
    ③用久了的燈泡會發黑?鎢絲受熱,發生升華現象,由固態變為氣態;鎢絲冷卻,鎢蒸氣又在燈泡內壁上凝華。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進入云層升華成氣體,從周圍吸收大量熱量,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高空水蒸氣凝華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⑤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組合而成的。
     雨:在一定條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上升氣流無法支持,就會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氣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華形成雪花。
     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
     霜:是由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受冷直接凝華而成的。
附錄二:問答題(熱學部分)
1.在北方的冬天,為了防止菜凍壞,就在菜窖里放幾桶水,為什么?
答:因為北方的冬天氣溫低,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時放熱,使菜窖內溫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凍壞。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幾桶水。
2.夏天,游泳后剛從水中上岸會感到冷,如果有風,甚至會冷得打顫,為什么?
答:因為游泳后從水中上岸,身上沾的水就會蒸發,吸收周圍的熱量,使皮膚的溫度下降,所以會感到冷;當有風吹來,使水蒸發得更快,吸熱也加快,從而皮膚溫度更快下降,所以就會打冷顫。
3.在皮膚上擦一些酒精,會感到涼快,為什么?
答:這是因為灑精在蒸發過程中要吸熱,使皮膚的溫度下降所至致。
4.夏天在地上灑一些水,會感到涼快,為什么?
答:這是因為灑在地上水要蒸發,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使周圍的氣溫下降,所以夏天在地上灑一些水會感到涼快。
5.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氣溫,但覺得涼快,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在夏天氣溫高,人會出汗,汗液會蒸發,蒸發時要吸熱,而扇扇子可以加快汗液表面的空氣流動,使汗液蒸發加快,吸熱也加快,這樣就可以加速降低皮膚的溫度。所以……。
6.喝開水時,如果感到熱開水燙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氣,這是什么緣故?
答:這是因為液體蒸發時溫度會降低,也就是說液體蒸發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氣,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氣流動,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得越快,蒸發也就越快,這將就會加快水溫度降,使熱開水不會燙口。
7.在炎熱的夏天,為了不使食物變質,有人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來儲放食物,請你說出其中的道理。
答:因為毛巾上的水不斷蒸發,蒸發時
吸收熱量,使食物的溫度不至過高而變質。
8.你平時是怎樣曬衣服才快干,為什么?
答:把衣服用衣掛攤開,掛在陽光下并且通風的地方。因為加快液體蒸發的因素有:增在液體的表面積、提高液體的溫度和加快液面的空氣流動。把衣服攤開是增大水的表面積,掛在陽光下是提高水的溫度,掛在通風的地方是加快水面的空氣流動,這三點都利用起來,從而使衣服中的水蒸發得更快,衣服就干得快。
9.曬糧食時為什么要把糧食放在向陽的地方,并且把糧食攤開:
答:因為曬糧食目的是要把糧食中的水蒸發掉,而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有三個:液體的溫度、液面的表面積和液面的空氣流動。把糧食放在向陽的地方可以提高水的溫度,把糧食攤開可增大水的表面積,這兩點都可加快水份的蒸發,使糧食干得快。所以……
10.夏天打開冰棒的包裝紙,常常會看到冰棒在冒“白氣”,為什么?
答:因為夏天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較高,在冰棒周圍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氣”。
11.寒冷的冬天從口中會呼出“白氣”
答:因為從口中呼出的氣體中有大量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就會液化為小水珠,這些小水珠看起就像白氣。
12.為什么被100OC的水蒸氣燙傷比被100OC的水燙傷嚴重?
答:因為100OC的水蒸氣除了溫度高之外,還有就是水蒸氣還會發生液化現象,在液化時放出大量的熱量的緣故。所以……。
13.燈泡用久了為什么會發黑?
答:因為燈泡發光時溫度很高,鎢絲因受熱發生升華,變成氣態鎢;當氣態鎢遇到冷的燈泡壁又凝華成固態的小鎢粒,附在燈泡內壁上,久而久之,燈泡就會變黑。
14.用紙做的鍋里裝些水,放到火上加熱,過一會兒水就沸騰了,而紙鍋卻不會著火,為什么?
答:因為紙的著火點(183OC)比水的沸點(100OC)高,而水沸騰時保持100 OC不變,溫度達不到紙的著火點,所以紙鍋不會著火。
附錄三:蒸發與沸騰。
汽化的兩種方式一是蒸發,二是沸騰。它們雖同屬汽化,需要吸熱,但其特點是不同的。見表中所列:
蒸 發
沸騰


1、在任何溫度下均可進行。
2、在液表面進行。
3、緩慢。
1、在一定溫度下進行。
2、在液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
3、劇烈。




1、液溫的高低。
2、液表面積的大小。
3、液表面氣流的快慢。
液表面處氣壓的大小。
說明:
(1)液體蒸發時,要從周圍的物體吸收熱量,因此液體溫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體沸點(沸騰時的溫度)不同,同種液體的沸點還要隨液面上方氣壓的大小而變化。氣壓高,沸點高;氣壓低,沸點低。
(3)液體沸騰時,需要吸熱,但其自身的溫度保持不變。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一、電荷(Q)知識要點
1、電荷
a、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這物體就帶上了電荷。【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b、自然界中的電荷分為兩種:正電荷與負電荷
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是正電荷
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是負電荷
c、電荷的性質: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驗電器就是根據這個性質制作出來的。
d.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2、電量
a、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用Q來表示,單位是庫侖(C)。
b、原子核中的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是帶有負電,而且電子所帶的電荷最小,叫做元電荷用e表示:
3、導體與絕緣體
a、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金屬、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
b、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干木頭、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絕緣體。
c、在金屬內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叫做自由電子,金屬就是靠這些自由移動的電子導電的。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導電。
d、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4.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絕緣體. 導體和絕緣體之間 沒有絕對的界限. 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導電 .
二、電路與電流
能夠提供持續供電的裝制叫電源;電池、發電機、干電池、鉛蓄電池都是電源.電源在電路中是提供電能的裝置;電燈和電風扇等是消耗電能的裝置. 干電池、蓄電池對外供電時,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2、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用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
(1)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
(2)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
(3)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3、(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規定:正電荷的移動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2)半導體二極管,電流只能從它的正極流向負極,不能反向流動。
4、接通的電路電通路;斷開的電路電開路;不經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連在電源兩端叫短路. 用符號表示電路的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5、由實物圖畫電路圖的幾點注意:
(1)電路圖要畫成矩形,橫平豎直,改用直尺畫線的部分要用直尺畫線。
(2)電器元件的分布要均勻,不能把元件畫在矩形的轉角處。
(3)電路圖中的元件分布要與實物圖的實物一一對應,正負極也不要出錯。
(4)電路圖中的畫線不能有相交的線。
例如:
6、由電路圖到實物連線圖的幾點注意:
(1)認真觀察電路圖中的元件排列順序,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按順序一個一個連線。
(2)實物圖的連線順序要與電路圖的排列順序一一對應,正負極也不要出錯。
(3)認真觀察實物的擺放,在實物連線過程中不允許出現相交的畫線。
例如:

三、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
1、串聯電路: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如圖,特點是:流過一個元件的電流同時也流過另一個。例如:節日里的小彩燈。
2、并聯電路:把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組成的電路,如圖,特點是:干路的電流在分支處分兩部分,分別流過兩個支路中的各個元件。例如:家庭中各種用電器的連接。
  
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上的開關閉合,各支路上的開關閉合,燈泡才會發光,干路上的開關斷開,各支路上的開關都閉合,燈泡不會發光,說明干路上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上的開關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 在串聯電路中,由于電流的路徑只有一條,所以,從電源正極流出的電流將依次逐個流過各個用電器,最后回到電源負極。因此在串聯電路中,如果有一個用電器損壞或某一處斷開。整個電路將變成斷路,電路就會無電流,所有用電器都將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聯電路中各個用電器互相牽連,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聯電路中,從電源正極流出的電流在分支處要分為兩路,每一路都有電流流過,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斷開,但另一支路仍會與干路構成通路。由此可見,在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之間互不牽連。
4、如何識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識別: (a)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b)電流的通路有無分叉 (c)用電器是否能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四、電流的強弱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代表。
電流的單位:安培 符號:A 較小的電流單位有:毫安(mA)、微安()
關系:1A=1000mA 1mA=1000 1A=1000000=
1mA= 1==
電流表:測量電流大小的儀器。電流表的符號:
實驗室用的電流表一般有兩個量程和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分別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時每大格為0.2安,每小格為0.02安;接0~3安時每大格為1安,每小格為0.1安. 使用電流表時請注意:
(1)使用前應先檢查指針是否指零。
(2)正確選擇量程。(被測電流不得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實驗前先采用“試觸法”)
(3)電流表必須串聯在被測電路中。
(4)使電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進,從“-”接線柱流出。
(5)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兩極。(電流表相當于導線)
4、電流表的讀數:
使用量程
0-3A
0-0.6A
每一大格
1A
0.2A
每一小格
0.1A
0.02A
例如:
探究串聯、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如下圖:用電流表分別測電路各點電流:IA、IB、IC……
IA=IB=IC
結論: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如下圖:用電流表分別測電路各點電流:IA、IB、IC……
IA=IB+IC
結論:在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3、探究實驗的七大步驟:
(1)提出問題(2)猜想或假設(3)設計實驗(4)進行實驗(5)分析與論證(6)評估 (7)交流
六、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主要部分:
⑴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一根叫火線、一根叫零線、零線是接地的. 火線和零線之間的電壓是220V。
(2)電能表的作用:測出用戶全部電器消耗的電能。
(3)保險絲的作用:當電路中電流增大到超過線路設計的允許值前,能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護作用。絕不能用銅絲代替保險絲。
(4)保險絲的材料選擇:電阻率大、熔點低(鉛銻合金)。
(5)插座用于可移動的用電器供電,對于三孔插座,其中兩孔分別接火線和零線,插座的另一孔接地線。插座分兩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三孔插座上L表示火線、N表示零線、E表示地線。
(6)測電筆:是辨別火線的工具,測電筆的使用是:用手接觸筆尾的金屬體,筆尖接觸電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不發光的是零線。
2、家庭電路連接方法:各盞燈、用電器、插座之間為并聯關系;開關與燈是串聯。
3、安全用電的原則是: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弄濕用電器、不損壞電器設備中的絕緣體。
附錄
物理量
字母表示
單位
物理量
字母表示
單位
路程
S
米(m)
焦距
f
米(m)
時間
t
秒(s)
物距
U
米(m)
速度
v
米/秒(m/s)
像距
V
米(m)
聲強
分貝(dB)
電荷量
Q
庫侖(c)
頻率
f
赫茲(Hz)
電流
I
安培(A)
溫度
t
攝氏度
一些常用的物理量和單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平原县| 高碑店市| 本溪市| 邳州市| 贵阳市| 阜康市| 霞浦县| 启东市| 平远县| 屯昌县| 南郑县| 瑞金市| 顺平县| 泸水县| 黎川县| 旬邑县| 双鸭山市| 搜索| 南通市| 修水县| 定安县| 柳江县| 高雄县| 辉南县| 黑山县| 深泽县| 元朗区| 白河县| 泸州市| 赫章县| 大方县| 秭归县| 三河市| 巫山县| 隆化县| 鞍山市| 虎林市| 诸暨市| 余江县| 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