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15張PPT。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淺談初中物理教材的處理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陳信余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8.1一、教材的作用與特點傳播知識的文獻學生閱讀的文本教與學的載體學科性、專業性基礎性滯后需要教師的講授需要教師的解讀(文字、圖象、表格等)師生互動來完成專業教師來教滲透思想和方法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要體現“用教材教”二、怎樣才能做到“用教材教”?了解每個章節內容的編寫意圖、目的和要求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了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理順邏輯例一:科學之旅教材的安排物理有趣物理有用怎樣學好物理物理有趣備課時要思考的幾個問題:1.本節課的目的是什么?2.主體是什么?3.學生在本節課需要什么?4.老師在這節課中能做些什么?5.怎樣來取舍教學內容?2.1.教材的取舍問題例二:溫度計教材安排流程備課要思考的幾個問題目標是什么?重點是什么?難點在哪里?學生的原有知識?這個內容適不適合開展科學探究?怎樣來設計科學探究?要不要進行科學探究?學生可不可能進行科學探究?教材的取舍原理過難——舍制造和改進涉及技術問題——舍課時安排——兩個課時一個可借鑒和參考的方案(分兩節課來進行)第一節課:給溫度計標刻度學生桌面上的器材: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酒精燈、燒杯、鐵架臺、兩杯水、冰塊、水筆授課程序用溫度計測兩杯水的溫度,看哪杯高些?高多少?請同學們說出桌面上有些什么器材?各有什么用途?溫度計有一大部分沒有刻度。學生議論紛紛,問老師怎么回事?老師布置:給溫度計標上刻度第二節課:溫度計使用常識以知識傳授為主,但要注意傳授方法2.2.情境設置問題情境設置要合理情境設置要有啟發性情境設置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挑戰性)情境設置要有針對性例1:浮力傳統教學:什么是浮力怎樣測量浮力物體的浮沉條件浮力產生的原因在教學方式上:知識傳授為主在學習方式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現行教材:定量研究浮力大小直接給出什么是浮力通過小實驗研究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物體的浮沉條件為體現新課程理念,可以安如下方式進行教學從生活現象引出什么是浮力指導學生怎樣測量浮力大小注入式教學;接受式學習探究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定量研究浮力的大小在探究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要注意:不能毫無目的、毫無方向地提出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而應設置相應的、合理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探究情境設置一:將一只雞蛋分別放入濃鹽水、淡鹽水和清水中,請你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你認為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猜想,并設計實驗來驗證你的結論分析以下的相關教學案例: 點評: 這是一個浮沉條件的研究,雞蛋在濃鹽水和淡鹽水中的浮力大小相等,就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無關.情境二:輪船從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深度變淺了。 情境三:從井中提水,盛滿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教師希望學生會猜想: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情境四:將一石塊丟到水中會沉到水底,將一木塊丟到水中可能會懸浮中水中,將一泡沫塑料丟到水中會浮在水面……教師希望學生會猜想:浮力的大小與放入液體中的種類有關(即物體的密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點評:以上兩個情境設置的最大缺點是不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現象不直觀.點評:學生的猜想不能落到與排開液體的體積上來,而是集中在物體本身.另外本情境的變量也沒有控制好. 教師設置的情境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不同,探究的內容也就發生變化建議用下面這個情境實驗器材簡單實驗效果明顯學生可以探究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入的體積有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排開液體的重量.例2:光的反射定律提問要有明確的方向、設置合理的情景①③②傳統:什么是杠桿;杠桿的平衡條件。例3:杠桿新課程:從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引入什么是杠桿,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在杠桿的平衡條件設計了探究課。但整個課沒有設計一個合適的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導入新課。我們可以用如下的情境來導入新課 課堂教學是一個開放、動態的耗散結構系統,因此動態性和不穩定性必然是它的基本特性。要研究運用多種靈活、智慧的系統控制方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教材的處理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一個好的教材處理需要教師的經驗、激情、智慧和勇氣。我們堅信,奇跡是人創造的。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