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6張PPT。發現問題問題的概念與分類問題:生活中為我們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話題。問題是永遠存在的 從技術的角度看,人類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不斷進行設計,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的意義切板栗問題的來源觀察生活,你能發現什么嗎?吃面問題的來源例如:為了解決進食,中國人設計了筷子,西方人設計了刀叉。問題的來源有人說:“當汽車的速度超過200Km/h時,空氣阻力的問題越來越明顯。” 也有人說:“我燒菜時放鹽的量老是控制不好。”流線型設計的交通工具:問題的來源問題的來源問題產生的三種情況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第二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 求解決方案。第三種: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現 問題,并試圖解決它。 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 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采用。 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1892年紐約和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電話發明人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 案例分析:電話的發明問題的來源問題從哪里來?>>>要主動發現問題必然碰到的別人給出的主動發現的生活(衣、食、住、行等)需要(別人發現不足)主動思考(開發新產品) 發現問題→進行設計→解決問題問題的來源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1. 觀察日常生活2. 收集和分析信息3. 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1. 觀察日常生活——對生活中的人或物的偶然一瞥,都可能引發一個問題的發現。“線龜”纏線器色盲癥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紅綠燈能發現什么問題嗎?X--我們為什么對身邊的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呢?盲道盲道我們為什么對身邊的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呢?養成觀察的習慣,形成觀察的靈敏性。制定好觀察提綱,有計劃地實行觀察。我們為什么對身邊的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呢? 無針釘書機無針注射器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你知道下面這些問題的發現引發了哪些設計和發明嗎?當人生病需要躺著用直吸管吸取杯中飲料時,如果管子彎折了,就喝不到飲料。人們在喂嬰兒食物的時候不知道冷熱,會燙著孩子。在使用折疊剃須刀時很不安全,常常刮破皮膚。觀察的一般要求: 1.養成觀察習慣,邊觀察邊思考。 2.制定好觀察計劃(提綱)。 3.按計劃(提綱)實行觀察,作好紀錄,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觀察結果,作出結論。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對于日常生活的問題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行觀察收集和分析信息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問卷分類: 1. 開放式問卷 2. 封閉式問卷 3. 混合式問卷開放式問卷的特點: 所調查的問題是開放式的,被調查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發表意見和觀點。1.家長每月一共給你的零用錢一般為多少? ( ) A. 250元以下 B .250-400元 C .400-600元 D. 600元2.你每月用于學習用品的消費 ( ) A .20元以下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3.你每月用于零食方面的消費 ( ) A.20元以下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4.你平時的消費觀念是: ( ) A.名牌是身份的象征,穿名牌當然更有自信 B.花的畢竟是父母的血汗錢,學生還是應有節儉的美德 C.同學們都有(如手機),我也要有,不然多丟臉。5.家長給零花錢的態度: ( ) A.除了必要的開支,不會隨便給零花錢 B.一般是要多少,給多少 C.聽自己說別的同學都有,就會很爽快地掏錢6.平均每個月有剩余的生活費嗎? ( ) A.經常有 B.偶爾有 C.少的可憐 D.入不敷出7.如果你中了50萬大獎,你會如何花費? 謝謝合作!調查問卷請問:右邊是何種類型的問卷?模仿DNA雙螺旋結構的立體栽培系統 通過實踐,黃建洪發現普通立體栽培系統存在兩個問題:澆灌過程中水浪費現象嚴重;采光不均勻,導致不同平臺的植物生長狀況不均衡。 黃建洪聯想到利用DNA雙螺旋結構優越性改造立體栽培系統,經歷半年多的設計修改,他終于成功實施了設計方案,與普通立體栽培系統比,該系統的植物種植密度更高。并且它可以根據植物的需要定時噴水,比普通立體栽培更節水。同時,它還能根據不同平臺植物的采光需要進行旋轉,讓所有的植物能獲得均勻的采光。這個設計可以廣泛應用于大棚蔬菜的種植、各種花卉的培育以及育種等多個領域。 浙林本科生一項試驗獨具創意 節約土地又節水課堂小結(一) 問題的來源 1.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2.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3.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并試 圖解決它。(二) 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1.觀察日常生活。 2.收集與分析信息。 3.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