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小涼亭教材簡析“涼亭”這種建筑形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數學上雖然學了長正方形但是還沒有學習畫正方形,所以獨立設計圖紙比較困難,要使繪制過程中盡量簡化,對于畫圖實在困難的小朋友可以用生活中的物體圖形描邊以減少難度。因為選擇的是卡紙,比較厚,不能像彩紙一樣對折之后挖空,所以挖空技法的運用還需要加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涼亭”這種建筑形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會制作小涼亭。過程與方法:挖空技法、部件之間連接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習制作小涼亭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勞動態度和習慣,陶冶美的情操。重點難點分析重點:設計并制作小涼亭。難點:合理設計圖紙,挖空技法的掌握,各部件正確連接。教與學的準備材料:彩色卡紙。工具:剪刀、豎刀、膠棒、雙面膠、鉛筆、橡皮、直尺,廢舊筆芯。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問題引入大家知道咱們中營小學的第一任校長是誰嗎?預設1:劉寶慈。預設2:不知道。指出劉寶慈先生是近代愛國教育家,而且任期長達36年。即使你們不知道咱們第一任校長是誰,那也應該見過他的石像吧,在哪里?學校的竹生亭。出示課題: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小涼亭。同學們在哪里還見過類似的亭子?思考,回答問題。通過學校內的涼亭建筑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簡單介紹一下,培養自豪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問題引入預設1:小區。預設2:公園。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咱們天津不同公園里的亭子照片,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并回答以下三個問題,找同學讀一讀:1、為什么大部分小涼亭建在山上和水邊?2、涼亭的結構分成幾部分,有什么?3、如果要用卡紙做一個小涼亭,需要準備什么工具和材料?積極思考,認真聽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講授問題1:涼亭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由內向外,方便觀察,方便有人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由外向內看,亭子也成為美景,豐富景觀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一邊建在山上和水邊。問題2:分成頂和主體。頂的每個面都需要一樣,而且左右需要對稱才可以。頂部一定要遮住主體,這樣人們才能在下面乘涼、避雨,但是也不能太大,以免罩住主體。而且主體的空間要大一些,更容易人們從里面向外看,眺望美景。問題3:欣賞作品,觀察分析,并交流經驗。交流所得,分析小涼亭的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探究講授材料:彩色卡紙。工具:剪刀、豎刀、膠棒、雙面膠、鉛筆、橡皮、直尺。全部都準備好了,那小涼亭怎么制作呢?誰來講一講。設計圖紙,制作頂部,制作主體,粘合創新。 設計圖紙:為了有效利用紙張,把主體的正方形面的邊長設計成7厘米,拿一張A4卡紙,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寬度是9厘米。取另一部分,畫等腰三角形,使底大于等于7厘米,不可過大,以免罩住主體,影響美觀。可以適當高些,并自行創造,再在右邊增加一個寬度為1厘米的粘合面,方便粘貼。 制作頂部:沿實線剪下,虛線彎折。由于卡紙較厚,彎折時,可用尖狀物,如廢舊筆尖沿折線輕劃一下,注意不要用力過大,防止劃斷。朝同一方向彎折,可以用膠棒,也可以使用雙面膠。涼亭的頂子在連接時,相鄰的兩個面要對齊。 制作主體:上下各余一厘米的粘合面,中間部分正好畫出邊長七厘米的正方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總結:設計圖紙,制作頂部,制作主體,粘合創新。 在師生互動中學習制作的方法。認真觀察。觀看視頻,展示制作過程。仔細觀察,發現奧妙。通過探究,學生對小涼亭的制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借助視頻展示,幫助學生掌握小涼亭的制作方法,突破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探究講授形四個,還余有一個粘合面。為了把粘合面分開,在每個頂點處劃上分割線。為了方便從里面向外觀望,還需要在每個面上挖空,適當大些。挖空的兩種技法:一是使用豎刀,小心不要讓手指放在豎刀下面,注意安全。如果有不完全,可以使用剪刀修補。二是使用剪刀。 粘合創新:這樣分別制作成涼亭的頂子和主體,然后用A4卡紙做成底托,再把它們粘接起來,這樣小涼亭就做好了。認真觀察。借助視頻,突破難點,以及注意事項。操作實踐如果對于畫圖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正方形物體描邊,繪制正方形,只需要頂部的底和正方形的邊長保持一致就可以,以免過大罩住主體。另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主體的四個面分成兩兩結合,也可以一三結合。如果你們設計制作的小涼亭特別美觀,新穎,說不定以后建造小涼亭的時候就會請你們去當設計師哦。想不想制作一個?在制作之前,請同學讀一讀制作要求:小組合作,交流,操作。模仿創新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操作實踐1、設計合理,大小搭配合適。2、邊緣沒有毛邊,粘貼要牢固。3、剪刀、豎刀正確使用,注意安全。4、不亂扔碎紙,保持衛生。5、以小組為單位20分鐘內完成作品并展示。 開始制作。學生實際操作,并模仿創新。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直接操作,親身經歷,讓學生能在做中學。評價成長評價標準:設計合理,沒有毛邊,粘貼牢固,限時完成。 可以按照這些評價標準對自己的作品或者其他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也可以總結一下自己的體會,下次怎樣做效果會更好。小組展示作品,依據評價標準評議作品。教師講評,學生講評。 加強對技術要求的理解。 學習評價是課堂實施的重要環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本節課采用多元評價,組內自評,小組間推評,教師點評,促進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升勞動與技術的技能。拓展延伸 涼亭這種建筑形式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是憑借一定材料建造出來的,而材料的特征也必然會對建筑的造型風格產生影響。不同材料的涼亭,就各自帶有非常顯著的不同特色。如茅亭、石亭、竹亭。教師講解,學生觀察。探究:材料的改變。 了解“小涼亭”的材料拓展。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繼續運用其他材料進行制作,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裝飾美化我們的環境。媒體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實物投影、液晶投影)板書設計小涼亭材料:A4卡紙 制作過程: 評價標準:工具:鉛筆、橡皮、直尺、 設計圖紙, 設計合理, 剪刀、豎刀、膠棒、 制作頂部, 沒有毛邊, 雙面膠帶。 制作主體, 粘貼牢固, 粘合創新。 限時完成。布置作業制作精美的小涼亭,并裝飾。 教學反思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利用學校現有的一個涼亭建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你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學習精神。在這節課中,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勞動的快樂,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注意強調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刀具使用的安全和對環境衛生的愛護。學生在學習和制作的過程中態度認真,大膽操作時間,課上養成積極、負責、安全的使用各種工具的行為習慣,養成熱愛生活、愛護環境的生活習慣。在評價過程中,及時對學生的作品給予肯定,鼓勵,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