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勞動與技術三年級《拉花》教學設計教材地位《拉花》是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三年級教材第六課的內容。教材以三部分內容組成。 “看一看”欄目,讓學生看到了獨具匠心、風格各異、形式不同的拉花作品,能激發學生對拉花制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做一做”欄目,讓學生動腦動手,學習兩種拉花的制作方法。 “評一評”欄目,讓學生把每一位同學的拉花集中起來,看一看哪個小組做得有多又好。既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的合作,提高合作能力,又為評價提出具體要求。本課內容是前幾節紙工課的小結,也為后面學習泥塑、手編等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是勞動與技術學科的起始年級,經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對手工制作非常感興趣。有了前幾課學習的經驗,他們已經初步掌握剪刀的使用及折、剪紙的方法。因此,教學本課時,應該把熟練使用剪刀,剪出平滑、寬窄一致的線條作為教學方向,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的良好好習慣,提高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課堂上關注到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設計理念本節課的教學實施,應遵循《勞技教育實施指南》中“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教學理念進行。內容緊貼學生的實際生活,課堂上充滿著學生的愉悅心情,讓他們在“做中學”和“學中做”,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與方法。使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的民間藝術。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生初步掌握拉花的制作方法,在剪、刻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手腦協調能力。五、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兩種拉花的制作方法。難點:1.折紙時外沿要對齊,折痕要壓實。2.剪口的位置,線條的寬窄,以及拉開的形狀3.掌握片與片之間的粘貼方法。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一個紙藝作品,各種顏色的紙,課堂所需工具、材料,課件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手工紙,所需工具:剪刀、膠棒(雙面膠)七、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教師拿出一張正方形手工紙,簡單剪一剪,秒變成一個立體的螺旋造型。2.請學生說一說紙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3.簡介“紙藝”,引出課題,并板書。4.請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拉花,拉花是用來做什么的?5.展示拉花圖片,欣賞拉花的美。(二)欣賞了解套圈拉花1.出示套圈拉花,學生欣賞。2.指名說一說這個拉花是怎樣做成的,并進行演示。(用紙條粘成環,一環一環套在一起就做成了)3.展示作品并講解:這就是套圈拉花。板書:套圈拉花4.出示三個粗細不同的紙條(粗、中、細),指名說一說哪個更適合做套圈拉花。5.講解:紙是較脆弱的材料,弱點就是容易撕破,所以在制作時要耐心,選擇適當的材料,才能制作出精美的拉花。板書:耐心、細致、選材適當(三)探索研究伸縮拉花1.請各組同學拿出老師準備好的伸縮拉花,集思廣益,研究研究伸縮拉花的制作方法。2.小組研究,教師巡視指導。3.展示研究成果。遇到問題,其他小組進行指導、幫助。⑴折:兩種方法。①邊邊對折;兩個短邊再對折;角角對折②角角對折三次。預設:這里會出現由于學生在折疊時沒有注意到中心點,在剪的時候,就會出現另一種形態。老師將采用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中心點的重要性,并采用做記號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⑵剪:左手捏住中心點,從中心點向外,分別從兩側對著剪開口。提示:末端留出半厘米到一厘米的邊緣,不要剪斷。⑶打開:動作要輕、慢。⑷粘貼:兩片為一組,四角粘貼。各組拉花之間中間粘貼。4.總結制作步驟,并板書。(四)實踐活動,掌握方法1.提出制作要求:⑴運用所學方法,制作自己喜歡的拉花。⑵設計制作有創意的拉花。⑶小組合作制作長長的、漂亮的拉花。2.溫馨提示:注意安全、注意合作(五)拓展延伸,提高審美1.欣賞紙藝作品,感受紙藝之美,體會紙藝作品的多種用途。2.激發創作興趣,點綴美好生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