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典型例題 例題1. 速度是用來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國際單位_______,常用的單位是________。 答案:物體運動快慢,米/秒,千米/時 例題2. 某同學跑百米所用的時間是12.5秒,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合______千米/時。 答案:8,28.8 例題3. 一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在前10秒內通過 150米路程,它在中間半分鐘內通過的路程是_______米。它在最后5秒內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 答案:450,15 例題4. 兩輛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它們所用時間之比為2:1,行駛的路程之比是4:3,則它們的速度之比是______。 答案:2:3 例題5.甲、乙兩氣球分別以 1米/秒和 1.5米/秒的速度豎直升上天空,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 以地面為參照物,甲氣球在上升 B. 以地面為參照物,乙氣球在上升 C. 以甲氣球為參照物,乙氣球在上升 D. 以乙氣球為參照物,甲氣球在上升 答案:D 例題6.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在平直鐵路上由靜止開始運動的列車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 B. 投出的籃球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 C. 繞地球運動的人造衛星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 D. 沿直線跑道百米的運動員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 答案:D 例題7. 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開始5秒鐘內通過 5米的路程,接著靜止5秒,再在5秒鐘內通過 10米的路程,物體在這15秒內的平均速度是( ??)。 A. 1米/秒??? B. 15米/秒??? C. 2米/秒?? D. 1.5米/秒 答案:A 例題8. 關于速度,下面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運動快的物體速度大 B. 通過路程長的物體速度大 C. 通過相同的路程,所用時間少的物體速度大 D. 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長的物體速度大 答案:B ?擴展資料超聲速飛行 飛行器以馬赫數為1.25.0的速度飛行。人類首次超聲速飛行是1947年美國用X-1飛機實現的。現代的軍用機大多在這個速度區內飛行。這時波阻成為阻力的主要部分。因此把翼面做成平滑、薄而短的后掠形成三角形,機身做成尖頭細長形。超聲速飛行的特點是:氣動中心后移,縱向靜穩定性增大;飛機阻尼隨馬赫數增大而減小。二者都導致飛機擾動衰減緩慢,操縱性變壞,航向穩定性差,故需加大垂直尾翼面積或采用自動化裝置。高速飛行導致的氣動加熱在飛行馬赫數小于2.5時,鋁合金強度尚可維持。馬赫數達3.0后,氣動加熱加劇,須采用耐熱材料。為防止噪聲危害,許多國家禁止在居民區上空作超聲速飛行。多重影像 有多處方式可用于在膠片上形成多重景象。一種簡單的方法是使用小型頻閃閃光燈,它能在單次曝光過程中發出快速閃光。每次閃光時,移動的被攝體將被記錄在不同的位置上。但是,過分強烈的環境光會在最后的影象造成模糊現象。在有些照相機上,或許可以在不卷片的情況下重新調整快門,那樣,你就能在每張影象的上部或在所選擇的地方重復曝光。 1.夾片:傳統的,也是最簡單的多影象創作技術是用一只幻燈框把膠片原像夾在一起,并將結果投射在屏幕上。然后直接把它拍下來,。或者,徑直把膠片夾裝入放大機,接著用常規的制作方法印制照片。 2.雙重影象:讓模特兒穿上黑衣,把他帶到一間黑暗的房間里,接著打開B門,進行一系列的閃光拍攝。每次拍攝時讓模特兒變換一下位置。在疊印時,最后的影象便可形成戲劇性的結構。 3.頻閃閃光的作用:運動員們也經常使用專業用的插入式頻閃閃光燈細節清晰地拍攝他們的運動項目,然后將此用來分析怎樣從技術上進行稍許的變化,提高他們的成績。相對論與超光速 人們所感興趣的超光速,一般是指超光速傳遞能量或者信息。根據狹義相對論,這種意義下的超光速旅行和超光速通訊一般是不可能的。目前關于超光速的爭論,大多數情況是某些東西的速度的確可以超過光速,但是不能用它們傳遞能量或者信息。但現有的理論并未完全排除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的可能性。 (1) 切倫科夫效應 媒質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超過媒質中的光速。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輻射,稱為切侖科夫效應。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是指超過真空中的光速。 (2) 影子和光斑 在燈下晃動你的手,你會發現影子的速度比手的速度要快。影子與手晃動的速度之比等于它們到燈的距離之比。如果你朝月球晃動手電筒,你很容易就能讓落在月球上的光斑的移動速度超過光速。遺憾的是,不能以這種方式超光速地傳遞信息。 (3) 相對論火箭 地球上的人看到火箭以 0.8c的速度遠離,火箭上的時鐘相對于地球上的人變慢,是地球時鐘的0.6倍。如果用火箭移動的距離除以火箭上的時間,將得到一個“速度”是4/ 3 c。因此,火箭上的人是以“相當于”超光速的速度運動。對于火箭上的人來說,時間沒有變慢,但是星系之間的距離縮小到原來的0.6倍,因此他們也感到是以相當于4/ 3 c的速度運動。這里問題在于這種用一個坐標系的距離除以另一個坐標系中的時間所得到的數不是真正的速度。 (4) 萬有引力傳播的速度 有人認為萬有引力的傳播速度超過光速。實際上萬有引力以光速傳播。教案示例運動的快慢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點: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 教學難點:建立速度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如:在田徑運動會短跑比賽中,人們最關心的是誰得冠軍;人們外出旅行時,總是希望選擇便捷的交通工具盡快到達目的地;軍事上總是希望導彈、作戰飛機能夠飛得快些……。 問題: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新課學習 (一)速度 1.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 在游泳比賽中,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問題:請同學們說說看,觀眾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 觀眾的方法是:比賽中看誰游在最前面; 裁判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用的時間短。 歸納: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 (2)學生實驗:“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體驗兩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取兩張16開紙,其中一張對折一次,另一張對折兩次,為了使紙片平穩下落,可將紙片的兩端向上疊起一部分,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 猜一猜:哪一張紙片下落的較快? 試一試:結果與你的猜測一致嗎? 議一議:怎樣比較紙片運動的快慢?還有其他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嗎? (3)舉例討論:一位同學百米跑用了12s,而一萬米跑世界冠軍的成績大約是28min,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 啟發: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情況下,每一個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進行比較。 2.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快慢的描述 以人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實踐為基礎,在物理學中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計算知道,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可用公式: 表示。 介紹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和單位: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這個公式也可以寫成:,。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千米每小時做單位,符號是km/h或km.h-1。? 1m/s= 3.6km/h?????? 1km/h=1/3 .6m/s= 0.28m/s 3.閱讀課文中所給出的一些物體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說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必須具備的速度,也叫環繞速度。 4.速度計算 練習:火車從北京行駛1小時到天津,通過的路程是 140 km,求火車的速度。 全體同學練習,一名學生板演。 解:v=== 140km/h。 ?[師]火車從北京出發到天津停止,雖然時快時慢,但我們設想火車在1小時內勻速行駛了140千米,火車平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就是火車在這段路程或在這一個小時內的平均速度。 提醒同學們注意:(1)v=中的v表示物體在通過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t是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即v是在s或t內的平均速度,離開了某一段時間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義。(2)實際問題中所說的速度一般都指的是平均速度。 (二)勻速直線運動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的內容: 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怎樣粗略地描述物體的變速運動?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應該是一個定值,與路程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無關,所以不能將理解為v與 s成正比,與t成反比。變速運動可以用v=s/t來計算,s是物體通過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求出的v就是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小結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 ?(1)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 (2)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 ?? (3)速度的單位是米/秒(m/s)、千米/時(km/h) 2.在變速運動中,v=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四、板書設計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典型例題.doc 擴展資料.doc 教案示例.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