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年溫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社會·思品試卷分析2018年溫州市社會思品卷在堅持科學性和規范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落實立德樹人,凸顯素養目標。整卷穩中求變,與時俱進,主要特點有:一、志于道,崇于德:突出價值引領。2018年社會思品卷力求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我們始終堅持一種情懷:讓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經歷一場思想的洗禮,為學科落實“立德樹人”助力。如23題,以貼切的史料,再現了周恩來五四時期的青春覺悟、中國革命新道路探索中的膽略卓識、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責任擔當,以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周恩來的言行來彰顯其對祖國和人民的大德大愛。通過本題的解答,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周恩來的卓著功勛和崇高風范,深刻感悟周恩來把個人命運同民族前途緊密相連的家國情懷,從而認識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當代青少年身負的責任和擔當。再如25題,以“探尋改革變化,展望溫州未來”為主題,采擷了個體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城市書房等溫州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大事件,既彰顯了溫州改革開放40周年的偉大歷程,又啟引溫州學子關心家鄉發展,傳承溫州人拼搏創新精神,勇立時代潮頭。二、精于藝,篤于行:聚焦核心素養。2018年社會思品卷牢牢立足于學科核心知識,凸顯學科素養目標。1.凸顯“空間感知”素養目標。2018年社會思品卷進一步突出了對學生“空間感知”素養的考查,充分利用圖表信息,對區域位置、特征、差異、聯系等進行解釋、比較、說明,進而運用人地協調觀來評析區域發展。如14-15題,給出一幅某科考隊考察路線圖,要求學生根據圖中有效信息,判斷科考隊考察的大洲是北美洲,這是對區域位置的判斷。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氣候類型信息來判斷哪個考察點人口密度最高,這是對區域內各要素聯系的分析。此外,21題從區域位置判斷、自然災害成因分析、區域發展評析三個維度考查學生的“空間感知”素養,立意鮮明,層次清晰。2.凸顯“歷史意識”素養目標。2018年社會思品卷進一步突出了對學生“歷史意識”素養的考查,以史料實證為基礎,對歷史事件、人物、現象等進行解釋、比較、說明,并從事實和價值等方面對其做出客觀評價或判斷。如20題,表面上看這是一道關于二戰事件的排序題,而命題者的用心在于引導學生通過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推導來確定,從而避免死記硬背。歷史事件是人類歷史活動的時空坐標,尋找、構建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有助于厘清歷史時序,樹立歷史整體感,形成較為全面的歷史認知。再如22題,英國18世紀中后期的經濟表現、美國19世紀中后期生產領域的變化、19世紀中后期日本與中國的近代化探索,表面上看似毫無聯系,實質上都是工業文明浪潮的影響。本題以詳實的數據和文字材料,勾勒出英國、美國、日本和中國在工業文明浪潮中乘風破浪的壯麗場景,從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3. 凸顯“公民自覺”素養目標。2018年社會思品卷進一步突出了對學生“公民自覺”素養的考查,著重考查學生在認識自我、處理與他人和集體、國家與社會等方面關系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包括道德修養、法治觀念、政治認同等。如4—5題,文成姑娘包珍妮因勵志被評為“2017感動溫州十大人物”的典型事跡,啟示學生要正確認識挫折和逆境,掌握有效的應對方法,學會珍愛和尊重生命。2018年法律試題扎實培養憲法意識、法治觀念,引導學生守法用法,在生活中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主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自覺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關鍵能力上看,2018年社會思品卷尤其關注信息獲取、邏輯推理和嚴謹表述三大能力的發展。三、發于內,形于貌:引導科學備考。2018年社會思品卷試題科學嚴謹,材料指向明確,設問梯度合理,對今后教學與備考起到良好導向。如21題,首先,設問表達清晰準確。21(1)題,根據H鄉氣候圖判斷H鄉所屬的地理區域;21(2)題,分析十年前甲村夏季易發洪澇的原因;21(3)題,在圖7中找出H鄉的一個變化,并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予以評析。三個設問分別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的考查目標,在難度上有明顯的遞進,符合學生思維逐步深入的特點,能體現試題的設問的梯度。其次,材料運用正確規范。圖6為H鄉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圖7為H鄉十年前與現在的對比圖。地圖科學清晰,從左到右,依次排列,與三個問題順序一致,有利于學生閱卷答題。第三,答案設置科學合理。21(3)題答案多元,角度多樣,既可以從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進行回答,也可以從PRED的角度進行回答。在評分辦法上采用分層評價法,制定了詳細的評分細則,并提供規范的答案示例。綜上所述,2018年的社會思品卷堅持知識、能力和素養的有機統一,考主干、考能力、考素養,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促進學生融會貫通、真懂會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