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物理》總復習公式匯總(一)名稱與概念公式單位與要點符號與含義1. 質量m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m=ρVm=G/g噸—千克—克—毫克t-----kg-----g-----mgρ—密度—千克/米3;V—體積—米3 (m3)G—物重—牛頓(N);m—質量—千克(kg) g = 9.8牛/千克物重、重力、重量G2. 地球對物體的引力G = m gG = ρVg方向:豎直向下;N作用點:重心。牛頓3. 密度ρ單位體積的質量ρ = 特性; 千克/米3 ;1t/m3=1g/cm3=103kg/m34. 大氣壓P0空氣因受重力的壓強1標準大氣壓 = 76 cmHg柱 = 1.01×105 Pa 1標準大氣壓= 10.3 m水柱5. 壓強 p單位面積上的壓力p=帕斯卡(1Pa= 1 N/m2)壓力的作用效果F—壓力—牛(N)S-受力面積-米2(m2)p—壓強—帕(Pa)ρ-液體密度-kg/m3 h—深度—米(m)6. 壓力 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上的力F = p SF =(ρgh )SF= G=mg固體先求壓力后求壓強液體先求壓強后求壓力水平平衡時大小等于物重7. 液體壓強 p液液體對浸入物體的p =(ρgh )只與深度h和液體密度ρ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8. 杠桿與平衡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力臂:支點到力線的距離力與力臂成反比F1—動力;F2—阻力L1-動力臂;L2-阻力臂9. 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F = G2 F = Gn F = Gs = n h 等臂杠桿(n=1)L1=2L2的杠桿(n=2)n=承擔動滑輪繩子的股數n為奇數“下接法”F作用在繩子端上的力G作用在動滑輪上的力s: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動滑輪移動的距離10. 機械功 W能量轉化的度量W=Fs W= PtW=Gh2個因素:力 F;距離 s單位:焦耳(1焦=1牛米)W—功—焦(J)s –力方向上移動距離h—舉高的高度P—功率—瓦(W)t—做功時間—秒(s)F—作用在物體上的力11. 功率 P1秒內所做的功P= = Fv描述:做功的快慢;1千瓦=1000瓦12. 斜面公式F L = G h適用于光滑斜面13. 有用功W有總功 W總W有= GhW總= Fs機械對物體做的功人對機械做的功14. 機械效率 η有用功與總功的比效率總是小于 1 。使用機械存在額外功F-人對機械的作用力G-機械對重物的用力(二)名稱與概念公式單位與要點符號與含義15. 溫度t 物體的冷熱程度T = t +273KT :開爾文(K)、t :攝氏度(℃)T—絕對溫度t—攝氏溫度16. 合力F分力的總效果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反F—合力-牛(N)F1、F2—分力F = F1 + F2F1、F2在同一直線線上且方向相同17. 浮力F浮流體(液體和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生豎直向上的托力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 G – F③漂浮、懸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據浮沉條件判浮力大小計算浮力的步驟:(1)判斷物體是否受浮力(2)根據物體浮沉條件判斷物體處于什么狀態(3)找出合適的公式計算浮力G/ --浸入時的示數F浮—浮力—牛(N)物體浮沉條件:(前提: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F浮>G 上浮至漂浮 ρ液>ρ物 漂浮② F浮 =G 漂浮 懸浮 ρ液 =ρ物 懸浮③ F浮 < G 下沉 ρ液 <ρ物 下沉18. 機械能E動能和勢能的總稱與能做機械功對應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及物體的速度有關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或發生彈性形變所具有的能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及被舉高的高度有關彈性勢能:與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機械能可能為0,但內能不可能為019. 速度v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描述運動的快慢1m / s = 18/5 Km / h 1Km/h=5/18 m/s聲速υ= 340m / s光速C = 3×108 m /s C=λf(電磁波)v—速度—m/ss—距離--mt—時間--s20. 電流I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定義: 定律:1A=1000mA=106μA1安=1庫侖/秒Q—電荷量—庫侖I—電流—安(A)U—電壓—伏(V)R—電阻—歐(Ω)21. 電功W電能轉化的度量W = U I t = U Q = P tW = I 2 R t = 適用于所有電路適用于純電阻電路(三)名稱與概念公式單位與要點符號與含義22. 電熱Q電流做功產生的熱Q = I 2 R t Q = U I t = U2 t / R = P t Q = u Q/ 適用于所有電路適用于純電阻電路Q—電熱—焦(J)Q/--電量—庫(c)23. 爐效率η有用熱與燃料燃燒釋放總熱的比值用%號表示;效率總小于100%一般的:Q有=cm△tQ總=mq =Vq24. 熱量Q在熱傳遞中內能改變的數值Q= C m△tQ吸 = C m(t – t 0) Q放 = C m(t 0 – t)不計熱損Q吸 = Q放;C水=4.2×103J/(Kg.℃)表示:1Kg的水上升(或下降)1℃,需吸收(或放出)4.2×103J的熱c—比熱-- J/(Kg.℃)m—質量—千克(kg)△t—溫度的變化-℃Q—熱量—焦(J)Q放=mq =Vq(燃料燃燒釋放的熱)(四)串、并聯電路中各基本電量的關系串聯電路含義與要點并聯電路含義與要點I 1 = I 2 = …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 = I 1 +I 2 + …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U = U 1 + U 2 +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U 1 = U 2 = …并聯電路各支路端的電壓相等R = R 1 + R 2 + …R = n R 0 (n個等值電阻 R 0串聯)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之和n個等值電阻 R 0并聯并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分電阻的倒數之和串聯有分壓作用:電壓的分配與電阻成正比并聯有分流作用:電流的分配與電阻成反比W = W 1 + W 2 + … + W n P = P 1 + P 2 + … + P n Q = Q 1 + Q 2 + …+ Q n無論是串聯或并聯電路,電路的總功、總功率、及純電阻電路產生的電熱,都等于各個分值之和。(五)凸透鏡成像規律成像性質物距u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縮小實像或虛象像距υ同側或異側應用 u > 2 f 倒立 縮小 實像 2f >υ> f異側照相機u =2 f 倒立 等大 實像υ= 2 f異側 2f > u > f 倒立 放大 實像 υ > 2 f異側幻燈機 u = f不成像u < f正立放大虛像無同側放大鏡像、物移動時的變化規律凸透鏡成實象時,物距變大(小),像距變?。ù螅褡冃。ù螅?br/>凸透鏡成虛象時,物距變大(小),像距變大(?。褡兇螅ㄐ。?br/>(六)幾個常考點一、快慢的判斷 1.運動的快慢:觀眾:“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長者運動快”裁判:“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短者運動快”計算(或單位換算):利用 計算后取相同單位進行比較;單位換算用“1米/秒=3.6千米/時” “1 m/s=3.6 km/h”2.做功的快慢:計算:利用 計算后取相同單位進行比較;單位換算:“1千瓦=1000瓦特” “1kW=1000W” 3.蒸發的快慢:影響因素有:溫度的高低;蒸發表面積的大小;空氣流動的快慢。“溫度”越高、“蒸發表面”越大、自由面上的“空氣流速”越快;蒸發就越快。二、運動與靜止的判斷:用來判斷別物,被看成靜止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改變?有改變叫“運動”;沒有改變叫“靜止”。三、光現象的判斷:光現象有: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四、方法的判斷:改變“內能”的方法有:“做功”與“熱傳遞”。 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或“降低溫度”。 探究的方法有:“控制變量法”:如歐姆定律; “理想模型法”:如:牛頓第一定律。 “等效替代法”:如:合力、總電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