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物理考前復習的幾點建議 高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場考查知能的較量,是一場解題速度的較量,更是一場應考心態的較量。怎樣把準考前階段的復習,爭取高考的最大成功,是每一位高三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科學運作的事情。就此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注意知識體系的梳理1、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以《考綱》為依據,以教材為依托,對每一個考點進行仔細的排查,做到穩中求勝。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里,不要貪多求全,這時運用題海戰術顯然是不明智的,如果考生繼續做大量的練習題、模考題,或花大量的時間去做難題,對提高分數并不會有多大作用。學習理科,理解是基礎,沒有理解,其它的能力無從談起,做題不在于量而在于質。后段應該回歸課本,把課本內容重新梳理一遍。因為高考題主要是圍繞課本作文章,一味地花力氣“啃硬骨頭”是得不償失的。最好是整理最近幾次模考試題,重點找出存在問題的重點內容,把模考中失分的原因找出來,問題一旦暴露出來,要緊緊抓住問題追根究底,一直把這個問題弄清楚。《考試大綱》里有一些知識點,比如熱學、光學、原子物理,電學里的交流電,電磁振蕩,電磁波等等,它們屬于一類要求,這些內容在高考命題中,大部分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難度不大,只要復習到了,就能夠做對。八個選擇題中,主要靠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去解答,一般過程不復雜,計算也不復雜,涉及知識多而不難,當然個別題可能難一點,這些題不要放棄,爭取做對。高考中的考題有許多是我們未做過的,面對社會的熱點、科技新信息,不要為“創新”而恐懼,要相信剝出外表,找到學科內核,這些都是基礎知識的應用。2、突出主干知識的應用:由于理科綜合試題數量的限制,理、化、生只能考查那些主干知識、最基本的內容和規律。物理學中力學知識點包括:牛頓三定律及其應用、動量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電學知識點包括:電路分析與計算、電場、磁場、電磁場基本知識、電磁感應現象、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等問題。因此考查力與運動關系及能量轉化與守恒內容的試題將占很大比例。計算題一般考察推理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以及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大概有五類問題是計算題考得比較多的:第一類是圓周運動與天體運動的題,第二類是牛頓定律和運動學結合的題,第三類是物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動量守恒和能量轉化的題,第四類是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或復合場中運動的題,這是力學和電學的綜合問題,第五類是以電磁感應為中心的綜合問題,這些題需要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才能解答。3、完善知識網絡的建構:第一輪復習主要是按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這一物理知識的縱向結構展開的,而第二輪復習主要按物理知識的橫向結構展開,考前老師應指導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各部分知識的交叉結合上。比如說力和運動的分析方面,關注物體在重力、彈力、摩擦力、庫侖力、安培力、氣體壓力等各種不同力的作用下將產生什么效果,有哪些比較典型的運動。功和能量的轉化方面,弄清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場能、內能、光子的能量、核能等各種形式的能怎樣相互轉化,其轉化過程是由什么力做功決定的,有哪些常見的實例。盡可能找出各部分物理知識之間的關聯,加深對它們內在聯系的認識,使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網絡。 理科綜合對考生實驗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實驗原理、目的和要求,掌握實驗方法和步驟,會使用實驗儀器、處理實驗安全問題,同時,會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并具備設計實驗的能力。注意解題技巧總結 1、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經過一年的系統練習,學生已經接觸了一定數量的各種類型的物理習題,具有一定的解題經驗,在考前要注意總結解題經驗,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對各種不同類型問題的常用解法要做到心中有數。比如說物體在恒力作用下的勻速或勻變速運動的有關問題可以選擇用牛頓定律結合運動學規律求解,也可以選擇用動能定理求解;但物體在變力作用下的變加速運動的有關問題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應選擇用動能定理或能量的轉化和守恒關系求解。注意總結行之有效的特殊解題技巧,如等效的方法、假設和反證的方法、圖像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對稱的觀點等。這對解答選擇題很有好處。要求學生多與同學、老師交流,是提高復習效率的有效手段。隨著解題數量的增加和解題經驗的積累,解題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同時也會出現不利的一方面,就是遇到看似熟悉的問題不愿再多加思考,喜歡套用以往的解題模式或者干脆套用以往的解題結論,如此很容易犯主觀性、經驗性錯誤,或者恰好落入題目設置的陷阱中。因此在考前應格外注意嚴謹的思維品質的培養,無論遇到的問題熟悉還是不熟悉,都從頭開始全面地進行分析思考,決不匆匆忙忙的主觀臆斷或猜測結果,寧慢勿錯。就解題過程而言,要過好物理審題這一關,做到:“眼看”、“嘴讀”、“手畫”、“腦思”并舉。對于一個復雜的物理問題,首先要根據題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然后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要注意細節,善于找出兩個相關過程的連接點(臨界點)。對于多過程的物理問題,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過程的細節,弄清各個過程的運動特點及相關聯系,找出相關過程之間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難題也就變得容易了。2、規范解題,避免出現低級錯誤,提高得分率。即,針對題意作出必要的分析說明,寫出每步解題的理論依據和物理原理的原始表達式,進而變形表達式,代數計算,得出正確的結論。解答物理計算題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高考試卷是分步給分的,要嚴格按照答題步驟一步步來。很多學生一上來就寫公式,甚至一開始就代入數字計算,如果錯了,一分也得不到。第二,考生自己引入的符號應該加以必要的說明,說明它代表哪個物理量。 3、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分配時間,注重做題順序:根據學科分值分配和難易程度來分配時間,生物學約需要30分鐘,化學約需要50分鐘,物理約需要60分鐘,余下的10分鐘作為機動時間,用于重點檢查或補做難題。從試卷類型上分,第一卷用時約50分鐘,第二卷用時約90分鐘,留10分鐘當機動時間。要做到合理安排時間,最主要的問題是速度,原則是“穩中求快,準確第一”。沒有準確性的快更不可取,因為對大多數考生來講,理綜考試幾乎沒有檢查的時間。高考試題的編排順序原則是由易到難,減少思維轉換過程。對大多數考生來講,按試題順序做題是比較適宜的,這樣做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避免漏做試題,也相對節約時間。但也有部分考生,3科水平差異比較大,做題時可先做優勢學科,既可先拿到分數,又可為非優勢學科留有充分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考生情況各不相同,選擇哪種做題順序要因人而異,但在平時訓練中一定要穩定一種方式。 注意心理狀態調整1、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臨近高考,考試將比較頻繁,很多同學總會下意識地將測驗或考試的成績與自己的學習水平、近期的復習效果乃至將來的高考成績等一系列問題掛起鉤來,一旦成績有所起伏,便對自己產生懷疑,增添許多心理壓力。實際上一、二次的成績并不能決定什么,要對自己有信心,應學會對自己作心態調整。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目前考試情況不理想,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也是好事,正好借此機會將問題解決了,問題總是越解決越少。如果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之上,切切實實地做好各項復習迎考工作,離物理高考的最終成功也就一步步更近了。2、考前半個月,這一期間還應放低高考調子,客觀地評價自己,緩解緊張情緒。另外,還要提醒學生注意,不要忽視生理的調節。很多同學都習慣于夜間學習,甚至通宵奮戰,所以晚上精神比較好,效率也比較高。但高考是在白天進行的,因此要有意識地調節生物鐘,使興奮點處于上、下午。這樣,高考時才能處于最佳狀態。這段時間,由于高考的臨近,許多同學會因為復習內容多,時間短.產生急躁情緒。若有這種情況出現,一定要穩住情緒,增強自信,以平和的心態迎接高考。答題心態要平和。遇到沒見過的“生”題,這時候不要心慌,及時調整心態,從容應答。 3、高考試題,基礎題大約占整個試題80%左右,而且這些基礎題都是每個人只要肯努力都能夠得著的,這80%如果能保證不丟分的話,那750分綜合卷子你就可以拿到600分,但是很遺憾每年都有很多同學在不該丟分的地方丟分了。后段嚴格控制復習的難度,讓學生滿懷信心地迎接高考的到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