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三極管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科教版八年級《勞動技術》第二單元《電子放大電路應用》中《認識元器件》的第五課時的內容。本課之前的內容是電阻器、二極管等元器件以及電學的基礎知識,本課之后還需進行電路實驗并使用相應的元器件制作簡單的電子作品,因此本課內容是學習后續知識,電路搭建的基礎,也是完成電子作品制作的必要條件。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二、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是初二年級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生已經知道了二極管的檢測方法,面包板的基本構建方法,并能夠搭建簡單的電路,但電學知識較為薄弱。在學習態度以及習慣方面,初二學生較為活潑,抽象認知能力不高,往往不注重細節,在操作規范方面有所欠缺。www.21-cn-jy.com三、目標分析根據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將知識目標定為“三極管的符號”以及“三極管的放大作用”,需要達到的程度為“了解”;將技能目標定為“三極管的檢測方法”,需要達到的程度為“初步學會”。三極管的符號和三極管的放大作用屬于陳述性知識,學生知道即可,故定位為了解層次。三極管的檢測方法屬于技術技能,也是后續電子作品制作的基礎步驟,但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往往無法達到三極管檢測時的要求,因此定為“初步學會”層次。2·1·c·n·j·y由于本節課將多次進行面包板的搭建,學生對于面包板使用時的不規范操作,會直接影響實驗現象的觀察,因此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定為“通過搭建三極管放大電路感受規范操作的重要性21·世紀*教育網重難點分析:由于了解三級管的放大作用是使用三極管的前提條件,因此將了解三極管的放大作用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但在使用面包板搭建放大電路觀察現象時,學生的不規范操作會直接影響實驗現象的觀察也會影響其對三極管放大作用的認識,并且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將放大電路的搭建作為本節課的難點。三、教法學法本節課主要利用助聽器,多媒體,面包板等媒介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主要利用以下方法:1、實踐法:根據分析方案,通過多用電表測量NPN三極管不同引腳之間關系的實踐操作,初步學會三極管判斷好壞的方法。www-2-1-cnjy-com2、實驗觀察:通過面包板電路的搭建,觀察電路現象,了解三極管的放大作用,體會三極管放大作用在電路中的基本運用。2-1-c-n-j-y3、合作學習:面包板搭建是本課一大難點,因此安排兩位同學一組完成電路的搭建,取長補短,相互幫助,既增進了學生的感情,又減少了安全隱患。四、教學過程本節課初步定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為引入,通過助聽器實驗作為情景引人的媒介,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學習元器件的興趣,引出三極管。21教育網第二環節為三極管的符號,主要包括三極管的圖形符號,三個引腳的名稱,以及實物與圖形符號的對應關系,主要通過師生互動進行教學,學生了解即可 。 第三環節為三極管的檢測,通過觀察分析等效圖進行知識的遷移歸納出NPN三極管的檢測方法,并使用多用電表測量NPN三極管極間電阻,初步學會判斷三極管好壞的檢測方法。21*cnjy*com第四環節為本節課的重難點,主要安排兩組學生實驗,在第一組實驗中,學生先在電阻與發光二極管的串聯電路中加入三極管的c 和e兩極并觀察現象,了解發光二極管不亮的原因是ce之間不通。再通過一組在b極串聯人體電阻的學生活動了解,當基極出現電流時,集電極也會出現電流,為比較兩個電流的大小,在改組實驗的最后,學生將在基極上也串聯一個發光二極管,比較亮暗情況,了解三極管的放大作用:基極上的小電流產生集電極上的大電流。第二組實驗通過電路改建后調節可變電阻改變基極電流大小,觀察兩個發光二極管的亮度變化量,了解三極管的放大作用:三極管基極電流微小的變化會引起集電極電流較大的變化;電路搭建是本課的難點,因此在搭建電路時,要求學生只更換或添加基礎電路中的個別元器件,并在PPT上給出安裝圖,標注引腳插入的位置。第五環節為小結,主要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結合助聽器的電路圖,分析聲音放大的原因,并進行適當拓展。附教案:認識三極管執教:黃浦勞技中心 倪晨澄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三極管的符號2、初步學會三極管的檢測方法3、了解三極管的放大作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三極管檢測的實踐操作初步學會用萬用表檢測三極管的方法2、在搭建三極管放大電路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二極管的亮度變化,初步體會三極管放大作用在電路中的基本運用21cnjy.com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搭建三極管放大電路感受規范操作的重要性教學重點: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教學難點:三極管放大電路的搭建教學說明:本節課是科教版八年級《勞動技術》第二單元《電子放大電路應用》中《基礎知識與實驗制作》部分《認識元器件》的第五課時的內容。本課之前,已學習過電阻、二極管等基礎元器件的知識,本課之后還需進行電路實驗并使用相應的元器件制作簡單的電子作品,因此本課內容是學習后續知識,電路搭建的基礎,也是完成電子作品制作的必要條件。21·cn·jy·com本課授課對象是初二年級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生已經知道了二極管的檢測方法,面包板的基本構建方法,并能搭建簡單的電路,但電學知識較為薄弱。在學習態度以及習慣方面,初二學生較為活潑,思維非常活躍,抽象認知能力不高,往往不注重細節,在操作規范方面有所欠缺。【來源:21·世紀·教育·網】本節課初步定為五個環節,第一環節為引入,通過助聽器作為情景引入的媒介,引出三極管;第二環節為三極管的符號,主要通過師生互動進行教學,學生了解即可;第三環節為三極管的檢測,通過多用表測量三極管三個引腳的通斷初步學會判斷三極管好壞的檢測方法;第四環節為本節課的重難點,安排兩次學生實驗,第一個實驗通過電路搭建了解基極上的小電流產生集電極上的大電流,第二個實驗通過電路的改建了解基極上微小的電流變化會引起集電極上較大的電流變化;第五環節為小結,主要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并進行適當拓展,展示生活中三極管放大作用的應用。【來源:21cnj*y.co*m】教學流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引入1.情景引入:助聽器實驗,一名同學說,兩名同學聽2.展示助聽器線路板,引出本課主題三極管三名同學實驗,其余同學觀察比較兩組實驗結果,觀察線路板,發現讓聲音變響的元器件利用助聽器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三極管的興趣并引出三極管三極管的符號1.講解三極管的符號及三個引腳的含義板書一、符號:b-基極 e-發射極 c-集電極2.講解三極管實物的引腳和符號的對應關系板書:繪制三極管實物圖聽講并嘗試記憶觀察手中的三極管,結合板書,了解三個引腳的位置以教師講解為主,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了解三極管的符號和三個引腳的名稱,并根據板書將實物與圖形符號對應起來三極管的檢測展示內部等效圖,回顧二極管檢測方法,引導分析NPN(9013)檢測方法任務布置:多用電表檢測NPN三極管,進行質量檢測,板書:NPN:b{黑 R小 {紅 R 大觀察內部等效圖,回想二極管檢測方法,觀察等效圖嘗試分析三極管的檢測方法使用多用電表對NPN三極管進行質量檢測通過觀察分析等效圖進行知識的遷移歸納出NPN(9013)三極管的檢測方法并進行實驗驗證。三極管的放大作用1.教師演示電路①: 2.任務布置:在電路①的電路中加入三極管,觀察現象,思考原因任務布置:在電路中加入人體電阻再次觀察現象4.任務布置:根據電路圖進行電路改建,分析基極電流與集電極電流與發射集電流的大小關系板書:小電流Ib→大電流Ic5.任務布置:電路的二次改建,分析基極電流變化量與集電極電流變化量的大小關系 6.歸納總結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板書:放大觀察電路,回顧簡單串聯電路電路搭建觀察現象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嘗試將人體電阻接入電路,觀察現象并思考電路改建觀察比較基極與集電極上的發光二極管亮度區別,嘗試分析并歸納出三極管在工作時的靜態放大規律改建電路調節可變電阻比較兩個發光二極管的亮度變化量嘗試分析歸納放大規律聽講觀察實驗現象,了解產生該現象的原因設計趣味實驗,讓學生將人體電阻接入電路,思考探究產生現象的原因通過電路改建觀察比較基極與集電極上的發光二極管亮度區別以直觀了解三極管靜態放大規律通過改建電路,調節可變電阻改變基極電流大小觀察兩個發光二極管的亮度變化量,了解三極管的動態放大規律小結三極管的放大作用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三極管在生活中的運用進行適當拓展,加深對三極管的認識板書設計:認識三極管一、符號b-基極 e-發射極 c-集電極二、檢測: 1、PNP:b-黑 導通2、NPN:b-紅 導通三、作用:1.小電流Ib→大電流Ic}放大2. Ib小變化→Ic大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