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9年高考物理考試大綱與解讀(課標實驗版)
一、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由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確定課程標準實驗省區2008年高考理工類物理科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
高考物理試題著重考查考生知識、能力和科學素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并有利于激發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考試的能力與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過考核知識及其運用來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能夠清楚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述);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2.推理能力?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3.分析綜合能力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4.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
5.實驗能力? 能獨立的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同時,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種也伴隨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因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識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等部分。考慮到課程標準中物理知識的安排和高校錄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試大綱》把考試內容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類,必考、選考內容各有4個模塊,具體模塊及內容見表1。除必考內容外,考生還必須從4個選考模塊中選擇2個模塊作為自己的考試內容,但不得同時選擇模塊2-2和3-3。必考和選考的知識內容見表2和表3。考慮到大學理工類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實驗省區不得削減每個模塊內的具體考試內容。
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表3中用數字Ⅰ、Ⅱ標出。Ⅰ、Ⅱ的含義如下:
Ⅰ.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與課程標準中“了解”和“認識”相當。
Ⅱ.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與課程標準中“理解”和“應用”相當。
表1: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模塊
必考內容
選考內容
物理1
質點的直線運動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規律
?
物理2
機械能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萬有引力定律
?
3-1
電場
電路
磁場
?
3-2
電磁感應
交變電流
?
3-3
?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固體、液體與氣體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3-4
?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電磁振蕩與電磁波
光
相對論
3-5
?
碰撞與動量守恒
原子結構
原子核
2-2
?
力與機械
熱與熱機
表2:必考內容范圍及要求
力學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質點的直線運動
參考系,質點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公式、圖像
Ⅰ
Ⅱ
Ⅱ
?
相互作用與牛頓運動規律
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靜摩擦力
形變、彈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標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點力的平衡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定律的應用
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
機械能
功和功率
動能和動能定理
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
功能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Ⅱ
Ⅱ
Ⅱ
Ⅱ
?
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
運動的合成和分解
拋體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線速度、向心加速度
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離心現象
Ⅱ
Ⅱ
Ⅰ
?
Ⅱ
Ⅰ
斜拋運動只作定性要求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及共應用
環繞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經典時空觀和相對論時空觀
Ⅱ
Ⅰ
Ⅰ
Ⅰ
?
電學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電場
物質的電結構、電荷守恒
靜電現象的解釋
點電荷
庫侖定律
靜電場
電場強度、點電荷的場強
電場線
電勢能、電勢、
電勢差
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示波管
常用的電容器
電容器的電壓、電荷量和電容的關系
Ⅰ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
電路
歐姆定律
電阻定律
電阻的串、并聯
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電功率、焦耳定律
Ⅱ
Ⅰ
Ⅰ
Ⅱ
Ⅰ
Ⅰ
?
磁場
磁場、磁感應強度、磁感線
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周圍磁場的方向
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
勻強磁場中的安培力
洛倫茲力、洛倫茲力的方向
洛倫茲力的公式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
質譜儀和回旋加速器
Ⅰ
Ⅰ
?
Ⅰ
Ⅱ
Ⅰ
Ⅱ
Ⅱ
Ⅰ
1.安培力的計算只限于電流與磁感應強度垂直的情形
2.洛倫茲力的計算只限于速度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情形
電磁感應
電磁感應現象
磁通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渦流
Ⅰ
Ⅰ
Ⅱ
Ⅱ
Ⅰ
?
交變電流
交變電流、交變電流的圖像
正弦交變電流的函數表達式、峰值和有效值
理想變壓器
遠距離輸電
Ⅰ
Ⅰ
?
Ⅰ
Ⅰ
?
單位制和實驗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單位制
要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小時、分、升、電子伏特(eV)
Ⅰ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與
探究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等四邊形定則
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八: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十: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實驗十一:傳感器的簡單使用
?
?
1.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工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
2.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性,了解誤差的概念,知道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少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數字運算不做要求。
表3:選考內容及要求
模塊3-3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分子動理論與統計觀點
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
阿伏加德羅常數
氣體分子運動速率的統計分布
溫度所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內能
Ⅰ
Ⅰ
Ⅰ
Ⅰ
?定性了解
固體、液體與氣體
固體的微觀結構、晶體和非晶體
液晶的微觀結構
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
氣體實驗定律
理想氣體
飽和蒸氣、未飽和蒸氣和飽和蒸氣壓
相對濕度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
熱力學定律與能量守恒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Ⅰ
Ⅰ
Ⅰ
?
單位制
要知道中學物理中涉及到的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單位:包括攝氏度(℃)、標準大氣壓
Ⅰ
知道國際單位制中規定的單位符號
實驗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
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有:溫度計
模塊3-4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機械振動
與
機械波
簡諧運動
簡諧運動的公式和圖像
單擺、周期公式
受迫振動和共振
機械波
橫波和縱波
橫波的圖像
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系
波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多普勒效應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Ⅰ
Ⅰ
?
電磁振蕩
與
電磁波
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電磁波及其傳播。
電磁波的產生、發射和接收
電磁波譜
Ⅰ
?
?
Ⅰ
Ⅰ
?
光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
全反射、光導纖維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現象
Ⅱ
Ⅰ
Ⅰ
Ⅰ
?
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
質速關系、質能關系
相對論質能關系式
Ⅰ
Ⅰ
Ⅰ
?
實驗
實驗一:探究單擺的運動、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實驗二: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三: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
?
?
模塊3-5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碰撞與動量守恒
動量、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
Ⅱ
Ⅰ
只限于一維
原子結構
氫原子光譜
氫原子的能級結構、能級公式
Ⅰ
Ⅰ
?
原子核
原子核的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變、半衰期
放射性同位素
核力、核反應方程
結合能、質量虧損
裂變反應和聚變反應、裂變反應堆
射線的危害和防護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
波粒二象性
光效應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Ⅰ
Ⅰ
?
實驗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
?
模塊2-2
主題
內容
要求
說明
力與機械
平動與轉動
傳動裝置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剛體的平衡條件
Ⅰ
Ⅰ
Ⅱ
Ⅱ
?
熱與熱機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汽輪機的工作原理
噴氣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熱機的效率
電冰箱的組成和主要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空調機的組成和主要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
?二、考綱五種能力解讀:
考試性質:選拔性考試
指導思想:有助于高校選拔新生,有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試題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命題要求: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
能力要求解讀:
1.理解能力:
(1)考綱要求: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
①理解物理概念、規律的確切含義,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條件情況下的應用;
②能夠清楚地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達);
③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
④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2)考題體現
①對物理情景、物理狀態和物理過程的理解
②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③對圖象的理解
2.推理能力:
(1)考綱要求:
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條件,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的表達出來。
(2)考題體現:
①語言是推理和思維的物質外殼;
②數學是推理的重要工具。
3.分析綜合能力:
(1)考綱要求
①能夠獨立地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其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
②能夠把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③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2)考題體現
①學會分析物理過程:七個W;兩條主線:時間主線、空間主線
②學會等效物理過程:
③學會利用物理過程:
4.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1)考綱要求
①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
②必要時能運用幾何圖形、函數圖像進行表達、分析。
(2)考題體現
①函數問題
②圖象問題
③幾何條件
④求極值
⑤數學歸納法求通項
5.實驗與探究能力:
(1)考綱要求
①“四能三會”:能獨立完成“物理知識內容表”中所列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
②能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
(2)考題體現
①基本儀器的使用和基本物理量的測量;
②基于規律的十九個學生實驗的考題;
③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
三、考試范圍和要求的解讀
1、強化主干知識和核心知識的考查,分值在100分左右。
核心考點:
考點6: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公式Vt=V0+at,
S= V0 t+at2/2,Vt2-V02=2aS。V-t圖。
考點11: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與分解。
考點12:萬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考點17:牛頓第二定律。質量。圓周運動中的向心力。
考點18:牛頓第三定律。
考點31:機械能守恒定律
考點32:動量知識和機械能知識的應用(包括碰撞、反沖、火箭)
考點56: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點電荷的場強。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的疊加。
考點17:牛頓第二定律。質量。圓周運動中的向心力。
考點18:牛頓第三定律。
考點31:機械能守恒定律
考點32:動量知識和機械能知識的應用(包括碰撞、反沖、火箭)
考點56: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點電荷的場強。勻強電場。電場強度的疊加。
2、注重對考生知識面的考查
熱學:
分子動理論
內能、熱力學定律
氣體
光學:
光的折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電效應
原子物理學
原子結構
三種射線
核反應
四、高考命題趨勢
1、更加注重對物理學科知識的考查
(1)高考物理考什么:知識、能力、方法三者并重,不可偏廢。
(2)物理知識:現象、概念、規律、思想
2、注重考生學科能力的考查
3、在全面考查考生物理學主干知識和核心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考生物理學科能力的考查。
4、體現物理學科的時代性。將注重物理學科的教學與科學、技術的聯系。如“電磁炮”、“宜居行星”、“壓敏電阻”、“飛行時間質譜儀”、“電子快門”、“巨磁電阻”、“神州7號”等科學技術最新成就也許將進入了考題。
5、注重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統一性;懂得科學、數學和技術相互依賴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學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有科學的思維能力。認識到科學、數學和技術是人類共同的事業,并認識到它們的長處和局限性,同時還應該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處理個人和社會問題。
6、重視基礎,多練中檔題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分析物理問題的能力。重視學以致用:近幾年的綜合題中每年都有涉及最新科技成果和聯系生活實際的題目。重視實驗復習。重視力學和電學的復習。重視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培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