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聲現象第一節 聲音是什么(一)知識在線1、聲音的產生(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對于振動:有的物體振動可以直接觀察或感覺到。如:彈琴時琴弦的振動;說話時聲帶的振動。有的振動不能直接觀察到,如拍桌子時桌面的振動,這就需要設法讓振動“顯示”出來,即采取方法讓物理現象放大。(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注意:這里的“發聲停止”不能表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停止”,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存在并傳播。比如說“回聲”現象。2、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也稱發聲體對于什么是發聲體應答出具體的發聲位置,不能泛泛而答。(1)樂器弦樂:靠琴弦的振動發聲。管樂:靠管內的空氣柱的振動而發聲。打擊樂:靠樂器本身受到的打擊時的振動而發聲(2)生物發聲時的聲源靠聲帶振動發聲靠翅膀或尾巴摩擦的振動發聲靠鳴膜,氣囊等處的振動發聲(3)固體、液體、氣體振動都可以發聲3 、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物理學中把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一切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固體傳聲的效果比液體、氣體好。(2)真空不能傳聲,因為真空中沒有任何物質。(3)聲波: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4、聲與能量聲音具有能量,可以清洗精密儀器。可以降低污染,可以治療結石。(二)方法點撥1、判定發聲的方法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的物體是發聲體。物體在發聲時,一定在振動。2、判定聲音的傳播條件:發聲體振動發聲,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但真空不能傳聲。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一、知識在線1、響度(1)在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由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決定(2)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人聽到的聲音越弱。(3)響度與發聲體距離的關系距發聲體越遠,響度越小: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4)增大響度的方法聲音從聲源向四周傳播出去,越遠處越分散,用喇叭形的傳聲筒能傳的更遠,醫生用的聽診器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2、音調(1)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2)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用每秒鐘內振動的次數來表示。單位:赫茲。簡稱:赫。符號:Hz(3)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高音調高,聽起來尖細;頻率低音調低,聽起來低而沉。(4)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形狀,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等多種因素的關。如弦樂器的音調可以通過改變琴弦的粗細、長短、松緊來改變。(5)音調與響度的區別一是定義不同;二是它們的決定因素不同。音調和響度是聲音的二個根本不同的特性。音調高的響度不一定大,響度大的不一定音調就高。例如:蚊子發出的聲音雖然響度小,但它的音調比老牛的叫聲高的多,而老牛的叫聲的響度卻比蚊子大得多。3、音色(1)音色:每個物體發出的聲音特有的品質,也稱音質或音品。(2)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響因素是發聲體的本身。“聞其人而知其身”也就是每個人都有自的“語聲”,即音色不同,聽到說話聲便可辨別是誰。4、聲速(1)聲速: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聲音傳播的快慢用聲速來描述,它的大小等于聲在每秒內的傳播的距離。(2)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是最快,在液體在次之,在氣體中最慢。(3)聲速的大小還與溫度有關。(4)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的速度是:340m/s5、回聲(1)回聲: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回來,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2)人耳能分辨出回聲的條件也是人耳能區分二次回聲的條件,反射回來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否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了一起使原聲更強。二、方法點撥1、區分音調與響度的方法聲音的高低叫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響度主要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男低音放聲歌唱。男低音是指聲帶每秒振動的次數少,即音調低;放聲歌唱是指聲帶的振幅大,即響度大。一個正在發聲的物體,振動快則音調高,振幅大則響度大。第三節 令人厭煩的噪聲一、知識在線1、樂聲和噪聲(1)樂音:從物理學角度來看,樂音是發聲體有規律振動產生的,它的波形是有規律的,通常是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2)噪聲: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它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通常是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人們在某些場合“不需要的聲音”,都屬于噪音。(3)噪音的控制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第四節 人耳聽不到的聲音一、知識在線1、超聲波(1)超聲波:頻率高于20 000Hz的聲波叫超聲波。它是人耳聽不到的,人耳能聽到的聲波范圍通常在20Hz—20 000Hz之間,我們把它叫做可聽聲。(2)超聲波的特點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或得較集中的聲能(3)超聲波的應用回聲定位B超原理清洗2、次聲波(1)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它也是人耳聽不到的。(2)次聲波的特點:傳播距離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多項式。第二章 物態變化第一節 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一、知識在線1、物質存在的狀態及物態變化 (1)自然界中常見的物質可以分為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2) 在一定條件下,吸熱或放熱,物質存在的狀態就可以發生變化。2、溫度及溫標(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要測量物體的溫度我們要用溫度計。(2)溫標有多種。實驗室溫度計采用攝氏溫標(用字母C來表示),攝氏溫標下的溫度稱為攝氏溫度。是由瑞典的攝爾西斯首先規定的。攝氏溫度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3)溫度計工作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構造:玻璃外殼 玻璃泡 毛細管 刻度及溫標溫度計的正確使用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量的物體充分接觸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需和被測物體接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測物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常見的三中溫度計是:實驗室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量程為35℃-42℃)二、方法點撥關于溫度計的示數和讀法要注意二問題:1、弄清溫度計的量程和它的分度值2、要正確判斷玻璃管內的液面位置,若位于0刻度線的上方,則刻度越往上數字越大,溫度計的示數為正,若位于0刻度線下方,則刻度越往上數字越小,讀數時應從上往下讀,溫度計的示數為負。第二節 汽化和液化知識在線1、汽化和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汽態叫汽化,是吸熱過程。如:水變為水蒸氣,酒精的蒸發等。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是放熱過程。如:水蒸氣變為水,燒開水時冒“白氣”等。2、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它只發生在液體表面,汽化過程緩慢。要加快蒸發,可以提高液體的溫度,增大液體表面積和加快液體表面空氣流動。3、沸騰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是:(1)燒杯中放適量的熱水可以節約時間(2)可以在燒杯上加蓋子使水盡快沸騰(3)水溫接近90℃時開始,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到沸騰后再持續幾分鐘為止。4、液化使氣體液化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在自然現象中有很多關于液化的現象,像燒開水時冒“白氣”,北方人冬天在室外呼出的“白氣”都不是氣體,也不是水蒸氣(水蒸氣人是看不到的),而是由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5、判斷液體是否沸騰的方法:液體沸騰必需同時滿足二個條件:溫度達到沸點、繼續加熱第三節 熔化和凝固知識在線1、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如:冰變為水。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如:水變為冰。2、晶體和非晶體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熔點和凝固點。如:冰、海波、萘、明礬、食鹽及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和凝固點。如:松香、玻璃、蜂蠟、瀝青等。3、熔點和凝固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液體凝固成晶體也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熔點的凝固點。4、晶體熔化的條件和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晶體熔化的條件是:達到熔點 繼續吸熱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達到凝固點 繼續放熱晶體和非晶體和熔化和凝固圖像甲:晶體的熔化圖像 乙:非晶體熔化圖像 丙:晶體的凝固圖像 丁:非晶體凝固圖像5、區別熔化與凝固圖像的方法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的熔化圖像,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溫度總體上都是在上升。而凝固圖像,隨著放熱時間的增加,溫度總體上都是在下降。6、區分晶體與非晶體熔化圖像的方法晶體的熔化圖像有一段與時間軸平行,而非晶體的沒有。7、正確閱讀晶體熔化圖像的方法(1)達到熔點前的圖像含義:吸熱,溫度升高,處于固態。(2)熔化過程的圖像含義是: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圖像開始時是晶體剛達到熔點,全是固態;中間是熔化過程,固液混合態;圖像結束處是熔化剛好結束,全是液態。第四節 升華與凝華知識在線1、升華和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吸熱)。如:北方冬天的冰凍的衣服變干,夏天樟腦丸變小,碘微微加熱就變成紫氣等都是升華現象。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放熱)。如:大自然中霜和雪的形成等現象。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發生升華和凝華現象,它僅限于某些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請同學們一定要記住一些常見的升華與凝華現象。2、識別升華和凝華物態變化的方法判定方法就是根據概念。現在是固態,是由氣態變來的就凝華,現在是氣態,是由固態變來的就是升華。第五節 水循環知識在線1、水的循環(1)、物質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稱為物態變化。常見的有六種物態變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華、凝華。物態變化總是伴隨吸熱和放熱,吸熱的物體能量增加,放熱的物體能量減少。(2)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過蒸發變成水蒸氣,升入天空;水蒸氣隨氣流無能運動到各處,在高空遇冷時,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華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態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會凝固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長大到一定程度后,向地面降落,這就是雨。雨水匯入江河,流向大海;云中的小冰晶長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這就是雪;積雪熔化后變成水,匯入江河,冰山上的積雪升華后直接變成水蒸氣,升入天空。2、識別物態變化的方法首先,看一下目前看到的物質是什么狀態,再看一下它是由什么狀態變來的。進而好區分。第三章 光現象第一節 光的色彩 顏色知識在線1、光的色散(1)太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分解成七色光帶(叫光譜),形成的光帶自上而下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2)能夠分解的光叫復色光,如白色的太陽光;不能分解的光叫單色光,如:紅、橙、黃、綠、藍、靛、紫。2、光的三原色(1)紅、綠、藍三種色光叫光的三原色(2)自然界中紅、綠、藍三種色光是無法通過用其它顏色的光混合而得到的。(3)其它顏色的光都可以通過用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的適當的混合而得到。3、顏料的三原色(1)紅、黃、藍三種顏色稱為顏料的三原色。(2)紅、黃、藍通過一定的比例混合可調出其它不同的顏色。(3)其它顏色的顏料任意混合不可能調出紅、黃、藍三種顏色。(4)一般來說:黃、橙、紅屬于暖色,綠、藍等屬于冷色。4、物體的顏色(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第二節 人眼看不見的光知識在線1、紅外線(1)在光譜的紅光以外,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紅外線。(2)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發射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強,物體在輻射紅外線的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3)紅外線的主要特點是熱作用強。各種物體吸收了紅外線后溫度升高,因此人們利用紅外線來加熱物品,如:加熱、烘干、診斷、理療等。(4)紅外線穿透云霧的能力強。多用來進行紅外遙感。2、紫外線(1)在光譜的紫光以外,有一種看不見的光叫紫外線。(2)紫外線的生理作用強,能殺菌,防偽。(3)紫外紅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很容易使照相機底片感光。3、紅外線與紫外線應用的區別紅外線與紫外線都是人眼看不到的光。但是二種光的作用不同,紅外線主要是熱作用強,在遙感技術上有重要作用;紫外線主要是化學作用強,應用在消毒、防偽等方面。4、紅(紫)外線與紅(紫)外線燈光的區別紅(紫)外線燈除了發出不可見的紅外線光外,還有少量的紅(紫)光。第三節 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在線1、光的傳播由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可知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2、光速(1)光在真空(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最快,在物理學中用字母c表示:c=3×10m/s(2)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玻璃中大,但都 比在空氣中的速度小。3、光年是光一年內通過的路程,可由s=vt求出約為9.4608×10km小孔成像與影子的區別小孔成像與影子的形成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形成的,但二者是有區別的:小孔成像是物體的實像,而影子是物體的輪廓。小孔成像與孔的形狀無關,若孔過大則會形成影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