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 迷你鏡子教材版本: 參考《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授課年級:四年制初一教師姓名: 學校:北京育英學校教學背景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課教學環節是在前面教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上,應用所學鋸割技術,嘗試設計制作作品。初步了解從作品的結構入手,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課承前啟后,為后面課程學習打好知識技能基礎。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前面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習了直線鋸割、曲線鋸割技術,對制作作品有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非常喜歡我外出帶回來的木質小鏡子,有強烈的制作愿望。課前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孩子們對于鏡子的結構及怎么制作比較糾結。四年制初一的學生,已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仍傾向于模仿,需加強啟發式教學,發展比較分析、綜合實踐能力。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鏡子的結構特征,初步學會表達設計意圖的方法。(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分析、動手實踐的的過程,初步學會用簡單圖樣或者模型表達和交流設計意圖,初步具有制定設計方案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和保持對勞動技術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鏡子結構組成教學難點:設計思路的形成突出重點方法:講練結合,實操展示突破難點方法:樣例展示教學用品、教學手段和主要教學方法教學用品:PPT課件,繪圖紙,鉛筆、薄KT板等(二)教學手段:多媒體(三)主要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做中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為主的活動學生為主的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安排引入新課實物(圖片)展示:木質小鏡子請學生觀察分析結構提出問題:應用我們已掌握的知識技術,能不能制作?2、利用三合板,能不能制作類似這樣的結構?教具展示,引出課題觀察,思考嘗試描述鏡子主體結構思考、討論設想如何用三合板制作相似的結構激發學生思考,引出課題新知識新技術學習實物(或PPT)展示講解 鏡子結構:底板層和擋板層提出問題:設計過程中要考慮那些因素呢?PPT展示:材料規格尺寸 小三合板 鏡片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得出結論PPT圖片展示,提出問題: 這兩個鏡子你喜歡哪個? 引導學生個性化設計PPT展示鏡子圖片提出問題: 兩個鏡子各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考慮實用性及技術操作的可行性引導歸納設計要求(板書):結構合理外形美實用二、設計思路的表達方法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表達設計思路?引導學生歸納表達設計思路常用方法:繪制圖樣或者制作模型PPT展示:簡單的設計圖樣或者模型,引導學生正確表達設計意圖。 傾聽、觀察、思考明確鏡子結構觀察,分析,計算明確木板和鏡片規格尺寸,從而明確鏡子制作的尺寸要求選擇,說出理由觀察,議論,思考分析歸納,回答問題 觀察,思考,提出問題思考,討論,分析歸納,回答問題明確任務觀察,了解·引領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突破難點,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實踐活動布置學習任務:依據設計要求,繪制設計圖或者制作模型表達設計參考圖樣及實物樣例展示進行設計意圖的表達老師巡視,提示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解決共性的問題集中講解·按要求完成練習·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表述、交流能力評價交流評價標準:結構合理外形美觀實用·展示·相互學習·交流能力給予學生鼓勵小結與拓展課堂小結鏡子結構設計要求PPT展示圖片,提出問題:思考:給鏡子增加一個設計,讓它便于攜帶減少磨損和傷害?·傾聽、回憶、思考·總結本節課知識和技能要點教學反思項目選擇:這個教學項目是基于四年制初一學生年齡思維特點而設計的。靈感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間小小的手工木藝店。學生很喜歡這個小鏡子,一直要求親自動手設計制作。但在前期的交流過程中,學生明確表示給這么厚的實木板做凹槽做不了。這個學生一直糾結的問題,就放在了引入部分提出,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從而讓制作變成可能。教學重難點的設計:1、教學重點放在鏡子主體結構上。主要依據前面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比較欠缺,對事物特征把握不夠。因此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明確鏡子的結構特征,從而思考當材料和技術不足以支撐制作時,學會轉換思維方式,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通過實物教具分解、組合的方式,突出重點。2、教學難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設計思路上。四年制初一的學生,模仿能力足夠,歸納分析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在設計作品時,不是沒想法沒思路,就是想法過于發散無從下手。因此想通過問題引領的方式,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學會從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教學過程設計:鏡子的主體結構只要有底板和擋板組合即可完成制作。但是如果加上一個裝飾面效果會更好?;趯W生的思維和年齡特點,教學中暫時做了取舍:即只引導學生先設計主體結構,保證鏡子的主體結構設計合乎使用規范,然后在后面的課程中,再引導學生完善后面的設計,這樣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降低了本節課的學習難度。在表達設計層面,給了兩個選擇,可以繪制圖樣,也可以制作模型結構表達設計。多樣化的表達方式,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比較糾結的地方:1、鏡子結構設計方面,只設計主體結構會不會影響后面的設計?但是如果這次課把整個鏡子的設計考慮充分全面,對于四年制初一的學生來說,不太符合他們年齡思維特點。這樣的取舍是否合理,還有待后面課程的驗證。也想過改為先設計面板和底板,效果沒有這樣理想。2、課前準備稍有所欠缺,沒有在課前引導學生收集一些小鏡子的相關信息,所以設計思路比較窄,不夠開放。3、評價環節把控不是很好,學生雖然大都繪制了圖樣,但是急于想用模型進行驗證,所以評價環節參與度關注度不夠。4、客觀方面:實投清晰度不夠,影響了學生的準備分析與判斷。值得探討的地方:鏡子結構呈現方式可以改進,使得學生分析判斷時更為準確;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可以給予更多的思維拓展空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