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校:學科:勞技課題:金屬絲——金蟬脫殼班級:初一教師:日期:學情分析:在學習智力套環“金蟬脫殼”之前,學生對金屬絲工藝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一般的加工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對于智力套環“金蟬脫殼”來講套環所用鐵絲較粗,女學生和較瘦弱的學生在體力上存在些問題,制作上有點困難,但對于結構來講較之銅絲畫虎來的簡單,只要能把握好切割與成型的要點以及注意到作品整體的對稱性和靈活性,金蟬脫殼作品就能順利完成。教材分析:金屬絲造型是一門藝術,可以在生活中很多地方使用到,如筆筒、筷子筒等等,讓學生掌握這門技術,不僅掌握技術,更提高了大家的創新意識、豐富了大家的審美觀。教材中智力套環“金蟬脫殼”技能體驗是一項基礎技能訓練。其制作工藝流程具備了大多數的金屬絲造型的傳統工藝流程,是適合學生掌握金屬絲造型的一項基本技能訓練。其中運用了“靠模成型”加工方法,體現了技術的技巧性,引發了學生對技術實現的方法探究。設計思路:本設計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金屬絲——金蟬脫殼加工制作步驟與制作方法的分析與選擇;二是對金屬絲加工工具(主要是尖嘴鉗、鋼絲鉗)使用的體驗與感悟。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活動與實踐為基礎,通過對金屬絲——金蟬脫殼作品的制作步驟與制作方法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得出金屬絲的制作要點與制作步驟;通過金屬絲加工工具(主要是尖嘴鉗、鋼絲鉗)使用的探究活動,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在對作品制作步驟和制作方法的探究活動中,了解常用金屬絲的基本特性,這里特指粗鐵絲;在實踐操作活動中,掌握金屬絲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與技巧。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金屬絲作品制作步驟及制作方法的探究與分析。本設計通過探究與分析、嘗試與體驗、交流與感悟、評價與拓展等手段,提高學生的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分析比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與小組合作的能力;同時也滲透了技術思想與技術創新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粗鐵絲的切割方法;能根據不同圓,選擇靠模或徒手加工;掌握環與環的活動連接方式,連接處活動自如。過程與方法通過下料活動,體驗鋼絲鉗或尖嘴鉗握柄位置與力度之間的關系;通過零件成型活動,能選擇適當的靠模彎曲成特殊形狀;通過零件連接與調試活動,掌握鐵絲活動連接的方法;通過拓展作業活動,養成創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利用靠模加工,可提高工件的質量與效率。形成有序完成和巧干的制作思維方式。教學重點:1、按照尺寸下料;2、根據不同圓,選擇靠模或徒手加工成型。教學難點:零部件1的對稱性;活動連接調試。教學類型:新授課教學方法:探究與實踐法等。教學時間:4課時教學準備:教師:智力套環作品、尺、尖嘴鉗、鋼絲鉗;學生:鋼絲鉗、尖嘴鉗、一根鐵絲(0.2cm×70cm)、鉛筆、直尺。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1、看書(P50-51)學習金屬絲的加工工具介紹及用途、加工技能金屬絲的造型與連接。2、小魔術表演、展示套環,演示“金蟬脫殼”,導入課題: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知識學習。眼見為實,仔細觀察,浮現好奇,產生疑問。學習基礎知識,作理論鋪墊。初步認識套環,明確學習項目。學習制作工藝流程布置閱讀書本P52技能體驗2小組一起閱讀,歸納制作工藝流程步驟及每步名稱。1、下料2、成型(零件1、2、3)3、連接4、調試知道加工過程實踐操作(兩人一組合作完成)1、下料測量講解測量要求,演示測量。(22cm長鐵絲2根,12cm長鐵絲1根)下料講解下料注意事項,布置下料操作任務及思考下料技巧。總結下料技巧發動學生積極思考。(下料技巧:①徒手扳直鐵絲,再用尖嘴鉗或鋼絲鉗精細化加工扳直;②用足夠測量22cm的直尺測量2個22cm、1個12cm,并用記號筆等做好記號;③用尖嘴鉗或鋼絲鉗的刀片狀部位用力截斷粗鐵絲,可適當旋轉鐵絲從不同方向截斷粗鐵絲,注意安全和規范操作。安全:不能把鐵絲對準著自己或別人的臉部,特別是眼睛部位。)2、成型(1)加工零件1A、提問:如何實現零件1對稱?(模擬結論:①先找出中心點再成型;②零件要在同一平面上。)B、示范零件1的加工成型。C、布置加工零件1。(2)加工零件3A、提問零件3是圓環,能用什么方法成型?(提示:書本P51靠模成型。)B、示范零件3的加工成型。C、布置加工零件3。(3)加工零件2A、提問:1)零件2是圓環,能用加工零件3的方法成型嗎?(模擬結論:不可以。零件3是大圓環,可以用靠模成型方式;零件2是小圓,圓小使得靠模成型難度大,而直接使用尖嘴鉗手工成型更適合。)2)為什么我們沒有對零件2先下料?(模擬結論:同樣因為零件2圓環太小。如果先下料因鐵絲長度太短使得成型難度增大,故直接使用尖嘴鉗手工成型更適合。)B、示范零件2的加工成型。C、布置加工零件2。3、連接點調節(引導學生使用不同工具調節連接點。)4、調試布置整體調試整形任務。用直尺測量,并且用記號筆(或水筆)做測量點記號。用尖嘴鉗或鋼絲鉗下料,并注意安全。以小組團體踴躍發言。討論實現零件1對稱的方法。(得出結論:①先找出中心點再成型,即對稱;②兩個小圓大小一樣且對稱;③圓弧圓滑且兩側對稱;④零件要在同一平面上。)觀察。①徒手對稱彎折鐵絲,彎弧大;②再用尖嘴鉗彎折兩鐵絲頭,彎弧小。③用尖嘴鉗整形思考討論。(得出結論:選擇適當的靠模加工,可提高質量與效率,如掃把柄(大圓),圓柱的直徑靠近作品圓環的直徑。)觀察。①依靠靠模工具、尖嘴鉗等,彎折出稍大的圓——成型②用尖嘴鉗整形小組討論。師生討論。得出結論。觀察。使用手工成型方式徒手加工零件2。調節零件1前后翻動的靈活度。零件3環的大小調試。一邊知道制作的要點與方法;一邊初步掌握加工方法、養成相互合作的能力。交流與評價1、師評(1)注重有質量地評價作品(2)注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1、自評2、互評自知優點,彌補不足,具備改進意識。拓展作業布置利用下發的鐵絲任意創作一個有主題有創意的作品,主題不限,體現正能量。利用課堂上的一課時時間完成。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與技能。小結同學們,這次的學習鍛煉大家辛苦了,特別是男生們起了很大的引導作用,出力氣的出力氣,動智慧的動智慧,讓勞動變得更技術了,真正地達到了巧干、能干,同時出現了很多厲害的女漢子,希望大家在課余時間里制作出出色地棒棒地的金屬絲造型作品來,以豐富我們的生活學習環境。教學反思:學生第一次弄金屬絲造型,一開始感覺手生疏,做壞的也有,學生的天性也分明開了,平時好動的男生做起了快而利落,女生則膽怯不敢動,彎彎扭扭,沒有基本造型。后來在同學的互幫互助中,大家也做出了像模像樣的智力套環來了。看來還有待平時多多練習,以增加動手能力,學生們還是可以塑造的。板書設計:技能體驗2——智力套環“金蟬脫殼”金屬絲的連接方式:纏繞連接 絞合連接 環連接制作工藝流程:下料:零件1 22cm *2 零件3 12cm 加工零件1*2 加工零件2*2(先加工成型,再截斷鐵絲,后與零件1連接) 連接點調節 加工零件3 調試技能體驗2——智力套環“金蟬脫殼”班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學習單序號制作步驟部件尺寸1零件12零件33456評價表評價項目自評互評師評彎曲到位布局對稱組裝合理翻動靈活亮點介紹: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評價標準:☆☆☆為好,☆☆為較好,☆為一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