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金屬絲工藝——技能體驗 “金蟬脫殼”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正確使用工具;合理應用靠模加工。過程與方法:通過粗鐵絲下料的分析與思考,在實踐中繼續學習工具使用技能; 通過對“金蟬脫殼”智力套環零件特點的分析與思考,操作中合理應用靠模加工成型。21世紀教育網情感態度價值觀:?寓教于樂,激發學生更好地學習金屬絲工藝技能。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三章《金屬絲工藝》技能體驗2的內容——智力套環金蟬脫殼,這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智力游戲。在課的開始,出示套環激發學生制作的興趣,通過粗鐵絲下料的操作分析,使學生領會使用加工工具尖嘴鉗的要領與技巧;通過對“金蟬脫殼”智力套環零件特點的分析與思考,幫助學生了解特殊的零件成型可利用靠模進行操作,提高加工效率與零件的質量。學生在獨立技能體驗活動中,進一步掌握工具的使用與操作技巧、金屬絲成型的基本方法、靠模成型與金屬絲連接。學生分析:我校是工讀學校,七年級1班共12位男生,男孩子比較調皮,自由散漫,紀律約束也有困難。在學習上,孩子們的基礎也存在較大差異。動手能力參差不齊;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力就差。普遍學習不夠積極不夠主動。21教育網教學重點:學會正確使用加工工具;利用靠模提高加工效率與零件的質量。教學難點:掌握工具使用的加工技能;合理應用靠模加工成型。教學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活動技術應用設計意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入請學生上臺,給“金蟬脫殼”解套揭題——智力套環“金蟬脫殼”。學生嘗試給“金蟬脫殼”解套激趣新授活動1:分析與思考(1)粗鐵絲下料的分析與思考① 在尖嘴鉗手柄的哪一個部位加壓,可以較容易的將粗鐵絲截斷?② 經刀口加壓后,鐵絲仍未截斷,可用什么方法使鐵絲在截口出斷開?(2)“金蟬脫殼”智力套環零件特點分析與思考①“零件2”與“零件3”都是圓環,是否能用同樣的方法成型?② 在圓環成型時,采取什么方法既能保證質量,又能提高工作效率?③ 鐵絲成型與鐵絲的長度之間有關系嗎?學生用尖嘴鉗對桌上的粗鐵絲加壓截斷的嘗試思考討論嘗試議一議生回答思考作答智利套環制作的鐵絲很粗,制作中會出現一次無法截斷的現象,引導學生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小圓環的制作是不同的,學生要明確方法。嘗試與體驗活動2: 制作智力套環“金蟬脫殼”工藝流程與質量要求(1)下料 劃線、分割。一般手可捏在尖嘴鉗兩柄距離最遠的位置,下料時可達到較滿意的效果。如果出現截不斷的現象,可用尖嘴鉗鉗住刀痕的上端,向左右方向扭動鐵絲,使鐵絲在刀痕處斷開。(2)零件成型與活動連接 零件1成型時,先用尺量出中點,然后放在靠模(圓柱器皿)上彎曲成型。下端的圓弧不要封口,當連接完成后,用鉗子夾緊。零件2、3要先彎曲成型,后下料,否則會難以成型,教學時應特別提醒學生。裝配與調試質量要求:零件2裝配時方向要求一致,使零件1前后翻動靈活;零件3“上套”后,不能從零件1中自然脫落。活動3:智力套環“上套”與“解套”正確使用工具觀察教師示范學習方法智力套環“上套”與“解套”的嘗試由于做智力套環的鐵絲較粗,下料時要求學生注意握柄的位置。當場演示明確方法與要求學生制作有快慢,先完成的學生可以嘗試智力套環“上套”與“解套”的方法研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