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理空間]2006年中考物理簡答題的題型分類與解題策略 丁玉祥簡答題是通常圍繞某個物理現象或通過一段閱讀材料背景材料,借助問題的形式,要求考生書面簡述的一種題型。簡答題有如下明顯特點:題目情景多來源于生活、科技、實驗、社會等學生熟知的問題,生活氣息濃,學生對它們“似曾相識”但又不好用合適的語言或物理方法將它們清楚地表述出來。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思維開放,有一定的綜合能力。?簡答題一般著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合理選擇信息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簡答題應用性強、開放程度高,近年來倍受中考命題者的青睞。一、簡答題的題型分類與解題策略根據簡答題的試題呈現方式,可以將簡答題分為以下幾種類別,其相對應的解題方法和策略如下。?(一).?科學探究型??????題型特征:這類習題重在將物理規律蘊藏于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中,要求學生透過這些生活現象挖掘其他規律,揭示出現象背后的物理實質,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例如1:??運動員滑冰時,冰刀下面會出現一層水。這層水象潤滑油一樣,使運動員能快速滑冰。在冰刀離開后,水又能快速結成冰。關于水的出現,請你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簡析:本題的核心是“關于水的出現”提出自己的猜想。顯然,水是由冰熔化而成的。原題提供了冰在冰刀作用下會熔化,冰刀離開后又會凝固,也就是說冰的熔點可能與冰的壓強有關。聯系物理中的有關熔化的知識可以猜想到:冰在壓強變大時熔點會降低,在壓強變小時熔點會升高。通過解題可知:我們必須能透過提供的現象,聯系相關知識,挖掘題目中實質性問題,尋求合理的答案。這類題開放性強,答案并不惟一,但解題方法有統一的模式,就是要聯系相關知識才能解題。?(二).?知識應用型?????題型特征:這類考題要求學生能將學過的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生產、科技中,并要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重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3:小剛家電熱毯的電阻線斷了,他爸爸將電阻線接上后繼續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接頭處又被燒斷了。請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接頭處燒斷的原因??簡析:顯然,題目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關焦耳定律的生活情境。燒斷是由于電阻絲高溫而導致的,而高溫又是由于?決定的。以上就是我們必須要從題目中發現的規律。?因為接線處接觸不良導致接線處電阻很大,由?可知,單位時間內該處放熱多,溫度高,電阻線被燒斷。?其實,透過這道題,我們還發現生活中的接線必須良好,否則會因電阻過大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三).?實驗操作型????題型特征:這類簡答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實驗和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學生能設計一定的實驗方案,解決題目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要求學生在試卷上完成實驗中的一些主要步驟,得到一定的實驗結論,對學生實驗能力要求較高。?????例如4:學校宿舍走廊的路燈容易損壞,經常被更換,電工小段在原來的位置接入兩盞與原來一樣的白熾燈,同學們發現燈很長時間沒有壞,而這兩盞燈比原來用一盞時還要暗,由此:(1)同學們猜想了這兩盞燈的連接方式,是串聯還是并聯呢?你的依據是什么??(2)現有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等器材(器材數量不限),請你用這些器材來設計實驗判斷你的猜想。在實驗中,你主要觀察什么?畫出你的電路圖。?(3)電工小段這樣做能否省電?理由是什么??簡析:兩盞燈在一起比原來還暗,說明兩盞燈的總功率比原來一盞燈功率還要小,即每盞燈的實際功率比額定功率都小的多,所以兩盞燈的實際電壓比額定電壓要小,即每盞燈是串聯的,而這題的重點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所以,我們可以先讓一只燈泡接在電路中,觀察它的亮度;然后再讓兩只同樣的燈泡串聯、并聯在同樣的電路中,比較它們的亮度,結論自然出來了。最后,根據?可以知道這樣做是可以省電的。其實,題目中已經給出了不少提示,我們要注意從題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這才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四).?學科滲透型????題型特征:學科滲透已經是中考的一大趨勢。它要求學生將學習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和科技中,經常聯系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具有應用性強、時代性強、開放性強的特點。解題時要特別注意知識的遷移,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多角度地分析問題。??????例如5: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整體氣溫升高,人們稱之為“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已經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請你就“溫室效應”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簡析:溫室效應是現代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并不全是物理問題,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應用知識能力。溫室效應使原有的平衡失調,導致冰川熔化,海平面升高,地面水分蒸發加快,氣溫升高,影響人們的生活,加劇土地沙漠化,改變了生物的生存條件等等。控制溫室效應可以從植樹造林、開發新能源、減少污染等環境保護角度加以分析。總之,這些問題開放性強,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熱點。必須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才能得到較好的答案。這類題一般對學生要求不高,學生必須大膽回答,不一定要求全面,只要能從幾個角度加以分析,就可以得高分。類似的問題還有神舟五號、熱島效應、三農改造等問題,有時可能聯系生物、化學等問題,學生要多加注意。????二、簡答題的答題要領???學生在解題時,必須要從題目提供的情景中發現要解決的問題,要聯系所學習的知識,找到知識與問題之間的結合點,確定解題的方案,這才是解題的關鍵。然后通過嫁接、移植等手段組織好答案,注意語言的規范化,必要時可以采用實驗、數學、圖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講清楚。??????解答簡答題允許在一定的范圍之內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類題目在某些考試中可能會遇到,雖然不多,但很容易失分。解答簡答題應注意這幾點:???(1)?首先要弄明白題目問的是什么,即要你回答什么問題并怎樣回答。許多同學就是因曲解題意而造成丟分的。答案即使漂亮,但答所非問,仍不能得分。???(2)?答題前,應當先組織一下論點,可以在草稿上簡單寫個提綱,把這些要點合理地組織起來,用合適的結構把它們串聯在一起。解有的題目還需要在前面加一兩句話介紹主題,在結尾處增加一兩句話概述論點,得出結論。總之,要保證答案不離題,不漏掉任何要點。????(3)?盡可能做到要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簡練,實例典型。????簡答題也屬于問答題,顧名思義,簡答題的答題要簡明扼要,直接回答要點,答題時不要東拉西扯,漫無邊際。?反饋題:1、二.請同學們閱讀自學下列文章:牛頓第三定律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只要有力發生,就一定要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施力物體是不是也要受到受力物體給予它的力呢?力是物體間的單方面作用,還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用手拉彈簧,手的肌肉收縮發生形變,同時彈簧也發生形變,這時不但彈簧受到手的拉力,手也受到彈簧的拉力,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會感到桌子也在推我們,我們的身體要向后移,在平靜的水面上,在一只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另一只船也要推前一只船,兩只船將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圖(7))。在水面上放兩個軟木塞,一個軟木塞上放一個小磁鐵,另一個軟木塞上放一個小鐵條(圖(8))。可以看到,由于小磁鐵和小鐵條相互吸引,兩個軟木塞相向運動起來,地球和地面上物體之間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地面上的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的物體的吸引。????觀察和實驗表明,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后一個物體一定同時對前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互相作用的兩個力分成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絕對的。我們可以把其中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另一個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把兩個彈簧秤A和B聯結在一起(圖(9)),用手拉彈簧稱A,可以看到兩個彈簧秤的指針同時移動,彈簧秤B的示數指出彈簧秤A對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彈簧秤A的示數指出彈簧秤B對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是相等的,改變手拉彈簧的力,彈簧秤的示數也隨著改變,但兩個示數總相等,這說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很廣泛,人走路時用腳蹬地,腳對地面施加一個作用力,地面同時給腳一個反作用力,使人前進,輪船的螺旋漿旋轉時,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時給螺旋漿一個反作用力,推動輪船前進,汽車的發動機驅動后輪轉動,由于輪胎和地面間有摩擦,車輪向后推地面,地面給車輪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車前進,汽車的牽引力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果把后輪架空,不讓它跟地面接觸,這時讓發動機驅動后輪轉動,由于車輪不推地面,地面也不產生向前推車的力,汽車就不能前進。問題:根據你剛剛自學的牛頓第三定律的知識和你在初二所學的二力平衡的知識,比較一下,物體間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間的關系與一對平衡力之間的關系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2、一只手拿著鉛筆(或鋼筆或圓珠筆等,下同),用牙齒咬住鉛筆上端,用另一只手輕敲筆的下端,注意聽這個敲擊聲。然后張開嘴使牙齒不接觸鉛筆,而保持鉛筆位置不變,手指用與前同樣的力輕敲鉛筆下端,比較這兩次聽到的聲音。這個實驗能說明什么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