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72張PPT。中考試卷命題的探討黃恕伯 2008.5前 言 大規模考試的試卷命題操作程序:試卷整體規劃編 寫 試 題制作試題屬性表試卷內容結構的規劃試卷難度結構的規劃試卷題型結構的規劃試題內容的設計試題難度的設計體現題型的特點按題目順序體現每個題的以下屬性:內容分類、預計難度、題型、滿分值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內容結構可以包括哪些方面(以物理為例)●知識●能力(或認知水平)●實驗和科學探究△以上沒有關于情感的內容,紙筆測驗對情感的測量比較困難。△結構中的各項,均能統計出所含的分數及所占全卷分數的百分比,以能判斷其結構的合理性。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內容結構可以包括哪些方面(以物理為例)①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為線索。(2)內容結構規劃的基礎和線索《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科學內容科學探究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物質和形態變化物質的屬性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新燃料及其用途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和力聲和光電和磁能量、能量的轉移和轉化機械能內能電磁能能量守恒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一級主題3個二級主題 14個三級主題 68個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內容結構包括哪些方面(以物理為例)①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為線索。(2)內容結構規劃的基礎和線索②以《考試大綱》為基礎,以《考試大綱》中的有關主題為線索。《全國高考理科綜合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一、 質點的運動二、 力三、 牛頓定律四、 動量、機械能五、 振動和波六、 分子熱運動、熱和功、氣體七、 電場八、 恒定電流九、 磁場十、 電磁感應十一、交變電流十二、電磁場和電磁波十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十四、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十五、原子和原子核十六、單位制十七、實驗一級主題 17 個二級主題 131 個1.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2.位移和路程 ……(略)14151617182021222324242514151617181922202122232222242525192223172424141516171819202122232225242223252514151617182021242522192318222224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內容結構包括哪些方面(以物理為例)(2)內容結構規劃的基礎和線索(3)內容結構的呈現——試題內容規劃表試題內容規劃表(示例)△ 科學內容的主題級別(數量)應該跟試卷的題量相匹配物理 3(除科學探究) 14 68化學 4(除科學探究) 15 …生物 9(除科學探究) 30 …數學 9(除課題學習) 44 …試題內容規劃表(示例)△ 最下一行可以用來統計每一主題的總分數△ “科學內容”和“科學探究”(或能力)可以重疊于同一題目△ 按主題分工編題有利于同一主題下對內容的進一步規劃△ 科學內容的主題級別(數量)應該跟試卷的題量相匹配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試卷難度結構設計應服從考試目的(2)怎樣的“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才能提高區分的精度(3)試卷難度結構跟“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有什么關系2.難度結構的規劃—— 中考目的是什么?試卷的難度結構圖左圖的結構將會對右圖產生什么影響?課題:試卷難度結構與考生人數-分數分布的關系考生不同分數的人數分布圖人數標準分-4 -3 -2 -1 0 1 2 3 4●研究起點:正態分布曲線;一定的標準分對應著一定的百分比排位。學生水平0 1 2 3 4 5 6 7 8 9 10●研究起點:正態分布曲線;一定的標準分對應著一定的百分比排位。人數●思考:橫坐標表示學生水平,把學生水平分為10個等級,每個等級有一定人數。●定義一個概念。定義一個概念:標準難度 某一試題若恰好有 N1人數不能通過,則定義該試題的標準難度為 0.1 某一試題若恰好有 N2 人數不能通過,則定義該試題的標準難度為 0.2 ……某一試卷難度(標準難度)結構如下:按本試卷測試得到的人數-分數分布曲線形狀如何?分數(累積)試卷的難度結構曲線學生水平人數分數0 .1.3.4.5.6.7.8.91.0 .2試題難度1002030405060708090100分數人數人數學生水平分數0 .1.3.4.5.6.7.8.91.0 .2試題難度1002030405060708090100分數人數人數學生水平結論: 在一份試卷這中,如果某一難度檔次的試題所占的分數越多,就越能把與這一檔次水平相當的學生的考分拉開。與此相反,如果某一難度檔次的試題分數越少,則將促使與這一檔次相當的學生分數相互接近。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試卷難度結構設計應服從考試目的(2)怎樣的“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才能提高區分的精度(3)試卷難度結構跟“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有什么關系2.難度結構的規劃—— 中考目的是什么?(4)高考物理試卷難度結構變化的啟示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難度分數95年物理高考試卷的難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6年物理高考試卷的難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7年物理高考試卷的難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8年物理高考試卷的難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99年物理高考試卷的難度分布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2000年高考(3+2)物理試卷的難度分布分數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試卷難度結構設計應服從考試目的(2)怎樣的“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才能提高區分的精度(3)試卷難度結構跟“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有什么關系2.難度結構的規劃—— 中考目的是什么?(4)高考物理試卷難度結構變化的啟示(5)中考試卷難度結構的設計—— 制訂試卷難度結構表中考試卷難度結構規劃表(示例) 難度結構表的數據一般應由考試管理機構通過研究形成,并下達給各命題組作為命題規劃的根據。(以上數據是作為示例而假設的,未經深入研究)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中考試卷難度結構圖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試卷難度結構設計應服從考試目的(2)怎樣的“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才能提高區分的精度(3)試卷難度結構跟“分數-人數分布曲線”有什么關系2.難度結構的規劃—— 中考目的是什么?(4)高考物理試卷難度結構變化的啟示(5)中考試卷難度結構的設計—— 制訂試卷難度結構表(6)中考試題難度的規劃—— 制訂試題難度規劃表××試卷內容規劃表××試卷命題規劃表△ Nd 0.7表示難度值為0.7-0.8,余類推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不同的題型在評價目標上具有不同的特點2.難度結構的規劃3.題型結構的規劃選擇題和計算(論述)題的比較選擇題計算(論述)題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1)不同的題型在評價目標上具有不同的特點(2)從全面的評價目標視角設計試卷的題型結構2.難度結構的規劃3.題型結構的規劃九地區2002年中考試卷題型結構(含實驗題)九地區2002年中考試卷題型結構(除實驗題)一、試卷的整體規劃 1.內容結構的規劃至此,已完成了試卷在內容、難度、題型方面的整體規劃,其成果是一個“命題規劃表”。命題組成員可以根據規劃表的要求,開始對每個試題進行設計。2.難度結構的規劃3.題型結構的規劃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命題規劃表的“內容”上進一步細化,對題目內容所反映的下一級主題,用關鍵詞的形式標注在“命題規劃表”中。××試卷命題規劃表 “×××”是表格所列主題的下一級主題的關鍵詞。×××××××××××××××××××××××××××二、試題的設計 1.試題內容的設計(1)試題對知識的考查 重視對知識的理解、靈活運用和生活體驗,避免過分追求知識的嚴密和綜合。試題:某物體重0.5N,把它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溢出的水為0.3N,則它受的浮力A. 一定為0.3NB. 一定為0.2NC. 一定為0.5ND. 可能為0.4N試題: 一個鐵鑄的實心塑像,尺寸和一般成人大小相當,這個塑像的質量最接近( ) A.200kg B.500kg C.1000kg D.1500kg二、試題的設計 1.試題內容的設計(1)試題對知識的考查 重視對知識的理解、靈活運用和生活體驗,避免過分追求知識的嚴密和綜合。(2)試題對能力的考查 分析學生解題時的行為,體現課程標準關于“過程與方法”的基本要求。 秋天,人們在河里游泳并不覺得冷,當人從水中走出露在空氣中時,立刻覺得皮膚涼颼颼的。對這種現象,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認識?試題:●本題只是從文字上貼上了“提出問題”標簽。并不具有考查學生“提出問題”的功能。(沒有讓學生經歷在問題情境下發現某一現象或事實的過程,更沒有對客觀現象、事實通過質疑形成疑問 ) 23。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中: (1)我們首先會提出什么問題?(2)你或同學們有什么猜想?請說出來。(3)在設計實驗時,需改變電壓,你和同學們在實驗中是采用什么辦法的?(說出所用的器材和方法) (4)通過分析記錄數據,你得出的結論是:安徽廬江縣初中畢業考試題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用了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實驗數據準確地記錄在以下兩個表中。請分析以上數據,把能得出的探究結論填在橫線上(結論一是示例) 結論一:在成實像的情況下,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長,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短。 結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數據)試題結論一:在成實像的情況下,凸透鏡的焦距相同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越長,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就越短。 結論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要求:凸透鏡的實像是倒立的。探究能力:1. 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簡單比較2. 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3. 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4. 具有控制變量的初步意識能力要求二、試題的設計 1.試題內容的設計(1)試題對知識的考查 重視對知識的理解、靈活運用和生活體驗,避免過分追求知識的嚴密和綜合。(2)試題對能力的考查 分析學生解題時的行為,體現課程標準關于“過程與方法”的基本要求。(3)關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避免對情感和價值觀的無效測試,體現試題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 小王家所在地方的用電享受低電價待遇,每度電費只要 0.21元,盡管如此,仍然有許多家庭使用電子節能燈。小王了解到 11 W 節能燈管的發光效果跟 60 W 的白熾燈泡相當。小王看到市場上有 60 W 的白熾燈泡 A 和 11 W 的節能燈管B,其工作壽命、售價、每小時耗電量等數據如下表所示。 (1) 每只節能燈管,按照表中壽命工作,其電費和購買燈管的總費用一共是多少? (2) 如要在A、B 兩種燈具上作出選擇,你認為小王應使用哪種?試題計算答案:節能燈管2000小時總費用是 28.22元;白熾燈泡2000小時的總費用是 28.20元。測試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選白熾燈泡。(福建省2005年實驗區中考題)22.閱讀下面方框中的新聞報道,找出其中出現了一處科學性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險情急剎車 乘客受傷 本報訊 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車在行駛途中遇險情,司機緊急剎車,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慣性向前急沖而受傷。二、試題的設計 2.試題難度的設計(1)對試題難度的判斷與把握①根據命題經驗進行判斷與把握●不同層次的學校,教師的判斷經驗有差異△命題機構可以利用已測試的全省試題對命題人員的判斷經驗進行驗證和校正。●憑經驗作出判斷缺乏根據△可以通過對已測試的全省試題失分情況進行數據分析,豐富判斷經驗。△可以對待判斷試題和同類已測試的全省試題進行對比,增加判斷的可靠性。二、試題的設計 2.試題難度的設計(1)對試題難度的判斷與把握①根據命題經驗進行判斷與把握●例:決定(高考)物理試題難度的因素△試題的綜合程度②根據試題的難度因素進行分析作出判斷△試題審題的轉化水平△所運用數學工具的水平△物理概念認識的深廣度△評分標準的要求●試題難度和各因素的關系△不是相加的關系,而是相乘的關系二、試題的設計 2.試題難度的設計(1)對試題難度的判斷與把握①根據命題經驗進行判斷與把握②根據試題的難度因素進行分析作出判斷●異地測試的考生樣本應有代表性③通過異地測試獲得難度數據●通過對異地測試的閱卷分析進一步優化試題二、試題的設計 2.試題難度的設計(1)對試題難度的判斷與把握(2)提倡有價值的難度因素●題目條件的復雜程度●題目條件表述的隱蔽性●解答題目所需要的心智技能●是否隱含科學探究等解決問題的方法●解答過程的數學手段●以往解題經驗的影響●需要表達的水平--------▲適可而止-------△提倡(聯系實際表述)----▲不過分- -△提倡(某些題引入)--------▲不過分----------△適合初中水平--------△提倡新情境例:初中物理試題運用難度因素的策略二、試題的設計 (1)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①單選題的設計3.對不同題型試題命題要求的探討——不宜出現多個(三個以上)主題例:××市2002年中考物理試題單選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鈴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來工作的(B)奧斯特實驗說明了通電導線周圍有磁場(C)發電機是利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轉動的原理 制成的(D)電動機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二、試題的設計 (1)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①單選題的設計3.對不同題型試題命題要求的探討——不宜出現多個(三個以上)主題1個主題:選擇一個正確(最佳)答案2個主題:兩主題組合成一個正確答案a對b錯; a對b對; a錯b對; a錯b錯3個以上主題:容易造成無效選項②單選題的評分標準●“每小題 a分。選對的得 a分;選錯或不選的得0分。”(以上評分標準有一定弊端)●“每小題 a分。選對的得 a分;不選的得0分;選錯的得-a/3分。” (四個選項的單選題)(全卷總分取整數,四舍五入)二、試題的設計 (1)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①選題的設計3.對不同題型試題命題要求的探討●各個選項的主題可以獨立(2)多選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各個選項只宜出現一個主題例:多項選擇題 關于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石英和玻璃都是晶體 B. 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一定的熔點。 各向同性的特征 C. 液體表面分子間的距離平均來說比液體內 部大些 D. 液體表面張力的方向和液體表面相切,且 和液體表面的分界線垂直二、試題的設計 (1)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①選項的設計3.對不同題型試題命題要求的探討●各個選項的主題可以獨立(2)多選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各個選項只宜出現一個主題②評分標準●傳統評分標準及其弊端●多選題評分標準的探討△傳統的標準:“漏選的可給一部分分數,錯選的不給分”●多選題的評分標準△傳統標準的弊端◆欠科學 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玻璃是晶體 B. …… C. …… D. …… 某同學認為玻璃是晶體,選A,其余 選項判斷正確。得0分。 例: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 玻璃是晶體 B. …… C. …… D. …… 該同學認為玻璃是晶體,不選A,其余選項判斷正確。可得分。同樣的知識缺陷,問法不同,得分不同。這是由于評分標準欠科學◆心理上的負面影響二、試題的設計 (1)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①填空題的特點3.對不同題型試題命題要求的探討●比選擇題的鑒別性好(2)多選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的選擇題)●比其它主觀題的評分更準確、客觀②編寫填空題的注意事項●一般情況下不要把填空題編成選擇題●答案簡潔、明確。(3)填空題三、編制試題屬性表 1.試題屬性表需反映的屬性項目●在本試卷中的題號●考查內容●題型●分值●預計難度試題屬性表(示例)△不同學科在內容上具有不同的項目△最下一行可以用來統計三、編制試題屬性表 1.試題屬性表需反映的屬性項目(1)便于對試卷結構(內容、難度、題型)進行評價2.編制試題屬性表的目的(2)便于對每一試題是否能體現其屬性進行審核(3)便于閱讀后的質量分析和對試卷、試題的評估用“雙向細目表”表示試卷結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不和試題的題號掛鉤,因此無法審核●不利于對試題的分析●看不出難度結構雙向細目表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內容A … … … …內容B … … … …內容C … … … …內容D … … … … 內容E … … … …三、編制試題屬性表 1.試題屬性表需反映的屬性項目(1)便于對試卷結構(內容、難度、題型)進行評價2.編制試題屬性表的目的(2)便于對每一試題是否能體現其屬性進行審核(3)便于閱讀后的質量分析和對試卷、試題的評估3.中考試卷“試題屬性表”的示例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