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典型精彩和典型錯誤的高考答卷評析評析物理高考試題的答卷情況,是對理科考生精答與錯答情況的總結(jié)性評價,旨在為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提供一個參照。希望能從中吸取經(jīng)驗,總結(jié)教訓,以求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探尋正確的途徑,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并有所借鑒。第一部分、實驗題22.(18分)用以下器材測量一待測電阻Rx的阻值(900~1000Ω):電源E,具有一定內(nèi)阻,電動勢約為9.0V;電壓表V1,量程為1.5V,內(nèi)阻r1=750Ω;電壓表V2,量程為5V,內(nèi)阻r2=2500Ω;滑線變阻器R,最大阻值約為100Ω;單刀單擲開關(guān)K,導線若干。(1)測量中要求電壓表的讀數(shù)不小于其量程的,試 畫出測量電阻Rx的一種實驗電路原理圖(原理圖中的元件要用題圖中相應的英文字母標注)(2)根據(jù)你所畫的電線原理圖在題給的實物圖上畫出連線。(3)若電壓表V1的讀數(shù)用U1表示,電壓表V2的讀數(shù)用U2表示,則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Rx的公式為Rx= 。05年實驗題為——22.(17分)(1)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測量值可準確到0.02mm)測定某圓柱的直徑時,卡尺上的示數(shù)如圖。可讀出圓柱的直徑為 mm。(2)利用圖1所示的電路測量電流表的內(nèi)阻RA。圖中R1、R2為電阻,K1、K2為電鍵,B是電源(內(nèi)阻可忽略)。①根據(jù)圖1所給出的電路原理圖,在圖2的實物圖上連線。②已知R1=140Ω,R2=60Ω。當電鍵K1閉合、K2斷開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6.4mA;當K1、K2均閉合時,電源表讀數(shù)為8.5mA。由此可以求出RA= Ω。(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1)精彩答卷評析①右圖為04年一答案案件,得了滿分18分。答卷中電路設計合理,正確采用了分壓法,且注意了題中測量時電壓表讀數(shù)不小于其量程之的要求;連線清晰規(guī)范,與電路相吻合;結(jié)果推導正確。美中不足的是,被測量Rx沒全用字母表示,而是代入了部分數(shù)字,不樣不利于顯示量間關(guān)系;且表達示沒有最終化為最簡形式。②右圖為05年實驗題某答卷案例,得到17分的滿分。卷中對游標卡尺的測量示數(shù)讀取準確;依據(jù)電原理圖的實物連線標準、清晰;計算求出的RA值結(jié)果正確,能夠按題中有效數(shù)位要求進行取舍。(2)典型錯案評析①右圖是04-22題的一個錯誤案例。電路設計一步的主要錯誤出在并接于電源兩端,這樣的接法,容易使兩端電壓超出其量程,違反了電路設計“安全”原則。接線中若按錯誤電路連線倒是沒錯,但電路設計中所犯的不是兩電壓表位置互換的簡單錯誤,致使“連線”這一步驟原理錯誤。該同學推導Rx式時,將滑動變阻器調(diào)至最大值R來推算,違背了實驗中只是利用R的滑動來調(diào)壓的目的,顯然是錯誤的。該同學此題只得1.5分,是第2步連線給的分,考慮他具有據(jù)給出的電路進行連線操作的能力。此錯案是一個由于設計錯誤導致全盤皆輸?shù)牡湫汀K崾疚覀冸妼W實驗中的電路設計是實驗的理論基礎,結(jié)合具體器材和讀數(shù)等要求,運用正確的原理進行設計,也是這類實驗的難點。②下面是04-22題的又一個錯例:在電原理圖的設計中,并不是關(guān)于滑動表阻器的分壓器接法,R的滑動頭接于兩電壓表之間,限制了它的滑動范圍,既不能滑至最左端(此時電源電壓幾乎全降于表兩端,超出其量程,表將.被燒壞),也不能滑至最右端(此時電壓全降于表,表將燒壞).最關(guān)鍵的是,兩表相當于串接后承受電源總電壓,二者量程之和7.5V<9V的電源總電壓,而內(nèi)電壓一般很小,也將出現(xiàn)表被燒壞的情況。另外,據(jù)這種電路和題給條件,無法推導出Rx的計算式。連線圖中,該同學相當于將電源兩極直接連在了滑動變阻器金屬桿兩端的接線柱上,只要閉合電鍵,電源將被短路、燒壞,這是電路連線中的大忌。另外用R做已知量導出Rx式也是錯誤的。 以上兩例均為04年實驗題,均反映出設計、連線、推算幾個典型步驟中的典型錯誤,頗具代表性。③05-22題是個相對簡單的實驗,它不涉及電路設計的最難步驟,主要考查游標卡尺讀數(shù)、據(jù)電路圖連線、推算結(jié)果三方面的知識目標。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不懂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方法和要領(lǐng),本應為42.12mm,卻讀成4.32mm、4.855mm等錯誤數(shù)值(此類錯誤僅為少數(shù));推算結(jié)果不按實驗中有效數(shù)位保留2位的要求,求得42.87Ω,42.86Ω等錯值;還有的不能正確應用閉合電源歐姆定律進行推算,得RA為33Ω、10.58Ω、0.32Ω、82Ω等錯誤結(jié)果,連線錯誤有如下幾例:05-22-a 05-22-b錯例a、b錯在毫安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這將使毫安表遭到損壞,是連線中的低級錯誤。05-22-c 05-22-d上面兩錯例c和d均是出現(xiàn)了多余的連線,其中c例中K2與R1間及與毫安表間的連線是多余的,d中K2與電源及與毫安表間的連線是多余的。c中這樣連線尚不致于造成表和電源短路,但與電路原理圖不符;d中這樣連線將出現(xiàn)兩電鍵場閉合時,電源與毫安表被短路以致燒壞的情況。相比之下,05年實驗題較為簡單,但兩年的實驗題答卷時暴露出的錯誤卻是測量型實驗、尤其是電學實驗中的典型錯誤。同學們應該在老師的引領(lǐng)下,積極參與動手實驗,提高實驗設計、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第二部分、計算題23.(16分)一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h=1.8m,管內(nèi)橫截面積S=2.0cm2。有水從管口處以不變的速度v=2.00m/s源源不斷地沿水平方向射出,設出口處橫截面上各處水的速度都相同,并假設水流在空中不散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計空氣阻力。求水流穩(wěn)定后在空中有多少立方米的水。①精彩答卷評析該同學首先將“水流穩(wěn)定后的空中水量即為水從管口流出到落地時間內(nèi)水管中的水流量”作了明確的說明,這是一種等效的方法,相當于建立了一個空中水量的水柱模型,物理情景非常清楚。而后,他分析了水的運動(平拋),并取豎直分運動(自由落體)求得時間t,進而建立了求水體積的聯(lián)立議程,即可求得水量。代值、求解、答扣所問,過程規(guī)范,思想清晰,不失為一份得滿分的精彩答題案例。②典型錯案評析(案例甲)04-23-甲04-23-甲(點評)該同學將空中水柱當作一段弧狀柱體,而沒有考慮到這相當是一段被拉長的曲柱,這就已經(jīng)犯了根本性的錯誤。針對這拉長的曲柱,柱體的密度將是不均勻的,因此無法準確求解穩(wěn)定時空中的水量。他求解平拋的末速度v’(合速),又按勻變速直線運動方法求平均速度,又用l=求弧長,這都是不講理的處理方法,當然求得的水量V=Sl=5×10-4m3必是錯誤的。該同學的主要錯誤是沒有正確建立與空中穩(wěn)定水柱等效的水柱物理模型。類似的錯例還有(案例乙)、(案例丙)(案例乙)04-23-乙 04-23-乙(點評)該同學同樣是沒有進行水柱模型的等效,按照空中平拋曲線狀水柱來求解,只是他將平拋合位移近似為平拋軌跡長,同樣是不合理的。(案例丙)04-23-丙04-23-丙(案例丁)04-23-丁04-23-丁(點評)案例丙和丁都是將水滴平拋軌跡認為是圓弧的一部分。丙將圓心設在了水平線上一點,丁將圓心設在豎直線上一點,就算是有點兒道理,也只能是近似,而近似的結(jié)果離譜太遠,說明假設是不合理的,毛病依然是水柱正確的模型沒有等效出來。(案例戊)04-23-戊04-23-戊(點評)案例戊得到本題中的12分,問題出在等效水流流出時間的差錯。他將水平初速度用在表示豎直方向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中,又認為落地末速度為零,而沒有據(jù)平拋的高度決定時間的特點求得時間。這顯然是沒有很好地分析水滴運動情況而造成的。這雖然是比較特殊的個例,卻是錯誤典型的又一側(cè)面。綜觀04年23題各個錯例,同學們應該得到如下啟發(fā):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中抽象出等效的問題模型,并對模型中物體的運動情況進行正確的分析,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25.(20分)柴油打樁機的重錘由氣缸、活塞等若干部件組成,氣缸與活塞間有柴油與空氣的混合物。在重錘與樁碰撞的過程中,通過壓縮使混合物燃燒,產(chǎn)生高溫高壓氣體,從而使樁向下運動,錘向上運動。現(xiàn)把柴油打樁機和打樁過程簡化如下:柴油打樁機重錘的質(zhì)量為m,錘在樁帽以上高度為h處(如圖1)從靜止開始豎直軌道自由落下,打在質(zhì)量為M(包括樁帽)的鋼筋混凝土樁子上。同時,柴油燃燒,產(chǎn)生猛烈推力,錘和樁分離,這一過程的時間極短。隨后,樁在泥土中向下移動一距離l。已知錘反跳后到達最高點時,錘與已停下的樁帽之間的距離也為h(如圖2)。已知m=1.0×103kg,M=2.0×103kg,h=2.0m,l=0.20m,重力加速度g=10m/s2,混合物的質(zhì)量不計。設樁向下移動的過程中泥土對樁的作用力F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該題考查力學中動量、能量、運動學的有關(guān)知識目標,是對綜合運用知識,具體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①精彩答卷評析。案例04-25-1中,考生對生產(chǎn)中打樁的實際問題,清晰地分解為四個物理過程,即:錘下落,錘與樁碰撞,樁深入泥土,錘反彈回升。并根據(jù)各過程的力學特點,選擇了最合適、最簡捷的方法,依據(jù)相應的規(guī)律,列出聯(lián)立方程求解,計算準確規(guī)范,思路便捷清晰,體現(xiàn)了很好的分析綜合能力,只是分步代值,設先進行文字運算有點缺撼。 案例04-25-1 案例04-25-2②典型錯案評析在案例04-25-2中,該考生僅列對了“錘下落”和“樁下降”的兩組方程,但對碰撞過程動量守恒方程中,認為錘反彈速度與錘剛碰撞樁時速度等值反向,出現(xiàn)了錯誤。因此,也就缺少了針對錘反彈求碰后錘速度的方程。另外,樁向下運動所列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方程雖然正確,卻不如從功能關(guān)系列式更簡捷。在另外的案例04-25-3中,居然列出涉及樁下降過程的機械能守恒方程。這一方面說明該同學根本就不明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另一方面也說明,考生對打樁這種實際應用問題,不會詳盡地將其分解為若干物理過程,不能夠針對具體物理過程進行正確的力學分析,而是尋找練過習題的某些“影子”,生搬硬套一些物理規(guī)律公式。這表明,這類考生十分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綜合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非常低下。我們再來看,問題案例04-25-4,所列錘樁碰撞的動量守恒方程中,缺少錘反彈瞬時的動量,認為碰后錘速為零。這顯然是分析碰撞過程時,對于參與碰撞的錘和樁,初態(tài)、末態(tài)動量的確定出現(xiàn)了遺漏。另外,對于樁下降過程,既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方程,又同時用動量定理,使兩類方程不具備獨立性,其實是畫蛇添足的效果。這依然是機械地套用物理規(guī)律公式的表現(xiàn)。從04年25題2、3、4錯例中不難看出,涉及物理過程較多的力學題目一般是比較難的,而不能正確解答它們,主要還是熟練分析過程、綜合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水平不夠。而此題又在較后面排列,綜合難度又高,也容易造成考生緊張而出現(xiàn)思路障礙。25.(20分)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A靜止在離地面高h的水平桌面的邊緣,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B沿桌面向A運動并以速度v0與之發(fā)生正碰(碰撞時間極短)。碰后A離開桌面,其落地點離出發(fā)點的水平距離為L。碰后B向反運動。求B后退的距離。已知B與桌面間的動磨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這一題目考查的知識能力目標與04年25題類同,只是程度上稍低一些。①精彩答卷評析案例05-25-1點評:解答簡明扼要,過程明明白白,規(guī)律運用準確,方法選擇便捷,四個主要方程書寫得清楚、整潔,卷面沒有多余的話語和表式,無愧能得滿分,堪稱精煉的典型。案例05-25-1案例05-25-2案例05-25-2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答題典型。卷中,語言條理清楚,針對每個過程應用什么規(guī)律及為什么用都表述得很明白。解答時,除了前半部分與上一個案例運用相同規(guī)律公式之外,對B物體的減速運動選用了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聯(lián)立,這是力學中另一觀點(力的即時效應觀點)和方法的運用,效果是相同的,只是比起功能法稍繁一點(對于這道題來說)。②典型錯案評析案例05-25-3上面所摘案例05-25-3是一個錯誤漏洞百出的問題答卷。具體錯誤如下:①解此題中能看出各物理量(以字母加角標表示)僅取了決定值,而題中已知B碰后反向運動,則向右為正時,動量守恒方程中mv1前應加“-”號;②動量守恒方程中v2應為A剛碰后的即時速度,即A平拋的初速度,不能用Mgh=Mv求解,而應該據(jù)平拋的運動學規(guī)律求解;③物塊B碰后反向運動中,需克服磨擦阻力做功,機械能并不守恒,答題中說明錯誤;④針對B碰后運動到停止的過程中,應該據(jù)動能定理(功能關(guān)系)列式為“”,含意是B碰后的動能全用于克服摩擦力做功直至停止于桌面,該同學針對此列出的方程是錯誤的;⑤該同學列出的方程“”中,是B碰前速度,是碰前動能,與B克服磨擦做功后退的過程無關(guān)。嚴格說來,此題應評為零分。分析錯誤的原因,與04年25題應是如出一轍,即不能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分解為具體的物理過程,不能針對具體過程進行細化到過程中相關(guān)狀態(tài)、物理量的全面分析,不能綜合運用物理規(guī)律正確列出針對各過程的聯(lián)立方程組,說明對概念及規(guī)律還沒有真正理解,達不到融會貫通的熟練程度。歸根結(jié)底,還是科學思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欠缺、低下。關(guān)于05-25-3的錯例,基本上代表了解此題易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情況。盡管比起04年25題簡單了不少,仍有34%的失分率,極具典型性。同學們應該以此為鑒,吸取教訓。23、(16分)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的邊角處有一輕質(zhì)光滑的定滑輪K,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繞過K分別與物塊A、B相連,A、B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B。開始時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塊A,使物塊B上升。已知當B上升距離為h時,B的速度為。求此過程中物塊A克服磨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為g。這是一個力學連結(jié)體問題,側(cè)重于功能關(guān)系和解題思路方法的考查。它需要有較強的靈活運用規(guī)律的能力和對物理對象、物理過程的分析、整合能力。①精彩答卷評析見案例05-23-1,該同學將A、B(含繩)組成的連結(jié)體作為一個整體系統(tǒng)來研究,嚴格說,還應包括桌子及地球,根據(jù)能量守恒關(guān)系,列出一個方程即解決了問題。。對于此方程可理解為:動力所做的功(對應于施力者消耗能量)Fh,一部分用于克服磨擦力做功,對應于桌面及A物塊內(nèi)能增加,一部分使A、B的動能和勢能增加,即A、B的機械能增加,符合能量守恒關(guān)系,于是極易導出。當然,此方程也可以說據(jù)功能關(guān)系或功能原理列出,本質(zhì)是一樣的。案例05-23-1②典型錯案評析案例05-23-2:題中已明確給出對A的水平恒力為F,但該考生仍用F表示B受繩的拉力,這本不是一個力,卻用同樣字母表示,造成不同的力混淆不清;對于A物塊受力圖示及對A列出的牛頓第二定律方程,相關(guān)力的表示也都不清楚;雖列出了幾個關(guān)于A、B的運動學方程,但均搭建不起正確的聯(lián)系,推導混亂,全無條理;卷面勾勾抹抹,反映了思維的無序狀態(tài),寫的不少,一分也得不到。案例05-23-2其實此題完全可以用隔離法分析方程后聯(lián)立求解。隔離后或用功能關(guān)系列式,或用牛頓定律結(jié)合運動學公式列方程,只要分析清楚每個隔離體的受力和運動情況,就能為正確列出方程提供保障,只是求解過程會顯得很麻煩。據(jù)此題求解情況可有如下啟發(fā):連結(jié)體問題也不一定非要采取隔離方法,如果用功能觀點解決此類問題,選取系統(tǒng)整體經(jīng)歷的全過程,可能會更為簡捷而精辟。上面的錯案正是不會正確隔離分析列式,又不善于對整體選用功能法解題的一個錯誤典型。在案例05-23-3中,該考生對整個系統(tǒng)列出的功能關(guān)系式“W1W2=EKEP”可以認為是正確的,但緊接著的方程中,認為EK僅以是錯誤的,從而導致整個結(jié)果錯誤。案例05-23-3又如案例05-23-4中針對物塊B列出的功能關(guān)系方程中“”前應為“+”號,含意是:B受繩拉力做的功等于B的動能增量與勢能增量之和(即機械能的增量);而物塊A克服磨擦力做的功“W”可對A據(jù)功能關(guān)系列式求出,即:這樣才可推出正確結(jié)果。而該考生不能隔離后分別正確列出對A和B的功能關(guān)系式,是錯誤的主要原因。通過以上錯例可見,對系統(tǒng)也好,對各個隔離體也好,用功能方法解題,首要的是理解功能關(guān)系,把握各力做功引起的能量變化關(guān)系。這是一個因果關(guān)系,伴隨著能量轉(zhuǎn)化和守恒的內(nèi)涵。當然,應用它是以對被研究者的受力、運動情況分析為基礎的。希望同學們細細地品味,不理解透徹的規(guī)律是不會應用好的;而應用又是加深理解,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途徑。24.(18分)如圖所示,在y>0的空間中存在勻強電場,場強沿y軸負方向;在y<0的空間中,存在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xy平面(紙面)向外。一電量為q、質(zhì)量為m的帶正電的運動粒子,經(jīng)過y軸上y=h處的點P1時速率為,方向沿x軸正方向;然后,經(jīng)過x軸上x=2h處的P2點進入磁場,并經(jīng)過y軸上y=-2h處的P3點,不計重力。求(1)電場強度的大小。(2)粒子到達P2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該題目考查電場、磁場知識與力學規(guī)律的綜合應用。同時涉及簡單數(shù)學方法的應用。同樣也是對知識、方法、能力、態(tài)度的綜合考查。①精彩答題評析案例04-24-1案例04-24-1本題目考查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和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據(jù)有關(guān)規(guī)律求解場強、出電場(剛進磁場)時速度及磁感強度,是將力學規(guī)律與電場知識結(jié)合的力電綜合題。從以上案例看得出來,該考生分析敘述得嚴謹有序,對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受電場力和做類平拋運動明確無誤,所選規(guī)律和列出的方程均有的放矢,流暢地求得了電場強度和剛離開電場進入勻強磁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對接下來進入勻強磁場的帶電粒子僅在洛侖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圈運動的物理情景分析得有板有眼,并應用數(shù)學中幾何中知識準確地求得圓運動半徑,進而由向心力公式求得磁感強度。問題解決得有理有據(jù),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jié)合,表現(xiàn)出解此類問題時很強的分析、綜合、應用能力。②典型錯案評析案例04-24-2案例04-24-2從解第(1)問時就開始出錯“Eq=mgt”這一方程毫無道理可講,Eq是電場力,mgt是重力沖量,不是同性質(zhì)的量怎能相等?何況題中又明確指出重力不計。可見該考生既不注意審題,概念又不清楚。在第(2)問求解中,又將P2點y軸方向的分速度以gt表示,來求解P2速度V1,而在y軸方向粒子是在電場力作用下運動,重力是不計的,電場力產(chǎn)生的加速度應為a=gE/m,至于速度方向的得出更是莫名奇妙,沒有推理,也沒有圖示和說明。解第(3)問時,雖思路正確,但“想當然”地認為粒子圓運動半徑為2h沒有根據(jù),這名考生不注重通過審題把握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不注意對電場中粒子的受力分析,不注意用幾何知識確定圓半徑,缺乏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周密的科學思維,綜合運用力學知識方法的能力薄弱。解答此題第(1)問中,不仔細審題而將重力分析進去列式的仍有人在,如下列案例04-24-3和04-24-4所示。04-24-3 04-24-4此題第(2)問的解答又如案例04-24-5。該同學應用動能定理求解兩場交界處P2點的速度V1、大小、方向,思路方法很好,卻在推導過程中因不仔細得出了錯誤的結(jié)果,導致后一問無法正確求解。案例04-24-5因馬虎出錯的同學仍有人在,如案例04-24-6中,解第(1)問時基本方程列式均正確,只是推導結(jié)果E時,分母上漏掉了一個h,這樣解(2)問時,得到的競等于,這從量綱和概念上也是明顯錯誤,而考生卻全然不覺。這也說明考生的概念、量綱含混,且缺乏反思意識,不能及時去檢查和難結(jié)果是否正確。本題第(3)問的求解中,因馬虎及半徑搞錯的考生也不少。他們不作圖或作出不規(guī)范圖示,想當然地確定半徑。如案例04-24-7中,已經(jīng)寫出,前問又已正確得出,此問卻以代入求B造成結(jié)果錯誤;又如案例04-28-8中,明明是直徑等于,卻將半徑認為是R=,造成結(jié)果錯誤。可見馬虎,不嚴謹是解決問題中不可小視的障礙。總體來看,在04年24題這一電學綜合題的答卷過程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不仔細審題,不認真進行過程推導;對數(shù)學方法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的簡單應用還很不規(guī)范,該作圖的不作圖,作出的圖又十分隨意不正規(guī);力電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力學方法、觀點在電磁場中的應用還不夠熟練。這就提示全體同學平時要養(yǎng)成規(guī)范解題的良好習慣,要在學習和訓練中有一個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要注意數(shù)學方法的運用,鍛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要關(guān)注物理知識、觀點、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靈活運用。24、(19分)在同時存在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的空間中取正交坐標系Oxyz(z軸正方向豎直向上),如圖所示。已知電場方向沿z軸正方向,場強大小為E,磁場方向沿y軸正方向,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B;重力加速度為g。問: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從原點出發(fā)的質(zhì)點能否在坐標軸(x、y、z)上以速度做勻速運動?若能,m、q、E、B、及g應滿足怎樣的關(guān)系?若不能,說明理由。這一題目涉及受力與運動關(guān)系、電場力、磁場力幾方面的知識考查目標,要求有一定的推理、論證能力,是近年來不多見的一類考題。此題是05年全卷中得分率最低(29%)的一個題。①精彩答卷評析見案例05-24-1,為判斷粒子能否沿各正交軸方向勻速運動,該考生分為三步說明。每一種情況下,該考生先給出“能”與“不能”的判斷,然后分析受力,推導出“能”做勻速運動的條件,即力平衡關(guān)系式,或說明力不可能平衡,從而“不能”沿該軸勻速運動,其中還考慮了沿軸兩方向勻速運動的可能情況。思路、條理清晰,受力分析全面準確,條件推導扣在力平衡方程上準確無誤,還充分兼顧考慮了可能沿某軸兩個方向運動的可能情況,思維嚴謹有序,是一份典型的精彩答卷案例。案例05-24-1②典型錯案評析下面的案例05-24-2是一個不會分析、不會推理的典型。他認為時,質(zhì)點速度,即不能運動;而時,質(zhì)點受沿x負向的磁場力,接著又跨到用牛頓第二定律列洛侖茲力提供向心力的方程。該同學前述情況是沒有做沿z軸運動(已沒有速度)的假設,對題意還不明了,而后述情況認為使粒子沿z軸正向運動了,有了加速度,有了沿z軸正向的速度,才受到沿x軸負向的磁場力(洛侖茲力),并列出洛侖茲力提供向心力一式。這根本沒有扣到能否沿z軸勻速運動的問題上來。反映該考生思路混亂,不懂得判斷一個事物能否發(fā)生首先須進行假設、再推理、再定量論證、再決定取舍的方法。解答此題有少部分考生犯的就是這種錯誤。這是一種思想方法、思維方法方面的錯誤,是解決問題中途徑、程序方面的錯誤。另有一類錯誤案例,如05-24-3的情況。該同學只分析了沿y軸勻速運動的可能和滿足的條件,但緊接著又分析只受磁場力情況,得出速度表達式,這是個無用的推導,毫無意義。分析沿x軸和z軸運動的情況時,得出了兩個錯誤的表達式,顯然是速度與受磁場力方向的關(guān)系沒有確定準,不能夠用左手定則對磁場力方向作出正確判斷。這類錯誤一方面反映了該考生受力分析方法,尤其是洛侖茲力方向判斷方法還沒能很好掌握,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分軸假設運動時,運動的初始方向設定不明確,兩種可能的運動方向考慮不周全。05年24題中除開這兩類錯誤,多數(shù)丟分的考生均是得出沿一個或兩個軸勻速運動的可能性及條件,在判斷另外軸上能否勻速運動時,或可能運動方向少考慮一個,或受力方向判斷錯一個,或條件公式中某項表達錯誤。此題答卷情況啟示我們,學習物理只是機械地作習題,搭靠習題門類,缺乏獨立思考和發(fā)散式判斷,不會說理,不會推理,不懂得科學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程序和方法,遇到這類問題就會錯誤成堆,漏洞百出。三、存在的主要問題1、理解概念規(guī)律不注重物理意義的挖掘,沒有形成記憶、識記、比較、應用、反思、重溫、深化等層次的理解過程,機械記憶、生搬硬套、混淆遺忘的傾向還比較嚴重。如對光干涉概念及原理應用的了解,對介質(zhì)折射率的理解及相關(guān)公式的識記,對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在氣態(tài)變化過程的分析應用,都是這方面問題的例證。2、物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機械呆板、生疏、僵化,不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熟練應用,不能自如地使之成為應用規(guī)律的手段,不能用它來搭建起解決相關(guān)問題的橋梁。比如矢量合成與分解方法的不恰當使用,實驗操作(例電路實物連線)中的失誤和不合理,圖象、規(guī)律的錯誤識別和錯誤轉(zhuǎn)化均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所在。3、實驗的設計能力薄弱實際是物理學之本,實驗中進行必要設計是實驗的魂,大多考生在解答2004年22題實驗問題時均卡在(1)問上,即不能據(jù)器材要求設計實驗電路,造成大量失分。說明實驗設計能力還很薄弱。4、占比重少的知識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氣體變化過程、熱學有關(guān)規(guī)律、近代物理內(nèi)容的題目(如2004年14題,2005年16、17題)得分率低下,本不屬很難的題目,教材和復習資料中均有出處,卻沒能挖掘題目的變式和能力培養(yǎng)功能。5、沒有在學習知識和演練習題中養(yǎng)成討論和說理的習慣,不注重分析和分解具體情境中的物理過程,不注重邏輯推理過程,缺少進行假設、猜想、置疑、論證、變異、辯論的科學探究意識。這在2005年24題中表現(xiàn)突出。6、在解決物理問題中忽視鍛煉自己科學的求同思維能力,不去尋求解決問題時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思路,而是盲目地在題海中游弋。如2005年23、25題這類常規(guī)性的力學計算題,一般思路是什么,遵循的主要規(guī)律有幾大方面,內(nèi)在關(guān)系如何,涉及哪些物理方法,有什么解題技巧,都可以在解后予以歸納、反思,找出其共性的東西。7、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科技、社會實踐、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欠缺,不能將同種類和不同種類的知識分門別類形成系列,使其相融而又各具特色,即注意它們各自的內(nèi)涵,又關(guān)注它們共同的外延,把書讀“薄”。不能將這樣的知識綜合,也就失去了綜合應用他們的前提。小到04年19題,05年15、17題,大到04年23、25題及05年25題,解答中都反映了這種能力確實不高。8、思維的品質(zhì)較低,尤其是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變異性、思維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嚴謹性均顯得相對薄弱。在答卷中,表現(xiàn)為:不能將物理規(guī)律和方法在具體問題中靈活運用,不能從眾多規(guī)律中選取最佳應用組合,不能考慮到問題中存在的多種可能性,不能將分析推理過程做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把思路分成可逆的兩種途徑。總之,思維品質(zhì)的低劣,是考試成績低下的根源,培養(yǎng)科學的高品質(zhì)思維是人生學習以至工作、生活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