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高考物理熱點考點解析非選擇題ⅰ熱點類型:物理實驗部分一:基本儀器的使用:押題1. 實驗室中有下列幾個長度測量儀器:①米尺、②10分度游標卡尺、③20分度游標卡尺、④50分度游標卡尺、⑤螺旋測微器。一個同學用其中一種儀器測量某工件的長度為8.116cm,則他所使用的儀器為 (填儀器序號). 【押題依據】此題同時考查了五種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游標卡尺和千分尺是中學物理常用的測量儀器,高考中考查的幾率很大,但由于不同的儀器其測量精度不一致,所以考生往往在確定有效數字的位數上容易出錯,況且這部分知識學生遺忘較快,所以在后期的復習當中應加強訓練。押題指數:7【解題指導】解題時應先把這個數字變為81.16mm,又知米尺和10分度的卡尺只能估讀到0.1mm數量級,而千分尺需估讀到0.001 mm數量級,所以這兩者都不是。而20個等分刻度的卡尺其準確度為0.05mm,這就是說,在百分毫米位上只會出現“0”和“5”,所以該尺也不是。對于50分度的卡尺,其準確度為0.02 mm,所以在其最末一位只會出現偶數,故此題只能為④。得分錦囊:對于卡尺和千分尺,如果只死記讀數方法而搞不清結構和原理,那么該儀器就無法靈活使用。這種類型的題目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查:⑴游標尺上的刻度線所對準的主尺上的刻度值的大小。⑵用不同儀器測量同一物體長度時的讀數問題。⑶給出千分尺的讀數,讓確定可動刻度上其它各刻度線的數值。⑷不同情況下測量工具的選擇問題等。押題2. 如圖所示為一多用電表的表盤示意圖,選擇開關已經旋到R×10Ω的電阻擋位上,這種情況下該歐姆表的總內阻R內= Ω。有一位同學實驗時發現該表內所用的5號鋅錳干電池(標稱電動勢1.5V)已舊,隨手將剛充好電的5號鎳氫電池(電動勢為1.2V)換上,選擇開關不變,經過調整后測量一未知電阻Rx的阻值,發現表針恰好指在表盤的正中間,則該電阻Rx的準確值應為:( )(A)15Ω (B)150Ω (C)12Ω (D)120Ω 【押題依據】萬用表是電學中常用的測量儀表,對其使用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學生只停留在會讀數的層次上是很不夠的,因為在弄不清其工作原理的情況下,很難進行靈活應用。此題不但考查了萬用表的結構和原理,而且也考查了干電池的相關知識。押題指數:8【解題指導】歐姆表的總內阻可由中值電阻讀出,因為選擇開關已旋到R×10Ω的電阻擋位上,所以該表的總內阻為150Ω。又由全電路歐姆定律可知,電表的內阻R內=E/Ig = R中=150Ω,當電池電動勢由1.5V變為1.2V時,因電表的滿偏電流Ig不變,所以中值電阻值應變為120Ω,故答案應選D.得分錦囊:弄清歐姆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解本題的關鍵。歐姆表的中值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表內干電池的內阻是不會影響這個數值的,只有當電源電動勢發生改變時才會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電池用舊之后,電動勢會略有下降,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讀數會較真實值略偏大。另外,在進行此類題目的訓練時,還要搞清歐姆表的偏轉角與被測電阻之間所存在的曲線關系,并根據此關系理解在測電阻時,通過合理的調整選擇開關,使指針盡可能指在表盤的中間區域,這樣讀出的電阻值才會更準確。阻值/Ω×1×10×100×1K最大電流/A0.50.150.030.015押題3:有一種電阻箱,它的阻值范圍為0-9999Ω,其各擋允許的最大電流如表格所示:一同學實驗時接在電路上,所用的電阻值為108Ω,則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 A;若要將其阻值轉為18Ω時,則正確的調整方法是先將電阻調為 Ω,接著再調為 Ω。【押題依據】電學實驗儀器與力學實驗儀器在使用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儀器在安全性方面要求比較嚴格。電阻箱是電學實驗中最常用的實驗器材,而中學物理實驗室所配備的電阻箱一般允許電流都比較小,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須弄清其銘牌上各擋的允許電流值以及使用規則,這樣才能保證儀器安全性。押題指數:7【解題指導】電阻箱的總電阻是它各擋所選電阻值相加而得到的,各擋之間存在串聯關系,且流過的電流相等,故108Ω電阻的允許電流應該是×100擋上的允許電流0.03A。電阻箱的在路調整原則是先調大,后調小,所以應該先調為118Ω,再調為18Ω。得分錦囊:現在常用的轉柄式電阻箱,內部結構比較簡單,一般各擋上只有5個電阻構成,通過旋擋組成10個數,如×1擋上有4個1Ω電阻和1個5Ω電阻組成,那么你能進一步確定其它擋上的電阻值和這5個電阻的連接方式嗎? 二:力學部分押題1.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下列關于實驗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A.所用電源的電壓不穩是造成該實驗誤差的主要原因。B.重錘質量的稱量不準會引起較大的誤差。C.重錘質量選得較大一些,有利于減小誤差。D.在求某點的速度時,通過所打的點得出時間t,再使用公式v=gt進行計算,這樣得到的速度值會更準確。 【押題依據】本題考查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實驗原理、方法、儀器選擇、數據處理、誤差分析等一系列知識點。押題指數:7【解題指導】本實驗中紙帶與計時器之間的摩擦力是實驗誤差產生的主要來源。實驗不需要重錘質量的具體數據,但重錘重力較大時,其摩擦力就相對更小,這樣可以減小相對誤差。在求某點速度時若使用v=gt公式計算,因該值為理論值而不是實驗值,所以這就失去了實驗的意義,故答案應選C。得分錦囊:實驗原理是實驗的核心和靈魂,而實驗的方法步驟、儀器的選擇、數據處理和誤差分析等都需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所以弄懂實驗原理是解題的關鍵。押題2. 某同學在做“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時,手邊備有以下器材:①帶孔螺絲,質量100g左右;②鐵架臺(附固定夾);③細絲線;④20cm長的刻度尺;⑤秒表。用這些器材進行如下實驗:A、將有關器材組成單擺(如簡圖所示)。B、測出其振動n個完整周期總時間t1。C、將螺絲上提0.2m,再測出其振動n個完整周期的總時間t2。試根據該同學實驗得出的數據,求:(1)重力加速度g為多少?(2)在B步驟中單擺的擺長L為多少?【押題依據】:本題考查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利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是課本中的一個基礎實驗,通過對此題所給條件的綜合分析,要同學們找出與該實驗相聯系的物理量,并根據有關物理規律,確定出實驗方法。押題指數:8 【解題指導】設單擺原擺長為L,重力加速度為g,第一次單擺振動周期為T1,第二次為T2,根據單擺公式可列出以下方程:T1=2π , T2=2π而T1=t1/n , T2=t2/n,聯立后得到: L= ; g =得分錦囊:做單擺實驗時,要注意區分擺線長與擺長的關系。在題目條件不充分時,要會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并通過變換擺線長度的辦法,多次測量,從而消去未知量。這個題可以延伸到用長擺線測樓高、用不規則的石塊作重物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押題3.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發射成功嫦娥一號。11月5日,進入環月軌道,成為我國首顆探月衛星。11月22日,傳回首張月面圖像。設嫦娥號登月飛船貼近月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測得其周期為T。飛船在月球上著陸后,自動機器人在月球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某物體由距月球表面高h處釋放,經時間t后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為G,由以上數據可以求出的量有(??? )A.月球的半徑???????????B.月球的質量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月球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押題依據】本題考查了萬有引力定律應用、勻速率圓周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點.立意是檢驗學生能否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模型,運用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處理相關問題。【解題指導】萬有引力提供飛船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設飛船質量為mˊ,有,又月球表面萬有引力等于重力,,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得,三式聯立可以求出月球的半徑R、質量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故A、B、C都正確。得分錦囊:1.由于人造衛星屬于現代科技發現的重要領域,這一方面的考查頻率越來越高,是考查的熱點之一,加上我國“神六”升天、衛星投放核彈的技術、和探月計劃的實施,這一方面內容將更為重要,估計這一方面的內容也將是08高考的熱點,在08高考中也將會有這一方面進行命題.2.考查的知識點是人造衛星和天體運動,考查的頻率較高,如2006年全國I卷16題.2006江蘇14題,2006天津25題。2006北京理綜18題,考查人造衛星和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3.考查的題型有選擇題分值為6分,如2006年全國I卷16題,2006北京理綜18題。計算題分值為14~22分,如2006年天津25題,2006江蘇14題分值為14分.4.預測知識點指數95分三.光學部分押題1. 有一矩形玻璃磚,現要測定它的折射率,給定的器材還有:白紙、鉛筆、大頭針1枚、直尺、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實驗時,先將直尺的一端O和另一點M標上兩個明顯的標記,然后將玻璃磚平放在白紙上,在白紙上沿其上下兩個邊緣畫上兩條直線,再將直尺緊貼玻璃磚的左邊緣放置,使O點與直線CD相交,并在白紙上記下點M的位置,如圖甲所示。然后,在某一適當位置P點通過AB界面向左下方觀察,發現點O和點M所呈的象恰重合在同一點上,在P點插上大頭針,調整它的位置,讓它剛好擋住這兩者的象。為了測得該玻璃磚的折射率,試在下邊的橫線上寫出重要的測量步驟,并畫圖說明。 【押題依據】插針法測定玻璃的折射率是課本中的一個基本學生實驗,該部分實驗的命題范圍較窄,題目變化力度也不可能很大, 而就此題來說,卻在原來實驗模式的基礎上大膽的跨了一步,即由四根針變成了一根針,并且將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識巧妙的結合起來,不但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又使插針法煥然一新。此題考查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收集相關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作圖能力等。該題的原始模型來自于求水的折射率中的一個計算題。押題指數:8【解題指導】先通過直尺找出M點經界面AB所呈的反射像N,如圖乙所示。連接N、P兩點,交AB于O/點,而后畫出入射光線OO/和MO/,再過O/點作一法線,得到入射角和折射角,用量角器測出兩角,即得到折射率。得分錦囊:弄清題中所給的重合的兩個像是解決該問題的突破口,這兩個像一個為M點經AB界面的反射像,一個為O點的折射像。在處理這種類型的題目時,作圖要規范,特別要注意標明光線的方向。四.電學部分押題1. 發光二極管(LED)近年來被人們譽為是本世紀的新型光源。有一些手燈就是用幾個發光二極管并聯后作為光源使用的,其發光效率很高。它在正常工作時,正向壓降約3.2V,電流在15mA左右。現取這樣一只發光二極管(電路符號用表示),要測量它的伏安特性,另提供有下列的實驗器材:電源E(電動勢為4V,內阻不計);滑線變阻器R0(阻值0-20Ω);毫安表(量程20mA,有內阻);數字萬用表(電壓擋有五個量程:分別為0.2V、2V、20V、200V、2000V,內阻很大);開關一只;導線若干。要求:(Ⅰ)在方框內畫出能測定其伏安特性的電路原理圖,并在圖上注明電壓表擋所選量程。(Ⅱ)某實驗員通過實驗已得出了圖甲所示的U-I特性曲線圖。接著,他又用該二極管、電源E和另一只固定電阻R等組成圖乙所示的電路,當閉合開關S時,發現二極管發出微弱白光,立即用萬用表的電壓擋測得電阻R兩端的電壓為1.0V,由此可以判定電阻R的阻值大約為 Ω。【押題依據】該題基本模型取自于“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由發光二極管取代小燈泡,使得題目煥然一新。發光二極管不但在課本中已經提到,而且在實際當中也越來越多的得到人們的應用,近幾年所出產的手電筒和小臺燈的光源,幾乎完全由發光二極管所替代,因為它的發光效率和使用壽命是燈絲型燈泡無法比擬的。發光二極管與一般的整流二極管相比,其伏安特性曲線也更趨平緩,所以更便于測量和研究。該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考查的知識點也較多,如發光二極管的正向導通電壓、正常工作時的電流、額定電功率、非線性特征、數字萬用表的使用、電路的設計與計算、利用圖線解決實際問題等。發光二極管在實際使用時為了保證其正常工作,常需要串聯一個限流電阻,所以本題的第二問也自然而然的與實際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押題指數:9【解題指導】由于發光二極管的電阻為一動態值,題目又明顯給出了伏特表內阻很大、毫安表有內阻等條件,所以測量電路中電流表應采用外接法,并且二極管必須加正向電壓。對于控制電路,由于滑線變阻器的阻值相對很小,所以只能采用分壓式。所設計的電路如圖丙所示。當二極管與電阻R串聯接在電源E上時,由串聯電路的分壓規律得知,二極管兩端電壓為3V,從圖線上查出3V時的電流約為6.5mA,所以由歐姆定律得出電阻R = U/I = 1/0.0065=154Ω。得分錦囊:同學們作題時要會從題給條件中細心收集有用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比如在發光二極管正常工作時,其等效電阻約200Ω,在正向電壓更小時,其阻值將迅速增加,這樣,滑線變阻器的連接方式就會很清楚的顯示出來。另外,通過該題的訓練,同學們還要進一步了解其它二極管的相關特性,如一般整流二極管,硅材料導通電壓為0.6伏至0.8伏;發單色光的發光二極管其導通電壓各不相同,一般都在3.5伏以下,其工作電流一般小功率的都被限制在10-30mA。知道了這些,再遇到此類型的題目時就很容易入題了。押題2. 某同學從實驗室中找到一只小燈泡,上邊標稱功率值為0.75W,額定電壓值已模糊不清,為了得到額定電壓值,他先用歐姆表直接測出該燈泡的電阻約2Ω,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出該燈泡的額定電壓U ==V =1.23V。該同學懷疑所得電壓值不準確,于是,他利用表(1)中可供選擇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電路進行測量。當電壓達到1.23V時,發現燈泡亮度很弱,于是,該同學繼續緩慢地增加電壓,當達到2.70V時,發現電壓表量程3V,內阻約3KΩ電流表量程150mA,內阻約2Ω電流表 量程500mA,內阻約0.6Ω滑線變阻器R10-20Ω滑線變阻器R20-50Ω電源E電動勢4.0V,內阻不計開關S和導線表1 . 實驗器材燈泡已過亮,立即斷開開關,通過表(2)中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次數1234567U/v0.200.601.001.401.802.202.70I/mA80155195227255279310表2. 實際測量的電壓、電流值試完成下列實驗要求:(Ⅰ)根據表(2)中的實驗數據,在給出的方格紙內畫圖,并從圖線上分析該燈的額定電壓到底為多少 ;與一開始的計算相比,是大還是小?為什 。(Ⅱ)從表(2)中的實驗數據可以分析,該同學實驗時所選擇的電路應為下列四個電路圖中的圖 ;所用的電流表為 ;滑線變阻器為 。 【押題依據】:關于測量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是近年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實驗,由本實驗所衍生出來的變形實驗也很多,如燈泡電功率的測定、熱敏電阻、光敏電阻等一些半導體材料的伏安特性的測定等。對于此題來說給出了燈泡的額定功率,以此來判斷其額定電壓,這樣的考查形式顯得非常新穎,當然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測量電路上采用選擇電路的形式,是為了降低該題的難度,提高題目的區分度。押題指數:9【解題指導】先分析表中電壓和電流的大小,恰當選取縱橫坐標軸的標度,所畫圖線如圖(甲)所示。從圖線上可以看出,在電壓等于2.20V時,通過計算其功率約為0.6W,在電壓為2.70V時,計算出功率約為0.84W,所以其額定電壓必在2.70伏以下2.20伏以上。由此,從圖線上很快找出2.5V的這一點,電流約0.3安,則其功率約為0.75W,于是得到該燈的額定電壓為2.5V。通過對燈泡冷態電阻的測量,得到的電壓雖然不正確,但由于它低于額定電壓,所以從安全的角度考慮,這一步還是必要的。從題給條件可知,毫安表需選用A2,并且需外接,在控制電路中,當采用限流式接法時,通過表中第一組數據可以求出可變電阻R約為(4-0.2)/0.08=47.5Ω,故選用變阻器R2完全可以滿足要求。若采用分壓式接法,由于燈泡的電阻在2.5/0.3=8.3Ω以下,用變阻器R1 和R2都不便于操作,所以應采用限流式,變阻器選R2,電路圖選A。得分錦囊:現在高考實驗對考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且越來越貼近實際,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科學實驗的價值來。實驗室中做實驗時,往往一開始我們對所需要的數據知之甚少,在大堆的實驗器材中,也更無從下手,那么怎樣根據要求收集相關信息和相關的參考數據呢?通過該題的訓練,我們要明白,從題目所給的每個條件和一些暗示上認真分析,并與所學課本知識建立結合點,這樣,很快就能理清思路,確定出合理的實驗方法。 ※高考物理熱點押題※1、如圖所示,一足夠長的水平傳送帶以恒定的速度v運動,每隔時間T輕輕放上相同的物塊,當物塊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后,相鄰兩物塊的間距大小( )A.與物塊和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的大小有關B.與物塊的質量大小有關C.恒為vT D.由于物塊放上傳送帶時,前一物塊的速度不明確,故不能確定其大小2、在豎直平面內有水平向右、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在勻強電場中有一根長為L的絕緣細線,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帶電小球,它靜止時位于A點,此時細線與豎直方向成37°角,如圖所示. 現對在A點的該小球施加一沿與細線垂直方向的瞬時沖量I,小球恰能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 下列對小球運動的分析,正確的是(不考慮空氣阻力,細線不會纏繞在O點)( ) A.小球運動到C點時動能最小 B.小球運動到F點時動能最小 C.小球運動到Q點時動能最大 D.小球運動到P點時機械能最小3、如圖所示,寬h=2cm的有界勻強磁場,縱向范圍足夠大,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垂直紙面向內. 現有一群正粒子從O點以相同的速率沿紙面不同方向進入磁場,若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均為r=5cm,則( )A.右邊界:-4cm<y≤4cm的范圍內有粒子射出B.右邊界:y>4cm和y<-4cm的范圍內有粒子射出C.左邊界:y>8cm的范圍內有粒子射出D.左邊界:0<y≤8cm的范圍內有粒子射出4、如圖所示,長為L,傾角為θ=300的光滑絕緣斜面處于電場中,一帶電量為+q,質量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由斜面底端的A點開始沿斜面上滑,到達斜面頂端的速度仍為v0,則( )A.小球在B點的電勢能一定大于小球在A點的電勢能B.A、B兩點的電勢差一定為C.若電場是勻強電場,則該電場的場強的最大值一定是mg/qD.若該電場是AC邊中垂線上某點的點電荷Q產生的,則Q一定是正電荷5、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的概念:任何一個運動著的物體,小到電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波長為λ = ,為物體運動的動量,h是普朗克常量.同樣光也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動量為:= .根據上述觀點可以證明一個靜止的自由電子如果完全吸收一個γ光子,會發生下列情況:設光子頻率為ν,則E = hν,= = ,被電子吸收后有hν = meυ2,h = meυ,解得:υ = 2C.電子的速度為光速的2倍,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關于上述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因為在微觀世界動量守恒定律不適用,上述論證錯誤,電子有可能完全吸收一個電子B.因為在微觀世界能量守恒定律不適用,上述論證錯誤,電子有可能完全吸收一個電子C.動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適用的規律,所以唯一結論是電子不可能完全吸收一個r光子D.若γ光子與一個靜止的自由電子發生作用,則r光子被電子散射后頻率會減小6、在水平光滑細桿上穿著A、B兩個剛性小球(可看作質點),用兩根長度同為L的不可伸長的輕繩與C球連接,如圖所示。已知A、B、C三球質量均相同,開始時三球均靜止、兩繩伸直且處于水平狀態.現同時釋放三球,求:(l)在C球運動到最低點.A、B兩球剛要相碰的瞬間,A、B兩球速度的大小;(2)在A、B相碰前的某一時刻,A、B二球速度v的大小與C球到細桿的距離h之間的關系7、如圖,半徑為R=10cm的圓形勻強磁場,區域邊界跟y軸相切于坐標原點O,磁感應強度B = 0.332T,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在O處有一放射源S,可沿紙面向各個方向射出速率均為v=3.2×106m/s的α粒子,已知α粒子質量為m=6.64×10-27kg,電荷量q=3.2×10-19C。 (1)畫出α粒子通過磁場空間做圓周運動的圓心點的連線線形狀; (2)求出α粒子通過磁場的最大偏向角; (3)再以過O并垂直紙面的直線為軸旋轉磁場區域,能使穿過磁場區域且偏轉角最大的α粒子射出磁場后,沿y軸正方向運動,則圓形磁場直徑OA至少應轉過多大角度?8、在固定的光滑水平桿(桿足夠長)上,套有一個質量為的光滑金屬圓環。一根長為的輕繩,一端拴在環上,另一端系著一個質量為的木塊,如圖所示。現有一質量為的子彈以的水平速度射穿木塊,子彈穿出木塊后的速度為 (不計空氣阻力和子彈與木塊作用的時間),試問:(1)子彈射穿木塊后,木塊向右擺動最大高度為多大?(2)木塊第一次返回到最低點時,木塊的速度是多大?(3)當木塊第一次返回到最低點時,水平桿對環的作用力是多大? 9、如圖所示一個盛有折射率為n的液體的槽,槽的中部扣著一個對稱屋脊形的薄壁透明罩ADB,頂角為2? ,罩內為空氣,整個罩子浸沒在液體中.槽底AB的中點處有一亮點C.試求出:位于液面上方圖示平面內的眼睛從側面觀察可看到亮點的條件.(液槽有足夠的寬度,罩壁極薄,可不計它對光線產生折射的影響).10.在粗糙絕緣的水平面上的同一直線上有A、B、C三個質量都為m的物體(都可視為質點),其中物體C被固定,其帶電量為+Q,它產生的電場在豎直面MN的左側被屏蔽;物體B帶電量為+q,恰好處在被屏蔽區邊緣;物體A不帶電。此時A、B均靜止,它們相距,B與C相距。現對位于P點的物體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瞬時沖量,A在向右運動過程中與B碰撞后粘連(碰撞時間極短),并進入電場區前進了的距離時,由于物體C排斥作用而折回,再次進入被屏蔽區后恰好也前進了l距離時靜止。已知物體A、B與整個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都為,求:最初在P點時對物體A施加的瞬時沖量的大小。(豎直面MN不影響物體在兩區域間穿行,忽略帶電體在MN左側被屏蔽區域受到的一切電場力。)11、如圖16所示,在空中有一水平方向的勻強磁場區域,區域上下邊緣間距離為h,磁感應強度為B,有一寬度為b(b(1)線圈的M、N邊剛好進入磁場時,線圈的速度大小。(2)線圈從開始下落到剛好完全進入磁場所經歷時間。答案:1C 2BD 3AD 4B 5CD6.7.解: (1)根據圓周運動知識 qvB=mv2/r,情 得R=mv/Bq 代入數據后得α粒子的軌道半徑R=0.2m,由此可知α粒子通過磁場空間作勻速圓運動的圓心軌跡應是以原點為圓心,半徑r=0.2m的一個半圓. (2)欲使α粒子通過磁場的偏向角最大,應使粒子經過磁場區域的圓弧線所夾的弦最長,顯然直徑OA就是最長的弦,此時 sin(/2)=R/r= 得=60° (3)欲使穿過磁場且偏轉角最大的α粒子能沿y軸正方向運動,圓形磁場的直徑OA至少應轉過60°角.8.解:(1) 設子彈從木塊中穿出時木塊的速度為V1,,在子彈與木塊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兩者動量守恒: (1分)解之得:V1=8m/s (1分)在木塊與園環一起向右運動的過程中,兩者滿足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1分)(1分)解得: (1分)(2) 木塊從最高點返回最低點的過程中,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得:(2分)(2分)解得: (1分) (1分) (舍去) (3)第一次返回到最低點時,木塊的速度,圓環的速度繩子拉力 (3分)解得: (1分)對小環: (2分)9.?解:用答圖2示平面內的光線進行分析,并只討論從右側觀察的情形,如圖所示,由亮點發出的任一光線CP線經過兩次折射而從液面射出.由折射定律,按圖上標記的各相關角度.有sin??=nsin????① sin??=(1/n)sin? ② 其中 ??≤??/2 ??=(??/2)-(??+??) ③注意到,若液體內光線入射到液面上時發生全反射,就沒有從液面射出的折射光線.全反射臨界角滿足條件sin=1/n 可知光線CP經折射后能從液面射出從而可被觀察到的條件為 ??< ④ 或 sin??<1/n ⑤ 現在計算sin??.利用③式可得 sin??=cos(??+??)=cos??cos??-sin??sin?? 由①式可得 cos??= 因此,nsin??=cos??-nsin??sin?? 又由①式 nsin?=cos???-sin??sin?? ⑥ 由圖及①、②式,或由⑥式均可看出??越大則??越小,因此,如果與??值最大的光線相應的??設為,若>,則任何光線都不能射出液面.反之,只要<,這部分光線就能射出液面,從液面上方可以觀察到亮點.由此極端情況即可求出本題要求的條件. 自C點發出的??值最大的光線是極靠近CD的光線,它被DB面折射后進入液體,由⑥式可知與之相應的 ??=(??/2)-?? nsin=cos???-cos??sin??能觀察到亮點的條件為nsin<1 即cos?-cos??sin??<1 上式可寫成cos?<1+cos??sin?? 取平方 化簡 故 開方并化簡可得 這就是在液面上方從側面適當的方向能看到亮點時n與??之間應滿足的條件10.解:設對A的瞬時沖量為I,A的初速度為,由動量定理有: ① 設A與B碰前速度為,由動能定理有: ② 設A、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為,由動量守恒定律,有: ③A、B進入電場區再折回被屏蔽區,電場力做功為零④ 研究A與B碰后到停止運動的整過程,由動能定理有: ⑤由①②③⑤式得: ⑥ 評分標準:①③式各3分,②④⑤⑥各2分.11.答(1)設線圈勻穿出磁場的速度為,此時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為………①(1分)產生的感應電流為………………②(1分)線圈受到的安培力為F=BIL………………④(1分)由平衡條件有mg=F……………………④ (1分)聯立①②③④式,得………………⑤設圈線上的邊剛好進入磁場時速度為v,當線圈全部在磁場中運動時,根據動能定理………⑥由⑤⑥解得(2分) (2)設線圈從開始下落到剛剛完全進入磁場所用的時間為t,根據動量定理………………⑧(2分)在t內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⑨(2分)線圈中產生的平均電流…………⑩(2分)故安培力的沖量………(2分)聯在立⑨⑩得……………………將⑦和代入⑧解得(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