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新課標》闡明了科學探究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探究教學是把科學探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向導,通過模擬親歷科學家們那樣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既學到科學知識,又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同時增加對科學學習的理解。主要是由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設計探究方案,然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按預先制定的方案進行探究活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體會。一、誘發探究興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茖W始于問題,問題源于發現,發現源于情境。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思維是從吃驚開始的”,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求知欲望經常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要充分利用體現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的課本插圖、社會、學生身邊的生活、文字說明、用幽默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還可通過創設教學問題情境,如: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講述與課題有關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奇”、“新”的現象,通過諺語、一個小故事、打一歇后語、出示一張圖片、演示一個實驗、放一段錄音錄像等方法生動地再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物理現象。組織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發現問題,并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欲言而未能”的狀態,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方法去解決,形成學生認知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學習動機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例如,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教師用多媒體演示一個氣功表演:氣功師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壓一大石頭。隨即問學生:氣功師身上受到的壓力多大?如果然后讓他的助手用大鐵錘打擊石板,身上受到的壓力如何變化?會出現什么現象?然后讓學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氣功師安然無恙。這種物理情景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沖突--身上壓一大石頭且被錘打怎么不受傷?學生需要解“奇”,興趣倍增,再問學生:如果讓大鐵錘直接打在身上會怎樣?與剛才打在石板上比較,身上受到的壓力及壓力的受力面積如何變化的?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師繼而讓學生體驗壓力的作用效果--感受手指夾三角尺的感覺,進入探究課題的過程。二、引導探究學習。課堂探究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去獲取知識,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帶著興趣需要直接與周圍事物和現象對話,直接與教師對話,提問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問題的設置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問法,不同問題、不同的問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引導探究學習的問題應與教學目標、重點緊密相連;問題明確、集中、有層次、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有效思考;問題間有密切聯系;難易適中,讓學生“跳著能摘到果子”。例如:《測量小電功率》時設計電路圖,教師步步引誘深入:測小燈泡的電功率需要測哪些物理量?實驗原理是什么?分別用什么儀器測這些物理量?怎樣把儀器連入電路?要使電路兩端有電壓、電路中有電流必須要有什么?要用什么來控制電路的通斷?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怎樣?要使額定電壓是3.8V的小燈泡正常發光,必須用幾節新干電池?能把這小燈泡直接接在4.5V的電源上嗎?為什么?什么儀器可達到保護電路、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怎樣使用滑動變阻器?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能逐步設計出電路圖。三、指導探究方法科學的方法是行動的指南。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從直觀現象加問號的問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區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對比、控制變量、實驗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要事先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還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取合適的器材,閱讀相關說明書,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實驗方案,正確使用器材進行實驗),并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得出結論,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檢查是否有錯誤和疏漏,從而對探究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估??茖W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合作與交流”七個要素。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采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閱讀課文--操作或討論—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學會使用天平這一節,指導學生看書、天平掛圖與天平實物,讓學生分組討論天平使用的順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得出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最后進行作業。探究教學在策略上,應著眼學生怎么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新。教學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宗旨,以指導型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問題解決為主線,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師應不斷優化課程結構,開發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