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五單元復習提綱(含思維導圖和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下歷史與社會第五單元復習提綱(含思維導圖和知識點)

資源簡介

八下社會第五單復習提綱
班級 姓名
第一課 大一統國家的興盛與農耕經濟的繁榮
第1節 明清帝國的興替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原因):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激化,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推翻元朝。
(2)時間:1368年(即14世紀60年代)。
(3)人物:朱元璋,即明太祖。
(4)都城:定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2.明朝統一
1368年秋,明軍攻占大都,蒙古殘余勢力逃往漠北。此后,明朝軍隊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統一中國。
3.明朝疆域圖
明朝疆域最廣時,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今烏第河)流域,西北到新疆哈密,西南包括今天的西藏、云南,東南到今東海、南海并及于海外諸島。
1.明朝的統治措施及其影響或明朝興盛的原因及表現
強化皇權
措施/做法
影響/作用
政治上
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執政期間,通過廢除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等舉措
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
經濟上
①明初統治者實施獎勵墾荒、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
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
②明中后期進一步改革賦役制度
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高度繁榮
對外
關系上
明成祖時派鄭和下西洋
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和在世界范圍的先進地位
2.明朝的強盛及表現
(1)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強盛時期。
(2)明代前期,鄭和下西洋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和在世界范圍的先進地位。
3.明朝的衰落、明末農民起義
(1)原因:歷經近三百年的時間,明朝日趨衰敗,官府多次增加賦稅和各種雜稅,土地兼并惡性發展,大量農民破產逃亡。明末,在對后金用兵以及連年天災重壓下,終于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
(2)爆發時間:1627年。
(3)領導人: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
(4)規模:起義的烈火燃遍陜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幾百萬民眾,持續了近二十年。
(5)結果: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后金政權的建立(清朝的前身)
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崛起。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并脫明獨立,建立“大金”,史稱“后金”。
2.清朝的建立
(1)清朝建立: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即位,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
(2)清朝對全國統治的建立: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起義軍。起義軍撤出北京。清軍長驅直入,迅速占領北京并分兵西進南下,遷都北京,將遼東地方民族政權轉變為統治全中國的清王朝。
3.清朝初年弊政及影響
(1)弊政:清初二三十年間,政府推行大規模圈占土地、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和威脅逼迫漢人剃發梳辮等弊政。
(2)影響:激起民眾強烈的反抗,加劇動蕩,導致社會經濟的倒退。
4.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及影響
(1)斗爭:新成立的南明政權,在長江中下游和兩廣、福建地區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義軍余部聯合南明,共同抗清。
(2)影響:①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爭促使統治者調整野蠻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會經濟的倒退逆轉。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很快達到中國歷史上新的高峰。
第2節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史實
背景、過程
結果、影響
成功抗倭
明朝中期,日本海盜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16世紀中期,戚繼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
抗倭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
收復臺灣
①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占了臺灣
②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的鄭成功率領軍隊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鄭成功勝利圍攻赤崁城后,向臺灣城發動進攻
③1662年初,荷蘭守軍被迫簽字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使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維護了祖國統一。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我國東南海防
反擊沙
俄入侵
①17世紀中期,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
②1685-1687年,康熙帝兩次組織清軍進行雅克薩之戰,清軍擊斃侵略軍頭目,取得了勝利
③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1.明清時期的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
具體做法(表現)
影響
明朝防御
政策
為了防范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固、增修長城,有效地保護了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
長城北部的蒙古族積極與中原地區發展貿易,從而出現長期穩定的和平交往局面
清朝
懷柔
政策
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并在山莊周圍修建了宏偉的喇嘛廟。清朝統治者經常在夏季前往避暑山莊和附近的木蘭圍場,接見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領以及其他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利用聯姻、宴飲、圍獵等手段,與他們聯絡感情
加強了民族感情,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2.鎮壓分裂叛亂活動(西北)
史實
過程
結果、影響
平定準噶爾部
叛亂(天山以北)
①17世紀下半期,蒙古草原西部的準噶爾部在首領噶爾丹的統治下,發展為一支強大的割據勢力
②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屢次向清朝政府挑釁
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準噶爾,統一了天山以北地區,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平定大小和卓
叛亂
(天山以南)
①天山以南地區爆發了大小和卓叛亂,清軍經過兩年戰斗平定叛亂
②清朝政府在該地區設置伊犁將軍
伊犁將軍的設置,加強了新疆與清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使清朝對西北地區的統治增強,邊防更加鞏固,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3.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措施
具體做法
影響
確立達賴班
禪的冊封制度
清軍入關后,西藏的佛教首領達賴五世親自入京朝賀,清廷賜予“達賴喇嘛”封號。后來,清廷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
設立駐藏大臣
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以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后來,駐藏大臣的職權進一步加強,如主管西藏官吏的任免,掌管藏區軍隊的調遣,辦理一切涉外事務,等等
這使西藏地方與中央政要的隸屬關系進一步加強
實行金瓶
掣簽制度
1792年,清政府規定: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的選擇,要在駐藏大臣的監督下,從頒發的金瓶中抽簽確定,經中央批準生效。這就是金瓶掣簽制度
清政府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理
4.明清對西南地區的管理——改土歸流
朝代
具體做法
影響
明朝初期
統治者沿用元朝中央政府的辦法,任命當地民族首領土司為官,對這一地區進行管理
改土歸流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聯系
明成祖
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地區,取消土司制度,設立與中原地區相同的行政制度,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這就是改土歸流
清朝雍正時期
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明至清朝前期政府采取的這一系列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是亞洲最大的國家。
第3節 農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朝前期,中國的農耕文明達到鼎盛。無論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1.農業的發展
(1)農業技術不斷改進,精耕細作農業繼續發展。①北方黃河流域形成了兩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②南方長江流域采用多種形式的一年兩熟制,③閩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區形成一年三熟制。
(2)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
(3)新品種的引入。如原產南美洲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引進中國。這些新品種為糧食增產開辟了新途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15世紀以來中國因人口不斷增長帶來的糧食緊張問題。(影響)
2.手工業的繁榮
(1)棉紡織業推廣。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全國涌現出一批棉紡織基地。
(2)榨油、糧食加工、制瓷、采礦、冶鐵、造船等手工業的發展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在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產量上超過前代。
(3)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工場和作坊,占據了主導地位。如明清時期的制瓷業中心景德鎮人煙稠密。明后期景德鎮3 000多座窯中,官窯僅有幾十座。
(4)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
①出現地區、行業: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
②特征:一些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擁有大量資金、幾臺甚至幾十臺織機,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
③性質:這種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勞動效率較高的經營形式,已經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特點。
3.商業的發達
(1)發展原因: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明清時期農產品與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場,商品經濟活躍起來。
(2)發展表現:
①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商人、手工業者成為市鎮人口的主體。傳統的大城市(北京、南京)日益繁榮,大批工商業市鎮逐漸興起。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市鎮,使市鎮規模擴大,市面繁榮。明朝中期以后,江南數千戶、上萬戶的繁華市鎮比比皆是。商人、手工業者成為市鎮人口的主體。
②商品的形成:A.原因:商品生產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以及工商業市鎮的興盛,給商人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B.形成:隨著商人數量的增長,逐漸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地區性商人群體——商幫,著名的有徽商、晉商等。
③海外貿易的活躍。16世紀,沿海各地的海外貿易十分活躍。中國的茶葉、生絲、土布、瓷器等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深受歡迎。由歐洲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不斷增長。
物產由國外引入中國的時間順序:
葡萄:西漢 占城稻:北宋 甘薯、玉米:明朝
第二課 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
第1節 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
1.大興文字獄
目的
為了鞏固統治,明清統治者采取多種手段加強思想文化專制
含義
統治者故意從詩文中摘取片言只語,羅織罪名,對作者加以嚴厲懲罰,這種做法稱為“文字獄”
表現
明朝
朱元璋屢興文字獄,幾次獄案之后,人心惶懼
清朝
清朝的文字獄更多,獲罪的大多是下層知識分子
危害
文字獄制造了嚴重的恐怖氣氛,知識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議論時政,不敢研究現實,思想文化領域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科舉考試的變化——八股取士
變化
明清時期,仍然采取科舉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但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內容
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必須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文體
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叫作“八股文”
局限性
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
1.進步思潮
(1)背景:明清之際統治階級極端腐敗,正統禮教遭到懷疑。一些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新興市民工商階層利益,掀起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帶有早期啟蒙性質的進步思潮。
(2)思潮及其表現:
思潮
表現
黃宗羲對皇權進行深刻的批判
黃宗羲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指責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
黃宗羲呼吁士人普遍參政、議政,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立“天下之法”,廢“一家之法”等主張
“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觀念受到挑戰
明朝中后期,商人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社會地位逐漸提高
晚明時期,伴隨商業化程度的日漸加深,拜金逐利成為社會風尚
2.世俗文化
古典小說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
發展:明清時期的文化領域,古典小說異軍突起,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
代表:明清小說中最著名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被譽為“四大名著”
世俗文學興起
興起: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態人情的世俗文學勃興,商人、機戶、手工工匠、當鋪老板、酒店掌柜和游民等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藝術殿堂
影響:這些作品生動細膩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階層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心理,成為展現明清社會風貌的多彩畫卷
各種服務性行業日益興盛
原因: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鎮的繁榮,帶動各種服務性行業日益興盛
形式:觀賞戲曲
影響:使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京劇初步形成
背景:清朝中后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的地方,出現了各種地方戲百花爭艷的局面。先是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接著,湖北的漢調也傳入北京
形成:以徽、漢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
特點: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發揮象征虛擬、歌舞并重的傳統,綜合運用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在小小的戲臺上隨心所欲地展現大千世界
中國的傳統節日基本定型
明清時期,中國的傳統節日基本定型,各種民間節慶活動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娛樂性內容,賦予了傳統節日以新的生命
第2節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
1.明清時期科技發展的原因
明朝社會生產力提高,商品經濟繁榮,促進了科學技術發展,涌現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學家。
2.明代科技發展成就
姓名
領域
著作
具體內容
影響
李時珍
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
《本草綱目》
①《本草綱目》考訂詳細,內容豐富,廣泛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等諸多科學領域
②李時珍創立了當時世界先進的藥物分類法,把藥物按無機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三個層次排序分類
③《本草綱目》陸續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19世紀的科學家達爾文在論證生物進化論和物種變異學說時,曾多次引用《本草綱目》
④李時珍還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認為人類思維活動是大腦的機能
《本草綱目》陸續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徐光啟
明朝后期農學家
《農政全書》
徐光啟不但匯總歷代農學成就,還調查、總結當代最新實踐成果,并開展科技實驗,充分汲取西方的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從而確保了農書的開創性和科學性,他因此被后世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農政全書》又被稱為“農業百科全書”。徐光啟被后世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宋應星
明末杰出科學家
《天工開物》
總結我國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運用數量、比重等數學、物理學方法“窮究試驗”,提供了大量科學數據。這部書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傳統科技向近代科技轉變的潮流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徐霞客
明末杰出地理學家
《徐霞客游記》
記述了他一生游歷考察的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巖地貌的各種特征。在世界上,徐霞客是科學考察石灰巖地貌的先驅
地理學著作
3.明清時期的科技特點
(1)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
(2)從整體上看,明清的科學技術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遠為遜色。特別是入清以后,在文化專制和八股取士的影響下,科學技術非但不復再現晚明時期的短暫輝煌,就連晚明已經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也被埋沒。中國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第三課 皇權膨脹與近代前夜的危機
1.明清時期,皇權高度膨脹,中國古代皇權發展到頂峰
2.明清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措施
說明
影響
明朝
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
布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獄,都指揮使司掌管軍政。三司互不統屬,分權鼎立,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議,上報中央
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在中央,廢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
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由于政務繁忙,朱元璋另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后來,殿閣大學士參與決策,逐漸形成內閣制度
逐漸形成內閣制度
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
朱元璋還讓保護皇帝的軍隊錦衣衛兼做秘密警察,負責監視、偵查臣民的言行。后來,明朝皇帝又陸續建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這些機構由宦官負責,可以不經過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查、逮捕、審訊臣民。西廠最猖狂時,擅捕三品以上的京官都不向皇帝稟報。東廠、西廠與錦衣衛合稱“廠衛”
——
設立“廷杖”制度
官員如果違背了皇帝的意旨,就會在殿廷上挨板子
——
清朝
清朝初期,在中央設內閣、置六部
清朝初期,政權機構的設置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設內閣、置六部
明清時期帝王與大臣之間完全是主奴、主仆關系,皇帝具有絕對的權威,中國古代皇權發展到了頂峰
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
保留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凡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經決定,連皇帝也難以改變。乾隆時正式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
設立軍機處
雍正時期,軍機處設立。軍機處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機大臣日夜輪流值班。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筆記錄,然后傳達下去執行
綜合探究五 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1.乾隆盛世
經歷清初倒退逆轉之后,清前期社會經濟迅速恢復發展。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鼎盛,史稱“乾隆盛世”。
2.乾隆盛世的表現
(1)統一多民族國家空前鞏固和發展,確立了世界大國地位。
(2)農耕文明達到鼎盛,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3)中國在世界制造業總產量所占的份額超過歐洲,中國的GDP占世界總份額的近三分之一。
(4)完成了中國歷史上卷帙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的編纂,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成書。
1.國內
(1)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增長過快是造成社會危機的重要原因。
(2)官場腐敗。
(3)連年出現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氣氛。
2.國際
中英之間工業化水平的差距開始拉大。乾隆末年,也就是18世紀末,中英之間的差距開始拉開。(詳見課本P25“閱讀卡”)
1.時間:1792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使團訪華。
2.目的:打開中國封閉的大門,以開拓英國的海外市場。
3.要求:向清政府提出開放通商口岸、割讓島嶼等多項要求。
4.乾隆態度:對各項要求逐條加以駁斥,完全拒絕。
5.結果:英國使團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馬戛爾尼十分沮喪地離開了中國。
6.影響:英國使團在訪華過程中,對中國進行了認真的觀察,并作了詳細的記述,為我們從中外對比角度了解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留下了第一手資料。
7.預言:通過對清帝國各方面的觀察與分析,馬戛爾尼認為,清帝國實質上是極其虛弱的,它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只需幾艘三桅戰船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大約半個世紀后,馬戛爾尼這個看似荒誕狂妄的預言居然應驗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丹阳市| 武川县| 张家口市| 旺苍县| 饶平县| 芜湖县| 涞水县| 兰西县| 云霄县| 商丘市| 廊坊市| 民丰县| 敦煌市| 自治县| 邵阳市| 大庆市| 万山特区| 昆明市| 静海县| 抚顺县| 昭通市| 广饶县| 惠东县| 蒙自县| 通山县| 昌乐县| 房山区| 富源县| 漯河市| 玉山县| 海盐县| 洛隆县| 嘉定区| 嘉义县| 涡阳县| 登封市| 黄大仙区| 乡宁县| 武城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