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處理的原理及分類》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會根據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的選擇熱處理方法;掌握鋼的熱處理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播放錄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鋼的熱處理在零件加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德育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嚴謹的專業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學生要懂得只有通過鍛煉,才能成才的道理;樹立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為學習專業課程及今后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熱處理基本原理深層分析2、熱處理的四種基本方法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三、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 1、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有哪些?有強度、塑性、硬度、沖擊韌性和疲勞強度等。2、金屬材料的工藝性能有哪些?有鑄造性能、鍛壓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熱處理性能等。(二)新授內容:1、實驗:步驟:(1)將一根直徑為1mm左右的彈簧鋼絲剪成兩段。(2)放在酒精燈上同時加熱到赤紅色。(3)然后分別放入水中和空氣中冷卻。(4)冷卻后,用手進行彎折。鋼絲的水冷與空冷實驗.mpg現象:放在水中冷卻的一根鋼絲硬而脆,很容易折斷;放在空氣中冷卻的一根較軟、有較好的塑性,可以卷成圓圈而不斷裂。實驗說明:雖然鋼的成分相同,加熱的溫度也相同,但采用不同的冷卻方法,卻得到了不同的力學性能。這主要是因為在不同冷卻速度的情況下,鋼的內部組織發生了不同的變化。 過渡: 鋼在不同的冷卻條件下,鋼的內部組織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從而鋼的性能會發生改變;同樣,鋼在不同的加熱條件下,鋼的內部組織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從而鋼的性能也會發生改變。2、鋼材的臨界溫度: (1)鋼材的機械強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當鋼材的溫度升高到某一值時,鋼材便失去了支撐能力,這一溫度值定義為鋼材的臨界溫度。(不同鋼材的臨界溫度不同)(2)ch4-熱處理及工藝曲線.swf3、思考保溫的目的是什么?為了使工件熱透,組織轉變完全,成分均勻化。4、提示:熱處理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尺寸,只改變工件的性能;鑄造,壓力加工,焊接,切削加工等,都要改變工件的形狀和尺寸。5、熱處理的分類:常規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熱處理:表面淬火、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6、退火(錄像)定義:退火是將鋼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后緩慢冷卻(一般隨爐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常用的退火方法:完全退火、去應力退火和球化退火。退火的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和冷變形加工。(2)細化晶粒,均勻組織,為后續熱處理做好組織準備。(3)消除殘余內應力,防止工件變形與開裂。7、正火(錄像)定義:正火是指將鋼加熱到Ac3或Accm以上30~50℃,并保持適當的時間后,在空氣中冷卻的工藝方法。目的:細化晶粒,均勻組織,提高機械性能。正火與退火相比,正火工藝周期短,成本低,性能好,所以在生產中常以正火代替退火。8、淬火(錄像)定義:將鋼件加熱到Ac3或Ac1以上的適當溫度,經保溫后快速冷卻,以獲得馬氏體或下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目的:為了獲得馬氏體組織,提高剛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傳統的淬火冷卻介質有油、水、鹽水、堿水等,它們的冷卻能力依次增加,其中,水和油是目前生產中應用最廣的冷卻介質。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四種。鋼的淬火缺陷:在熱處理生產中,由于淬火工藝控制不當,常會產生氧化與脫碳、過熱、變形與開裂、硬度不足及軟點等缺陷。9、回火所謂回火,是指將淬火后的鋼重新加熱到Ac1點以下的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后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目的:(1)降低淬火鋼的脆性和內應力,防止變形或開裂。(2)調整和穩定淬火鋼的結晶組織,以保證工件不再發生形狀和尺寸的改變。(3)獲得不同需要的機械性能。淬火鋼經回火后,其硬度隨回火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回火一般也是熱處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回火的分類:低溫回火、中溫回火、高溫回火10、調質生產中把淬火與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工藝稱為“調質”。調質后的工件可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因此重要的受力復雜的結構零件一般均采用調質處理。 11、簡單說明:(1)機械零件一般的加工工藝順序如下:鑄造或鍛造→退火或正火→機械粗加工→淬火+回火(或表面熱處理) →機械精加工(2)退火和正火: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塑性,利于機械加工;(3)淬火和回火:提高材料的硬度,并保持一定的塑性;(4)表面熱處理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蝕性。(三)小結:恰當的熱處理不僅可以提高和改善,鋼的力學性能和工藝性能,而且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潛力,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因此,熱處理工藝在機械制造業中應用極為廣泛。(四)課堂練習:1、所謂熱處理,就是將( )的金屬或合金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 )、( )和( ),以獲得所需要的 組織結構和性能的工藝。固態 加熱 保溫 冷卻2、常規熱處理方法有( )、( )、( )和( );表面熱處理又可分為( )和(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淬火 化學熱處理(五)課堂延伸:熱處理之所以能使鋼的性能發生變化,根本原因是由于鐵具有同素異構轉變的特性,從而使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發生組織和結構上的變化。(六)布置作業:完成課后有關習題。附:板書設計:§4-1 熱處理的原理及分類一、熱處理的原理二、熱處理的分類1、常規熱處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熱處理:表面淬火、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