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放樣特征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放樣”特征的基本概念,了解使用“放樣”特征所具備的條件。2、學會“放樣”特征的基本操作,學會使用軌跡線來控制被“放樣”實體的形態。【過程與方法】1、通過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感知“放樣”特征操作特點。2、結合案例的實踐操作,體驗“放樣”特征的使用方法。3、使用模仿操作,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提供的屏幕錄像,讓學生在模仿操作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從“Inventor實體設計”軟件的先進性和易操作性,激發技術學習的興趣。2、養成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來表達設計的能力和習慣。3、體驗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飛躍發展,激發技術學習的興趣。二、內容分析Inventor實體設計中所包含的圖素不能滿足設計者的設計需要時,設計者可以采用智能圖素工具生成自定義智能圖素。但是自定義智能圖素的第一步是用二維輪廓工具繪制一個二維截面,然后才可以通過拉伸、旋轉、掃描或者放樣等方式,把截面輪廓轉換成三維實體。因此,二維截面的生成是進行自定義智能圖素的前提,只有熟練掌握了二維截面的生成方法與技巧,才可以高效的生成自定義智能圖素。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在這四個特征工具中,最為靈活應用的就是“放樣”工具,他讓設計者有更廣闊的設計自由度,設計出更多形狀復雜的零件。21教育網三、教學重點和難點1、使用軌跡線來控制被“放樣”實體的形態。2、自行探索完成好設計造型進行修繕。四、教學準備 自制動畫、步驟截屏演示Flash、電腦、網絡、投影儀。五、過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復習內容 展示 “拉伸”、“旋轉”、“掃掠”的三個步驟家讓學生來進行配對。 提出問題,完成這些特征工具,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回答示例對應的是“拉伸”、“旋轉”、“掃描”中的哪個特征工具引出概念引出放樣特征的基本概念和示意圖。提問:圖中放置了三個不同大小的方形截面,它們所在平面的關系是怎樣觀察,理解,回答問題讓學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提出任務1學生自己播放一段截屏演示Flash,學生完成視頻播放后,學生自行進行操作。掌握放樣特征截面基本操作學生嘗試實踐, 自行完成對放樣工具的學習。引出條件引出放樣特征的條件,讓學生嘗試“點與面”和“線與面”放樣操作。嘗試探究和質疑老師給出的條件示范操作增加路徑條件,來得到更多的“放樣”特征的造型。示范操作添加路徑條件,注意路徑兩個端點的位置情況。提出任務2教師提出任務:老師給出一個花灑的圖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觀察,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軌跡,來制作一個有獨特造型的花灑。并上傳作品至FTP。設計自己的作品。 使每個學生都能有動手并充分展示的機會。葫蘆造型的完善設計老師的作品與原圖進行對比展示。增加截面數量也是一個改變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并能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小結利用PPT的要點展示概括今天所學聆聽小結,回顧今天所學深化記憶,進一步鞏固所學,并拓展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