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第二框文化與經濟、政治 NO:2 編寫者:徐敏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2、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2、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三、【方法點津】: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四、【教學建議】教學中通過展示文化素材和實例,讓學生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初步了解了文化的涵義及其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現象,它不同于經濟、政治,但是,它與經濟、政治又密不可分。文化與經濟、政治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21教育網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頁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這些材料表現了人類的文化、經濟、政治生活內容,從中可以體會到,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中滲透著文化的作用。 一、在經濟基礎上相互影響 21cnjy.com1、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又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21·cn·jy·com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頁“專家點評”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www.21-cn-jy.com教師點評:這段話說明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雖然由經濟、政治決定的,擔憂有相對獨立性,它并不于經濟、政治絕對同步。 21·世紀*教育網2、不同文化的作用、影響是不同的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江澤民這段話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產生、發展、作用等方面,闡明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關系。 www-2-1-cnjy-com二、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互相交融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1頁“相關連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經濟,離不開經濟。經濟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文化的發展,與文化的發展密切交織在一起。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列舉這方面的具體實例 學生活動:積極發言 教師點評:科技的作用,人才的需求,勞動者文化素質、技術素質的作用,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等等。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列舉具體實例,說明政治生活離不開文化的發展。 學生活動:積極發言 教師點評: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都對人們的文化素質提出更高要求,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借助文化滲透,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等等。 2-1-c-n-j-y三、文化與綜合國力的競爭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1頁“專家點評”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來源:21cnj*y.co*m】教師點評:說明文化在當今國際競爭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延續的重要標識,是國民素質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在當今國際競爭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到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發展先進文化,增強綜合國力 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地方向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知道了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國際競爭中有重大作用,我們要從中體會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積極發展文化事業,特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性和意義。本課板書設計: 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文化與經濟政治 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六.課堂檢測(一)單項選擇題1.美國的“麥當勞”在全球開設了那么多連鎖店,靠的不是資金,而是“麥當勞”文化。這說明 ( )【出處:21教育名師】A.經濟與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C.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 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2.“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說法表明( )A.沒有文化活動,就沒有經濟活動 B.文化是經濟的基礎C.文化促進經濟的發展 D.文化對經濟有反作用3.中國有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不去開發,不使其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隨著我們逐步融入國際社會,就會被別的國家利用,反過來向我國出口。前幾年,美國根據我國古代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的動畫片在我國熱播就是一個明證。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大力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引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B.充分開發我國的文化資源,提高民族文化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C.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對民族文化的保護D.拒絕外來文化,保護民族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4.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大肆鼓吹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沖擊。這說明( )A.國際間文化的滲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擋的趨勢B.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C.西方價值觀的傳播,不利于促進文化的發展D.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是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5.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經濟聯系在一起的,它雖然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所制約,但又對政治、經濟起反作用。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思想文化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獨立。這主要說明( )21*cnjy*comA.一定的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 D.一定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6.由于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確立,人們的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和道德風尚日益增強。這說明( )【版權所有:21教育】A.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B.文化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C.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決定一定社會文化的形成和發展D.文化對社會生產方式具有重大影響7.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公布后,社會反應強烈,雖然褒貶不一,但是,有關廠家,已經把握商機開始批量生產,投放市場。人們相信,吉祥物將給國際奧委會、奧委會組委會及主辦國帶來巨大的利潤。這表明(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文化是對經濟、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了一定的文化 C.一定的文化對經濟有重大的反作用 D.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8.下列關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聯系,表述正確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B.一定的經濟、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決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礎,經濟是文化的集中表現9.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面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競爭。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這主要揭示了( )2·1·c·n·j·yA.經濟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 B.綜合國力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C.科技在增強經濟實力中的地位 D.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10.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這一時代特點的是( )①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②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③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④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問答題11.背景材料:江蘇華西村從上世紀60年代建村開始,到改革開放時期,在推進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物質精神“雙富有”。21*cnjy*com辨題:華西村“雙富有”表明,經濟與文化是相互決定、相互促進的。 七.課后作業(一)單項選擇題1.民歌作為口頭傳唱的藝術,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20世紀初,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各根據地產生了許多革命民歌,人民群眾勇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在民歌中得到真實的反映;50年代以來,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階段,樂觀向上、艱苦創業、英勇豪邁的特點在民歌中有了生動的體現。這表明( )A.一定文化是對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C.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 D.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2.共建“信用長三角”為主題的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會議發布了被稱為中國第一份區域性政府間“信用宣言”的《共建信用長三角宣言》。長三角16個城市政府之所以要聯合建設“信用長三角”,是因為 ①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能夠保證經濟建設的正確發展方向 ②國家要積極發展教育、科技、文化事業 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④國家需要對國民經濟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人民日報》報道,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開館3年來,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每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2005年僅門票收入就達4000萬元以上,既擴大了就業,又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這一事實說明( ) A.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在于發展文化產業 B.文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C.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D.文化反作用于經濟4.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閑暇時間的增加,我國文化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增長,文化產業在國家產業發展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表明( ) A.每種社會形態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產方式 B.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決定因素 C.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D.不同的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的影響不同5.下列對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①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與一定的經濟、政治相互決定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④一定的文化對一定的經濟、政治具有促進作用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二)問答題www.1kejian.com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自治區黨委根據本地特點,提出了“小省區要辦大文化”的思路。寧夏根據其“巖畫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邊塞文化、大漠文化、黃河文化悠遠而豪放”的優勢和特點,發展帶有民間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實施“百縣千鄉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長廊工程”,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帶動了自治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在經濟相對落后的條件下“辦大文化”的重要意義第一課第二框 文化與經濟、政治參考答案課堂檢測(一)單項選擇題 1---5 ADBDD 6----10 CCCDC(二)問答題11.(1)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反映。因此,辨題認為經濟決定文化是正確的。(2)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給予經濟以重大的影響,但文化的反作用是建立在經濟決定文化基礎之上的,不能把這種反作用夸大為決定作用。可見,辨題認為文化決定經濟是錯誤的。(3)經濟發展、生產力水平提高,能夠為文化發展奠定物質基礎,促進文化的發展。可見,經濟對文化具有促進作用。華西村堅持富“口袋”,這為富“腦袋”打下了經濟基礎。(4)文化有先進、科學與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先進的、科學的文化能促進經濟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華西村堅持富“腦袋”就是發揮先進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不能籠統地認為文化能夠促進經濟。課后作業第一課件網(一)單項選擇題 1---5 AADCD (二)問答題6. 答案:⑴文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落后的小省區可以“辦大文化”;⑵文化對經濟政治有反作用,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⑶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產業本身也是重要的經濟部門,發展文化產業,可以直接促進經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