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家的本質 教案(3)一、教材分析 該框題所在專題的核心是各具特色的國家和國際組織,也是選修3整本書的核心問題之一。該問題是對必修2《政治生活》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知識點的拓展。理解和掌握該課題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了解國家的產生、本質、構成及定義②理解民主的特性及民主與專政的關系③了解政體、國體的含義④理解國體、政體的關系2、能力目標:①通過探究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相關知識和實際的相互轉換能力。②正確觀察分析我國的政體及我國的國體相互關系等。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①使學生從我國政體及其與我國國體的關系上明確我國國家制度的重要內容及其優越性。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幫助學生增強國家主人翁的意識。③使學生明確作為當代中國青年學生具備愛國的情感,應該確立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斗的政治責任感和維護祖國利益的信念。21教育網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我國人民民主專政與資產階級專政的不同之處;國體與政體的關系。2、教學難點:國體與政體的含義。四、學情分析 1、認知起點:學生已通過《政治生活》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等基本內容,具備學習本框的相關知識點和經驗。21cnjy.com2、學習興趣:學生對有關“國家與國際組織“問題本身有一種求知的欲望。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通過探究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在力量來活躍課堂,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探究活動和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3、學習障礙:本校處于城鄉結合部,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高中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許多學生學習基礎薄弱,且各班的情況極不平衡。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欠缺,綜合素質不高。一些學生喜歡熱鬧,但動機不夠明確,不大注重效率,在探究學習中有畏難心理,即興探究能力較低,需要老師的適時啟發,引導和點撥,有的學生還習慣于“等、靠、要”4、學習難度:本節課的容量偏大,理論性較強,難免有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上達不到要求。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學案導學六、課前準備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前預習學案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讓學生看地圖說出他所知道的國家,進而問國家的本質是什么,引發思考。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探究一:國家的含義教師活動:1、用多媒體展示教材“活動探究”P2的內容(圖文并茂)情景問題:同學們能從材料中對國家的概念作出自己的解釋嗎?在國家產生之前,還有什么樣的社會組織存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家是什么?21·cn·jy·com2、恩格斯的名言:“由于國家是從控制階級對立的需要中產生的,由于它同時又是在這些階級的沖突中產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強大的,在經濟上占統治階級地位的國家,這個階級 在政治上也成為占統治階級的階級,因而獲得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新手段。”情景問題:同學們從這段話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生活動:讓學生閱讀“活動探究”情景,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合作、探究,在學生交流、探究的基礎上,分組派代表完成這些問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分組交流和討論,學生發言,各自闡述自己的看法,從而得出結論: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讓學生講歷史故事的形式說明國家存在的必要性、條件性,從而得出: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它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設計意圖:1、開門見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新的學習探究活動,創設問題情景,引起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2·1·c·n·j·y2、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感悟到道理越辯越明,促使學生存疑、質疑,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探究二:體驗專政與民主的關系教師活動:1、用多媒體展示教材“活動探究”P4的內容(圖文并茂)情景問題:你能否對上述材料進行辨析,進而對民主的確切的含義作出說明嗎?2、用錄像形式展示:“2008.3.14西藏拉薩發生的爆亂事件”來說明,讓學生更加明白民主與專政的關系【來源:21·世紀·教育·網】設計意圖:1、設計活動探究問題,意在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通過教學雙邊活動,密切了師生關系,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探究三:國體與政體教師活動:1、用多媒體展示教材“活動探究”P5的內容(圖文并茂)情景問題:請你評述上述觀點,并對國體決定政體這一論斷的確切含義,談談自己的見解。2、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歸納國體、政體的含義及其兩者之間的關系3、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歸納專制政體與民主政體的含義。學生活動: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用合作、探究形式分組討論,探究問題,討論交流和回答問題。2、學生在教師引導、點撥下能與教師合作、交流、歸納出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以及專制政體與民主政體的區別。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并獲得探究結果: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并反映國體。(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教師組織學生反思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參照板書),進行總結。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學生的概括過程也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過程。再次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www.21-cn-jy.com(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九、板書設計(一)國家的產生和本質屬性1、國家的產生2、國家的含義3、國家的本質屬性4、國家的構成要素。(二)民主與專政1、從本質上看,所有國家都是…2、民主與專政的含義。3、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對立統一)(三)國體與政體 (國家制度)1、國體的含義。(民主與專政的統一)2、政體的含義。(民主政體/專制政體)3、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十、教學反思1、總體來說,這節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態度較好,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發言,大部分學生能踴躍舉手回答問題。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課堂活躍、輕松、有序,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在小組合作探究時,學生積極性很高,討論熱烈,交流廣泛,思維活躍,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參與其中討論,適時地點撥引導,課堂氣氛既熱鬧又和諧。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教學不足:學生活動時,有些地方環節連接不夠緊密,沒有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言時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