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理解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掌握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和內容。 3.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具有顯著的優越性。重點: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內容。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基礎·初探]一、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內容(1)自治地方: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2)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3)自治權:自治權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3.實行的原因(1)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它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證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能夠密切結合本民族、本地區的特點,把少數民族的特殊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協調起來,充分發揮各民族、各地區的特長和優勢,調動各族人民參加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預習·提升]1.判斷(1)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并享有高度自治權。( )(2)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包括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和人民政府。(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4)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處理民族關系應堅持的基本原則的體現。( )(5)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6)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 )(7)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答案】 (1)× (2)× (3)× (4)√ (5)×(6)√ (7)√2.連線 先思考再核對答案1.教材P75探究問題【提示】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2)立法自治權、變通執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及其他自治權。(3)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2.教材P77探究問題【提示】 (1)5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第(2)(3)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回答即可。學生分組探究一 民族區域自治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2014年10月24日,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0周年大會在沈陽召開。會議指出,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30年來,遼寧認真學習民族區域自治法,提高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自覺性,為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呈現出民族團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喜人景象。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國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是什么?【提示】 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統一集中的領導,必須保證國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貫徹執行。②民族自治地方又不同于一般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具有兩種性質:它既是地方國家機關,行使一般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它又是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2.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什么?【提示】 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3.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1.全面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與中央的關系不是平行的關系,而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2)實行區域自治的范圍: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不能把“各少數民族”理解成“各民族”,也不能把“聚居”理解成“居住”。(3)民族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不包括民族鄉。(4)民族區域自治的自治機關: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是國家的地方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又是民族自治機關,是指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其范圍、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6)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更好地保障少數民族人民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2.民族原則和民族政策的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區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聯系①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實行我國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我國的民族政策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對基本原則的具體落實②為了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從而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則有利于維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實現各民族的團結和共同繁榮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1.在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代表大會 ③人民政府 ④人民檢察院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B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 )A.設立自治機關 B.各少數民族聚居C.自治權 D.各民族相互依存【答案】 C學生分組探究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第1步背景——鮮活材料,審清細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把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落實好,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第2步探究——分層設問,破解疑難1.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哪些特色和優越性?【提示】 (1)特色: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③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通過自治機關來行使自治權的。(2)優越性: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③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2.我黨為什么強調要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示】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沒有變。歷史和實踐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順乎民意,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有助于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并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第3步結論——自我總結,素能培養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必要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如圖所示:(2)重要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第4步巧練——習題印證,落實強化3.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這表現在( )①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②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③各民族在長期的奮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④我國的民族差別已不存在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A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堅持這一制度( )A.有利于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B.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C.有利于調動各民主黨派及其成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D.是實現我國各民族平等的最有效的形式【答案】 B改革開放以來,從雅魯藏布江畔到長白山下,從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在黨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呈現出經濟繁榮、政治安定、文化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可喜景象。“十二五”期間,我國五大自治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努力實現中國夢。——————————————先對接知識]————————————材料信息知識對接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濟繁榮、文化發展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政治安定、社會和諧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前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國家統一的基礎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再演練應用]————————————1.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少數民族分享國家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發展成果。其依據是( )A.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各方面權利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規定少數民族地區享有經濟發展自主權C.我國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D.我國民族狀況有自己的特點【答案】 A2.下列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確的是(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權C.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國家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 C3.西藏自治區自1965年成立以來,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西藏各族人民除了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普遍性的權利,還享有一些特殊性的權利。這表明我國( )A.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廣泛的自治權C.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D.消除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隔閡【答案】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