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知識點記憶口訣大全我國省級行政區記憶口訣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臺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陜甘青我國之最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門我國七大古都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南京雨花臺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鐘觀音聽。中國鐵礦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云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中國煤礦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平頂山礦省份豫。有色金屬礦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貴州銅仁產汞礦,云南個舊出產錫。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內蒙白云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貨運選擇三原則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中國十大旅游景點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陜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臺灣島上日月明。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苗維彝藏和蒙古。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中國地形區特點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云貴高原峰嶺眾,巖溶壩子到處看。塔里、準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我國七大古都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南京雨花臺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鐘觀音聽。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地勢階梯界線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形區界線(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5)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10)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11)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氣候界線(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河流界線(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三大自然區界線(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自然地區界線(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2)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農業活動界線(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行政區界線(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7)四川省與陜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綜合地理界線(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①黃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⑤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④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⑤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地理方位記憶歌上北下南左為西,右東兩手來區分;北東西南出新聞,四方符號NEWS論。(即: 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其他:(1)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水文特征變,北河汛斯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地表十分陸占三,亞歐非洋兩美南。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占西半邊,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2)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3)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水陸百分比,海洋占七一。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4)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兩河兩山連京津,兩湖三江接皖滬。南部瓊臺閩粵桂, 川黔云藏加重慶。西北陜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考點45 二氧化碳的性質一、選擇題1.(2017浙江省臺州市,題號2,分值4)下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A.紫色石蕊變紅 B.石灰水變渾濁 C.蠟燭熄滅 D.杠桿左高右低【答案】D【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判斷。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A.CO2通入到紫色石蕊中與水發生的化學變化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變紅,這反映了CO2能與水反應的化學性質,故錯誤;B.CO2與氫氧化鈣發生的化學變化生成碳酸鈣使溶液變渾濁,這反映了CO2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性質,故錯誤;C.CO2使蠟燭熄滅說明了CO2具有不燃燒、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故錯誤;D.CO2倒在杠桿一側的容器中使左高右低說明CO2密度比空氣大,反映了CO2的物理性質,故正確。2.(2017山東德州,題號1,分值2) 近日有媒體報道,我國科學家發現“把二氧化碳變成汽油”的高效轉化新途徑。即通過設計一種新型多功能復合催化劑,首次實現了CO2直接加氫制取汽油。被同行譽為“CO2催化領域的突破性發展”。據此,你認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新途徑可有效緩解全球溫室效應 B.此技術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C.該轉化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D.催化劑對轉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答案】C【解析】A.該新途徑可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選項正確;B.利用此技術可以直接將CO2轉化為汽油,另辟一種獲得燃料的途徑,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選項正確;C.該過程將CO2轉化為汽油,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該選項錯誤;D.催化劑是這個轉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選項正確。3.(2017重慶B,題號12,分值2)O2和CO2總與我們如影隨形,下列關于它們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 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來滅火B. 空氣中O2過多無害,而CO2過多會形成酸雨C .它們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自然界里它們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轉化【答案】B【解析】A選項,氧氣起到助燃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選項正確;B選項,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選項錯誤;C選項,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大于空氣,故可以用向上排空空氣法。選項正確;D選項,動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二者在自然界中,形成循環,選項正確。4.(2017遼寧省沈陽市,題號10,分值1)能證明某無色無味氣體是CO2的操作及現象是(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木條燃燒更旺,證明此氣體是氧氣,所以該選項錯誤;B.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木條復燃,證明此氣體是氧氣,所以該選項錯誤;C.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此氣體是二氧化碳,所以該選項正確;D.將氣體通入蒸餾水中,有氣泡逸出,說明此氣體難溶于水或不宜溶于水,不能證明是二氧化碳,所以該選項錯誤。5.(2017湖南省婁底市,題號25,分值2)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B.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C.滌綸和羊毛點燃時,都可聞到一股燒焦的羽毛氣味D.在電解水實驗,與正極、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相關常見實驗的實驗現象。A. 二氧化碳溶于水時生成碳酸,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正確;B. 鐵絲在空氣中不能劇烈燃燒,故錯誤;C. 滌綸是有機合成材料,點燃時沒有燒焦的羽毛氣味,羊毛是天然材料,點燃時則有燒焦的羽毛氣味,故錯誤;D. 電解水實驗,正極生成的是氧氣,負極是氫氣,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是1:2,故錯誤,A正確。6. (2017年北京,13題,1分)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氧氣可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氣體肥料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銅絲可用作導線【答案】A【解析】A.氧氣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燒,故氧氣不可以用做燃料,錯誤。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作氣體肥料,正確;C.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升華時會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使溫度降低,故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確,D. 銅具有導電性,因此銅絲可用作導線,正確。故選A。7.(2017年山東省威海市,5題,2分)關于碳循環和氧循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碳循環和氧循環分別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B.碳循環和氧循環過程中均發生了化學變化C.綠色植物的生長過程,既涉及碳循環,又涉及氧循環D.碳循環和氧循環有利于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了碳循環和氧循環過程中的碳氧是指元素,循環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維持了氧氣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含量的相對穩定A碳循環指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循環,氧循環指氧氣及含氧化合物的循環,故錯誤。B碳循環及氧循環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了化學變化,故正確。C綠色植物生長過程是二氧化碳和氧氣與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和氧氣之間的轉換,涉及碳氧循環,故正確。D碳氧循環維持了氧氣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含量的相對穩定,故正確。二、填空題1.(2017·大連)如圖所示,集氣瓶I、II中分別裝有二氧化碳和空氣,把中間的玻璃片抽出,一分鐘后,取下集氣瓶I,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II中,木條熄滅,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現象。【答案】二氧化碳分子和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因不斷運動而進入到彼此分子之間的間隔中(1分),集氣瓶II中的氧分子數目少,二氧化碳分子數目多(1分),(不同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能助燃(1分),因此木條熄滅。2.(2017重慶市,題號23,分值6)(6分)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CO2,并對他的部分性質進行探究,按要求答題,(1) 儀器m的名稱是________,圖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2) 若要圖B中的兩個氣球懸浮在空氣中,則氣體甲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a.空氣 b.氧氣 c.氫氣(3) 往圖C中的試管通入CO2,當出現____________現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質剛好完全沉淀。(4)向圖D中的塑料軟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擰緊瓶蓋,振蕩,可觀察到瓶子變癟。若使塑料瓶恢復原狀,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過量的_______(填試劑名稱),充分反應即可,反應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答案】(1) 錐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2) c(3)紅色恰好消失(4)鹽酸(硫酸),NaCl和HCl(Na2SO4和H2SO4)【解析】(1) 儀器m的名稱是錐形瓶,A裝置是實驗室制取CO2的裝置,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制取,發生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分)(2) 圖B中展示的是兩個懸浮的氣球,充滿二氧化碳的氣球于下方,充滿甲氣體氣球在上方,所以甲氣體的密度要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a.空氣,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不能夠使得氣球浮起來,選項錯誤;。b.氧氣,密度小于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夠使得氣球浮起來,選項錯誤;c.氫氣的密度遠小于二氧化碳,故能夠使得氣球漂浮在空氣中,符合題意。(1分)(3) 酚酞遇堿變紅,遇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不變色。石灰水呈堿性,故滴加酚酞的石灰水是紅色的。當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時,二氧化碳會和石灰水反應,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石灰水被消耗完,溶液顏色消失。(1分)(4)D圖中二氧化碳充滿塑料軟瓶,向軟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二者會發生反應,消耗瓶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使得瓶子內壓強減小,瓶子變癟。為了能夠使得塑料瓶恢復原狀,可向瓶中加入稀鹽酸或者稀硫酸,如果是加入的稀鹽酸,那么反應后對應的溶質是NaCl和HCl或者H2SO4和Na2SO4。(1分)3.(2017貴州省六盤水市,題號14,分值7)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部分裝置,請根據實驗裝置(部分固定裝置已省略)回答問題:(l)圖中標識① 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2)用A裝置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3)實驗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組合為:_______。(在A一E中選),用該裝置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4)若用F裝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氣體,則該氣體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號)A.NH3 B.H2 C.O2 D.CH4(5)工業上常需分離CO、CO2的混合氣體。某同學采用裝置G也能達到分離該混合氣體的目的,操作步驟如下:① 關閉活塞乙,打開活塞甲,通入混合氣體,可收集到_______氣體;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種氣體。【答案】(1)錐形瓶;(2)2KMnO4加熱K2MnO4+MnO2+O2↑或(3)BD/BE;CaCO3+2HCl=CaCl2+H2O+CO2↑;(4)C;(5)①CO;②關閉活塞甲,打開活塞乙【解析】(1)由圖可知圖中標識① 儀器的名稱是錐形瓶;(2)A裝置適合固固反應需要加熱,所以可以用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來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4加熱K2MnO4+MnO2+O2↑或;(3)實驗室既制取CO2是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屬于固液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實驗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發生和收集裝置組合為BD/BE,制取CO2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4)NH3是堿性氣體,濃硫酸不能干燥堿性氣體,故A錯誤,又因為干燥之后的氣體是長進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的,故B和D錯誤,C正確;(5)CO難溶于水,CO2是酸性氣體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剩下CO氣體,所以關閉活塞乙,打開活塞甲,通入混合氣體,可收集到CO,CO2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強堿弱酸鹽,想要在得到CO2氣體,需要關閉活塞甲,打開活塞乙,Na2CO3+H2SO4=Na2SO4+H2O+CO2↑。4.(2017湖北省荊門市,題號37,分值8)碳元素是組成許多物質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屋子的有關問題,(1)倡導”低碳”生活,主要為了減少_____________的排放量,(2)檢驗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3)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4)為減少溫室氣體CO2的排放,科學家將CO2和H2在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反應,轉化為水和甲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說:”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填“是”或“否”)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工業上可利用CO和NaOH通過化合反應制備HCOONa(甲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2)CO2+Ca(OH)2=CaCO3↓+H2O(3)CH4+2O2=CO2+2H2O(4)CO2+4H2催化劑2H2O+CH4,否,若空氣中CO2含量太低,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5)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CO+NaOH一定條件HCOONa【解析】(1)”低碳”生活中“碳”指的是CO2,所以倡導”低碳”生活,主要為了減少CO2的排放量;(2)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3)天然氣(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要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H4+2O2點燃CO2+2H2O;(4)由題設條件可得,反應物是:CO2和H2,產物是:水和甲烷,其化學式分別為:H2O和CH4,所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4H2催化劑2H2O+CH4;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所以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所以答案為:否,理由:若空氣中CO2含量太低,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5)金剛石是四面體結構的,石墨是層狀的結構,二者的區別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物理性質差異較大,故答案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6)由題設條件可得,反應物是:CO和NaOH,產物是:HCOONa,條件是:一定條件,所以化學方程式為:CO+NaOH一定條件HCOONa;5.(2017年北京,34題,3分)(3分)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打開K1,觀察到蠟燭___________;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2)關閉K1、打開K2,觀察到蠟燭緩慢的熄滅。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燃燒的更旺,發白光;(1分)2H2O2催化劑 2H2O + O2↑(1分);(2)B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壓強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進入燒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1分)【解析】(1)過氧化氫溶液在催化劑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使燃燒的蠟燭燃燒的更旺;所以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催化劑 2H2O + O2↑;(2)稀鹽酸與石灰石中的碳酸鈣生成二氧化碳,B中產生二氧化碳,進入燒杯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蠟燭熄滅。6.(2017鎮江市,題號20,分值2)如圖為海水吸收 CO2并進行碳循環的原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光合中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B.此碳循環中將 CO2轉化為有機物和無機物C.吸收的CO2與鈣化中釋放的CO2的量相等D.鈣化中釋放 CO2的反應為: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答案】C【解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然界中碳循環知識。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中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說法正確;CO2氣體被海水吸收通過系列反應鈣化,轉成的碳酸鈣為無機物,而二氧化碳在光合下與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故說法正確;C、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轉化成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部分,從這反應中2NaHCO3 + CaCl2 = CaCO3↓ + CO2↑ + 2NaCl + H2O可得出碳酸氫鈉中所含碳元素等于生成的碳酸鈣中碳元素質量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質量之和,所以吸收的CO2與鈣化中釋放的CO2的量不相等,故說法錯誤;D、碳酸鈉與CaCl2 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而碳酸氫鈉與CaCl2 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氣體;鈣化中釋放CO2的反應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正確。7.(2017鎮江市,題號23,分值2)常溫下進行下圖所示實驗。(1)A中固體逐漸減少,發生 (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C中有氣泡,溶液顏色 。【答案】(1)物理(1分)(2)紅色(1分)【解析】此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質。(1)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它升華直接變成氣體二氧化碳,則A中固體逐漸減少,是固態二氧化碳升華成氣體逸出,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故是物理變化,所以填:物理;(2)氣體二氧化碳進入C中,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填:紅色。8. (2017山西省,23題,3分)小華在飲用碳酸飲料時。發現有大量氣泡溢出。他聯系學過的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解釋。從物理變化的角度解釋為 。從化學變化的角度解釋為 (化學方程式表示)。【答案】氣體溶解度隨壓強減小而減小,打開飲料瓶塞,氣壓減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氣泡冒出(1分)H2CO3=CO2↑+H2O(2分)【解析】本題考查得是二氧化碳的性質。(1)打開碳酸飲料瓶塞,由于氣體物質溶解度隨壓強減小而減小,瓶內壓強減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減小,所以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此變化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由于碳酸不穩定,常溫下就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CO3=CO2↑+H2O.此變化為化學變化。三、計算題1.(6分)(2017 日照)為測定某種貝殼中碳酸鈣的含量,取25g貝殼,逐漸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剩余固體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已知雜質不參與反應,也不溶于水)請計算:(1)這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80% 。(2)25g貝殼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析】由圖可以看出固體減少了20g,即碳酸鈣的質量為20g,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20g/25g×100%=80%設恰好反應時,生成氯化鈣的質量為x,同時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yCaCO3+2HCl=CaCl2+CO2↑+H2O100 111 4420g x y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1)這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80% 。(2)25g貝殼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 。2.(6分)(2017 通遼)(1)CO與CuO反應得到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則發生反應的CO質量為 2.8 g.(2)CO還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Ⅱ.Cu2O+H2SO4=CuSO4+Cu+H2O小亮取7.2 gCO與CuO反應得到的紅色固體與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經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3.2g銅.①紅色固體成分為 Cu2O .②求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解析】(1)設發生反應的CO的質量為x根據CO還原氧化銅而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根據碳元素守恒可得關系式為CO∽∽∽CO2∽∽∽CaCO328 100x 10gx=2.8g(2)設氧化亞銅的質量為y,生成的硫酸銅的質量為zCu2O+H2SO4=CuSO4+Cu+H2O 固體質量減少量144 160 64 144﹣64=80y z 7.2g﹣3.2g=4g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1)CO與CuO反應得到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則發生反應的CO質量為 2.8g.(2)①紅色固體成分為 Cu2O.②濾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