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識記發展的實質、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基本含義。(2)理解發展的普遍性。(3)聯系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運動的具體事例,分析、說明發展的幾種形式。【能力目標】培養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發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靜止觀。【教學重點】發展的普遍性 發展的實質【教學難點】發展的實質【教學手段】多媒體 投影儀【教學方法】啟發式、圖示法、探究式教學為主,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舊知回顧】1.什么是整體?什么是部分?2.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如何?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對我們提出什么樣的要求?4.什么是系統,要素?系統的基本特征有哪些?5.系統要素的關系對我們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導入新課師: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普遍聯系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之一,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總體,這個總體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變化和發展,那么,什么是發展,事物是如何發展的?這就是第八課要解決的問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投影:“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清代趙翼有詩云: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設問:如何理解上述的成語與詩句?生:討論作答略師:材料說明人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那么對于整個世界來說,是否也是變化發展的呢?我們知道,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領域,下面我們分別來看這三個領域的情況。21教育網投影圖片: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21cnjy.com思考:這些變化過程說明了什么?生:討論作答略師:自然界總是處在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運動過程,整個自然界經歷了一個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無生命物質到生命物質,從生命物質到人的漫長的前進和上升過程。因此自然是發展的,而自然界的發展是由物質世界的相互聯系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投影材料:打雷閃電,這是現在我們都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但是人們對于打雷閃電的認識,并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古人認為:打雷是天怒,“雷公”扣擊“連鼓”,產生雷聲;“電母”“持鏡”,形成電光。后來人們知道雷電是自然現象,但是無法解釋具體的原因,后來科學家通過試驗,證明是電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放電現象。21·cn·jy·com設問:對于雷電的認識,體現了什么道理?生:答略師:這說明人的認識是發展的,知識的積累經歷著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對事物的認識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回顧前面我們學過的唯物主義的發展形態,由最初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到近代機械唯物主義,進而發展到馬克思主義哲學,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也不是哲學的重點,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發展,哲學也將不斷的發展。2·1·c·n·j·y設疑: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是否所有的運動、變化都是發展?生:思考作答略師: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變化側重于運動中所發生的狀態以至性質的改變。這種變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都沒有表達事物運動變化的總體性質和趨勢。哲學里的發展是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變化,因此,發展是一種運動和變化,但是不是所有的運動變化都是發展。發展是帶有前進性和上升性的運動和變化,是表明事物趨向性的變化。運動、變化比發展廣泛,發展比運動、變化深刻。因此,唯物辯證法從事物的前進性和方向性出發理解發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來源:21·世紀·教育·網】師: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那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舊事物?二者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4 (提前學習)21·世紀*教育網生:看書作答略師: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有遠大的發展前途的事物。舊事物: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在日趨滅亡的事物。投影:www-2-1-cnjy-com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2.春天手足口病襲擊人類。3.袁世凱恢復封建帝制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興南湖召開,到會代表13人代表全國黨員57人。5.電腦算命上面事物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舊事物?為什么?生:答略師:判斷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1)是否符合客觀規律(2)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3)是否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以事物出現的時間的先后,以事物的一時力量的強弱、發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從事物的名稱、旗號等表面形式等方面來判斷新舊事物都是錯誤的。21*cnjy*com總結: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整個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前進的上升的變化,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來源:21cnj*y.co*m】【課堂檢測】1.“冰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說明了 ( )A.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 B.聯系具有普遍性C.對事物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 D.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正確反映物質2.“中國立國數千年,禮義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退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以力保舊俗,存禮教而保國魂”。上述觀點違背了( )【出處:21教育名師】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萬變、不可捉摸的B.客觀事物隨著人的認識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C.法、勢、事例、風氣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3.30年前,父母親朋對遠行者的叮嚀是“一定要寫信來”;上世紀90年代,離別的囑托變成“常打電話”;如今,書信、電話、短信、電郵、MSN、QQ中總有一款適合離者抒發別情,道聲平安。通訊方式的變遷啟示我們要堅持( )2-1-c-n-j-yA.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B.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C.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4.我國在確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提出在21世紀實現三個“零增長”:2030年實現人口規模“零增長”;2040年實現能源資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長”;2050年實現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長”。這一目標的確立,從哲學上看( )【版權所有:21教育】A.堅持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變規律的觀點B.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和發展C.堅持了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D.否認了事物的運動、變化與發展5.韓非認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下列說法與此包含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A.《易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B.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C.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D.朱熹:“理生萬物,理主動靜”6.牛頓經典力學曾被稱為是宇宙的“永恒定律”,但到20世紀初在宏觀高速運動領域讓位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力學,在隨后的十幾年中,在微觀領域中又被量子力學所取代。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A.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的特點B.事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推動著認識的向前發展D.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人的認識也是向前發展的 【教學反思】1.答案] A解析] 結合題意分析,冰雪消融,春風歸來,反映了自然界的變化發展,故A項正確。B、C兩項所述不符合題意;D項錯誤,因為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21*cnjy*com2.答案] D解析] 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題干是用靜止觀點看問題,屬于形而上學,應選D;A、B、C三項說法本身錯誤。3.答案] C解析] 材料信息“通訊方式的變遷”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它突出體現了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故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選C。4.答案] C解析] 國家在確定可持續發展戰略時,提出三個“零增長”,表明國家是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A中“改變規律”觀點錯誤;B為政治觀點;D與材料不符。5.答案] A解析] 韓非的話體現了發展的觀點,A項與之一致。B項是靜止的觀點,C項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項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故選A。www.21-cn-jy.com6.答案] D解析] A說法的反復性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B、C兩項與材料無關,材料說的是認識的發展問題。D符合題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