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 考點15: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a)社會八年級(上冊)P121—123;社會八年級下P113。◆考點分解1.知道中國王朝理更替的時序;2. 掌握王朝發展更替的規律;3. 能通過不同方式展現中華文明的基本脈絡;二、考點16: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c)【出處:21教育名師】社會八年級上冊P48-51;P56-57;P58-62;P88-94;P99。◆考點分解1.掌握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加強統治的措施;2.掌握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3.能根據史實有理有據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王朝的更迭1.年代尺:自約公元前2070年 建立 起,中國就有了朝代系統,直到1912年 王朝滅亡。可借助年代尺(如下圖)來認識中國王朝的更迭:【版權所有:21教育】從秦代到清代的主要朝代、時間序列及相應的創建者朝代時間創建者1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嬴政(秦始皇)2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劉邦(漢高祖)3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劉秀(漢光武帝)4三國魏公元220年建立曹丕蜀公元221年建立劉備吳公元222年建立孫權兩晉西晉公元266~316年司馬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司馬睿南北朝南朝5世紀初至6世紀末北朝5隋公元581~公元618年楊堅(隋文帝)6唐公元618~公元907年李淵(唐高祖)7宋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趙匡胤(宋太祖)8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6年趙構9元公元1271~公元1368年忽必烈(元世祖)10明公元1368~公元1644年朱元璋(明太祖)11清公元1636~公元1912年皇太極秦始皇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的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統一全國。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力日益增強,與六國爭戰不斷取勝。歷經十年,在公元前 年統一全國,定都 。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確立 至高無上的地位。(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認為自己的功德高過古代三皇五帝,將“王”改成 ,自稱“ ”。②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a.國家大事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b.在中央設立 、 和 大夫。c.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 制,統一采用 制。d.為有效管理國家,還頒布了大量律令,并通過文書上傳下達來執行。)①“ ”一詞成為兩千多年中國王朝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②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這種 制度為后世歷朝歷代所沿用,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濟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在全國統一使用 有利于鞏固統一,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的影響。交通大修“ ”,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便利了交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統一文字。將 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使用,后來又出現了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統一的 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損失。民族關系北擊 ,修筑了西起 、東到 的萬里長城。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保護了中原地區農耕文明的發展。對于秦始皇的認識評價(辯證地歷史觀點,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來考量)功:他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 集權的官僚制度,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他 ,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統一 ,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國家的統一。過: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思想上統一,但摧殘了文化,給中國古代文化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賦稅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實行暴政,動用酷刑,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漢武帝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頒布“ ”。(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 制度,設立 。加強了中央對各級官員和皇族的監督。經濟將貨幣鑄造、食鹽與鐵器生產收歸中央。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經濟發展。思想文化采納了董仲舒“ ”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在地方設官學。統一了思想,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使 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民族關系幾次派兵攻打 ,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設置了郡縣,派駐軍隊,實施統治。開拓了疆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兩次派 出使西域。與西域建立起友好關系,交往日趨頻繁。同時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對于漢武帝的認識評價漢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削弱諸侯,強化對地方的監督,經濟上控制了貨幣和鹽鐵產銷,思想上推行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得到空前加強,漢朝的大一統走向全盛。唐太宗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善于用人和虛心納諫。如:任命富于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 。使 年間政治比較清明。對君民關系有深刻的認識。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認識到不應加重農民負擔。沿襲和完善了隋代的 。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 負責對詔令內容審核, 下轄六部,負責政令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步增強。民族關系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把 嫁給吐蕃的松贊干布。融洽了民族關系,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文化進一步完善了隋代創立的 考試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民族關系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一改自古以來的觀念,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各族人民擁戴他為“ ”,促進了民族關系融洽。把 嫁給西藏吐蕃的松贊干布。唐蕃關系日益密切,對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唐太宗的認識評價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步增強,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六、宋太祖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 ”,解除了統軍大將的兵權。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但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形成“積弱”局面。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還規定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將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中央。思想文化采取 的策略,選拔大批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使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尚。對于宋太祖的認識評價①他在位期間將行政權、財政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地方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②他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使軍隊的戰斗力下降;機構膨脹,冗官、冗兵、冗費造成財政開支龐大,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 1.中國古代歷史有過四次大分裂和四次大統一:(1)春秋戰國的分裂,由秦朝完成統一;(2)三國的分裂,由西晉完成統一;(3)東晉南北朝的分裂,由隋朝完成統一;(4)五代十國遼宋夏金的分裂,由元朝完成統一。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我國歷史上重新統一的朝代、統一時間、開國皇帝、定都情況朝代統一時間開國皇帝定都1秦朝前221-前207嬴政咸陽2西晉280-316司馬炎洛陽3隋朝589-618楊堅長安4元朝1279-1368忽必烈大都3. 漢武帝時期的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1)漢朝與匈奴:①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朝幾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并設置了郡縣,派駐軍隊,實施統治。(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擊匈奴)。②漢武帝后,漢朝和匈奴之間出現“和親”局面。昭君出塞,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21教育網(2)漢朝和西域:①漢武帝時,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朝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1cnjy.com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www.21-cn-jy.com漢朝和西域溝通后,中國與西方的貿易日益活躍。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3)漢朝與南方地區:西漢政府也十分重視對南方的經營,不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當時越人聚居區,還派官員修建通往西南地區的道路,加強與當地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2·1·c·n·j·y(4)漢朝與朝鮮半島:中原地區與朝鮮半島的居民,很早就有來往。東漢時期,半島上各國與我國關系密切,文化交流頻繁。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名馬等特產也運到中國。西漢時,日本有30多個小國和漢朝有來往?!緛碓矗?1·世紀·教育·網】4.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概括作用分封制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王都周圍直接統治外,周王還將其他地區先后封賜親屬、功臣等,建立諸侯國。確定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郡縣制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分封制,把全國劃分郡和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科舉制隋朝創建了科舉制度,唐朝時得到進一步完善。它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三省六部制隋朝創建了科舉制度,唐朝時得到進一步完善。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令執行。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行省制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5.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動比較人物領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宗政治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建立刺史、監察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視君民關系;完善三省六部制。解除節度使的權力、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官員的權力。經濟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將鑄幣和鹽鐵專賣權收歸中央。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思想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統一思想。獨尊儒術,設太學、官學,推行儒學教育。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崇文抑武,選拔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邊疆治理派大將北擊匈奴;北修長城,防御匈奴;南征越族,開靈渠。北擊匈奴;張騫通西域;在河西走廊設郡。對待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稱為“天可汗”。主要貢獻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封建國家。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經濟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國力增強,社會安定,形成了“貞觀之治”。進一步加強了皇權,鞏固了統治。共同的歷史功績他們都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為了加強統治,他們大多采取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鼓勵發展生產,密切民族關系等措施,維護了的多民族的國家的發展。【例1】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局部。(1)圖中北魏政權的建立者的少數民族是( ) A.匈奴族 B.鮮卑族C.氐族 D.女真族(2)如果要為下圖所示時代概括一個特征,最為恰當的是( )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統一國家的建立C.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榮開放的社會【答案】(1)B(2)C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北魏政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北魏政權的建立者的少數民族是鮮卑族。故選B。(2)本題考查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是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特征、北魏創建民族的識記。【例2】有學者認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的,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是指( ) 21·cn·jy·comA. 王位世襲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權制【答案】D 【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央集權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封建割據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漢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削除諸侯國的勢力。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許多大將的兵權。后來,陸續消滅了割據政權,結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康熙帝繼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亂,鞏固了中央集權。所以“國家政體”是指中央集權制。故選D。21·世紀*教育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集權制度的識記【例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眞ww-2-1-cnjy-com——元?高明《琵琶記》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br/>——摘自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材料三: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1-c-n-j-y請回答: (1)以上三則材料與我國古代的哪一選官制度有關?該制度創立于哪一朝代?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該選官制度中常設的考試科目有哪些?當時人們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試? 21*cnjy*com(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選官制度有何積極影響? 【答案】(1)科舉制;隋朝。(2)進士和明經;進士。(3)擴大了人才選拔的范圍或者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或者拓展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或者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內容即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參政的機會或者促進政治上的社會對流。 【來源:21cnj*y.co*m】【考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辈牧先安家拢ㄆ矫瘢┛梢宰鲈紫啵梢詾楣洌梢詤⒄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則材料都與科舉制有關;科舉制創立于隋朝隋煬帝時期。(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主要;當時人們普遍推重的考試科目是,進士,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3)根據上述材料及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是: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 考點15: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a)社會八年級(上冊)P121—123;社會八年級下P113。◆考點分解1.知道中國王朝理更替的時序;2. 掌握王朝發展更替的規律;3. 能通過不同方式展現中華文明的基本脈絡;二、考點16:列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產生的重要影響(c)【出處:21教育名師】社會八年級上冊P48-51;P56-57;P58-62;P88-94;P99。◆考點分解1.掌握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加強統治的措施;2.掌握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3.能根據史實有理有據評價他們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王朝的更迭1.年代尺:自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起,中國就有了朝代系統,直到1912年清王朝滅亡。可借助年代尺(如下圖)來認識中國王朝的更迭:【版權所有:21教育】從秦代到清代的主要朝代、時間序列及相應的創建者朝代時間創建者1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嬴政(秦始皇)2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劉邦(漢高祖)3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劉秀(漢光武帝)4三國魏公元220年建立曹丕蜀公元221年建立劉備吳公元222年建立孫權兩晉西晉公元266~316年司馬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司馬睿南北朝南朝5世紀初至6世紀末北朝5隋公元581~公元618年楊堅(隋文帝)6唐公元618~公元907年李淵(唐高祖)7宋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年趙匡胤(宋太祖)8南宋公元1127~公元1276年趙構9元公元1271~公元1368年忽必烈(元世祖)10明公元1368~公元1644年朱元璋(明太祖)11清公元1636~公元1912年皇太極秦始皇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的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統一全國。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實力日益增強,與六國爭戰不斷取勝。歷經十年,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定都咸陽。結束了諸侯國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①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認為自己的功德高過古代三皇五帝,將“王”改成皇帝,自稱“始皇帝”。)②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a.國家大事由皇帝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b.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c.在地方,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統一采用郡縣制。d.為有效管理國家,還頒布了大量律令,并通過文書上傳下達來執行。)①“皇帝”一詞成為兩千多年中國王朝時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②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③這種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為后世歷朝歷代所沿用,對后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濟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如: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錢)有利于鞏固統一,有利于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也有深遠的影響。交通大修“馳道”,統一全國車輛兩輪之間的距離。便利了交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思想文化統一文字。將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使用,后來又出現了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對我國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損失。民族關系北擊匈奴,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保護了中原地區農耕文明的發展。對于秦始皇的認識評價(辯證地歷史觀點,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來考量)功:他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統一車軌、修馳道,開靈渠,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國家的統一。過:焚書坑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思想上統一,但摧殘了文化,給中國古代文化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大興土木,濫用民力,賦稅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實行暴政,動用酷刑,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滅亡。漢武帝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頒布“推恩令”。(規定除了諸侯王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加強了中央集權。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司隸校尉。加強了中央對各級官員和皇族的監督。經濟將貨幣鑄造、食鹽與鐵器生產收歸中央。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經濟發展。思想文化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的建議,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在地方設官學。統一了思想,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使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民族關系幾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設置了郡縣,派駐軍隊,實施統治。開拓了疆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與西域建立起友好關系,交往日趨頻繁。同時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對于漢武帝的認識評價漢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削弱諸侯,強化對地方的監督,經濟上控制了貨幣和鹽鐵產銷,思想上推行儒家思想,中央集權得到空前加強,漢朝的大一統走向全盛。唐太宗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善于用人和虛心納諫。如: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使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對君民關系有深刻的認識。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認識到不應加重農民負擔。沿襲和完善了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內容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令執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步增強。民族關系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的松贊干布。融洽了民族關系,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文化進一步完善了隋代創立的科舉考試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民族關系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一改自古以來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各族人民擁戴他為“天可汗”,促進了民族關系融洽。把文成公主嫁給西藏吐蕃的松贊干布。唐蕃關系日益密切,對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唐太宗的認識評價唐太宗在位的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逐步增強,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六、宋太祖加強統治的措施及其產生影響領域措施影響政治“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統軍大將的兵權。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但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形成“積弱”局面。從各地挑選強壯士兵,編入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還規定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將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和軍權都收歸中央。思想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選拔大批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使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尚。對于宋太祖的認識評價①他在位期間將行政權、財政權、軍權都收歸中央,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地方割據的局面,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②他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使軍隊的戰斗力下降;機構膨脹,冗官、冗兵、冗費造成財政開支龐大,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 1.中國古代歷史有過四次大分裂和四次大統一:(1)春秋戰國的分裂,由秦朝完成統一;(2)三國的分裂,由西晉完成統一;(3)東晉南北朝的分裂,由隋朝完成統一;(4)五代十國遼宋夏金的分裂,由元朝完成統一。21教育網2.我國歷史上重新統一的朝代、統一時間、開國皇帝、定都情況朝代統一時間開國皇帝定都1秦朝前221-前207嬴政咸陽2西晉280-316司馬炎洛陽3隋朝589-618楊堅長安4元朝1279-1368忽必烈大都3. 漢武帝時期的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1)漢朝與匈奴:①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朝幾次派兵攻打匈奴,取得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并設置了郡縣,派駐軍隊,實施統治。(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擊匈奴)。②漢武帝后,漢朝和匈奴之間出現“和親”局面。昭君出塞,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21cnjy.com(2)漢朝和西域:①漢武帝時,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傳入內地,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漢朝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織品、金屬工具等,傳到西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1·cn·jy·com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管西域事務,保護往來商旅。這是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的開始。www.21-cn-jy.com漢朝和西域溝通后,中國與西方的貿易日益活躍。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到西亞,再轉運歐洲。歐洲與西亞的商品也沿著這條道路抵達中國,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3)漢朝與南方地區:西漢政府也十分重視對南方的經營,不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當時越人聚居區,還派官員修建通往西南地區的道路,加強與當地少數民族之間的聯系。【來源:21·世紀·教育·網】(4)漢朝與朝鮮半島:中原地區與朝鮮半島的居民,很早就有來往。東漢時期,半島上各國與我國關系密切,文化交流頻繁。漢朝的鑄銅和制漆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名馬等特產也運到中國。西漢時,日本有30多個小國和漢朝有來往。21·世紀*教育網4.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概括作用分封制周朝實行分封制,除了王都周圍直接統治外,周王還將其他地區先后封賜親屬、功臣等,建立諸侯國。確定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郡縣制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廢除了分封制,把全國劃分郡和縣,由中央直接進行管轄。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科舉制隋朝創建了科舉制度,唐朝時得到進一步完善。它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三省六部制隋朝創建了科舉制度,唐朝時得到進一步完善。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對詔令的內容進行審核,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政令執行。它們之間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牽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行省制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5.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動比較人物領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宗政治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實行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建立刺史、監察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視君民關系;完善三省六部制。解除節度使的權力、增設機構以分割制衡官員的權力。經濟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將鑄幣和鹽鐵專賣權收歸中央。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思想文化統一文字;“焚書坑儒”,統一思想。獨尊儒術,設太學、官學,推行儒學教育。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崇文抑武,選拔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邊疆治理派大將北擊匈奴;北修長城,防御匈奴;南征越族,開靈渠。北擊匈奴;張騫通西域;在河西走廊設郡。對待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稱為“天可汗”。主要貢獻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封建國家。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經濟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國力增強,社會安定,形成了“貞觀之治”。進一步加強了皇權,鞏固了統治。共同的歷史功績他們都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為了加強統治,他們大多采取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鼓勵發展生產,密切民族關系等措施,維護了的多民族的國家的發展。【例1】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局部。(1)圖中北魏政權的建立者的少數民族是( ) A.匈奴族 B.鮮卑族C.氐族 D.女真族(2)如果要為下圖所示時代概括一個特征,最為恰當的是( )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統一國家的建立C.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 D.繁榮開放的社會【答案】(1)B(2)C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北魏政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北魏政權的建立者的少數民族是鮮卑族。故選B。(2)本題考查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是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特征、北魏創建民族的識記。【例2】有學者認為:“古來帝王,由秦始皇到清代宣統,正統偏安者共200余人,真正懂得國家政體并善以此治國的,不過秦皇、漢武、宋太祖、康熙四人而已”。這里的“國家政體”是指( )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 王位世襲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權制【答案】D 【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央集權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封建割據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漢武帝時期,頒布“推恩令”,削除諸侯國的勢力。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許多大將的兵權。后來,陸續消滅了割據政權,結束了分裂局面,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滴醯劾^位以后,平定三藩判亂,鞏固了中央集權。所以“國家政體”是指中央集權制。故選D。2·1·c·n·j·y【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重要集權制度的識記【例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眞ww-2-1-cnjy-com——元?高明《琵琶記》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br/>——摘自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材料三:學者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一大發明。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于是有政治上社會對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獲得了非常大的彈性。”21*cnjy*com請回答: (1)以上三則材料與我國古代的哪一選官制度有關?該制度創立于哪一朝代?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該選官制度中常設的考試科目有哪些?當時人們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試? 【來源:21cnj*y.co*m】(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選官制度有何積極影響? 【答案】(1)科舉制;隋朝。(2)進士和明經;進士。(3)擴大了人才選拔的范圍或者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或者拓展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或者促進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或者用材料三中的內容即為平民提供做宰相、公卿和參政的機會或者促進政治上的社會對流。 2-1-c-n-j-y【考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為牢籠、圈套)中矣。”材料三“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則材料都與科舉制有關;科舉制創立于隋朝隋煬帝時期。(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主要;當時人們普遍推重的考試科目是,進士,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3)根據上述材料及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是: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達標檢測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5分)1. 關于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訓B.?秦末農民戰爭促使統治者調整生產關系C.?儒家治國思想占據主導地位D.?漢初休養生息政策取得成效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 嘉興有件傳家寶——子城。它是嘉興歷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據此推算,子城建造時嘉興隸屬于( ) 21cnjy.comA. 東漢 B. 三國吳 C. 西晉 D. 三國蜀3. 那些凝鑄在圖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們訴說著秦漢時期中原和匈奴之間的那些事兒。以下表述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的是( )①圖1中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②圖2中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③圖3中的人物為擊敗匈奴奪得了河西走廊地區④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來源:21·世紀·教育·網】4. 下面是東晉至北宋時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示意圖。唐宋時期這一比例變化與下列哪一制度的實行密切相關( ) A.?世襲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21·世紀*教育網5. 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梢?,他特別重視( ) A. 對外交往 B. 民族關系 C. 任用賢才 D. 虛心納諫21教育網【答案】B 6. 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下列史實與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現“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C.?③——創立行省制度??????????????????????????????????????????D.?④——戚繼光抗倭2-1-c-n-j-y7.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母。下列有關漢字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商朝時人們把漢字刻在甲骨或鑄在青銅器上????????B.?我國有可靠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秦朝開始的C.?漢字書法有篆、隸、楷、行、草等多種字體????????D.?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漢字的傳播www.21-cn-jy.com9.圖1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圖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別是(?? )A.?商朝、秦朝、三國?????????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www-2-1-cnjy-com10. 提示歷史之間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A.?刺史的設置——加強了對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監督檢舉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D.?閉關政策——導致了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21*cnjy*com二、非選擇題(共55分)10. (18分)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內容。材料一: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材料二:“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英國歷史學家約翰?索利語材料三: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變革,建立法治完備的國家。 【來源:21cnj*y.co*m】(1)材料一秦始皇是怎樣“設職授官”的?該“官僚政治”的實質是什么?“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周朝實行的哪一政治制度?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個國家的民主制度?結合所學,請你談談對這種民主制度的認識? (3)材料四日本的這次改革史稱為什么?根據材料四改革反映的內容,說說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 2·1·c·n·j·y(4)由于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在制度上體現出了鮮明的多樣特色。對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兩個區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點。 (5)這兩種制度共同作為管理國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們共同的目的是什么?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這對我們今天建設政治制度有什么啟迪? 12.(18分)“和合”思想的內涵是“尚和合、求大同、和而不同、和諧相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出處:21教育名師】(1)材料一:通商易貨和文明交流之路①香料、藥物、象牙、瑪瑙: ________②佛經、良馬、核桃、葡萄: ________上述物品主要通過我國古代哪條交流之路傳入中國? 【版權所有:21教育】(2)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薄铺?◎“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薄〉郏?736-1795年在位)兩位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并列舉他們為此采取的措施各一項。 (3)材料三:臺州是中華和合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和合圣地。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勸世人要像我。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寒山、拾得(臺州和合文化代表人物)推動和合文化標志地、傳播地建設,將其融入城市發展和地方產業品牌,建設一批主題公共設施。把和合文化融入旅游發展、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等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加大文化產業發展力度。——摘自《2017年臺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寒山、拾得表現出怎樣的生活態度?依據材料三,談談我市推廣和合文化的意義。 13.(19分)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1·cn·jy·com(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達標檢測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5分)1. 關于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訓B.?秦末農民戰爭促使統治者調整生產關系C.?儒家治國思想占據主導地位D.?漢初休養生息政策取得成效2-1-c-n-j-y【答案】C 【考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訓,調整生產關系,輕徭薄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漢武帝時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才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景之治的識記。2. 嘉興有件傳家寶——子城。它是嘉興歷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據此推算,子城建造時嘉興隸屬于( ) A. 東漢 B. 三國吳 C. 西晉 D. 三國蜀【答案】B 【考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三國鼎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國時期開始于220年,結束于280年,231年屬于三國時期。三國時期的蜀國管轄中國的西南地區,四川省也在其管轄范圍之內。吳國管轄中國江浙地區。【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三國鼎立的識記。3. 那些凝鑄在圖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們訴說著秦漢時期中原和匈奴之間的那些事兒。以下表述與圖片所反映的史實相印證的是( )①圖1中的遺址見證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擾的歷史②圖2中的文物說明了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③圖3中的人物為擊敗匈奴奪得了河西走廊地區④圖4中的人物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 【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秦漢在民族問題上的措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2中的文物展示了“和親”這種形式,和親只是暫時緩和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矛盾,不能說明漢朝和匈奴之間永不再戰世代友好,所以②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漢在民族問題上的措施的識記。4. 下面是東晉至北宋時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示意圖。唐宋時期這一比例變化與下列哪一制度的實行密切相關( ) A.?世襲制????????????????????????????????B.?分封制????????????????????????????????C.?郡縣制????????????????????????????????D.?科舉制2·1·c·n·j·y【答案】D 【考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讀圖表可知東晉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員群體中所占比例持續增加,這一變化主要應歸功 于科舉制,科舉制使平民子弟通過考試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員群體中的比例,故選D項。A項屬于漢朝的察舉制,錯誤;唐宋時期九品中正制已 被科舉制取代,B項錯誤;C項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版權所有:21教育】13.利瑪竇曾說:“國家主持的考試將給每一位有知識的人提供參政的機會。——秀才相當于學士,舉人相當于碩士,而進士相當于博士?!边@種“公開競爭,平等擇優”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時代的特征,為世界所接納。這種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縣制????????????????????????????????C.?科舉制????????????????????????????????D.?行省制www.21-cn-jy.com【答案】C 【考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給每一位有知識的人提供參政的機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到隋煬帝時設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這標志著我國科舉制度的正式誕生。選項A分封制,分封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給諸侯的一種制度,不符合題意;選項B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不符合題意;選項D行省制,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科舉制度的知識。本題難度適中。21*cnjy*com5. 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梢?,他特別重視( ) A. 對外交往 B. 民族關系 C. 任用賢才 D. 虛心納諫【答案】B 【考點】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對各民族都十分仁愛,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故選B。【出處:21教育名師】【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的識記。6. 讀中國歷史紀年表(局部),下列史實與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現“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C.?③——創立行省制度??????????????????????????????????????????D.?④——戚繼光抗倭【答案】B 【考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高度集權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順序,及發生在各朝的重大歷史事件。結合圖表可知,①、②、③、④分別是唐朝、北宋、明、清四個朝代。文景之治發生在西漢,北宋推行重文抑武,元朝創立行省制度,明代戚繼光抗倭,所以ACD錯誤,B正確。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順序,及發生在各朝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7. 漢字是中華文化之母。下列有關漢字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商朝時人們把漢字刻在甲骨或鑄在青銅器上????????B.?我國有可靠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秦朝開始的C.?漢字書法有篆、隸、楷、行、草等多種字體????????D.?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促進了漢字的傳播【答案】B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字的相關知識,四個選項中,B選項明顯錯誤,因為我國有可靠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當時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秦朝統一使用小篆。故答案選B。???【點評】掌握漢字的相關知識。9.圖1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圖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別是(?? )A.?商朝、秦朝、三國?????????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來源:21cnj*y.co*m】【答案】A 【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朝代順序的識記。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順序是:夏、商、西周、東周(春秋和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兩晉、南北朝。故正確答案是A。【點評】正確識記中國古代朝代順序。10.關于圖中的地形說法正確的是(?? ?) A.?山脈A以南是我國最大的盆地??????????????????????????????B.?山脈B是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C.?山脈F是我國的三級階梯界線之一????????????????????????D.?山脈G以東的地區水資源豐富,不缺水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答案】8.D10. 提示歷史之間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錯誤的是( )?A.?刺史的設置——加強了對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監督檢舉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D.?閉關政策——導致了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答案】A 【考點】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在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設置司隸校尉.司隸校尉的職責是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為。刺史是監督和檢舉地方官員的官職。所以A因果搭配錯誤。故選A項。?【點評】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影響。二、非選擇題(共55分)10. (18分)制度文明——制度文明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內容。材料一: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材料二:“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英國歷史學家約翰?索利語材料三: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變革,建立法治完備的國家。 21·世紀*教育網(1)材料一秦始皇是怎樣“設職授官”的?該“官僚政治”的實質是什么?“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周朝實行的哪一政治制度?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個國家的民主制度?結合所學,請你談談對這種民主制度的認識? (3)材料四日本的這次改革史稱為什么?根據材料四改革反映的內容,說說日本如何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 21cnjy.com(4)由于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在制度上體現出了鮮明的多樣特色。對比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兩個區域在制度文明方面的不同特點。 (5)這兩種制度共同作為管理國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們共同的目的是什么?為了共同的目的,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這對我們今天建設政治制度有什么啟迪? 【答案】(1)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實質是中央集權制;指分封制;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決定(或宗法制)。(2)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根據材料四提示信息:7世紀中期,日本學習中國隋唐制度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在大化改新中的體現是: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中國的專制皇權和雅典的民主政治。(5)維護社會秩序,鞏固階級統治;建設政治制度時應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用合適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考點】夏、商、西周的興亡,秦始皇開創大一統,西方文明的搖籃,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這種政治制度的實質是中央集權制。“政治權力等級世襲”是指周朝實行的指分封制。這種等級世襲的主要依據是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或宗法制)。(2)本題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3)本題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日本學習中國隋唐制度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日本建立法制完備的新國家在大化改新中的體現是: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4)本題考查的是中西方政治體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實行專制皇權,雅典實行民主政治。(5)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實行專制皇權,雅典實行民主政治,這兩種制度共同作為管理國家的制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它們共同的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鞏固階級統治。所以今天建設政治制度時應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采用合適的形式才能取得成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大化改新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21·cn·jy·com 12.(18分)“和合”思想的內涵是“尚和合、求大同、和而不同、和諧相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21*cnjy*com(1)材料一:通商易貨和文明交流之路①香料、藥物、象牙、瑪瑙: ________②佛經、良馬、核桃、葡萄: ________上述物品主要通過我國古代哪條交流之路傳入中國? 21教育網(2)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薄铺?◎“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兩位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有什么共同之處?并列舉他們為此采取的措施各一項。 (3)材料三:臺州是中華和合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和合圣地。寒山、拾得笑呵呵,我勸世人要像我。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寒山、拾得(臺州和合文化代表人物)推動和合文化標志地、傳播地建設,將其融入城市發展和地方產業品牌,建設一批主題公共設施。把和合文化融入旅游發展、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等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加大文化產業發展力度。——摘自《2017年臺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寒山、拾得表現出怎樣的生活態度?依據材料三,談談我市推廣和合文化的意義。 【答案】(1)鄭和航海路(鄭和下西洋);古絲綢之路(2)以和平交往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加強民族團結。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乾隆時期利用宴飲等手段聯絡少數民族首領(或設立伊犁將軍;確立金瓶掣簽制;繼續修建避暑山莊及周圍的喇嘛廟等)。(3)友善(與人為善)、寬容或樂觀。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設施;提升臺州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發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www-2-1-cnjy-com【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古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帶回的物品有香料、染料、藥物及大量供皇室享用的珍珠、瑪瑙、寶石、象牙等奢侈品;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馬、地毯等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內地,佛教亦此路傳入我國。(2)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和乾隆皇帝民族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采取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乾隆時期對少數民族采取比較積極的懷柔政策,如利用宴飲等手段聯絡少數民族首領(或設立伊犁將軍;確立金瓶掣簽制;繼續修建避暑山莊及周圍的喇嘛廟等)。唐太宗和乾隆皇帝都主張以和平交往方式加強與少數民族的聯系,加強民族團結。(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寒山、拾得表現出了友善(與人為善)、寬容或樂觀的生活態度。臺州市推廣和合文化有利于完善城市公共設施;提升臺州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發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促進與其他地區的文化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古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唐太宗和乾隆皇帝民族政策的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3.(19分)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統治者把“帝”這個頭銜作為自己的專屬稱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 有九卿,“天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轄若干縣,縣按大小設 縣令或縣長。——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等材料二: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 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 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 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 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答案】(1)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2)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3)對秦朝:鞏固中央政權。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來源:21·世紀·教育·網】【考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秦朝政治制度創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治者在政治體制上的創新舉措有: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2)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秦朝統治者創新制度的歷史條件是秦陸續滅了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同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其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3)本題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對秦朝而言,鞏固了秦朝的中央政權;對后世來說,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 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秦朝中央集權的官僚制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15-16考點(考綱分析 +知識遷移+典例精講 )學生版.doc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15-16考點(考綱分析 +知識遷移+典例精講 )教師版.doc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15-16考點(達標檢測) 學生版.doc 第五講中華文明的傳承與中國古代歷史進程(一)15-16考點(達標檢測)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