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建模能力的培養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它有別于數學的最大特點是知識體系、思維方式、解題方法的“塊狀分立”性。如中學物理從知識體系上可分為力、熱、電、光、原子和原子核五部分,每部分不僅研究的對象、所探究的規律、研究問題的方法不同,就連描述規律的參量、參量間滿足的關系(規律)也完全不同,這給中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如果稍做分析就不難發現,力、熱、電、光、原子和原子核各部分的知識和規律都是由最簡單、最基本的物理模型堆積而成,再復雜的問題都可以看成是由幾個基本模型所組成。如下所述的一道2001年上海物理高考試題,其實質就是豎直方向彈簧振子模型的應用。21cnjy.com例:一升降機在箱底裝有若干個彈簧(如圖所示),設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機吊索在空中斷裂,如不計摩擦力,則升降機在從彈簧下端觸地后直到最低點的一段運動過程中:(CD)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A、升降機的速度不斷減小 B、升降機的加速度不斷增大C、先是彈力做的負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 然后是彈力做的負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D、到最低點時,升降機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中學物理中的基本模型是很多的,如輕繩模型、共點力平衡模型、質點模型、運動的對稱性模型、自由落體模型、平拋運動模型、勻速圓周運動模型、離心運動模型、衛星模型、簡諧振動模型、點電荷模型、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的玻爾模型等,學生能否掌握這些基本模型,能否應用這些基本模型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的物理素養和物理技能的具體體現。因此,學生的“建模”能力以及應用基本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高考物理復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