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 政治生活:自覺參與 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學目標1. 通過閱讀課本,能夠說出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2. 能夠描述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問題;3. 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敘述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難點:中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二、學情分析高一下學期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能簡單對社會上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但沒能形成較為完善的認知結構。僅僅停留于對書本知識的接受和掌握,學生的進取欲望會受到極大壓抑,學生的發展也將受到極大束縛。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興趣,對社會中發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對通過活動的方式來獲取知識有參與的興趣。三、教學方法根據高一年級學生的學齡特點和認識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體教學、情境探究、討論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境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方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由于本框題的內容和社會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還將采取案例分析法、榜樣示范法、課前調查法等,讓學生對本框題的認識更清晰,更深刻。四、教學準備和教學手段教師準備:教師同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和整合其他資源,制成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學生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渠道搜集生活中與民主監督相關的資料、正反面案例。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課堂導入中學生可以參與政治生活嗎?思考、感悟、討論,教師引導,導入新課。情境體驗我們身邊處處有政治,政治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創客”這個詞印象深刻。清華創客空間協會的成員決定給總理寫封信。沒想到就收到了總理的回信。思考、討論、總結發言。新知探究探究:我們的政治生活有哪些內容?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同時規定了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國家以法律規定并保護公民享有的神圣權利,公民有關心國家和社會、履行義務的責任。一、當代中國人的政治生活(一)政治生活同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共同構成社會生活。(二)我國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1、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基本內容我們能夠通過豐富的民主形式,實現有序的政治參與,因為,我國憲法賦予了公民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同時也規定了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思考、討論并回答教師所提問題。2、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重要內容A.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B.參與、監督政府工作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積極參與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活動,是我們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3、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機構成、追求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怎樣建設?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4、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我們總要參與我們總會參與中學生怎樣參與政治生活1.參與政治生活,必須明確政治生活的作用2.參與政治生活,需要學習政治知識3.參與政治生活,貴在實踐 心靈感悟有人認為政治是國家領導人的事,與青少年無關。欣賞“何永慶接聽熱線”,談對她所言的感悟。行為提升多媒體展示:某市將要進行老城區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遷地段中,有一座文物價值的古建筑.幾名中學生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筑.市政府請專家論證后,采納了他們的建議。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應該怎樣參與政治生活?設計并實施監督方案。六、課堂小結七、當堂達標1、我國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內容是()A、參加社會公共管理活動B、參加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C、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D、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2、某市將要進行老城區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遷地段中,有一座文物價值的古建筑.幾名中學生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筑.這體現了我們政治生活的內容是()A、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B、參與社會公共管理活動C、參加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D、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八、教學評價成功之處本節學習的有關知識,涉及的實際生活內容較多,教學內容以情境探究為線,引導學生思考、理解。教學中注意了雙向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自主探索、理解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以及公民應該如何正確行使監督權,從而提高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存在的問題1、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太少,整堂課上下來內容過于緊湊。2、課堂總結方面,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