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生活處處有哲學 素材大全1.人物介紹:黑格爾(1770—1831)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辯證法大師,生于斯圖加特,卒于柏林。曾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大學畢業后,做過幾年家庭教師。后任報紙編輯、中學校長、大學講師、教授和柏林大學校長。黑格爾是在法國革命的直接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青年時朝氣蓬勃,非常激進。他還深受著名詩人歌德的影響。1818年,他到柏林大學任教后,公開美化普魯士專制制度,號召人們同現實妥協。盡管如此,他仍對思想激進的青年大學生深表同情和支持,甚至承擔風險營救被捕青年。他肯定法國革命的偉大意義,并力圖從哲學上論證法國革命掀起的歷史新浪潮勢不可擋。他還是個淵博的學者,講授過數學等課程,研究過天文學、光學和力學等自然科學。主要哲學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美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等。黑格爾把康德開創的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推向頂峰,創造了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同時,他自己的哲學體系中,也具有大量的、豐富的和創造性的辯證法思想。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萬物的本質和基礎,是世界的核心和命脈。絕對精神通過自我運動辯證地發展,從精神、純思維開始,經過自然發展轉化為物質世界,然后又回歸到精神、思維。他并以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論述了精神發展的三個階段。他還詳盡而生動地闡述了辯證法內容的許多方面,如矛盾是發展的內在根源,發展是由量到質和由質到量的轉化,發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真理和人的認識是辯證發展的過程等。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哲學,吸取了其辯證法的合理內容,創立了唯物主義辯證法。2. 生命的大智者老子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學多才,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永遠的”至圣先師”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鬃邮俏覈糯鷤ゴ蟮慕逃液退枷爰遥寮覍W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積極而瀟灑的退守者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民本思想的先驅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睹献印芬粫敲献拥难哉搮R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后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大一統”的設計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漢代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學取得正統地位作出巨大貢獻。廣川人(今河北景縣),漢族。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并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采納。理學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致良知”說的宣導者王守仁王陽明 (1472-1529),漢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 宗羲(1610-1695) 漢族,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 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清初五大師”。被遺忘的隱居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涢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漢族。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之際杰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三大學者。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3.柏拉圖(Plato,Πλ?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于靈魂的概念。1.1《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班級 高二科目 政治上課時間 執教者 課題生活處處有哲學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識記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就在我們身邊;理解哲學的本義和任務;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能力目標:聯系身邊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學思想。舉例說明哲學并不神秘,生活處處有哲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哲學的產生、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分析,增強我們對哲學的體悟和思想認同;通過對哲學與具體知識的學習,增強我們以哲學為指導,學好具體知識的自覺性。教學重難點 哲學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產生于人們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找學生講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P4《淮南子·人間訓》 學生思考:為什么有的人能做到舉一反三,有的人卻做不到?有的人讀了一本書,會有許多的心得和體會,有的人則什么也談不出來?當我們痛苦、迷茫和彷徨的時候,為什么高明的智者能夠給我們解除困惑,指明前進的方向呢?這說明認識世界、辦好事情、解決問題都需要哲學智慧。哲學的智慧可以讓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游刃有余,生活中處處有哲學。講授新課:一、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探究:高中生談“排名的二重性”。設問:A.在排名的問題上,人們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這是為什么??? B.為什么我們應該看到排名的“二重性”?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在排名問題上,人們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為人們的思維方法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問題,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聯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例,談談生活與哲學的關系。全面的思維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哲學智慧,看待別人、分析自己等都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這說明生活與哲學密切相關。1.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人類的兩項基本活動:一是認識世界;一是改造世界。哲學上講的世界,包括三個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類社會,三是人的思維和意識。這與我們說的通常意義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探究:杞人憂天。設問:杞人憂天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什么啟示?杞人憂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種追問和思考,而這種追問和思考非常寶貴,它使我們的思想迸發出哲學的火花。在生活實踐中,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圍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這樣或那樣的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我們說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2.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的實踐活動,但人類的實踐活動,并不能自發地生成哲學。只有當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思考和追問時,哲學才會產生和出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認為,哲學產生于人類對自然萬物的驚訝。剛出生的嬰兒,總是用好奇的眼光觀察世界。會說話了,總是會問許多大人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天會下雨?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長大后,我們會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為什么同樣面臨艱難和困苦有的人總是笑對人生,應付自如。有的人卻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在實踐中我們總會追問許多為什么,總會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思考中會觸及許多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世界是否因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這些問題就是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這種追問和思考,使人類的思維水平跳出了對具體事物的局限,概括出關于世界普遍規律的認識,誕生了關于宇宙根本觀點的學問。使人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水平。從哲學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哲學的每一步發展和前進,都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不斷追問思考的結果。哲學其實并不神秘,也不是高高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它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只要我們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偸亲杂X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哲學并不神秘,它就在我們身邊。為什么要學哲學呢?p6探究:一位先生叫兩個學生買東西把黑暗的房子完全裝滿。設問:A.這兩個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B.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第一個同學運用了一般的思維方法,第二個同學運用了創造性思維。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觀的不同、指導思想的不同。想一想,思維方法在人們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思維方法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創造性的思維方法對人們的生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二、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1)哲學的本義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漢語中,哲就是智慧,哲學就是智慧之學。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探究:伊壁鳩魯的一些論述。設問:A.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質、沒有對自然和社會的正確認識,就不能享受快樂?B.?伊壁鳩魯為什么把學習哲學和靈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聯系在一起?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懂得具體科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哲學觀念,可以使人變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樂。因為哲學可以使人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點起希望的明燈,從而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學的任務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和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和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旅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哲學家搭乘一個漁夫的小船過河。行船之際、這位哲學家向漁夫問道:"你懂數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哲學家又問:"你懂物理嗎。"漁夫回答:"不懂。"哲學家再問:"你懂化學嗎?"漁夫回答"不懂。"哲學家嘆道:"真遺憾!這樣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水面上刮起一陣狂風,把小船掀翻了。漁夫和哲學家都掉進了水里。漁夫向哲學家喊道:"先生,你會游泳嗎?"哲學家回答說:"不會。"漁夫非常遺憾地說:"那你就要失去整個生命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四1.1生活處處有哲學備課素材.doc 必修四1.1生活處處有哲學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