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 地理 復習提綱
地球和地圖
地球和地球儀(課本1——10頁)
地球的形狀:球體。
生活中說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現象:(1)海邊看到遠處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2)月食現象等
能說明地球大小的數據: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7千米);
最大周長是4萬千米; 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
經緯線特點: (經緯線判別:一般情況,橫緯豎經)
緯線經線
緯線
經線
定義
在地球儀上,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長度特征
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越來越短,
到極點縮為一點
所有經線長度相等
形狀
除極點外,緯線都是圓圈
所有經線都是半圓
主要的經線:本初子午線(0°)、180°。主要的緯線:赤道、北回歸線(23.5°N) 、南回歸線(23.5°S) 、北極點(90°N)、南極點(90°S)
經緯度的劃分和半球劃分:
緯度
經度
起止度數
0O ( 0O 緯線叫赤道 )—90 O N/S
0O ( 0O 經線叫本初子午線)—180 O
代號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
如何區分
區分南、北緯(兩種方法):
1、赤道(0O 緯線)以北為北緯(用“N”表示)
赤道以南為南緯(用“S”表示);
2、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N,
緯度向南遞增為南緯S。
區分東、西經(兩種方法):
1本初子午線(0O 經線)以東為東經(用“E”表示)
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 (用“W”表示) ;
2、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 E ),
經度向西遞增為西經( W )
半球劃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
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20 O W和160O E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20 O W向東到160O E為東半球(20 O 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
7、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赤道(0 O)
8、利用經緯網定位。
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12頁第十題、十一題,要會判斷某點的經緯度及兩點相對位置(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地球的運動(運動形式分自轉和公轉) (課本11——15頁)
地球的自轉
地球運動
旋轉中心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逆時針
順時針
一天
1、晝夜更替
2、時間的差異
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記憶口訣:“北逆南順”
2.地球的公轉
地球運動
中心
運動方向
周期
地理現象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1、四季的變化
2、五帶的劃分(劃分依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不同)
3、晝夜長短的變化
4、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長)
(課本13頁)
以北半球為例。二分二至點的日期、太陽直射點和晝夜長短情況:
二分二至點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
9.23前后
12.22前后
太陽直射點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 晝夜長短
晝夜平分
晝最長夜最短
晝夜平分
晝短夜長
季節的劃分
3、4、5月為春季
6、7、8月為夏季
9、10、11月為秋季
12、1、2月為冬季
地球上的五帶
劃分依據:根據不同緯度地帶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不同,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5個熱量帶。
有陽光直射現象的地區:熱帶——即南北回歸線之間(23.5 O N~23.5 O S);有極晝極夜現象的地區:寒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即南極圈(66.5 O S)以南、北極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區:溫帶(北溫帶和南溫帶)——即回歸線和極圈之間
地圖的閱讀 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課本16——28頁)
1、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單位必先統一)
※根據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課本19頁)
比例尺的大小與所示區域的范圍和內容詳略程度的關系: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表示的內容越簡略(“大小詳,小大略”)
※閱讀方向:(1)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一般指向正北
(2)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一般地圖: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陡緩的關系: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緩”)
※觀察右圖據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山體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線閉合,中間海拔高,四周海拔低;
☆盆地:等高線閉合,中間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線重疊的部分(如右圖E處)
☆山脊: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數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圖F處)
☆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數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圖D處)
(區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線凸出方向數值變化 “低脊高谷”);
☆山谷處易形成河流,圖中D處形成河流,河流走向為自西北向東南。
3、(課本27頁)陸地表面5種地形類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分層設色地形圖上一般用綠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500米,外圍較陡、內部和緩)、山地(海拔高于500米,具有聳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
4、地形剖面圖相較于分層設色地形圖和等高線地形圖能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陸地和海洋 (課本29——44頁)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陸地(21%)
看下圖和課本最后一頁世界地形圖熟記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能夠看圖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記憶口訣:“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亞洲(面積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廣)、歐洲、大洋洲(面積最小)
四大洋:(面積由大到小記憶口訣:“太大印北,四洋貫通”)
太平洋(面積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
練習:參照課本第7頁圖1.8 南北半球的劃分填出右側圖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 重要的大州分界線:
大洲
州界
亞洲和歐洲
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和非洲
蘇伊士運河
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馬運河
亞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峽
歐洲和非洲
直布羅陀海峽
第二節 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建造圍海大壩等) 。
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會用大陸漂移說解釋地理現象(如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
3、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1)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2)全球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版塊,板塊在不斷的運動。(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
※熟記六大板塊名稱及相對位置(課本42頁圖2.22):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和澳大利亞大陸) 太平洋板塊(幾乎全是海洋的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能夠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現象。
例如:(1)珠穆朗瑪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不斷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斷升高
(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3)紅海不斷擴張的原因:紅海處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兩板塊不斷發生張裂運動,所以紅海在不斷擴張。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課本45——68頁)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是短時間的、多變的、具有地方性。
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
2、衛星云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云區,無云的地方一般是晴天
3、(右圖表示西北風4級)風向(指風的來向)的判斷:有風羽的一頭指向就是風向。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道風羽=2級,半道風羽表示1級,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常用的天氣符號(識記)


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氣溫的變化 1、氣溫日變化:一天中,一般14時(午后2時)氣溫最高,日出前后氣溫最低
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
2、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 (課本53)
北半球氣溫:大陸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
氣溫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緯度因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赤道降水多,兩極降水少
海陸因素
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
中緯度地區沿海多于內陸;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大陸東岸降水多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氣候兩大要素:氣溫和降水)
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
第一步:看氣溫曲線圖--判斷在哪個溫度帶(看最低月平均氣溫判斷溫度帶)
第二步:看降水柱狀圖--判斷屬于什么氣候類型
2、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如課本66頁圖3.9 A圖)——全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分布于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部
地中海氣候(如課本63頁圖3.25 )——夏季高溫干燥,冬季低溫多雨;南北緯30°~40°中低緯度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南北緯40°~60°的中低緯度的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最典型)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降雨分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月降水量最多超過600mm)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于溫帶大陸東岸
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年較差大。全年降水都很少),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的分布最廣。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課本69——86頁)
第一節 人口和人種(熟知人口“四密四疏”——課本72頁圖4.4)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世界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東部)
從緯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從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3、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條件差、交通擁擠、人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
人口增長過慢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齡化、社會撫養老人的負擔加重等。
白色人種:歐洲、美洲、大洋洲、
4、三大人種的重要分布地區 黃色人種:亞洲東部、美洲(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
黑色人種:非洲(黑人的故鄉)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非洲是黑人的故鄉,但為什么美國(屬于美洲)這些不是非洲的國家會有黑人分布?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新大陸,要開發美洲,從非洲擄掠了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所以現在美國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當時的黑奴。
第二節 語言和宗教
1、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英漢法俄阿拉伯語,還有一個西班牙語)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區和特點:
阿拉伯地區(即西亞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沙特阿拉伯,其宗教活動場所是圓頂清真寺;
歐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國和美國等,宗教活動場所是尖頂的教堂;
東亞、東南亞一些人信奉佛教(泰國的國教),佛教多塔狀佛寺。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自然條件:氣候適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
(課本82頁圖4.13)
聚落的形成條件
(課本P82頁) 社會條件:歷史文化、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政治因素、政策等
聚落的形成條件了解即可,主要會使用聚落形成條件來進行分析
讀右圖,思考下面的問題:
(1)、三地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設你是本地區的城市建設局長,你會選三地中哪個建設城市?并且闡明你的理由?
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選2.因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離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溝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開闊,發展空間較大。
2、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員職業構成
經濟特點
聚落規模
建筑特點
鄉村聚落

農業為主
不發達

密集(高層建筑)
城市聚落

非農業為主
發達

稀疏(低層建筑)
第五章 發展和合作(87頁——93頁)
一、國家和地區: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分布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1、世界面積位居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
3、地跨兩洲的國家,例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
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比較
1、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亞洲的日本等。歐洲西部是世界上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
2、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3、從世界范圍看,發展中國家多在南北半球的南部,習稱“南方”,發達國家多在北半球的北部,習稱“北方”。 所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為“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三、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
(1)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長期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導致其產品種類單一、經濟發展滯后、人民生活貧困。
(2)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售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料,產品價格低、利潤少;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購買廉價原料,制造汽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價格貴,利潤高。因此導致富國更富,窮國更窮。(課本93頁活動題)
措施:發展中國家,應該加強民族工業的發展,引進資金和技術,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四、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92頁)
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原因:A.資源能源分布——不平衡;資金技術市場條件——不一樣
B.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息息相關
聯合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
成立時間(1945年)、總部(美國紐約)
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沾益县| 新余市| 通州区| 泸州市| 乐平市| 额尔古纳市| 连平县| 弋阳县| 永顺县| 民权县| 宁阳县| 汤原县| 岢岚县| 南皮县| 滦南县| 古浪县| 平塘县| 齐齐哈尔市| 博客| 揭东县| 房产| 牡丹江市| 尖扎县| 房山区| 高阳县| 平定县| 安达市| 呼和浩特市| 平南县| 花垣县| 尉氏县| 东丰县| 台安县| 公安县| 本溪| 余庆县| 广宗县| 舒兰市| 禹州市| 定结县|